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樂見俄烏戰拖長
2023/03/07 15:23:06瀏覽145|回應0|推薦0

中國在俄烏戰爭的角色,深深影響歐盟與北京關係。中俄之間比歐洲所想還密切,雖不完全互信,但因現實互相需要而綁緊,且戰事拉長、拖住美歐,對中國有好處。

 

101 Strings Great Melodi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pMGp0rO3c

 

【摘要2023.3.2..壹蘋】中國在俄烏戰爭的角色,深深影響歐盟與北京關係。中俄之間比歐洲所想還密切,雖不完全互信,但因現實互相需要而綁緊,且戰事拉長、拖住美歐,對中國有好處。

中國政府提出12點對俄烏戰爭的立場,被美國及歐盟視為表面工夫,同時美國也釋出情資指北京可能援俄致命性武器,令中國的真實角色更受關注。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安全與防衛次級委員會(Subcommittee on Security and Defence)周三邀專家舉行公聽會,探討中俄軍事合作及影響。

該委員會主席洛瓦索(Nathalie Loiseau)首先指出,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Crimea)以來,中俄軍事交流愈來愈密切,包括去年9月聯合軍事演習還擴大到白俄羅斯及印度也參與,對歐盟安全帶來疑慮。

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中國國防政策與軍事現代化高級研究員溫玫雅Meia Nouwens)表示,目前從公開管道尚無法取得中國援助俄國武器的證據,但兩國從武器貿易到科技研發、演習、混合戰等軍事領域早有密切往來。例如20172021年中國戰機有54%來自俄國20032022年中俄聯合軍演有半數集中發生在過去7年,尤其在南海及印太區域。

她認為這些軍演,使中國能從更有戰爭經驗的俄國學習,而且中國逐漸在聯合軍演中扮演更多主導角色。此外中俄在太空、早期預警系統等領域的研發有合作,兩國國營媒體簽有內容分享協議,利於彼此協作不實訊息的資訊戰。溫玫雅提醒不只是俄烏戰爭中看到的中方協助俄國宣傳,俄國長期也在幫中國對外操作資訊

布魯塞爾荷語自由大學(VUB)安全戰略學者培索娃(Eva Pejsova)則從地緣政治角度分析,中俄愈走愈近,帶來一個更分極化的新時代,「中俄關係比我們想的還要深,不論他們是否有足夠互信,當前他們極度需要彼此。」中國日益威脅東亞局勢,讓日、韓等區域內國家感到不安,也為歐盟帶來更多元的安全議題合作夥伴,例如波蘭與韓國提高軍事合作(按:去年波蘭宣布採購1千輛韓國坦克)。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高級研究員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也認為,中俄之間雖有矛盾和競爭,例如中國從俄國取得製造武器的技術,但現實需求把他們綁在一起。在西方制裁下,他分析中國除了提供俄國能源等產品出口市場、金融支付系統、軍民兩用產品零組件和科技產品,俄國資深官員並相信中國愈強大,對俄國愈有利,因為可拉下美國。

北京若公開提供俄國武器,將違反中國不介入他國內政的長期外交原則,也會傷害中國目前極力想塑造的調停者形象。但培索娃與加布耶夫都認為,讓美國分心處理俄烏戰爭對中國有很大好處。「中國在印太地區會更有餘裕,軍事、經濟等更有發展空間,」培索娃說。

加布耶夫說:「中國會期待兩方膠著,戰爭持續幾年,烏克蘭不會獲勝但仍維持為一個主權國家。」他也指出中俄間的軍火交易難以追查,不僅雙方會極力隱藏,且交易使用人民幣、中俄邊界又如此長,無需經由他國。

綜合專家意見看來,表面提倡和平、暗地確保俄國軍事挺得住,可能最符合中國戰略利益。北京端出一個空泛口惠的和平立場,在加布耶夫看來,對南半球國家和其他開發中國家很有宣傳效果,「中國把自己放在一個唯一拿出和平計畫的大國位置」。因此,他認為揭露中國可能軍援俄國的情報,包括中國企業提供關鍵零組件給俄國,非常有助於反制中國的論述。

 

PS

1.        烏克蘭希望,1.俄羅斯全部撤軍。2.收復可里米亞。3.俄羅斯賠償天價的戰爭損失。4.普丁與其黨羽接受國際法庭審判。5.加入北約。

2.        普丁希望,1.自己不會被審判。2.不用賠償。3.現在佔領的地區,全部獨立(靠向俄羅斯)4.打敗基輔,已經沒希望。

3.        中國真心希望,1.普丁戰敗,但不撤軍,戰爭延長,耗盡俄羅斯資產,2.俄羅斯賠償天價的戰爭損失。3.中共出兵接收西伯利亞以西全部的土地。4.中國不但成為獨裁國家的唯一老大,同時領土是世界最大的。

4.        國際希望,1.俄羅斯全部撤軍。2.俄羅斯賠償戰爭損失。3.烏克蘭不要加入北約4.克里米亞維持獨立,但靠向烏克蘭。

5.        歐美日也希望中國1.南海珊瑚礁撤軍、2.不要再天天軍演了、3.遵守國際法、世界人權宣言、中英聯合聲明4.不要再偷竊智慧財產了,5.讓台灣獨立吧。

 

俄漸成中國經濟附庸中國聯歐制美遠勝聯俄抗西方【摘要2023.3.2..中時】俄烏開戰已超過一年,俄羅斯因受到西方國家的制裁,經濟上愈見困難,其中有相當大部份的貿易轉向中國,大量的民生消費品更加倚賴中國提供。有人認為,俄烏戰爭再延續下去可能讓俄羅斯逐漸成為中國經濟附庸。不過,俄中經濟關係雖更加密切,但力挺普丁代價極大,它阻斷了中國拉攏歐盟抗衡美國的長期大戰略。

現在俄羅斯對抗整個西方必敗無疑,中國應當放棄聯俄抗西方的戰略,回到原先的聯歐抗美策略,因為美國才是中國真正的戰略對手,而中國也不會因此變成下一個俄羅斯。

俄烏開戰之後,俄羅斯遭到西方嚴厲制裁,經濟上幾乎是完全向中國「一面倒」,俄烏戰爭的一年中,兩國的貿易額達1902.72億美元,大幅增長29.3%,比普丁預測的25%成長率還高出許多。俄羅斯與中國貿易增加的部份,很多原是向歐洲進口的消費品,隨著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制裁擴大,未來對外貿易依賴中國的情況會更為加重。

歐洲媒體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許多西方企業撤離俄羅斯,西方國家見長的民生消費品很快地被中國企業替代,其中以手機和汽車領域最為明顯。三星原為俄羅斯手機銷售冠軍,它與第2名的蘋果撤離後,小米快速搶佔俄羅斯智慧手機市場,市佔率突破50%加上其他中國手機品牌,俄羅斯有95%的手機市場已被中國佔領。

大型消費品汽車的情況也差不多,原來以歐美日韓汽車為主的市場,現在只剩下中國汽車與俄羅斯國產汽車。打了一年仗,俄全國汽車銷售量下跌超過2/3,幾乎所有汽車品牌銷售皆大幅下滑,只有中國汽車逆勢成長,中國汽車在俄羅斯汽車市場的佔有率快速衝上37%,其中又以大陸奇瑞汽車最現最亮眼,一些在大陸23線的汽車品牌也意外地受到俄羅斯消費者歡迎。2022年,中國向俄羅斯出口了11.7萬輛汽車,已經超過日韓,成為俄羅斯最大的汽車進口國。

除了民生消費品被迫轉向中國之外,莫斯科為拉攏中國,也對中國放出一些友善的承諾,例如上世紀90年代中國曾規劃建造一條從新疆通往吉爾吉斯與烏茲別克的鐵路,但當時俄羅斯擔心中國的影響力進入中亞,一直持反對態度,直到俄烏衝突後才放下高姿態。目前鐵路籌建計劃已開動,今年內可望動工,它將成為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政策的重要交通骨幹之一。

除了中亞鐵路建造,中俄媒體還傳出更多雙方可能合作大型項目,包括中國將投資1600億美元與俄羅斯合作開發西伯利亞等遠東地區的貴金屬、有色金屬,以及豐富的鐵礦與天然氣。

更有些陸媒認為可以藉此機會向俄羅斯租借海參崴,為大陸東北地區尋找一個北方的出海口。許多這類藉機加強中俄戰略合作與擴大中國影響力的猜想在網路上引起熱議。

眾所周知,自從美國對中國展開戰略競爭與經濟「脫鉤」以來,中國一直試圖從經濟的角度拉攏歐洲國家做為戰略夥伴,加強歐中在政治、經濟與科技上的緊密聯繫以化解來自美國的壓力。此一策略原本有望藉著美歐間的矛盾尋找到戰略支點,卻在《中歐投資協定》的最後關頭遇上新冠疫情導致拖延,再遇上俄烏戰爭爆發與戰情逆轉,在歐洲幾近全面反俄的形勢下,中俄關係反倒成為中歐戰略夥伴關係最大的障礙。

目前已經有超過半數以上的歐洲國家參與了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戰爭,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訪歐行程不斷強調中國想要與歐洲「全面重啟交流」,在氣候變化和自由貿易等問題上加強合作,但這些歐洲國家外交官員目前只在乎中國在俄烏戰爭上的立場,並多次主動施壓,要求中國不要為俄羅斯提供與戰爭相關的支持。在面對美國時,中國仍然保持強硬,相較之下對歐洲的姿態則非常和緩,但是對歐洲而言,北京的做法顯然還不夠。

2年歐中關係經歷了人權問題、貿易制裁雙邊投資協議失敗,現在又面臨烏克蘭戰爭下對中俄關係的疑慮。未來在通往拉攏歐洲以抗衡美國的戰略道路上有很多關卡,其中最關鍵的先決條件正是中國對烏克蘭戰爭與對俄羅斯的態度。解決俄烏戰爭問題,才有可能緩和歐中關係,也才能重振中國經濟並對抗美國的戰略施壓

現在美國、歐洲、俄羅斯、烏克蘭、經濟、戰略已形成對中國的一套連環鎖,北京應當能看出解鎖的竅門何在,現在需要的是下定決心。

 

加中關係再度惡化 多數民眾盼總理杜魯多對北京更強硬【摘要2023.3.2..壹蘋】民調機構周三(3/1)公布的調查顯示,隨著兩國關係再次惡化,加拿大多數民眾希望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以因應中國疑似干預加國選舉一事,以及近期發生的其他安全問題。

路透社報導,雷德民意測驗機構(Angus Reid Institute)於22325日期間對1622名加拿大成人進行民調。這份民調顯示,53%的加拿大受訪者表示,加國在近期一連串事件後的回應「不夠強硬」,包括兩名加國人民遭到中國當局關押,以及媒體報導北京干預選舉等事件。

加拿大媒體最近報導,中國意圖干預加國國內選舉;此外,加國部隊去年秋天在北極發現中國的監控漂浮裝置。雷德民意測驗機構指出,加拿大民眾希望看到杜魯多所屬的執政黨自由黨(Liberal Party)對中國採取更強硬回應。杜魯多承認中國曾試圖干預選舉。截至目前為止,他一直抗拒對這些指控進行廣泛調查的呼籲。

 

英國外委會主席:應儘快擺脫對中科技依賴【摘要2023.3.2..中時】英國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克恩斯今天說,專制政權與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之間的競爭,將決定未來數十年的世界;在逐步淘汰來自中國的軍民兩用和敏感科技方面,越拖延、不作為,後續擺脫依賴的成本就越高。

克恩斯(Alicia Kearns)說,面對專制政權和惡意行為者,不作為和有所作為一樣,都是一種「選擇」,而不作為的代價將比現在即有所作為要大。她提到,比恐怖份子構成更大安全挑戰的,是行為猶如恐怖份子的國家、以及專制政權日益強勢的作風

雖然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等專制統治者從未掩飾個人野心,但西方世界對自由市場經濟、資本主義、民主治理、立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吸引力深信不疑,導致盲目的樂觀、未意識到這些價值觀本身不足以嚇阻專制統治者。她舉例,英國直到近兩年才坦承以往試圖拉攏中國領導人的努力,終究是失敗了。她認為,英中關係「黃金年代」的主要錯誤不是英方一廂情願,而是英方未就期待落空提出應變計畫,「這樣的天真態度讓我們處於劣勢」。

克恩斯今天在智庫「政策交流」(Policy Exchange)發表題為「超趕專制統治者、捍衛英國利益」,並回應主持人和聽眾提問。她指出,目前侵蝕英國安全的有3大威脅:跨越國界的迫害行動、科技威權主義與戰略資源「武器化」,以及多邊組織侵蝕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在國際多邊組織方面,克恩斯說,英國不能讓相關組織成為被專制政權操弄的工具,而如今會有這樣的擔憂,部分是因為英國及其他國家選擇讓步、而不是堅定捍衛這些組織應彰顯的基本原則。她強調,絕不能落入專制體制擁護者的圈套,接受他們將發生在不同領域的正當「防衛」詮釋為「刻意升高局勢」。

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館去年10月爆發外交官對和平抗議的港人暴力相向的事件。克恩斯指出,英方最後未驅逐、也未宣告中方涉案人士為「不受歡迎人物」(persona non grata),這相當於向中共展現英方的軟弱與意志不堅;英國不能自欺欺人認為,言語表述即足以向中方傳達明確、有力的訊息,「若我們欠缺在本國境內捍衛人權的意願,該如何在國際舞台高舉人權價值?」。她並提到,英國至今缺乏有意義的跨部會對中戰略,也欠缺中國事務人才以及對他們的有效運用。

俄羅斯去年224日全面侵略烏克蘭,迄今已逾一年。克恩斯說,英、美去年到處向西方盟友示警,但多數盟友被自滿與傲慢蒙蔽,堅信新一波侵略行動不會發生。如今,在如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這樣的國際場合,西方各國領導人不吝於肯定自我並讚嘆烏克蘭的勇氣和毅力驚人。

克恩斯說,烏克蘭人確實很勇敢、為整個歐洲奮戰,但事實上,他們不應該至今仍在浴血戰鬥。為有效自我防衛,反攻必須快速進行,但直到現在,無論是在烏克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歐盟,或者軍援烏克蘭等議題上,各國仍不時猶疑躊躇、採取觀望姿態,甚至已習慣在英國率先行動後、再視情況跟進,這恐怕無助超前獨裁統治者的行動。

克恩斯提到,儘管不能強迫各國在俄烏戰爭中選邊站,她認為,相關主張仍必須被挑戰:事關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國家主權,沒有不選邊站的空間。

 

美中是存亡鬥爭須緊急行動【摘要2023.3.2..自由】美國聯邦眾議院新設「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二月廿八日召開首場聽證會,聚焦中國威脅,聽證會兩黨議員傳達出美國國會必須緊急行動,力抗中國政府構成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威脅;委員會主席蓋拉格說,美中競爭是一場攸關廿一世紀定義的「存亡鬥爭」。

這場聽證會歷時約三小時,議題包括「抖音」的影響、供應鏈等多方面的威脅和對台軍事恫嚇,分裂的國會難得展現兩黨團結。蓋拉格呼籲國會團結對抗中國,不要再虛耗,「時間不站在我們這邊」,「我們必須帶著一股急迫感行動」,「這是一場關於廿一世紀生活的存亡鬥爭,攸關一些最基本的自由」。

委員會首席民主黨議員克利什納穆希呼應說,過去卅年,民主、共和兩黨都「低估」中共,以為貿易與投資必能為印太地區帶來民主和更大的安全,「但是情況正好相反」,現在美中競爭之際,美國需要迅速行動,推行能「讓我們有更好表現」的經濟和貿易政策。

出席聽證會的四名證人包括川普政府時期的國安顧問麥馬斯特,長期對中國立場鷹派的前副國安顧問博明、中國異議人士魏京生的前秘書童屹、美國製造業聯盟(AAM)主席保羅(Scott Paul)。

麥馬斯特說,美國和西方領導人數十年來努力使中國融入國際體系,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和自欺欺人」。博明表示,中國成功呈現自己是「負責任」、「正常」國家,是「一個現代的最大魔術花招」,「但是這套魔術正在消退」。

部分反對派擔心,這個委員會將助長美國的仇視亞裔犯罪,在聽證會過程中,反戰組織「粉紅守則」(Pink Code)兩名成員在會場舉「中國不是我們的敵人」等標語抗議。

蓋拉格說,委員會的目標是中國共產黨、而非中國人民。克利什納穆希指出,「我們不希望(與中國)戰爭,無論是冷戰、熱戰。我們不想要文明衝突。但是我們尋求可長可久的和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遏阻侵略」。

博明呼籲國會必須對抗歧視,保障華裔美人和在美國留學、工作的中國人權益,讓他們享有自由,以此凸顯今日中國日益壓迫環境和美國生活的截然不同。他也呼籲美國政府與遭中國封殺的美國科技公司合作,設法為中國人民找出避開中國網路資訊審查的方法,「在中國防火長城打個洞」。

曾經在中國被送進勞改營的童屹說,「在美國,我們需要面對一個事實,就是我們過去協助餵養了中國共產黨」。

保羅表示,中國是對美國勞工、創新基礎和國安「明確且既有的危險」,呼籲結束美國對中國製造的依賴。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8557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