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恒河大手印札記-08
2020/05/05 10:28:45瀏覽772|回應0|推薦19

讀恒河大手印札記-08

Morgan Lin 2020 05 05

 

 

本系列文主係研讀

元音老人所著「恒河大手印」一書之札記。

 

 

(第八講)

 

正文:

 

令心如河流,任運自然住,起伏不作成立與遮遣,即得法身自相。

心起知為智慧功用,觀照及一切時皆如是。故放逸不修與勤積修習,其法性無增減。

貪瞋、煩惱、苦樂感受等之自性,知其皆是法爾,即得法身妙用。

如不達自然任運,必妄念紛馳而落凡愚。故常應不離無修之大自然住。

 無論何時,唯以認識直指見宗,一切盡攝。

 不可於各各妄念起伏上,作各各調伏對治。

 

 

  講演文

 

「令如河流,任運自然住,起伏不作成立與遮遣,即得法身自相。」*1

 

  

(隨緣任運自然住得法身)

  

做功夫,要讓河流一樣,隨彎就折。自己毫無主觀的著,一切任運隨緣,沒有我見,亦無滯礙。一切時都像流水一樣,安然自在地流去 *1

凡夫私心重重、妄念多端,什麼都要符合自己的心意;*1所以業障深重,不能見道。*1用功修道,就要改變這種「住」著的妄習,要*1隨緣就物,彎就彎、折就折,不能固執己見。*1

做事情時,*1知道一切聲色、貨利皆如空花水月,不可求、不可得,心常空寂,沒有煩惱*1,竭盡全力去做,成不喜,敗不惱,總結經驗,糾正錯誤,再接再厲地幹。*1做到思想坦坦蕩蕩,無曲無私,不動不搖,即自然證法身的本來面目同樣,不因一起念,而生「心光被烏雲所遮」想;也不因妄念息下時,而生「遣除」想。因為一生起「離」與「出」之念,就是妄上加妄,還是有所執著,不得解脫。大手印是講無為而作,一切無染,任運隨緣,時時如此的*1

須時時如此,念頭來了不睬它、不壓它,也不跟它跑,任運隨緣,應萬機而無住,這就是我們的法身自相*1法性*1 能隨機起妙用,*1反應快得超過光速。*1發神通就是妄念消盡後,心的功能完全發揮出來了。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而佛性本具無窮神通妙用。只要我們能夠像流水一樣地無心,任其自然,*1時時*1任運騰騰,就能恢復法身的自相,而大顯神通了*1。法身自相並不是一念不起,*1是活潑潑的,隨緣起用、妙用無邊。所謂無念,不是說一個念頭不起才叫無念,而是念起無住叫做無念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啊!*1

    

 

(談空有)

   

學佛的*1(人)把空有的關係完全弄通之後,方能迅速進步*1

做功夫的人總是說一切皆「空」,不要著「有」*1佛法說空,只是無體性,而不是無假相;所以說「即色即空」,而不是離開假相說空。我們說「」,不同凡夫一無所有的空,而是不住著假相的空,是「空即有,有即空,空有不二」的「」。*1而凡夫做事都是著「有」,「空」和「有」好像是不可調和的對立面*1。凡夫說空,是一切沒有。*1

所以,無念」不是一念不起,而是念起不隨不住*1。「佛性」真空,不是不顯現,因為「起用」必「顯現」故。假如空了沒有相,即不是自性了因為有心必有相,心就是相,相就是心,心相不二故。*1佛性」一定能顯現色相,沒有色相就不能稱為佛性,因為沒有「妙用」,佛性就變為死空、頑空了;但佛性不是頑空,它是靈明廓徹,能起一切妙用,能現諸般色相的,所以是「森羅萬象心中圓」。*1

 

(佛印禪師與蘇東坡-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公案*2

宋代文人蘇東坡,才華洋溢,堪稱文壇上的奇葩,他有一個相知甚篤的方外之交「佛印禪師」,平時二人在佛學、文學上總不忘相互切磋,但每次老是讓佛印禪師佔盡上風,蘇東坡心裡總覺不是滋味,所以百般用心,想讓佛印下不了台

      

一天,兩人相對坐禪

蘇東坡一時心血來潮,問佛印禪師:「你看我現在禪坐的姿勢像什麼?」
佛印禪師說:「像一尊佛。」

蘇東坡聽了之後滿懷得意。

此時,佛印禪師反問蘇東坡:「那你看我的坐姿像個甚麼?」

蘇東坡毫不考慮地回答:「你看起來像一堆牛糞!」

佛印禪師微微一笑,雙手合十說聲:「阿彌陀佛!」

蘇東坡回家後,很得意地向妹妹炫耀,說:「今天總算佔了佛印禪師的上風。」

蘇小妹聽完原委,卻不以為然地說:「哥哥!你今天輸得最慘!
因為佛印禪師心中全是佛,所以看任何眾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全盡是污穢不淨,把六根清淨的佛印禪師,竟然看成牛糞,這不是輸得很慘嗎?」
蘇東坡手拈一拈鬍子,黯然地同意蘇小妹的看法。

   

事隔多時,蘇東坡修禪定日漸有了功夫,一次出定後,喜孜孜地寫了一首詩: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立刻差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禪師,讓他評一評自己的禪定功夫如何?

佛印禪師看過後,莞然一笑,順手拈來一枝紅筆,即在蘇東坡的詩上寫了兩個斗大的字:「放屁」再交給書童帶回。

蘇東坡本料想佛印會給他諸多的讚美,不由得火冒三丈,破口大罵:「佛印實在欺人太甚,不讚美也就罷了,何必罵人呢?我非立刻過江與他理論不可!」*1

誰知佛印禪師早已大門深鎖,出遊去了,只在門板上貼了一付對聯,上面寫著:「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東坡看後深覺慚愧不已,自嘆修行不如佛印遠矣!

  

宗下有很多這樣的公案,宋朝徽宗皇帝的時候,有一位丞相把各宗各派的長老都請來,開一個無遮大會*1,各述己見,直接痛快地呈示本性,圓證大道。*1

    

[華嚴宗與禪宗公案]

有個講《華嚴經》的座主說:「在我們教下講來,成佛需三大阿僧祇劫。而宗下說,一棒一喝就能成佛,這完全不符合佛的教導。現在請問在座的諸大禪德,你們如果一喝能透得過華嚴宗所說的五教,我承認你們一棒一喝就能成佛,假如透不過五教,那就是魔說。請你們哪個出來講一講?」*1

華嚴宗把佛法分為五教: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終教、大乘頓教、大乘圓教,教義由淺入深,修法循序漸進*1

當時赴會的禪宗碩德有圓悟克勤祖師,八十歲開外了,是大慧宗杲禪師的師父。他用眼睛看了看四十多歲的淨因成小禪師,淨因成禪師會意了,便站出來*1

對華嚴座主說:「你這個問題不難答復,不值得在座的大祖師給你講,讓我小長老對你講一講。我們先把五教的教義定一定*1

小乘教著有,有道可成,有涅槃可證,有生死可了*1

大乘始教講空*1

大乘終教講非空非有,既不是空,也不是有*1

大乘頓教講即空即有*1

大乘圓教講非空而非有,非有而非空,圓融無礙*1

    是不是這個意思?*1

華嚴座主曰:「對!」*1

  

  

靜因成禪師大喝一聲,問眾曰:「你們聽到沒有?」*1

眾曰:「聽到了!」*1

成曰:「聽到了,那就是有啊!透過小乘了。」*1

(徽宗皇帝當時著青衣小帽摻雜在大眾中坐著,他關照丞相,不要講出去,讓他好好聽聽怎麼講。*1)

過了一會兒,聲音消散了,成又問:「你們現在聽,還有聲音嗎?*1

眾曰:「沒有了!」*1

成曰:「沒有就是空,透過始教了。」*1

又曰:「現在沒有而剛才有,就是非空;剛才有而現在沒有,就是非有。這不是非空非有嗎?透過終教了。*1

再者,若無剛才的有,現在說什麼空呢?若無現在的空,說什麼剛才有啊?說有之時空在有,說空之時有在空,這不是即空即有嗎?透過頓教了。

大乘圓教呢?我一喝不做一喝用,儘管喝,沒喝過,時時處處不著相。吃飯沒咬著一粒米,穿衣沒掛著一絲紗。儘管工作很忙,就像沒有工作過一樣。這就是《金剛經》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精義,說有之時,纖毫不立;說空之時,周遍沙界;空有不住,圓融無礙,這是最上乘的大乘圓教,是《華嚴經》所說的最高境界 - 事事無礙法界。這也是禪宗的本質。」*1

大眾聞後,莫不信服讚歎,徽宗皇帝也點頭不已。*1

  

恒河大手印講的是最上乘的佛法*1,應依教奉行,時時令心如河流一樣,無所住著地任運而作,才能證得法身自相*1

心起為智慧功用,觀照及一切時皆如是。故放逸不修與勤積修習,其法性無增減。*1

   

 

心裏起了念頭,應該知道,這是智慧功用,是法性的妙用。不僅觀照時是這樣,一切時都是這樣。所以,放逸不修時,法性沒有減少;勤積修習時,法性沒有增加。法性本身是不增不減的*1

真做功夫須活潑潑地在事境上鍛煉,知道心念起處,是本性的妙用,不去著相,則智慧日增*1

前面講過,見到本性之後,須要在事境上勤除習氣。觀照,就是除習氣的最好辦法。觀照,就是佛性的妙用啊!不僅觀照時是妙用,一切時都是妙用。*1

我們做功夫,勤勤懇懇地用功,法身沒有增加一分;我們放逸,法身也沒有減少一分。換句話說,我們成佛,法身沒有增加一分,做眾生也沒有減少一分;升天沒有增加一分,下地獄也沒有減少一分。它沒有生滅去來,亙萬古而不變*1。因此,真心和妄心不是兩個東西。你下地獄,真心也跟著你下地獄,但它的光明並沒有減少,也沒有污穢,它也不痛苦。猶如一顆珍珠被污泥包裹了,珍珠的光明並不減少。你升天,它也不快樂,它的光明也沒有增加。我們的自性時時刻刻都是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動不搖、不生不滅的*1

「貪瞋、煩惱、苦樂感受等之自性其皆是法爾,即法身妙用。」

    

 

之所以有貪瞋煩惱苦樂等等感受,皆法身自然的妙用。假如沒有法身,就生不起這些感受:但有這種情感不同的變幻 - 時而歡樂,時而憂愁煩惱,這都是貪、瞋、癡三毒在作怪。遇到不如意事就煩惱,求而不得就瞋怒,滿足不了自己的心願就悲苦怨恨,滿足了自己的欲望就欣喜快樂。這些感受都是空無自性,都是對境生起的妄想。所謂「萬法本閑,唯人自鬧」,這都是有根本無明的緣故*1

講到無明*1使我們在六道裏輪迴!假如沒有它,我們早就成佛了!但是你不要怕,無明並非實有,不過是個妄想、幻影,我們只要一,就把它破了。*1只要覺悟貪、瞋、癡、慢、疑等都是我們著境粘心所起的妄受,都是無明妄想,它本自法爾如此,是空無所有的*1

法爾」者,「本來如此,並非有意造作」之意也。我們明白了這個妙理,一切苦樂、煩惱,一覺就化脫了。正如《圓覺經》所說:「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亦無漸次。」我們平常說「業障深重」,什麼叫業障啊?業障是你著相。假如你不著相,什麼煩惱也沒有,業障又從何來?所有苦受、樂受,如同我們睡覺做夢,夢境當中,惡夢、美夢宛然,但你一醒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我們如果能夠猛醒,一切放下,不著相,就得法身妙用了。法身妙用並不難,只要我們時時清醒,時時不住相。*1

念佛、參禪、學密都一樣,沒有什麼難易之分,不過隨各人的根性不同,選擇一合適自己的法門而已*1

念佛是用佛號打掃自己心地上的積垢,用持名的方法使自己清醒過來。蓮池大師說念佛是「聲聲喚醒主人翁」。就是一聲一聲虔誠地念誦聖號,把自己的本性喚醒,不要住相,不要粘境,從而親見佛性,於臨命終時,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1

參禪也一樣,時時照顧話頭,看著妄念從什麼地方來。念頭一起,就問它:你從什麼地方來?迎頭一棒。這妄念本來沒有,是虛妄的幻影,一打它就沒有了。這和念佛一樣,都是為了消盡妄想,從而親證本來。但有人說不一樣,他說念佛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蓮池海會諸菩薩接引,往生西方,橫超三界,而參禪不能。其實他們也弄錯了,接引橫超是有的,但接引橫超並不是拉你去*1

永明壽禪師說得很清楚:佛如天上的月亮,心就好比一盆水,心清淨了,月亮的影子才能現出來;若心不清淨——是污水,天上月亮雖有(佛雖放光照你,而你卻看不見),也現不出來,那你就不能生西方了。*1

參禪的人用功,心地空淨了,那就是淨土。因為心就是土,土就是心。佛說:「欲淨其土,先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心清淨了,佛土才淨,此時你發願生西方,定蒙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往生。*1

就密宗講來,阿彌陀佛不管你是念佛,還是修其他法門,當你臨命終時,他都放光來照你,接引你生西。而且不光是修行的人,就是不修行的人,造惡的人,他也照,也接引。只是這些造惡的人業障深重,看不見佛光,或者見佛光強烈,嚇得逃走,沒有福氣生西。《阿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三者缺一不可。想生到西方去,要善根、福德、因緣具足才行,不是馬馬虎虎地念兩句阿彌陀佛就能去的*1

要真正用功,把妄心完全息下來才能成道啊!大手印講的是心地法門。一真法界 - 華藏世界,就是大手印。西方極樂世界就在這個大手印當中,不出大手印之外。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就在這個大手印的第十三層,「實報莊嚴土」就是華藏世界的第二十層。我們娑婆世界也是第十三層,和西方的「凡聖同居土」是平行的*1

佛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就是說,從我們這兒,向西方去,就是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我們只要深信不疑,做一切善事,發願回向往生,都是可以去的,*1假如你心裏真清淨了,臨命終時一念也能生西*1

吾人果能反省一切色、聲、香、味、觸、法都是空花水月不可求、不可得,一放一切放,清淨無染地念一聲「阿彌陀佛」,這一念清淨心就能與佛相應,而生到西方去,也不需要十念、百念、千萬念,就看你臨命終時能不能一心不亂而正念分明。臨終時,能心不顛倒,意不散亂,而正念分明,這是深得念佛三昧的功夫啊*1!禪宗、淨土宗、密宗融於一爐*1, 因為它們本來是一體的*1,本來是一個佛宗啊!*1

「如不達自然任運,必妄念紛馳而落凡愚。故常應不離無修之大自然住。」

   

 

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的舉措施為,都是「真心」的「妙用」一切色相都是自己的化身。自當隨順種種因緣應付操作,*1就叫「自然任運*1

如果不明白、不通達「自然任運」的道理,必定著境粘心,貪得無厭地為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妄念紛飛*1。修法原為見性證道,一切不著。*1只要時時刻刻任運無住,於一切妄想境不加了知,而又非同木石,而了了分明地應機隨緣,這就是佛事。*1

不要認這個色身為我,要以空寂為體;不要認妄念,要以靈知為心。用心地法門來修*1明白了這清淨無染而了了分明的靈知之心就是佛,便不再著相,而任運自然地為群眾服務,以在事境上鍛煉,除盡妄習而圓證佛果*1。反之,必定妄念紛飛,自落凡愚,而生死不了*1

圭峰禪師說:「多生妄執,習以性成,喜怒哀樂,微細流注。真理雖然頓達,此情難以卒除。須常覺察,損之又損。*1必須時時覺察,一有念起,即便覺除。如妄念勢強,一時轉化不了,就念佛或持咒以化之*1。佛號和咒語就是慧劍,用以斬斷著相的妄心和情思*1虔誠持誦,定獲佛菩薩加持*1,成道沒有什麼難處*1

要生西方極樂世界,任何一宗只要發願都能往生。*1 念佛的範圍很廣,不是念一句阿彌陀佛才是念佛,誦經也是念佛,做善事不著相也是念佛,惺惺在覺也是念佛。為什麼?因為佛是覺義,你時時不迷,回向西方極樂世界,這不是念佛嗎*1?淨土宗說,欲上品上生,要「讀誦大乘」。*1叫你明理呀!*1明白生死等現象是從何而有的,怎樣才能了生脫死*1道理明白,空盡妄心,毫無住著,才能上品上生*1

什麼是禪呢本色自在的清淨心是,即宗下說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這涅槃妙心,*1就是淨土*1,也是密宗的秘密寶藏。*1所以禪、淨、密看起來是三宗,實是一體*1

  

   

有很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如頗哇法、大彌陀法、遷識法等*1念觀世音菩薩也一樣生西,因為觀世音菩薩就在西方,他也放光照你,接引你生西方極樂世界*1

往生之所以有九品,就在著相不著相上分別啊!假如你明白心就是土,土就是心,生即無生,無生即生,絲毫不住相,無生之中不妨往生。這樣的往生是妙用啊!無生不是死在那裏不動,生生不已就是不生,不生就是生生不已,這才得無生之妙諦*1

故常應不離無修之大自然住。」所謂「無修」者,乃「無修之修是為正修」也。大手印是最上乘密法,它不要你念咒,不要你結手印,不要你修什麼法,一切任運自然,毫無住著即是。這種修,即是大自然住*1禪宗開悟後也是如此,無修而修,不要對治對治法門是針對各人習氣而專修的除妄法。*1譬如,淫心重的人專修不淨觀、白骨觀;*1是息妄歸真的方便法。大手印不要這麼對治,它告訴我們,一切色相都是自性的顯現,都是真心的妙用,時時無住,即是無修而修的大修行*1

   

   

(念佛法)

念佛的人,念頭一起,一「覺」即「空」,就是念佛,不是非得要念一句「阿彌陀佛」才算念佛。念佛有幾種不同的念法*1

   

念起即覺,為實相念佛*1

觀自己就是阿彌陀佛,為觀想念佛*1

觀佛相好,為觀相念佛*1

時時不離一句「阿彌陀佛」,為持名念佛*1

我們用功,須選用一種適合自己習性的方法來修行,*1不能念起一覺即空,那就念名字佛。如果默念還不頂事,念頭還動,那就出聲念「阿彌陀佛……」,總是要把你的妄念斬斷,轉為無念才行*1

同樣是念佛,明白這個道理和不明白這個道理,力用大有區別:*1

不明理念佛,時時著相,執著西方的阿彌陀佛*1

明理念佛,就曉得念佛是借阿彌陀佛的聖號,把我們心裏的齷齪掃清,把我們著相的煩惱、愚癡都扭轉過來,以證和阿彌陀佛一樣的清淨佛性*1

因用功的方法不同,將來生西的品位也因之而別。這不著相的修行,即是「無修之大自然住」,無住之住,叫自然住*1

禪師開示*1:「有佛處莫停留,無佛處急走過。」*1既不能著有,也不可偏空,有無兩邊都不立,中間亦無有,那就是中道義,也就是天臺宗的「空、假、中」一心三觀。所以,相不是沒有,而是幻顯起用的。假如真性不能顯示幻相而起用,那是一潭死水*1,我們用功修行,就是為了除盡執著幻相的妄習,*1若能覺醒,時時不住於相,也不執於法修行,就走上正路,入於「無修之大自然住」了。

「無論何時,唯以認識直指見宗一切盡攝。」

     

 

所以我們無論何時,唯以認識「直指見宗」所指示的真心為要,心量猶如虛空,森羅萬象,無一不包括在我們的心性當中*1

 

「不可於各各妄念起伏上,作各各調伏對治。」

調伏對治妄念,不可在各個妄念起伏上面著手,須在妄念生起的總根上下功夫。凡夫*1各人的妄念習氣不同,若一一分別對治,以妄治妄,其妄更甚。如在妄心動處下手,則一了百了*1如五戒「殺盜淫妄酒」,就是對治我們妄心蠢動的法門。比丘戒二百餘條,也不外戒心不動,所以,最大的戒是心戒。心一動就是犯戒,不是等事情做出來才算犯戒。 *1 

大手印是從根本上修對各種妄念不講一一對治見到本性之後,時時照顧它,不令此心著境,時時照空。以真心來攝持一切,森羅萬象,萬象森羅,都是妙明真心中物。心是根本,遇一切境都不動心,一切都不予理睬,那麼,即生成就有何難?若在枝末上修,一個個妄念分別對治,那就不勝其煩,那真是太難太難了!不講對治,是大手印的修法*1

 

參考文獻

1.元音老人 2000  心地法門  恒河大手印 佛陀教育基金會  pp365

2.中台世界  八風吹不動  https://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019.htm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gannz&aid=13358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