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陸客「誤闖」美敏感基地逾百次
2023/09/06 22:49:07瀏覽37|回應0|推薦0

《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官員說法報導,美方已記錄到約100起有關中國人,試圖進入軍事基地和其他敏感設施的案例,這些人有時會假裝是普通遊客。

 

女聲經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zgfPA3R6QU

 

【摘要2023.9.5..壹蘋】《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官員說法報導,美方已記錄到100起有關中國人,試圖進入軍事基地和其他敏感設施的案例,這些人有時會假裝是普通遊客。

官員認為,這構成潛在間諜威脅。美國國防部、聯邦調查局(FBI)和其他機關去年展開檢討,試圖防範這類事件。官員們形容這些試圖擅闖美國軍事基地等設施的人,是「不速之客」,不管他們是有意或無心。這些不速之客包括被逮到闖入美國新墨西哥州飛彈試射場的中國人,以及看似在佛羅里達州火箭發射基地附近混濁水域游泳的水肺潛水員。

美國官員說,這些事件是間諜活動的一種形式,目的似乎是試探美軍和聯邦設施的安全措施。涉案人通常是臨時找來的中國人,必須向中國政府回報結果。這類案例有時發生在根本沒什麼觀光活動、附近也沒有商用機場的偏遠地區。

今年初,一顆中國氣球飛越美國領空,上面疑似搭載監控設備,美中關係自此更加緊張。擅闖美軍基地之類的事件也顯示,北京當局正利用非傳統手段在美蒐集情報,無論是透過接近軍事基地,還是使用可轉為刺探功能的中國製造商用設備。白宮和國土安全部官員都不願置評。五角大廈只給了一個泛泛回應。政府官員要記者洽詢FBI,而FBI也不置評。

中國駐華府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說:「相關說法純粹是惡意虛構我們呼籲美國相關官員捨棄冷戰思維,停止毫無根據的指控,多做點有建設性的事來加強兩國互信和雙邊人民友好。」

美國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柯羅(Jason Crow)說,國會對這類事件也深感憂慮,可能會研議立法。他說,有些議員擔心一些類似案件未獲關注,因為涉及非法入侵的法律多數是州級或地方法,不是聯邦法。

在最近一起案例中,一群中國人自稱觀光客,企圖進入阿拉斯加州的韋恩萊特堡(Fort Wainwright)陸軍基地,還說他們在基地內的商務旅館訂了房。這座基地駐有陸軍第11空降部隊,負責北極地區戰事。熟悉這套手法的官員說,這些人遇到警衛自有一套說辭,若被攔下,就自稱是迷路的觀光客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哈定(Emily Harding)說,情報圈很清楚,中國這種低層級的情報蒐集手段,這是人海戰術。她說:「中國的優勢在於他們願意投入大批人力如果少數幾個被抓,美國政府也很難證明他們除了擅闖以外還做了什麼事,而沒被逮到的人就可能蒐集到有用的情報。」

美國軍方和其他官員都說,擅闖基地的問題日益頻繁,且愈來愈令人擔心。每天都有上萬人到了美軍基地大門前,在接受盤問後掉頭離開的案例,多數是不知道該把車開往哪裡的司機,一般只要掉頭就沒事。有些人則須接受額外檢查,甚至進一步調查。

有多起案例是中國人被逮到在美軍管轄範圍內拍照;也有人利用無人機來強化偵察行動。美國官員也提到,有些看似觀光客的中國人,會離開白宮的指定參觀區域到處拍照,在被特勤局趕走之前拍攝通訊設備和安全警衛的部署等。

2019年,兩名中國外交官開車載著妻子,駛入維吉尼亞州的小河聯合遠征基地(Joint Expeditionary Base Little Creek),因涉嫌刺探情報而被美國驅逐。這座高度敏感的基地是美國海軍海豹部隊(SEALs)訓練所在地。當時,基地官員用一輛擋在路中央的消防車攔下他們的車。中方則否認這兩名外交官從事間諜活動。

 

核處理水排海中國網路接連出現涉及日本假消息【摘要2023.9.5..聯合報】日本核處理水排海後,中國網路接連出現涉及日本的假消息。其中包括首相岸田文雄食用福島海產後中毒送醫、被網爆,以及曾喝下核處水的時任日本內閣府政務官園田康博被傳罹癌死亡等。但事後都被證明是假消息。

其中,搭配岸田文雄中毒送醫的假消息照片,用的是已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遇刺送醫的照片;而園田康博日前更接受共同社訪問,公開說明自己仍然健在。

日本福島核處理水24日啟動排海後,中國國內在官方宣布禁止日本水產品輸入等措施及媒體鼓動下,掀起高漲的反日情緒。上週起,相關日本的假消息卻接連在中國網路上出現,有的甚至還登上新聞熱搜榜。

其中,岸田文雄830日中午在首相官邸,與部分閣員藉由工作午餐品嚐福島水產品,31日又前往東京一座市場吃福島章魚後,中國網路上便出現「岸田吃過福島食品後送醫急救」的消息,並搭配一張所謂岸田躺在擔架上被送醫急救的照片,立刻引起中國網友關注。

201110月福島核電廠發生核外洩7個月後,園田康博為展示核處理水的安全性,公開在記者會上大口飲下一整杯核處理水。然而中國網路上週起流傳一則消息,指園田在喝完這杯核處理水後不久,就罹患「多發性骨髓瘤)」,隨即死亡,且死時「全身腐爛」。

 

中國誇稱保護文物自打臉 山西明代古蹟被攔腰斬斷【摘要2023.9.5..壹蘋】北京日報今天報導,由於施工方貪圖節省路程,攔腰斬斷位於山西的省保古蹟「明代三十二長城」;此前中國官媒基於保護文物,指控大英博物館是「贓物接收者」,並要求無條件歸還國寶

山西朔州右玉縣境內,著名的32長城是明長城的其中一段,得名於明長城進入右玉境內的第32個烽火台,屬於省級保護文物,因雄渾遼闊的古代邊塞風光聞名遐邇,具有重要的保護和研究價值。

824日下午420分許,右玉縣公安局指揮中心接獲報案,楊千河鄉境內的32長城被挖開一個缺口。經查,犯罪嫌疑人鄭某和王某在32長城附近施工時為節省路程,使用機具對明長城的完整性和文物安全造成不可逆的破壞。目前兩人已被刑事拘留,全案正由警方偵辦中。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827日刊發社評文章指出,目前大英博物館內收藏的中國文物約23000件,其中約2000件長期展示。像是「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三彩羅漢像、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究竟如何落入大英博物館,具體過程難以追溯,並抨擊大英博物館是「贓物接收者」,呼籲館方歸還藉非正當管道取得的中國文物。

美國之音(VOA1日報導,曾名列全球百大收藏家之列的聯華電子創辦人曹興誠表示,古文物代表的是一個文明曾有過的真善美。他說,但中共現為了保萬年執政,仍製造排外的仇恨感,也不檢討往昔破壞文物的歷史或立法禁絕仿冒,根本沒資格索討中國文物。

曹興誠更指出,中國博物館的管理也大有問題,時有監守自盜的醜聞,例如,廣州美術學院圖書館曾爆發館長以自己臨摹贗品調包的方式,竊據館藏張大千、齊白石等名家的143幅畫作。中國人看文物不談價值和作用,只重所有權,因此對20世紀初浙江籍古董商盧芹齋的評價,仍停留在漢奸惡名。

曹興誠表示,但若非盧芹齋在歐美辦沙龍、寫書研究、推廣中國古文物,根本無法讓當時對中國人印象極差的西方人,慢慢學會尊重和鑑賞中國文物。此外,根植於歐陸的華文媒體「歐洲之聲」(Sino Euro Voices)發行人廖天琪去年7月間發表「被掠奪的文化遺產應當物歸原主嗎?」指出,中共別忘記文革時期紅衛兵的破壞。

廖天琪指出,文革時期,紅衛兵在全國對歷史文物的打砸搶所造成的損失,遠遠甚於當年帝國主義的掠奪,並說貧窮落後的國家對於文物和藝術沒有足夠認知,也沒有能力去維護。

她說,但願中共政權汲取教訓,不要如老毛(已故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所說:「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政治運動要七八年再來一次。」那就不僅千萬人頭落地,所有的中華文物將再度遭到致命的洗劫。

 

中國動員「全民反間諜」【摘要2023.9.5..自由】中國71日起施行新版「反間諜法」,擴張對間諜行為的定義。中國共產黨正在動員普通民眾防範國家所面臨的威脅,這場運動模糊了警惕和偏執之間的界限。中國全社會動員反間諜,反映中共政權受到挑戰。

《紐約時報》4日報導,中國經濟正面臨多年來最嚴重的放緩,但威權領導人習近平更關注國家安全和防止黨的控制受到威脅,他5月間曾指示「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要求官員們做好「實時監測」,「突出實戰實用鮮明導向」。

報導指出,中國正面臨著自習上台十多年的一些最大挑戰,除經濟低迷外,中國與西方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最高權力層不明原因的人事變動(包括中國的外交部長和兩名高級將領今年7月突然被免職)暗示,習可能擔心自己對權力的控制受到威脅。

紐約大學現代中國史教授陳兼表示,「這些舉措反映出該政權面臨著深刻的合法性挑戰和危機」,政府呼籲群眾行動顯示出一種與毛澤東當年發動的一系列大規模人民運動相呼應的情況,其中最著名的是文化大革命,毛澤東當年的行動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鞏固權力。

陳兼指出,由於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國社會現在不太可能輕易激起大規模瘋狂的群眾運動。然而,中國確實有警惕的理由,因為美國中情局(CIA)局長伯恩斯最近表示,美國已經開始重建在中國的情報網。然而,中國的反間諜舉措在規模和普及程度方面非常引人注目,當前中國政府認為一心想削弱它的勢力無處不在,因此中共正在動員全社會防範國家所面臨的威脅,但這場運動模糊了警惕和偏執之間的界線。一些中國學者已經停止與外國人見面,全國各地的場館也開始取消外國音樂家的表演。

中國反間諜運動的規模和無所不在,一些中國人對此提出懷疑。湖南省一個機場最近禁止特斯拉(Tesla)汽車進入機場停車場,理由是這家美國公司的汽車可能被用於間諜活動,使得一些社群媒體評論者質疑,是否也應該禁止波音飛機。

 

中國大力放款俄羅斯:接替西方銀行在俄地位,能幫人民幣取代美元嗎?【摘要2023.9.5.轉角24小時】中國大力放款俄羅斯:接替西方銀行在俄地位,能幫人民幣取代美元嗎?「力挺俄羅斯,換人民幣取代美元,可行嗎?」

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仍致力於以人民幣取代美元地位的目標,而受西方制裁的俄羅斯,就成為中國趁隙施展拳腳的地方——《金融時報》93日引述基輔經濟學院最新數據,指出從烏俄戰爭爆發前至20233月,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對俄投資總額從22億美元暴增至97億美元;與之相反的是,西方銀行受母國壓力,亟欲設法退出俄國,中國的銀行得以逐漸取代其地位,而人民幣在俄羅斯出口付款使用的貨幣當中,占比也從原本的不足1%上升至16%。此舉無疑有利中國對俄的經濟地位,但在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上,中國真能藉著俄羅斯如願以償嗎?

中國近年急欲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貨幣系統的重要性、期望以人民幣取代美元的地位,動機來自美中對峙的升高,希望降低自身對美元的依賴、以及從金融層面增加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甚至若未來爆發台海戰爭,人民幣若有類似甚至超越美元的國際地位,也可望減低西方對中可能實施制裁的影響

因此,在西方銀行逐漸撤回在俄業務之際,中國的銀行機構趁隙介入,向俄羅斯的銀行提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來填補西方銀行離去之後的缺口,以取代西方銀行原本在俄羅斯的地位,此舉正是為推動人民幣取代美元的全球貨幣地位的其中一環。

根據基輔經濟學院提供給《金融時報》的最新官方數據,從烏俄戰爭爆發前至20233月為止,14個月的統計期間內,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對俄羅斯銀行的投資總額,從22億美元暴增至97億美元,翻了超過4倍。基輔經濟學院發展部副主任奧諾普里延科(Andrii Onopriienko)對此表示:

「中國的銀行向俄羅斯銀行及信貸機構所提供的貸款,大多是人民幣,用以取代美元和歐元,這也表明西方制裁發揮作用。」人民幣於俄羅斯對外貿易當中扮演的角色也在加重,在20222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美元和歐元在俄國對外出口的付款貨幣中,佔了六成以上,而人民幣占比不到1%;現如今美元和歐元被當局稱之為「有毒貨幣」,而根據俄羅斯央行的數據,「有毒貨幣」在俄羅斯對外出口付款額中,比例已降到不足50%,而人民幣則增加至16%

此外,中俄兩國的貿易額也在2022年度創下了1,850億美元的新高紀錄,在202317月間,中俄貿易額也已達1,341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相比,又成長了36.5%,顯見俄羅斯經濟已轉向中國,而人民幣貿易也同步對俄羅斯愈形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3月、烏俄戰爭爆發之後不久,俄國便被逐出Swift支付系統,當時俄羅斯的多家銀行,包括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Alfa BankTinkoff Bank等,便曾表示開始研究是否發行中國的銀聯系統銀行卡;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Gazprombank)則早已支援客戶以銀聯進行跨境交易。

在俄曝險額最高的外國銀行——奧地利的Raiffeisen銀行雖然從2022年至20233月間,在俄羅斯的資產從205億美元增加到292億美元,足足增長40%,但Raiffeisen銀行已在考慮如何撤出俄羅斯,並在20233月將在俄資產削減至255億美元。

從烏俄戰爭爆發前,到20233月的14個月間,外國銀行在俄羅斯銀行所持有的資產,比例已從6.2%降至4.9%Raiffeisen銀行是少數仍在俄羅斯持續營運重要業務的西方銀行之一,但歐洲央行對受監管的歐洲銀行仍不斷施壓、要求退出俄羅斯,因此即使Raiffeisen銀行在2023年前半年於俄羅斯的獲利成長,但仍嘗試要出售或分拆其俄羅斯業務,但俄羅斯政府仍然希望阻止更多西方銀行撤出。

一方面,俄羅斯政府阻擋西方銀行撤出的立場表明,即使有中國資金、人民幣的注入,其規模卻遠不及西方,俄國依然高度渴求西方的投資;

而另一方面,對中國本身來說,其自身早已面臨複雜經濟問題,包括房地產市場動盪、越來越多地方政府無力承擔債務、民間消費疲軟等等,自2023年以來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已下跌5%,致使中國人民銀行在91日必須削減金融機構的外匯儲備額來支撐人民幣,在此情勢下,中國若仍要為提升人民幣地位,而持續加大在俄投資規模,勢必將在達到目的前,先讓中國自己遭遇不小的風險。

 

鄉村也有地方債風險?陸70萬個村莊共欠9000億人民幣【摘要2023.9.5..旺報】大陸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成為官方大陸管控風險領域之一,同時「小村大債」也已成為不容忽視問題。據大陸農業農村部抽樣調查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在全大陸70萬個行政中,村級債務總額已達到9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村級組織平均負債達130萬元,來源包含過去農業稅因素,也有部分形式主義下的無益建設。

據《中國新聞週刊》引述幾位近年到多地村莊調研的專家表示,大陸村級債務分佈範圍極廣,無論從南到北或發展程度,幾乎都有村級債務。其中負債最嚴重的村莊,只有一兩千人,負債卻高達幾千萬。他們指出,「小村大債」已經是大陸實施鄉村振興的「攔路虎」,抑制村級債務增長迫在眉睫。

 

房產危機襲中國金融風暴來了?【摘要2023.9.5..自由】近幾個月來的經濟數據顯示,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經濟增長急劇放緩,同時中國房地產危機出現蔓延態勢,成為中國金融系統的不定時炸彈。前惠譽(Fitch)信評分析師、知名中國金融問題專家朱夏蓮(Charlene Chu)指出,中國目前的宏觀經濟狀況,比1970年代施行改革開放時期還要糟糕。

隨著中國經濟步履蹣跚,家庭和企業信心下降,朱夏蓮更首次擔心,種種因素可能會引發中國更廣泛的金融危機。中國大約70%的家庭財富都在房地產領域,但房地產行業目前狀況不佳,中國最大地產開發商碧桂園,日前已暫停發行境內債券。碧桂園今年上半年虧損達489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150億元)。

對比同樣陷入債務違約風暴的恆大,碧桂園規模更加龐大,若出事的狀況也更加嚴重。碧桂園興建中的建案數量超過3000個,為恆大700多個的逾4倍,且建案多在中國三、四線城市,除這些已購房的家庭拿不到房子,金融機構還將面臨更大的被倒債危機,恐引發中國版的「雷曼風暴」。

朱夏蓮是中國債務問題專家,她表示,中國除了房地產市場爆雷外,還要面臨循環性和結構性問題,如出口疲軟、信心危機。地方政府過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被告知要舉債刺激經濟,但今年的重點,卻變成要管理地方政府的隱形債務負擔,本質上就是中央向地方施壓,不能借更多的錢。

中國經濟數據的透明度也令人感到不安,特別是來自房地產行業的數據,中國房地產市場占GDP30%,為經濟的基礎,但從去年年底以來,該行業的關鍵數據就不再對外揭露。朱夏蓮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提到,中國國家統計局自去年12月後,就不再披露開發商購買土地的數量和所支付的價格。

朱夏蓮稱,隱瞞或者重新計算數據,可能有助於管理國內投資人的信心,但根據經驗,這可能會破壞外國投資者的信心。報告直言:「這條道路並非沒有代價,特別是在外國投資者和跨國公司信心也很低的情況下。」

而碧桂園風暴尚未落幕,隸屬「中植系」旗下、為多家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提供融資的「中融信託」,也在近期爆雷,7月底逾期償付數十筆理財產品,8月又有產品到期未能償付,已有至少30檔產品逾期。

朱夏蓮指出,近年中國也有信託公司爆雷、倒閉,不過沒有造成系統性危機,但考量到中融信託的規模遠比過去幾家要大得多,加上目前中國經濟環境更差,還面臨過去沒有出現的過的信心危機,所以確實存在一定的「雷曼時刻」脆弱性。

朱夏蓮指出,自2008年,中國信貸規模來增長了8.5倍,但GDP則僅成長3.9倍,若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用來償還債務的資源也將越來越少;中國家庭和地方政府已逐漸意識到債務逼近負荷極限。

摩根大通也警告,在碧桂園延遲償還債務後,可能引發中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的融資壓力,恐進一步導致「惡性循環」。如果REITs無法償還債務,它們將被迫削減利潤,進而使管理估值近2.8兆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2.3兆)的資產,面臨更高風險。

Katherine Lei為首的摩根大通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銀行擁有控股權,能夠展期信貸以等待最終解決,一旦信託投資者不願意展期產品,信託等替代融資管道可能會違約。

 

【摘要2023.9.5..自由】「路透」4日發表題為「中國經濟奇蹟的一部分只是海市蜃樓,接下來是現實檢查」分析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年前提出首個重大且大膽的改革計畫,設想到2020年時,中國過渡到由服務和消費驅動的西式自由市場經濟,但這些改革大部分都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導致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舊政策,而這些政策只會加劇中國的巨額債務負擔和工業產能過剩,這也導致中國經濟如今的慘狀。

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重組失敗,引發外界對中國下一步發展的嚴重質疑。儘管許多分析師認為,最有可能的結果是緩慢走向日本式的停滯,但也有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緊縮。

英國劍橋大學中華發展教授赫斯特(William Hurst)表示:「短期內存在金融危機或其他程度經濟危機的重大風險,這會給中國政府帶來巨大的社會和政治成本。最終必須進行清算。」

中國在1980年代擺脫了毛澤東式的計劃經濟,當時是一個以農村為主的社會,急需工廠和基礎設施。經濟學家表示,到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已經滿足了其發展水準的大部分投資需求。此後,中國名目GDP增加了4倍,而總體債務擴大了9倍。為了保持高成長,中國在2010年代擴大了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但犧牲了家庭消費。

這使得中國消費需求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低於大多數其他國家,所創造的就業機會集中在建築和工業部門,而這些職業越來越受到年輕大學畢業生的排斥。這個政策還使中國的房地產業膨脹到佔經濟活動的1/4,並使地方政府如此依賴債務,以至於許多地方政府現在難以再融資。

疫情、人口減少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上述所有問題,以至於即使中國重新開放,今年經濟也難以復甦。中國經濟繁榮的結束,可能會損害大宗商品出口國,並向世界各地的出口通縮。在中國國內,這將威脅到數百萬失業畢業生和許多財富與房地產掛鉤的人的生活水準,進而構成社會穩定風險。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984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