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03 12:38:19瀏覽846|回應1|推薦38 |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研讀心得(本文)12-06 Morgan 2002/08/23 於紐西蘭南島佛光協會金剛經研經會 肆、第二十三分「靜心行善」釋義 (壬)次,結示。分三:(1)直顯性體;(2)的示修功;(3)結無能所*2 (1)直顯性體*2(一五0、是法平等,無有高下*9)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上菩提就是平等,無量壽經經題上所講的『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念佛人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日用平常如何用功?要用清淨心,要用平等心,這樣與佛號才相應。如果口念阿彌陀佛,而心裡面不清淨、不平等,也枉然,因你念得不相應。阿彌陀佛就是『清淨平等覺』,這是我們在經上讀到的。世尊為阿難大眾,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大家聽了很高興,世尊就問你們要不要見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9。 這段經文是讓我們明瞭無上菩提究竟是什麼。無上菩提就是平等心、平等法。心平等了,十法界無有一法不平等。「是法」是指一切法,包括世間法及出世間法,沒有一法不平等。佛在經論當中講十法界的形成,都是由於想像變現出虛幻不實的境界。當然因緣是無量無邊,佛為我們說明是無量無邊因緣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瞋恚變地獄、愚痴變畜生、慳貪變餓鬼、五戒變人道、十善變天道、四諦是聲聞、因緣、是緣覺、六度是菩薩、平等是佛。「是法平等」那是佛。由此可知,唯有佛才平等,九法界不平等。可見得佛得的是什麼法?是把所有一切分別執著統統捨掉,平等心現前,那就是佛,那就是佛所得之法,可見佛無法可得。真心現前而已。真心裡面什麼都沒有,那叫真平等*9。 此結示一科,乃上說諸義之總匯;上來所說,若理、若事、若性、若修,千頭萬緒,盡歸結在此數行中。諸義若網,綱舉而後目張。能洞徹,則諸義皆得以貫通、運用*2。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兩句,正顯無上菩提。肇公、智者注云:「人無貴賤,法無好醜,蕩然平等,菩提義也。」*2。 「無有高下」正顯其平等。當知一切法有高有下者,由於眾生分別執著之妄見之所見而已。其實一切法性,平等平等,那有高下。既無高下,又那有無上菩提法。故曰「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無以名之,假立此名而已,所以菩提無有少法可得。佛之成佛,正因其證平等法性耳,故曰「如來者諸法如義」、故「見一切法皆是佛法」、故「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何以故?諸法一如者,是法平等故。*2 「無有高下」,則絕諸對待,故假名無上;無高下則平等,故假名正等;無能覺、所覺之分,故假名正覺;正因其不分別法,不執著法,且無法之見存,乃名無上正等覺。法性本來如是。佛惟顯此本來之性,其無有少得也,故曰「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也*2。 ※1.前半部令於一切法無住,遣其分別之我執者,無非為顯平等之性。2.後半部令於菩提法亦應無住,遣其俱生之我執者,亦無非為顯平等之性。迨說明諸法如義後,復1.以不可得義,空其能執之心。2.且以緣生義,空其所執之法。能所皆空,則平等性體遂顯*2。 例子(水性本空):若1.二乘慧眼,見其本空,并水無之。2.菩薩法眼,不但見其本空,亦見水之種種差別事相。如是種種所見不同,而水初無如是高下之分也。3.佛眼則見一如。一如者,水性本空,故隨緣而現清濁等相;雖現清濁諸相,依然水性本空。一切法莫不如是,是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陸、結語 (略) 柒﹑參考文獻 1.沈家楨 金剛經的研究 2. 江味農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3. 倓虛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 4. 圓瑛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 5. 南懷瑾 金剛經說什麼 6. 僧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 7. 通理 金剛新眼疏經偈合釋 8. 永樂 金剛經百家集註 9. 淨空講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台南淨宗學會 2000年 10. 六祖壇經 11. 印順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12.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感應傳 (下續)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