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12 17:37:56瀏覽2416|回應15|推薦166 | |
蜗居 老實說大陸的電視劇比台灣的有深度也好看,最近在台灣上演一齣大陸於2009年拍的電視劇"蜗居",在大陸播出時引起不小的迴響。這是根據小說家"六六"同名原著改編,內容是控訴上海房價高漲的問題,兩岸三地的人應該對高昂的房價都有同感。 這齣劇英文名是"Dwelling Narrowness", 滿繞口,原來是" snail house",形容居住環境侷促,我覺得它也象徵人像蜗牛一樣,因為揹著這樣的重擔無法自由。 內容是倆個年輕人為了留在大都市,先住在大雜院裡,廚房、廁所公用。這樣的老房子應該是很舊的地主的產業,共產黨當政,被大家瓜分的。有位老太太形容蜗居最貼切,"當我老伴死了,我一點也不難過,因為終於可以伸直腿睡覺了。"曾經全家七口擠在十幾平米的屋子。 作者對房地產開發商如何與官員勾結從中牟利,有很深的描繪。小老百姓為了買房,省喫儉用、成了房奴,消磨了志氣與理想,終其一生與房子奮鬥。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有土斯有財及安家立業的想法,雖共產主義也不能消滅。 劇中主角就講到"買房是為了女兒的將來。"妻子海萍堅持要住在大都市,因為這裡有劇院、有博物館、有文化,男主角諷刺說"有劇院,可一次也沒進去過。"但住在上海應該是驕傲的。 因為房價太貴,所以買房可能成了祖孫三代的責任,男女主角向雙方家長要錢,男主角說:因為他母親給了六萬人民幣,妻子說"咱媽....",如果只給4萬就會說"你媽....",如果沒給就成了"他媽..."。可知買房不是年青人能獨力為之。 物價尤其房價的飛漲,是經濟發展不能避免的惡,但因貧富不均,加上各國人士紛紛到上海投資,房價被有錢人炒到太高。中國評論新聞報導說,中國10%的富人購買了50%的房子。 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超過2000萬;按照三口之家推算大約有700萬戶居民。商品房改革以來,年銷售量在1000-2000萬平方米左右,平攤到每個市民頭上只有1平方米左右;按每套100平米計算,每年只有10-20萬套,所以只有3%的居民有買新房的機會。高檔住宅更是緊俏。因此房價雖高,也供不應求。(中國新聞評論;上海房價下跌的機會比其他城市要大) 香港房價比上海更貴兩倍,台北也是貴的初出奇,一般人幾時年不用吃穿也根本買不起。所以房價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於是這樣的現實扭曲了人性,女主角"海萍"的妹妹"海藻"不願步入姊姊的後塵,在大雜院蜗居,拋棄了無靠山的戀人,用肉體還債,投向市長秘書的懷抱。浮萍與水藻象徵兩姐妹的渺小與無力。 人性更醜陋的是開發商殺了釘子戶老太太,為了堵住家人的口,配了100多平米的房子給老太太的兒子,又給了兩萬塊生活費,老太太的兒孫快快樂樂的搬入新家,心理應該感謝媽媽的犧牲。
我在九月底到重慶,看到一個小坵上,有十四棟新大樓在動工,看起來情勢大好。重慶好的物件,臨江的或包含裝潢的,大約一平方米12,000到13,000人民幣。一般的陽春房也要8000到9000人民幣一平方米。聽說好多溫州人、台商、港人來炒樓。 最近公佈大陸CPI超過4%,無殼蜗牛要緊張了,買房是現代人的夢靨。 上為重慶,車上拍的,不清楚。也是嚇死人的繁華,但繁華背後有不少隱憂。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