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影賞析】〈西線無戰事〉觀後感
2005/06/23 20:47:01瀏覽2327|回應0|推薦3

  記得讀過一本書《納粹德國史》,譯者張連康的話令人印象深刻:

我們覺得自己比古人聰明大概不出兩個原因:一是「事後聰明」,另一是忽視了歷史的「時空關係」,也就是歷史事件的背景思潮。 (注一)

  看完〈西線無戰事〉後,我們難免會譴責戰爭的發動者,罵他們冷血無情,而且愚昧無知,但是在一戰前夕,除了少數的先見之明者,有誰會料想到這場戰事一打就是四年、總死傷人數以百萬計呢?我們今日之所以會反戰、畏戰,多少是出於「事後聰明」。倘若交戰雙方兵力懸殊,戰事很快完結,戰勝國內即使有人反戰,人數恐怕也不多,無法形成如一戰後「談戰色變」的反戰思潮。

  我所要強調的是,一戰的結果並非只是少數人的責任,而是交戰雙方的人民都有責任,今天的反戰者,很可能就是昨日的主戰派,若將罪責推給少數人,非但是規避責任,還是落井下石的行為。若是一個封建專制的國家,國家的行動無法代表人民的意志,我們還可以說該國人民的參戰是迫於無奈,但若是一個民主國家,人民的選票已經為政府的政策背書,就沒有立場去推卸責任。

  其實「反戰」和「反侵略」都是一種弔詭的言辭,試問:有幾個國家領土不是侵略而來的?又有幾個國家內部的統一是經和平手段解決的?秦併六國、南北戰爭、亞歷山大東征、蒙古西征……都是明證。再者,反戰者中究竟有幾人是像雷馬克(Erich Remarque)般是出於對於敵軍的同理心而反戰呢?

……在以前,你對我而言只是心中一個抽象的概念,……我刺殺的是那個抽象的概念。然而,如今我首次發現,你和我一樣是個有血有肉的人……為什麼他們不曾告訴我們,你們和我們一樣是可憐蟲,你們的母親和我們的母親一樣在懸念著你們,你我對死亡都有相同的恐懼感,同樣會死,同樣會痛苦。 (注二)

  戰爭固然是不可避免,但我並不認為反戰是一種徒勞,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先確認清楚:我們要以什麼心態反戰?若我們僅僅只因為本國的損傷(如一戰後英法的綏靖政策),或因為在戰後無法獲得應有的補償(如美國一戰後的孤立政策)而反戰,那麼「反戰」將淪為一句美麗的口號。

  反戰所帶來的也不見得就是和平(綏靖政策反而帶來了戰爭),和平也不代表一定不會戰爭。若照《歷史的教訓》一書的說法,和平不過是「一種不穩定的均勢,這種均勢只能由世所公認的超級強國或平等的強國來維持。」 (注三)這點我們可以由一戰前歐洲「刺刀上的和平」與二戰後美蘇兩強「冷戰」得證之。

  現在是一個和平的世代嗎?我不知道。也許戰雲就在不遠處,也許未來是個太平盛世。只是,若是戰爭來臨時,我們要如何面對?相信〈西線無戰事〉能給我們更多深沉思索的空間。

------------------------------------------------------

(注一)Klaus P. Fischer著,《納粹德國史》(台北:絲路,1997),頁1。
(注二)Erich Remarque著,《西線無戰事》(台北:麥田,1995),頁180。
(注三)Will&Ariel Durant著,《歷史的教訓》(台北:幼獅文化,1980),頁77。

2003.11.20.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iader&aid=1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