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斯多葛學派主義
2015/10/20 13:20:38瀏覽1105|回應0|推薦0

希臘哲學家芝諾Ζήνων西元前335263創立斯多葛學派(Stoic School),強調德行,學說繼承人是克里特斯Cleanthes,再傳給Chrysippus。後來的斯多噶派卻滲入柏拉圖思想。斯多噶派比較投合統治者,亞歷山大大帝以後的許多國王,都自稱是斯多噶派。

 

斯多葛學派主義

Mozart / Divertimento in B-flat major "Lodron", K. 28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9I3eEySho

micha 2015.10.15.

 

希臘哲學家芝諾Ζήνων西元前335263創立斯多葛學派(Stoic School),強調德行,學說繼承人是克里特斯Cleanthes,再傳給Chrysippus。後來的斯多噶派卻滲入柏拉圖思想。斯多噶派比較投合統治者,亞歷山大大帝以後的許多國王,都自稱是斯多噶派。

芝諾認為,宇宙是完整的神聖實體,由神、人和自然世界共同組成,宇宙是一個統一體,自然、人和神也是一體的。斯多噶派將倫理學和靈魂論奠立在物理學上,「神」是宇宙靈魂和智慧,此惟一的精神,分散於物質各體之中,神性的精粹和最崇高的智慧,則存在於空間。神的理性滲透整個宇宙,管理和掌握整個宇宙;人是由靈魂與身體共同組成,人的理性來自神的理性。

芝諾認為,因著理性,人意識到人的目的當是追求德行。人初生時,如同動物依照本能生活,及至成年,理性方發展出來。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理性,同屬於人類大家族,人要對他人有責任,愛人如己

斯多噶派認為世界有限而時間無限,世界不斷起滅其中發生的事件,每一次都會重演、重現。個體小「我」只有踏進和通過永恆的時間,才能成為內在於世界整體的一部份。

斯多噶派有一格言:「依照自然而生活」,自然即宇宙運行的律則,受理性支配。人是自然的一部份,靈魂在自然中最偉大最高貴,理性也是人的主要特徵,成為人和禽獸的主要差別,「依照自然而生活」就是依照理性而行,使自然與人通為一。個體小「我」必須擴大自己,融合於與整個大自然

因為人類每一個人理性程度都不同,肉體也各有優劣,如何克服肉體的弱點?如何提升理性?這是柏拉圖思考的重點;因此柏拉圖主張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的二元對立、靈魂與身體的二元對立,甚至理性與非理性的二元對立。對立的目的是要,互相刺激、互相妥協、互相融合、互相衝擊,這過程中可以產生許多的智慧。

因為主張理性與非理性的二元對立,學者才會去分別什麼是心理因素,什麼是外在環境因素,什麼叫理性,什麼情況不理性………,人類終生若都受此觀點影響,就會愈來愈了解自己與環境的各種優、缺點,智慧因此增長,才能解決現實的生活問題,所以柏拉圖獲勝。學習哲學,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想要增長智慧

斯多噶派學說強調神、自然與人為一體,「神」是宇宙靈魂和智慧,其理性滲透整個宇宙。個體小「我」必須依照自然而生活,愛人如己,融合於與整個大自然。斯多噶派滲入柏拉圖思想後,也成為聖經中聖保羅的思想中很重要的成分,但是卻更積極期望可以更具體改善自己與社會的種種問題

中國漢朝學者董仲舒(西元前179年-前104年),其思想融合道家與商朝的鬼神思想元素,卻提出了獨尊儒術的主張,創造了一個眾神之神──天。這個天有人格,有意志,一切自然現象都是他意志的表現。而且天和人是相互感應的,人是天的縮影,帝王秉承天意而管理人民,因而叫天子,人要是順應了天意,則風調雨順,反之則災難流行

他還從天人關係出發,建立了大名鼎鼎的三綱五常,臣子、妻,必然無條件絕對的服從君、父、夫,這就是三綱;而仁、義、禮、智、信,這些處理人倫關係的原則,就是五常。

芝諾學派的繼承人是克里特斯Cleanthes(西元前331年至前232)年為拳擊手48歲時來到雅典。在芝諾的門下修習哲學、數學和物理學。晚年求學對克里特斯來說,極為不易,但他卻非常勤勉,據說他常常白天到學院習課,晚上耕種土地,過著一種勞逸兩全的生活。

他留下的著作較多,有《論時間》、《論感覺》、《論政治家》、《論神》等。學院內的一些年輕的同學遊手好閒,並且常常譏笑克里特斯的年齡。由於年歲已高,克里特斯在物理、數學方面,顯得思維遲鈍,因此常常受到他人的嘲弄。克里特斯就說:「或許我正是給芝諾挑重擔的人呢!」花許多力氣,才學好一門學科的人,能夠深刻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會遭遇的挫折與障礙,因此能成為很好的教育家

晚年,克里特斯為著書立說,用盡心力,一旦出了錯,他常常自我責備。有一次,有人看見他坐在自己的房間裡發火,就問他在責罵誰?克里斯特笑著說:「我在罵一個白頭髮的老頭!」大師,總是不斷地嚴格要求自己

當有人挖苦克里特斯老了時,他回答說:「我非常想走,但我考慮到身體還健康,仍能讀寫,我樂於留下來等待。」大師追求道理,傳述道理,會用盡力氣拼到最後一刻

 

伊比鳩魯學派

Epicurean School, 341年-前270年)伊比鳩魯的學說的主要宗旨就是要達到不受干擾的寧靜狀態。伊比鳩魯在18歲時搬到雅典,之後曾去過中東,並在那裡受到德謨克利特哲學的影響,德謨克利特 Democritus,是原子論的創始者陸西帕斯(Leucippus)的學生,被認為是古希臘的百科全書,他對天文、地理、數學、物理有極其深入的探考,並對動植物的生長興趣甚濃,他是早期希臘自然哲學的頭號大師,由於他提出了「笑,是人神共有的特權」而被人們稱為「快樂的智者」。

有人問德謨克利特:「追求財富是不是一件好事情?」德謨克利特回答說:「如果財富的欲望沒有滿足,這就比極端的貧窮更難堪,因為最強烈的欲望產生出最難當的需求。」

有人問德謨克利特,宴飲是不是一件好事?德謨克利特回答說:「一生沒有宴飲,就像一條長路沒有旅店一樣。但如果一生總是在宴飲,你又無法脫身。」

德謨克利特說:在神秘事件前面,糊塗的人相信神靈,清醒的人依靠理性

有人問德謨克利特,為何不去有名的大城市定居,他回答說:「我不關心從一個地方獲得名聲,我更喜歡的是自己使一個地方變得有名。」

人們常去神廟裡祈求神靈賜給健康,而德謨克利特從不到神廟裡去祈求神靈,當有人問他是否對自己的健康漠不關心時,德謨克利特笑著說:「你不知道?自己就是健康的主人。」

德謨克利特的一個鄰居,因為自己的孩子不聽訓誡而屢有蠢行,這位苦惱的鄰居,來向德謨克利特請教訓子之道。德謨克利特告訴他,能讓愚蠢者明白事理的絕不是語言,而是倒楣的命運

有人問德謨克利特是願意在民主制度中受窮,還是願意在專制制度下享福?德謨克利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不知道什麼是享福,什麼是受窮,但我知道自由總比奴役高貴。」

德謨克利特常常坐在石階上觀賞螞蟻和牧羊犬,有人問他為什麼對禽獸有那麼大的興致。德謨克利特說:「所有的人都是禽獸的學生,我們從蜘蛛的身上學會了紡織,從燕子身上學會了建築,從百靈鳥那裏學會了歌吟。」德謨克利特告誡人們的不只是尊重生命,還有謙遜與天真

伊比鳩魯 (西元前307)開始在雅典建立了一個學派,傳說中該學派居於他的住房和庭院內,與外部世界完全隔絕,因此被人稱為「花園哲學家」。據說在庭院的入口處有一塊告示牌寫著:「陌生人,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的生活。在這裡享樂乃是至善之事。」

伊比鳩魯強調遠離責任和社會活動。伊比鳩魯認為,最大的善來自快樂,沒有快樂就沒有善。快樂包括肉體上的快樂,也包括精神上的快樂。伊比鳩魯區分了積極的快樂和消極的快樂,並認為一般人都優先追求消極的快樂,它是「一種生活厭煩狀態中的麻醉般的狂喜」。

伊比鳩魯強調,在我們考量一個行動是否有趣時,我們必須同時考慮它所帶來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暫快樂的同時,也必須考慮是否可能獲得更大、更持久、更強烈的快樂。肉體的快樂大部分是強加於我們的,而精神的快樂則可以被我們所支配(理性的),因此交朋友、欣賞藝術等也是一種樂趣。自我的慾望必須節制,平和的心境可以幫助我們忍受痛苦

伊比鳩魯否定宗教,否認神是最高的法則制定者,因此也就蔑視必然原則。換言之,人類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與未來,負最大的責任

伊比鳩魯認為人死後,靈魂原子離肉體而去,四處飛散,因此人死後並沒有生命。他說:「死亡和我們沒有關係,因為只要我們存在一天,死亡就不會來臨,而死亡來臨時,我們也不再存在了。」伊比鳩魯認為,對死亡的恐懼是非理性的,因為對自身對死亡認識是對死亡本身的無知。

西元第一世紀時,聖經中聖保羅的思想則認為,人死後還是有靈魂的存在,但是解決現實社會與生活中種種的問題才生命的重點,靈魂自有其歸宿,人類不需太在意;但是聖保羅也贊成,對死亡的恐懼是非理性的

聖保羅認為,自我的慾望必須節制,追求長遠的目標可以幫助我們忍受痛苦最大的善與快樂,來自努力奮鬥之後身心靈的成長與進步人類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與未來,負責任,但是耶穌的言行可以成為人們向上奮鬥的最大支撐力量

德謨克利特 Democritus,被認為是古希臘的百科全書,他對天文、地理、數學、物理有極其深入的探考;聖保羅受此影響,他總是鼓吹基督徒必須對所有的學問謙卑,要建立一個充分自由的學習與交流的環境;要盡量節制各種物質欲望,但也不需避免基本的需求。

聖保羅認為:雖然相信上帝的慈愛,但是人類要盡一切所能保持清醒與理性,要盡本分艱困的環境與命運,可以磨練出人的品德。雖然軀體的自由重要,但是要看實際狀況,要保護身軀的安全,而心靈的自由比軀體的自由更重要

伊比鳩魯的學說並沒有發展出科學的傳統,但它自由思維的態度和反對迷信的實踐,一直得到羅馬帝國上層階級成員的尊敬。而在今天,「Epicurean」這個詞已經具有貶義,用來形容那些追求享樂的人們。

中國魏晉南北朝(220—589年)時期,是一段長達四百年的混亂時期,朝代替換很快,並有多國並存的時代。當時學者們流行清談,也就是天馬行空自由的討論生命的種種問題,這種有別於獨尊儒家思想的的觀點,挑戰當時代的學術禁忌。

中國魏晉南北朝歷經漢末黃巾之亂,中央政權瓦解,地方勢力抬頭,儒家經典經不起時代考驗隨之衰落,亂世之中,老莊思想逐漸抬頭,一般文人最常談的是老莊哲學或易經,當然也有人討論達到不受干擾的寧靜狀態、享樂主義,不過並無具體的思想學派形成,大多數論點無疾而終。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3361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