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13 19:16:14瀏覽1139|回應0|推薦8 | |
沈謙說:「書宛如降落傘,不打開是不會發生作用的。」順著這個思路,我們也可以說:「子彈宛如滑翔翼,不飛是不會發生作用的。」 這部片子的時空背景發生在民國初年,不過我心中有些疑惑,以正統中華民國自居、正熱鬧慶祝建國百年的台灣人(包括筆者在內)有多少人真正看得懂?其中的熱鬧與門道,是否能比對岸的中國人識得多一些? 賠了夫人又折兵:湯師爺 湯師爺這個人物是亂世中見風使舵的投機客:沒有明確的理念或主張,沒有過剩的正義感及自尊心,憑著對官場潛規則的熟悉與對危機的生物性直覺,在亂世之中走南闖北,買了縣官見好就收,竟也屢屢得手。不想被剝削,就去剝削他人,這是他的生存之道。 他最大的悲哀是遇見了張麻子,先是折了兵,又賠了夫人,最後連命都丟了,但是我覺得,他最大的幸運也是遇見了張麻子,因為他當縣官太浪費了,當師爺,他的騙子本領才有發揮的餘地。 打著紅旗反紅旗:黃四郎 黃四郎身為鵝城的一方土霸,呼風喚雨的既得利益者,自有其歷史淵源與背景,這些訊息就藏在他門前的旗幟上。 片中反覆出現又不肯明說的「鐵血十八星旗」,是武昌起義時的軍旗,十八星代表十八行省,紅色象徵鐵血。「鐵血十八星旗」不但意味著黃四郎曾經參與辛亥革命,更是對老革命的深刻反諷:原本說要推倒極權政府的革命者(雖然這位革命者也賣煙土),後來竟成了搜括人民勞動果實的反動派。黃四郎這個角色並非暗喻某個特定的人物,而是描繪在辛亥革命之後迅速收割成果、據地為王的老革命(軍閥)群像。 周潤發一人分飾真假黃四郎兩角,這個設定頗有日本影武者(戰國時代大名利用分身保護自身安全)的味道,假黃四郎這個角色到後段發揮了推進故事的功能,反將了黃四郎一軍,確實別出心裁。 為何張麻子會對黃四郎說:沒有你,對我很重要?因為他是革命的阻力。如果他早在辛亥革命時就壯烈成仁,在眾人的心中他永遠都是革命先烈(就算他也賣煙土),因此,張麻子讓黃四郎死於大爆炸,讓他當個「體面人」,算是對變質的老革命的奠祭。 槍桿子裡出政權:張麻子 槍桿子裡出的未必是政權,山匪與土霸一樣都有槍,他們佔領的山頭與地盤卻不是政權,有了槍桿子與驚堂木,才算是有政權,也才能站著掙錢。張麻子不僅要自己和兄弟們能站著掙錢,他也要鵝城的百姓「站起來,不准跪」,不禁讓人聯想起毛澤東的那句名言:「中國的人民站起來了!」 但是,片中的人民真的站起來了嗎?推翻了老革命和反動派,人們念茲在茲的卻是如何瓜分黃四郎的家產,連張麻子屁股下的那張椅子也早被預訂了,如此張麻子訴求的「公平,公平,還是公平」,究竟是當初的理想墮落了,是張麻子被人民愚弄了?是人民被張麻子利用了?還是因為民智未開,這是雙方不得已的妥協呢? 讓輿論飛:暗喻與解讀 如果「筒子」代表「同志」,如果片尾的火車奔向浦東,就是奔向改革開放,試問:鵝城是「餓」城?是「我」城?是「俄」城?是「惡」城?還是「訛」城? 答曰:鵝城就是鵝城。 光是一個鵝城,在網路上就有五種說法五種解釋,更不用說一些編劇刻意埋下的伏筆與暗喻了,例如花姐到底是不是間諜?黃四郎死了沒?馬拉著火車是否暗示馬列主義?康城是否代表「誆城」?彈孔排列的圖樣是否是意味著中共黨旗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