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5/25 16:08:40瀏覽1029|回應0|推薦19 | |
讀恒河大手印札記-13 Morgan Lin 2020 05 25
本系列文主係研讀元音老人所著「恒河大手印」一書之札記。
(第十三講)
所起妄念,皆是自性功用顯現; 任其起,皆為本元清淨性中(妙用恒沙)之道行。
正文:
「正起念時,亦不見有念可起,是名無念。非如一般人所想像者,一念不生名無念也。」 「依於妄念,調修法身,則所現之妄念皆調現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現之粗者,皆能令具自性解脫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 「一切妄念,皆由自性通徹境中所起之妙用。」 「以無取捨心護持之,因其生滅未能超越法身妙用王之境也。」 「妄念雖具無明色相,而其自性未出智慧法身之清淨中。」 「故於廣大不斷之光明所照中,妄念自性原空也。」 「如是長久串習行持,則妄念自起調治,動靜無分,得無壞住。」 「極其功用,雖現喜憂疑慮之妄念與凡夫同,然不似其成壞之實執,而集諸行業,隨貪欲力成轉移。」 「當念生時,初識其妄念之相,其相隨滅,如遇舊識之人;次則妄念必自滅,如蛇結自解,最後妄念無利無害而隱滅,如盜入空室,是為解法之最要妙。」 「知修不知解,與禪天同。」 「若不具如是解法妙要之修習,雖心能堅住禪定,亦落於上界之禪定。」 「如以了知妄念起住為足者,是與下劣狂惑無別。」 「或偏於空性求法身印契等等思量,然遇惡緣時,則所修持不能解除境縛,而反自現過失。」 「起滅、自滅、定滅,皆是妄念自滅,隨妄本淨。」
講演文:
(無念)
「正起念時,亦不見有念可起,是名無念。非如一般人所想像者,一念不生名無念也。
所謂「無念」,並不是一個念頭也不起,而是儘管念起卻無所住著、不滯停留。*1 一般人所想像的「一念不生」的無念,那是壓念不起。*1 死在那裏,*1不能成道!*1
(六祖與臥輪禪師公案)
臥輪初以為壓念不起是好功夫,故有偈子云*1:
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六祖見他走入死胡同,故救他云*1: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起心就是不起心,動念就是不動念,六祖無住啊!*1 「對境心數起」就是起妙用,假如不起心動念,就是死在那裏了,還能起什麼妙用啊?*1。菩提即為本性,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在凡夫不減,即使在地獄也不少;在賢聖不增,即使成佛時也不多。*1 古時候有人問一位大禪師:開悟之後怎樣?大師答:也不增一分。又問:未開悟前呢?答:也不減一分。所以臥輪說:「菩提日日長」就錯誤了。
(依於妄念,調修法身,明空成受用) 「依於妄念,調修法身,則所現之妄念皆調現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現之粗者,皆能令具自性解脫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
「依妄念起滅,調修法身」,就是說「妄念」起了,趕快覺醒,認識它,不跟它跑*1,要時時覺醒,時時觀照,而不是把妄念壓死不動,*1不要跟妄念跑,*1著在境界上 *1。所以,淨土宗強調時時刻刻念佛,*1讓你覺醒,認識「法身」,保護法身*1。 做功夫*1(念佛、持咒、參禪*1…),就要在妄念上修,沒有第二個辦法,目的都是調理這個妄念*1,在妄念上做功夫*1, 調修法身*1。 所以,「依於妄念,調修法身」,就是在妄念上做功夫,將妄念斬斷,不讓它相續不停。, *1 蓮池大師說*1(念佛*1):「聲聲喚醒主人公。」就是把主人公喚醒*1,覺悟*1。 若曉得在妄念上做功夫,「依於妄念,調修法身」*1,(其成效)「則所現之妄念皆調現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現之粗者,皆能令具自性解脫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1 那麼,「所起之妄念」,都調整「為顯現自性的微妙受用」,即使是「色受想行識」「五毒」所現的粗妄念,也都能令它們具有自性解脫之道力和光明*1(光力),入於光明空靈之境。也就是說能化「五蘊」之毒,為自性之妙受用,使之成為我們修證之工具、成佛之資糧。*1 把我們的自心調理好,不住相、不住境、不煩惱,就得大「受用」了。「妙受用」者,就是微妙的感受,很受用。 *1 若一切時都是心空無住,安然自在,不去追逐外境,*1把我們的自性調理好,自然能得「妙受用」*1,胸襟豁達,心安理得,知足常樂,隨緣自在*1。平懷*1(平直坦率*1),泯然自盡*1(心裏空蕩蕩,沒有半點煩惱。)*1是多麼美好啊!*1 所以學佛是得大「受用」、開大智慧的。*1要時時認識真心,要依於妄念調修法身,不要讓妄念遮蓋真心。識得妄念是真心所起的妙用,從而不住相,就會得真實受用,不起煩惱。 *1
(妄念自性所起之妙用,其自性原空)
「一切妄念,皆由自性通徹境中所起之妙用。」
這是進一步解說妄念的緣起。妄念固然是由真心所生起的,但若無境緣也無由生起。境緣就是「自性通徹境」*1。 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人我眾生、花鳥蟲魚,都是自性所顯現。但*1凡夫的境緣*1有種種不同*1,是因為業性使然。凡夫不識自性,故而迷惑。因惑而造業,因業而受報。由共業感現山河大地,復由別業感現十二類生。隨其善惡之因不同,感現的境緣也不同。*1 種種不同的境緣,都是在自性中感通、在自性中了徹的,無有實體,虛妄不實。就「自性」來說,因也在其中,果也在其中。自性是超越因果的,種種不同的境緣都是「自性通徹境」,此即所謂「第八識的相分」*1。 而「第八識的見分」又對「相分」分別取捨,這種分別取捨即*1「妄念」。同是一個第八識 - 阿賴耶識,在迷即第八識,在悟即「如來藏心」。故而,若能「依於妄念,調修法身」 - 返迷歸悟,則「一切妄念,皆由自性通徹境中所起之妙用」。妄念是真心所起的妙用啊!*1
「以無取捨心護持之,因其生滅未能超越法身妙用王之境也。」
顧名思義,「妄念」是虛妄不實之念。因其對虛妄不實的外境分別取捨,故其「分別取捨」也是虛妄不實的*1。(但)妄念雖「妄」,卻是真心的妙用*1。 一旦識取真心,就要好好地「護持之」。護是保護,持是維持,好好地保護它,維持其「作主」*1(「主人翁」)的地位 。*1 怎樣護持它呀?「以無取捨心護持之」,要以對外境不取不捨的方法護持真心。對一切外境,都不要起心分別:*1不要有愛憎取捨之心,把這愛憎取捨之心拿掉,就是保護真心。我們之所以不得解脫,壞就壞在「愛、憎、取、捨」上 。*1 為何要這樣護持真心呢?「因其生滅未能超越法身妙用王之境也」。因妄念生滅沒有能夠超越「法身妙用王」的境界啊!法身的妙用是包容一切的,故而稱「王」。妄念的生滅當然也在「法身妙用王」的境界之內,不出真心妙用的範圍。所以,妄念儘管有生有滅,只要我不跟你跑,不為你所牽,不為你所動,那就是護持真心了。*1
「妄念雖具無明色相,而其自性未出智慧法身之清淨中。」
《心經》云:「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又稱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1 色蘊屬色法,色法有相。男女老少、山河大地、草木叢林都是色相*1。 受、想、行、識是心法,心法無相*1。 妄想屬於心法,起「妄念」就是有住著、有執取。*1 執取色法虛妄的形象 *1(色相)*1。妄念一起,頭腦中就有色相的影子,所以說妄念「具無明色相」。*1其實,心法就是色法,色法就是心法。離開真心哪有二法?但因無明之故,心法一動,就是色法的影子,故稱「無明色相」。*1 無明色相同樣是虛妄的、不可得。假如你能「依於妄念,調修法身」,則「所現之妄念皆調現為自性之妙受用」。*1因「其自性未出智慧法身之清淨中」。*1 這裏講的「自性」,是「自身性質」的意思。「妄念」的自身性質是虛妄不實的,*1 妄念無自性,猶如「空中華」*1(花 )(喻認虛作實,妄執妄取*1)、眼裏有翳(喻自心的妄想執著);*1 。不但迷惑於虛空 - 不見真如實性,而且也不見實華生處 - 也不能了知妄念與妄境都是真心的妙用。無明、妄念皆如「空中華」*1,均無有實體,都是虛妄的。*1 「妄念」為什麼能生起來呢?*1 因為我們具有靈明真心啊!真心如大海,妄念似浪花。無大海便無海浪,無真心何來妄念?真心就是智慧法身,真心本來就是清淨的。所以,妄念的自身性質並沒有超出「智慧法身之清淨中」。(永嘉)證道歌云:「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無明的真實性質,就是真如佛性;如幻如化的「本來空」之身,就是智慧法身。因為虛妄的身心並沒有超出清淨智慧法身的範圍。這就是實相、就是一真法界。*1
「故於廣大不斷之光明所照中,妄念自性原空也。」
「廣大不斷之光明」*1就是我們的智慧法身。法身是「廣大」無比、永遠「不斷」、「光明」無量的*1。 《佛說阿彌陀經》云:「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阿彌陀就是無量光、無量壽*1。 無量光就是空間之「廣大」,*1 無量壽就是時間之「不斷」,*1 阿彌陀就是「廣大不斷之光明」。*1 我們修行,無論念佛、參禪、修密,都是修心。心空淨了,就會光明大放。現在為什麼不放光明?因為有無明遮蓋,就像珍珠被污泥包裹,光明不見了。但是,雖不見還是有啊!其實,光明並沒有離開我們,日常生活中,工作、作文章、創造發明等等,這些仍然是光明,仍然是法身的妙用,只是沒有全部發揮出來罷了。在這個「廣大不斷之光明」的朗照之中,所有一切妄念的自身性質,原本都是空寂的。*1 不要怕妄念,妄念息下去就是真心。妄念若起,要像水上畫圖一樣隨畫隨滅,不要有停留,不要有執著,立即凜然一覺,起滅隨無。淨土宗提佛號,禪宗起疑情,密宗持印咒,都是為了轉化妄念、保護真心。如此綿密行去,不過幾年功夫一定成就。怕的是我們不肯這樣做,不肯綿綿密密地保護,而是任由妄念紛飛,並且縱之任之,讓它像大火燒起來一樣 - 縱之使熾,那就不能成就了*1。 所以,只要認識妄念自性原空,不要怕它,它就是真心的妙用,就是道行。念佛、參禪、修密,其目的都是為了將妄念斬斷,不隨之流浪*1(註:要起滅隨無,隨緣任運)。若無「滲漏之妄念」,就斷了「輪迴業因」。*1
「如是長久串習行持,則妄念自起調治,動靜無分,得無壞住。」
「長久串習」:朝於斯、夕於斯、流離於斯、顛沛於斯,時時刻刻做功夫,在在處處不妄記 。*1 「行」:就是實行,實際去做;*1 「持」:是堅持,長恒如是*1。 如果這樣「長久串習行持」,則「妄念自起調治,動靜無分,得無壞住」。*1 「自起調治」,即不用你降服它,它自己就降服了。我們做功夫就像牧牛,一開始要時時刻刻地管教,待調伏它了,不用管,它也服從你。到那時要起念就起念,要不起念就不起念。起念是派用場,若不用它,便不起念,那就修成功了。*1 凡夫作不得念頭的主,不要它起還是要起,念頭自己從心裏跳出來,故稱「妄念」。*1 「動靜無分」:即動也好,靜也好,打坐也好,勞動也好,都沒有分別,都是如此。我讓你動念頭,你就動;不讓你動念頭,你就不動,動靜一如。*1 正起念時,也不見有念從何而起,這就是時時刻刻無念可起,而不是死水一潭,一個念也沒有,只是不住著。到這個地步,就「得無壞住」,就不會壞了。我們這個色身要壞的、要死的,緣盡便會四大分離,而法身是不會壞的。「得無壞住」,就成道了*1。 大手印叫我們在心地上做功夫,不需要修什麼別的法門,直接在心地上用功就行。時時觀照,如水上畫圖,毫無住著。這樣做功夫,久久妄念就自然調伏,那就結成道果,「得無壞住」了。所以,密宗的無上部修法和禪宗是一樣的,禪宗也是叫你無修而修*1。(故心地法門非常重要。*1)
「極其功用,雖現喜憂疑慮之妄念與凡夫同,然不似其成壞之實執,而集諸行業,隨貪欲力成轉移。」
「極其功用」:就是我們這樣觀照用功到了極點。這時候,「雖現喜憂疑慮之妄念與凡夫同」,遇壞事憂慮,遇好事歡喜,做事情還有疑慮(但絕非疑師、疑法,絕非疑及根本),這些喜歡、憂愁、疑慮都是妄念,與凡夫的喜歡、憂愁、疑慮一個樣。*1 「然不似其成壞之實執」,然而,卻不像凡夫那樣,把所喜歡的、所憂愁的、所疑慮的境界執為實有。雖然也動一動「喜憂疑慮之妄念」,但他不死執,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認為有什麼實體可成,有什麼實體可壞。*1 凡夫把妄想境界執以為實,*1就是迷惑。因惑而造業,因業而受報,就是「集諸行業,隨貪欲力成轉移」,*1自己作不得主,而是隨著貪欲之力轉移。*1 真用功修行,「極其功用」的人,雖然也有「喜憂疑慮之妄念」,但是一轉就過去了,不隨著貪欲力轉移,*1所以不同啊!*1「極其功用」的人,並不是喜也不會笑,悲也不會哭,不是死人、木頭人。功夫到了那個時候,喜笑怒罵都是佛法,都是道行!*1
(解法最要妙法)
「當念生時,初識其妄念之相,其相隨滅,如遇舊識之人;次則妄念必自滅,如蛇結自解,最後妄念無利無害而隱滅,如盜入空室,是為解法之最要妙。」
當妄念起來的時候*1: 初初做功夫,只認識妄念的各種相貌,妄念之相隨即消滅,就像遇到從前認得的人一樣。但是,這個熟人離開之後,心裏頭還有影子。妄念雖然消滅了,影子還是有的。*1 其次,功夫較前做得好了些,妄念必定自起自滅,像蛇打了個結自己也能解開 - 執著心鬆動了。*1 功夫做到最後「妄念無利無害而隱滅」,既不是妄念生了有壞處,也不是妄念滅了有好處,而是無利無害,自然隱滅。妄念儘管起,我知道這是真心的妙用,因而不住,它自然就消滅了,不在妄念上起分別了。*1 妄念本無自性,並無好壞,只要我們認真地做功夫,最後就不會起「有利、有害」的分別心,妄念就會隨時隱滅。「如盜入空室」,就像盜賊進入空房間一樣,沒有東西可偷。「是為解法之最要妙」,這是解脫妄念最重要、最妙的方法。*1 由於這是「解法之最要妙」,所以下面再將這三個修行層次講一遍*1。 初妄念起來了,首先識得它,不跟它跑,妄念隨之而滅。但最初認識妄念的力量不夠,妄念雖然滅了,我們心中不無它的影相,還是有的。像遇到從前的熟人一樣,他雖然已離去,但是我們心中卻翻騰起來:這人多年不見了,他過去怎樣、現在如何。人雖離開,影子卻在。妄念雖滅,影相猶存也。此為力量不充之故!*1 其次,進一步認識妄念,曉得妄念必然自滅,力量較前充足了。但是,妄念的虛幻之相還在,而且停留一段時間才滅去,這如同「蛇結自解」一樣。蛇是不會自己打結的,你若給它打一個結,經過一段時間,它會自己解開。功夫到此,「舊識之人」離去,也不會心起翻騰了,比較以前,又進一步了。*1 再其次,認識到妄念無利無害,妄念起滅與我不相干。因為真心是不動不搖的,我的真心不因妄念起而損一分,不因妄念滅而增一分,真心無增無減,所以,妄念無利無害,任它隨起隨滅。認識到這一點最重要,做到這一點最好、最妙。*1如遇舊識、蛇結自解、盜入空室,這是我們對妄念的看法和消滅妄念之力量的不同層次*1
「知修不知解,與禪天同。」
知道修行,知道不跟妄念跑,但不知道「一切妄念,皆自性通徹境中所起之妙用」,這就叫「知修不知解」。只知道修道,不知道真心是怎麼一回事,不認得真心,就「與禪天同」。你這樣勤做功夫,即使做到極點,定功頗深,而不識真心,也不過生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而已,還是不出色界。慢說解脫,連無色界也沒有到達。*1
「若不具如是解法妙要之修習,雖心能堅住禪定,亦落於上界之禪定。」
如果「不具如是解法妙要之修習」,就是「知修不知解」。*1 「雖心能堅住禪定」,就是心能夠不動,入定很深,經一年、兩年、三年,乃至一劫、兩劫、千百萬劫的時間而不動*1。(其結果)「亦落於上界之禪定」,也不過落在四禪天或者四空天的禪定裏。這還是色界、無色界的禪定,還在三界裏,並非解脫。不認取真心,就不可能出三界,就與外道相同。*1 外道為何不能出三界?因為他不知道真心是怎麼一回事。外道執著陽神,認為陽神是真實不壞的。陽神就是佛教講的「意生身」,就是第七意識(意根)所生之身,還是虛假的影子。《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相的東西全是假的,陽神也是假的,不出三界,並不究竟。只有認取真如自性,努力保護它,這樣修行,才能成大道。*1 我們再三地講:大家要保護好真如法體啊!要了了常知,時時無住,綿綿密密地保護它,久久自然證成大道,決定能成就。認取真心,就好像得到了米,再用火來燒,就能成飯*1,就是時時保護它,處處不讓妄念侵擾,不隨妄念跑,心空無住,那麼,結果一定成佛,這非常重要。若不這樣修,縱然定功很深,入禪定的時間很久,也不能證成大道。*1真正的禪定,是對境不迷惑,一切時無住。*1所以,不認取真如法體,盲修瞎練,決定不能成道。一定要認取真心,做功夫保護它,才能成就大道。這是我們學佛的人必須知道的、至關重要的原則問題。*1
「如以了知妄念起住為足者,是與下劣狂惑無別。」
有些人做功夫,知道了妄念的起住之處,就滿足了。*1妄念從境界起,妄念是境界的反映。妄念就住在境界上。*1 沒有境界,就沒有妄念*1。毗舍浮佛講「心本無生因境有」*1。可是,境界從何而有呢?假若只知道妄念起住就滿足了,「是與下劣狂惑無別」。*1佛法是上妙之法,定而不狂,慧而不惑,「下劣狂惑」不是佛法。*1 「以了知妄念起住為足者」是最下乘根器。你只知道「妄念起住」,有什麼用?*1只知道「妄念起住」而幻想成道,就像是以沙煮飯,千萬劫也不能成飯的。*1一定要認取真如法體,在法體上用功,時時處處觀照保護,才能成道。
「或偏於空性求法身印契等等思量,然遇惡緣時,則所修持不能解除境縛,而反自現過失。」
以了知妄念起住為足者,當然是下等根性的人,因為他著境,以為境是實有。*1 但是「偏於空性」也不行啊!著「有」當然不對,落「空」也不對。*1因為我們的法身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是空也不是有,說有不對,說空也不對。*1 「求法身印契」,印是印證,契是契合。「求法身印契」,就是要求與法身印證契合。你偏空了,與法身不相應,怎麼能印證契合法身呢?所以,只能說這是「思量」。法身不落思量,一落思量,便違法身。著空、著有的種種思量,都與法身不相應。*1 「然遇惡緣時,則所修持不能解除境縛,而反自現過失」。偏空的人,遇到惡緣、逆緣的時候,他所做的功夫,不能解除這些境界的束縛,就被這些境界捆住了。(因)他的「空」只是思量,遇到事情就空不了啦!他的「空」是有個空在,這豈不成「有」了嗎?*1 我們講「空」,是空其相,不要住在相上,以「不可得」為空。*1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是不要著相,相還是有的,沒有相怎麼起妙用啊?*1「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註:《中論》第二十四品第十八頌:「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無自體、無自性為空,並不是沒有相。*1 思量「空」不頂用,遇到境界就空不了了。我們的自性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有就是空,空就是有。「有」之當體就不可得,這才是真空。執著偏空,而不認自性,就沒有力量,就透不過境界。若認識自性,種種境界不過是自性的妙用。*1 就像鏡中之影、水上之波。認得鏡子識得水,就不會被影子和波浪所迷惑,一切境界自然很容易空掉。若不識自性,那就空不掉了。我們第一要認識真如法體,這是最最重要的。所以,明心見性是根本,不論你修什麼宗,都以明心見性為本 。*1 只是理解妄念起住,或者偏空,而不認識自性,遇到惡緣時,則所修持的功力解除不了境界的束縛,「而反自現過失」。凡夫不認識什麼是真空,在惡逆境界顯現而受阻礙時,就疑慮重重,因而譭謗佛法。*1著相就造業,造業就受報。反過來譭謗佛法,就下地獄了。這就是「而反自現過失」。*1 要認識佛法的真諦,曉得佛性*1是最重要的。佛性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亦空亦有。 *1
「起滅、自滅、定滅,皆是妄念自滅,隨妄本淨。」
妄念能生起,就能滅掉。滅掉的形式有三種:「起滅、自滅、定滅」*1: 起滅:後一個妄念生起,就滅掉了前一個妄念*1; 自滅:妄念自己滅掉了;*1 定滅:做功夫入定,將妄念消滅。*1 這幾種妄念消滅的方式,有快慢之不同,有力量大小之差別。不論用什麼辦法消滅它,都是妄念自己消滅了,所以「皆是妄念自滅」*1。 其實,妄念本身是虛妄不可得的,也沒有什麼滅不滅,不住著它,便視之為滅。妄念滅後,就「隨妄本淨」了,隨著妄念的消滅,就是本來清淨的真如法身了。經云:「息下狂心,即是菩提」*1(註:楞嚴經:「狂心頓歇,歇即菩提」)。*1 妄心是怎麼起的?「心本無生因境有」*1(註:《景德傳燈錄‧毘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為身, 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 罪福如幻起亦滅。 ),妄心是因境而有的,沒有外境就沒有妄心。但是,境同心一樣虛幻不可得,「 」心與境相對而生,離一即無。*1 所以先師驤陸公云:「境亦不有,同屬幻影」。只要你了知一切外境,都如夢幻空花,無有實體,不去攀緣,不生妄念,那就神甯智清,靈光獨耀,真心明淨,如鏡照物,無取無捨,無愛無憎,了了分明而一念不生,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當下就親證真如法身,無需於息心之外更做什麼笨拙的功夫了*1。 你若真正認識真如法身,妄念就是真如法身的妙用,妄也就是淨了。就像認識到波浪本身就是水,不著波浪相,那就不必等波浪平息,波浪當體就是水了。這是「隨妄本淨」的深刻含義。*1 這裏所講的中心,就是要認識妄念,不要怕妄念。妄念就是真心的妙用。只要不跟它跑,就能把它斬斷,「隨妄本淨」。隨著妄念的起滅,就是根本清淨的真如法身q。真如法身本自清淨,不因為有妄念,真如法身就不清淨了。只要不跟妄念跑,不被它所左右,時時照顧真如法身,綿綿密密地保護,久久必然能夠證成大道,證成佛果*1。
參考文獻 1.元音老人 2000 心地法門 恒河大手印 佛陀教育基金會 pp365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