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05 23:27:48瀏覽15199|回應2|推薦1 | |
得知醫師懷疑我罹患「庫欣氏症候群」之後,我開始尋找這種疾病的相關資料。最初幫助最多的當然是網頁上的資料。 網上有許多專業的說明,提到外源性庫欣氏症候群、內源性庫欣氏症候群、庫欣氏症、ACTH、Cortisol等等,有興趣的人相信可以找到許多詳盡的資訊。 然而這些說明畢竟太專業也太繁瑣,很難一言以蔽之的滿足關心我病情的家人跟朋友。因此,每當家人或朋友問我,我所得到的「庫欣氏症候群」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時,我最常給他們的回答是「一般常聽說的滿月臉、水牛肩等是因為吃多了美國仙丹,也就是類固醇所導致,我的症狀跟他們一樣,但我不是因為吃了類固醇,而是因為我身體內部的腫瘤,製造過多類固醇,使我出現滿月臉、水牛肩、高血壓等症狀」。 接下來大家會好奇,爲什麼會得到這種病呢? 很多人直覺認為這個疾病起因於「壓力」,不過事實上醫學研究尚未找出確切的病因。因此在目前最妥切的答案也許是:「不知道,運氣吧?」 然後家人們最關心問題的便是,怎樣可以治好它? 「若病因是腦下垂體瘤或是腎上腺腫瘤,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手術。摘除導致分泌過多類固醇的腫瘤,就可以治好病了!」 至於,如果一直沒有被發現,或發現後放任未加治療,又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答案是:隨著病程的進展,患者會發生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骨質疏鬆等疾病,因而導致骨折、心肌梗塞、中風等而致死亡。 一般來說,大家都還挺能接受這樣言簡意賅的答覆,並且放心不少,因為這種病雖然有些麻煩,但卻可以治癒,並不是絶症。 其實,庫欣氏症候群是以1912年發表病例的醫師哈維‧庫欣(Harvey Cushing)的名字來命名。腦下垂體瘤引發的庫欣氏症候群稱為「庫欣氏症(Cushing’s disease, CD)」;其他由藥物、腎上腺腫瘤或其他腫瘤所引發的就稱為「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 CS)」。因服藥所引發者稱為「外源性庫欣氏症候群」或「醫源性庫欣氏症候群」;因腎上腺腫瘤或其他腫瘤所引發則稱為「內源性庫欣氏症候群」。 服藥引致的外源性庫欣氏症候群可以從減少藥量來治療;而起因於腦下垂體瘤的庫欣氏症、或起因於腎上腺腫瘤的庫欣氏症候群就必須靠手術摘除腫瘤來治療。 在過去,摘除腎上腺腫瘤是一項大手術,因為腎上腺位於後腹腔,往往醫師必須在病患的腹部開一個長約十幾公分的大傷口,再繞過臟器以及許多組織、血管等才能進行手術,不但危險性高,術後傷口復原時間長,也會留下不美觀的大傷疤。但隨著腹腔鏡手術的進步並成功應用於腎上腺手術後,不但大幅降低手術風險,術後療養時間也縮短為一週左右,對愛美的病人來說,更棒的是,傷口很小,癒合後幾乎看不到傷疤,完全不影響美觀。身為現代的庫欣氏症候群的病患,實在比以前幸福許多! 不過,儘管腹腔鏡手術降低許多手術風險,其實它是一種更加精密的手術,極需仰賴醫師的專業與技術,稍有不慎,仍然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在日本便曾發生庫欣氏症候群的病患在接受腹腔鏡手術時,醫師誤切了一部分的胰臟,並且未能及時察覺,導致病人腹腔大量出血死亡的案例,讓人更加警覺慎選醫師的重要。 不論如何,只要找到一個可以信賴、專業度夠的醫師,庫欣氏症候群絕對不是不治之症!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