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的伊比鳩魯學派
2015/10/24 22:12:28瀏覽161|回應0|推薦0

伊比鳩魯 (西元前307)開始在雅典建立了一個學派,傳說中該學派居於他的住房和庭院內,在庭院的入口處有一塊告示牌寫著:「陌生人,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的生活。在這裡享樂乃是至善之事。」台灣許多農人的生活態度就類似是伊比鳩魯學派,他們在農園裡照顧農作物研發,自得其樂。

 

台灣的伊比鳩魯學派

Claudio Arrau & Julliard Quartet, Schubert "Trout" Piano and Strings Quintet in A D. 66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hfL1pCto9Q

micha 2015.10.20.

 

伊比鳩魯 (西元前307)開始在雅典建立了一個學派,傳說中該學派居於他的住房和庭院內,在庭院的入口處有一塊告示牌寫著:「陌生人,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的生活。在這裡享樂乃是至善之事。」

台灣許多農人的生活態度就類似是伊比鳩魯學派,他們在農園裡照顧農作物研發,自得其樂。屏東縣東港鎮果農黃進文,十多年前返鄉,從農改場學得草生栽培法,將雜草削短充作綠肥,讓泥鰍、鱔魚在溝渠爛泥間湧滾,果園呈現一片綠油油,洋溢著生態共生之美。

黃進文用實驗創新精神種蓮霧,甚至在一棵樹上接上十二種不同品種,有大如手掌、形如飛彈、口感像棉花糖、雪白如玉、鮮紅似瑪瑙等品種;一手難以掌握的「巴掌蓮霧」量少價格好,曾經六顆賣兩千元。

黃進良說,他所種植的蓮霧果實碩大的祕訣,就是將種蓮霧看成照顧小孩,時時巡視、呵護它,餓了給它施肥,渴了給它喝水,感冒了要為它治病,果粒照到陽光,還要用報紙遮陽,維持紅咚咚的色澤。

伊比鳩魯強調,遠離責任和社會活動最大的善來自快樂,沒有快樂就沒有善。快樂包括肉體上的快樂,也包括精神上的快樂,區分了積極的快樂和消極的快樂,並認為一般人都優先追求消極的快樂。

嘉縣竹崎鄉復金村李姓農民,以本土「竹葉黑」(黑葉)荔枝為母樹,嫁接外國進口的大果實荔枝,培育新品種「心形荔枝」,取名「紅心」,果實肥碩,有如雞蛋般大,每粒重達二、三兩。李姓農民說,市價每斤二百元,平均六、七粒一斤,換算每粒近三十元,因數量少,已被親友預購一空。

伊比鳩魯學派的人並非不負責任,他們只是比較沒有權力慾望,他們可以從渺小的事物中獲得樂趣。台灣有許多鳥友一看到稀有鳥類就高興得要命,這類的人就是伊比鳩魯學派的哲學家。

2010苗栗縣畫家洪江波,5天前在後龍鎮灣寶里水田,發現一對不知名候鳥,將照片上傳自然攝影中心詢問鳥友,確認是西伯利亞候鳥「小白額雁」,吸引不少鳥友到當地賞鳥,當地出現成排的轎車和賞鳥人潮,「我也是第一次拍到這種重量級鳥明星!」台南新營鳥友陳建安表示。

伊比鳩魯學派的人因為權力慾望較低,所以可以將注意力放在工藝技術上,多才多藝。高市旗山老街上一處魚攤有位賣魚美女,除了會殺魚之外,她還是台灣一位女性古琴製琴師,開設音樂教室教導學生彈奏琵琶等國樂。張晏萍在台南藝術大學學習樂器製作,一路到研究所投入樂器製作長達7年。

張晏萍從小喜歡動手做東西,國中開始學習琵琶,大學就讀國樂系,她認為能夠演奏一把自己親手做的樂器「是很棒的一件事」,因此投入製作樂器的領域。 

張說學習製作樂器過程曾被機具削掉右手無名指末端的肉,當場血流如注。她說雖然過程辛苦且危險,許多學音樂的女生不會選擇這條路,「但這就是我想要的路。」

伊比鳩魯學派的人擅長廢物利用,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爭奪資源的慾望,但是喜歡動腦筋思考並且因此獲得快樂的關係。

鄭蕙玲原本從事廣告設計工作,10多年前嫁到鳳梨的故鄉大樹區農家,由於夫家種植2甲鳳梨田,從此愛上這個陽光果子。不過鄭蕙玲發現每次鳳梨收成,鳳梨葉是製作宣紙的好材料,但鳳梨皮只能做成堆肥,讓她感到很可惜,加上討厭塑膠袋,響應環保節能減碳,嘗試把鳳梨皮煮軟,用機器打成糊狀,萃取出鳳梨纖維,以傳統工法抄製,經過高雄太陽照射,紙張水分蒸發後,就成了天然的紙張。

鄭蕙玲表示,鳳梨紙完全純手工,沒有化學添加物,不但看得到鳳梨纖維,還有金黃色小點分布其中,宛如一個一個小太陽,味道有淡淡果香,令她愛不釋手,她更邀集型農好友張瑛姍,將紙張加入桑椹樹的葉子等,增添更多天然顏色,再透過不同的容器,形塑出各式形狀。

伊比鳩魯強調,在我們考量一個行動是否有趣時,我們必須同時考慮它所帶來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暫快樂的同時,也必須考慮是否可能獲得更大、更持久、更強烈的快樂。

划獨木舟很快樂,如果划獨木舟成為畢業典禮的儀式,傳承海洋文化,那就帶來更大的精神快樂。馬祖北竿島上有間獨特的中山國中,這裡的學生相當自豪他們獨特的畢業典禮。畢業當天,學生得划獨木舟到200公尺外的烏龜島領取畢業證書「證明自己是馬祖的孩子」,才可順利畢業。

這是前中山國中校長王花俤的別出心裁,他強調,「馬祖的先民是海洋民族,留給我們最大資產就是冒險犯難的精神,這樣的訓練傳承他們的精神和力量。」

伊比鳩魯強調,肉體的快樂大部分是強加於我們的,而精神的快樂則可以被我們所支配(理性的),因此交朋友、欣賞藝術等也是一種樂趣。自我的慾望必須節制,平和的心境可以幫助我們忍受痛苦

兩蔣統治戒嚴期間,有許多無辜的百姓被抓到監獄裡,他們靠著藝術支撐。當年因白色恐怖入獄的受難者王文清已將近90歲,他對當年以何罪名入獄?迄今還搞不清楚,十五年獄中生活靠著一把自製手工小提琴排遣時光,對於白色恐怖,至今仍無法釋懷。

1949年,已故作家楊逵因一篇約六百字的〈和平宣言〉,觸怒當時台灣省主席陳誠,遭軍法審判十二年並移送綠島「新生訓導處」監禁。一張楊逵在綠島與難友們拿胡琴表演的照片,於「沉思火燒島」影像展曝光。

伊比鳩魯否定宗教,否認神是最高的法則制定者,因此也就蔑視必然原則。換言之,人類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與未來,負最大的責任。台灣有許多人在未自然生態永續發展負起最大的責任,他們是生態界的伊比鳩魯學派。

人稱「賴桑」的賴倍元,今年58歲,他原是大雅貨運及雲道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因為喜歡爬山、愛看神木,賴倍元眼裡,政府植樹不夠積極,「放眼望去,可以種樹的地方,大部分仍沒有樹,很浪費土地!」

27年前,賴倍元把公司交給太太管理,自己在東勢山區開始種樹。賴桑是我國以個人力量造林最多,且最成功的典範。賴桑合計投入超過二十億元,買下十座山頭,種下台灣肖楠、台灣櫸、台灣五葉松、牛樟、紅豆杉等原生樹種,讓130公頃荒地變成呵護台灣的森林。他的目標是這輩子要種五十萬棵樹。

彰化縣花壇鄉民林水來,為保護珍貴自然生態,投入心力復育蓋斑鬥魚,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目前園區的蓋斑鬥魚數量超出預期,讓他相當欣慰。蓋斑鬥魚在1990年時被農委會列入「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加以保護,嚴禁買賣,在地方人士及生態學者投入努力保護環境,或人工飼育族群下,蓋斑鬥魚已有許多繁衍族群,因此農委會2009年起由保育類名錄中移出。

伊比鳩魯認為人死後,靈魂原子離肉體而去,四處飛散,因此人死後並沒有生命。他說:「死亡和我們沒有關係,因為只要我們存在一天,死亡就不會來臨,而死亡來臨時,我們也不再存在了。」伊比鳩魯認為,對死亡的恐懼是非理性的,因為對自身對死亡認識是對死亡本身的無知。

西元第一世紀時,聖經中聖保羅的思想則認為,人死後還是有靈魂的存在,但是解決現實社會與生活中種種的問題才生命的重點,靈魂自有其歸宿,人類不需太在意;但是聖保羅也贊成,對死亡的恐懼是非理性的

聖保羅認為,自我的慾望必須節制,追求長遠的目標可以幫助我們忍受痛苦最大的善與快樂,來自努力奮鬥之後身心靈的成長與進步人類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與未來,負責任,但是耶穌的言行可以成為人們向上奮鬥的最大支撐力量

體育訓練可以使人身心靈成長與進步,忍受痛苦,超越慾望,追求卓越。因此,1922年傳教士布朗F.H.Brown)將排球與籃球帶入台灣,日治時期舉辦全台灣選手權大會,1929年首屆排球冠軍是由台北第二師範(國北師前身)奪下。

日治時期女性運動風氣盛行,當時中部流行網球、南部客家地區流行排球,美濃日後更出了很多排球國手。國民黨統治時期,毓秀盃女排賽1947年開打。其後台北師範學校教授溫兆宗一口氣規畫三大比賽:台灣省排球錦標賽、中等學校排球錦標賽、國民學校教職員排球錦標賽,對推展排球運動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奠定台灣排球實力基礎的功臣是謝天性。謝天性是排球好手,    1963年,謝天性轉任教練,1973年擔任中華排協首位總幹事,隔年前往玻利維亞任教三個月,再轉往委內瑞拉擔任教練,一待就是二十年,直到1994年才返回師大任教。謝天性引進正統日本訓練方式,且讓球員赴日見識對抗賽,讓球員實力遽增。    

1998年台灣排球奪下曼谷亞運男排銅牌,2006年獲得杜哈亞運女排銅牌。2015年亞洲男子俱樂部排球錦標賽,台灣男排奪隊史首冠,取得10月底在巴西舉行世界俱樂部錦標賽亞洲唯一參賽名額,是睽違24年後再度進軍。

德謨克利特 Democritus,被認為是古希臘的百科全書,他對天文、地理、數學、物理有極其深入的探考;聖保羅受此影響,他總是鼓吹基督徒必須對所有的學問謙卑,要建立一個充分自由的學習與交流的環境;要盡量節制各種物質欲望,但也不需避免基本的需求。

聖保羅認為:雖然相信上帝的慈愛,但是人類要盡一切所能保持清醒與理性,要盡本分艱困的環境與命運,可以磨練出人的品德。雖然軀體的自由重要,但是要看實際狀況,要保護身軀的安全,而心靈的自由比軀體的自由更重要

    伊比鳩魯的學說並沒有發展出科學的傳統,但它自由思維的態度和反對迷信的實踐,一直得到羅馬帝國上層階級成員的尊敬。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3400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