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影淺析】法海無涯情是岸──淺談《白蛇傳說》
2012/06/26 22:48:27瀏覽1670|回應0|推薦10

  在中國,和《畫壁》同時間上映的神怪片還有《白蛇傳說》。本片在台灣上映前將片名改為《法海:白蛇傳說》,我想箇中緣由有二,其一,飾演法海的李連杰名氣響亮,突顯法海多少對票房有些助益;其二,法海在片中的戲份十分吃重,且自成一條脈絡,和許仙-白素貞人蛇戀、能忍-青青妖妖戀三條主線相互交纏並進,實在不容忽視。

  從文字上來看,當《白蛇傳說》改名為《法海:白蛇傳說》,是否意味著取消了白蛇的主體性,而這段故事只是法海捉妖工作中的一段歷程?或許值得觀眾們多想想。

善與惡的易位

  追溯中國白蛇傳說的起源,是否該上溯至元話本〈西湖三塔記〉仍無定論,我採取比較寬鬆的認定,因為〈西湖三塔記〉和傳至後世的白蛇傳說有五點相同處:故事都發生在西湖、故事都開始於清明時節、故事主線都是白蛇誘惑人、都有方外之士收妖、妖物都被鎮壓在塔下。我是據此來推論彼此的傳承關係,如果雙方完全無涉,很難解釋其雷同之處。

  到了明代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故事脈絡更加清晰,要角一一浮現、梗概大致底定,如許宣(許仙)、法海禪師、白娘子(白蛇)、青青(青蛇)等主角都出現了,不過這時青青還是條魚,仍不是青蛇。在〈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中,法海是在故事收尾時出現的,他除了降妖伏魔,還有渡化許宣悟道,讓他看破紅塵情愛的角色功能。

  此後,歷清代方成培的《雷峰塔傳奇》、黃圖祕的《雷峰塔》、玉山主人的《雷峰塔奇傳》和彈詞《義妖傳》,到民國據《義妖傳》改編的《前白蛇傳》、李喬創作的《情天無恨——白蛇新傳》,經過數百年民間集體創作的漫長歷程,故事大為浪漫化了,白蛇的形象也越來越高潔,尤其是盜仙草一節,更是白蛇為後人稱為「義妖」的重要橋段;相對的,法海的形象卻越來越不堪,從烏龜轉世到轉世為螃蟹,李喬更將法海設定為癩蝦蟆轉世,死後化為巨石。白蛇與法海的善惡易位,正是白蛇傳說的文本從「量變」到「質變」最清晰的變化脈絡。

法海改邪歸正

  回到主題,程小東的《白蛇傳說》著墨最多的人物,便是法海。法海不再是故事最後出現來收拾殘局(或破壞戀情)的角色,他在片中一開始便是主角,而且角色性格還頗有人間情味。雖然他的收妖手法類似一部美系的老卡通《抓鬼特攻隊》,最終還使出類似電影《功夫》中的如來神掌,都請視為法海在轉型期所露出的小破綻,無傷大雅。

  問題來了,當傳統民間故事中的反派角色被扶正了,誰來頂替反派的位置?難不成白娘子回鍋來當反派?若沒有反派角色,可以嗎?畢竟反派角色是營造故事張力最好用的道具。我想,編劇試圖將「誤解」與「執迷」作為白蛇-法海雙方相互攻擊(水漫金山)的動力,並以此來填補沒有反派角色的空缺,這麼架構故事或許可行,只是電影在呈現雙方的矛盾糾葛時似乎還不夠細膩,甚至有些牽強之感。

  卡爾維諾說:「重寫故事,必須加入新的意義。」如果說《白蛇傳說》添加的意義是:法海與白蛇其實都是善的,只是「誤解」與「執迷」讓彼此相互傷害,如此改寫故事的完整性並不會太差。整體而言,我覺得程小東的《白蛇傳說》比較剛硬,連素素和青青的思維都太直率了,有些橋段可以表達得溫婉一點的,卻輕輕帶過了,個人比較偏愛的「舟遇」、「訂盟」、「求草」這些比較浪漫動人的情節,也被編劇大幅度的刪減甚至娛樂化了,這是比較可惜的。

2012.06.26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iader&aid=6576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