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半導體「去台化」大咖釋疑
2022/10/29 22:49:37瀏覽193|回應0|推薦1

近期台海局勢緊張,半導體「去台化」成為國際關注焦點。力積電(6770)董座黃崇仁、穩懋董座陳進財、京元電董座李金恭、以及SEMI台灣區總裁曹世綸等業界大咖認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業的地位短期難以撼動。

 

J. Brahms String Quartet Op. 51, no. 2 in A minor - Moser String Quarte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QRDFYqOF5A

 

【摘要2022-10-27經濟日報】近期台海局勢緊張,半導體「去台化」成為國際關注焦點。力積電(6770)董座黃崇仁、穩懋董座陳進財、京元電董座李金恭、以及SEMI台灣區總裁曹世綸等業界大咖認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業的地位短期難以撼動

就地緣政治議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前多次在公開演講提到,應該珍惜台灣半導體晶圓製造優勢,包含大量優秀敬業工程師、技工以及作業員願意投入第二是經理人員都是台灣人,雖然在台灣一流在國外則未必;第三是高鐵與高速公路便利,形成在台灣製造據點形成千人移動的一日生活圈。

黃崇仁表示,半導體產業是綿密而複雜的分工,如美國在先進設備、IC設計都領先全球,並非所有優勢都被台灣「整碗捧走」,這也是長期以來市場機制運作的結果,台灣在製造、封測端累積豐沛的能量之後,才拿下全球第一的位置,並非一朝一夕可成,是經過市場機制考驗過後的結果。

黃崇仁認為,現在「去台化」議題火熱,應該只是剛好在當下地緣政治關係變化下出現的短暫議題,相信等到話題淡去後,未來產業發展仍將回歸市場機制,各國將各擅勝場,在其領先的產業鏈位置上發光發熱。尤其半導體多數是用在消費性電子領域,成本是最大考量,台灣半導體產業有優秀的成本控制能力,相信最後還是能脫穎而出,成為客戶首選,「我對台灣半導體業有信心」。

陳進財認為,半導體不是想去哪裡製造就可以馬上去哪裡,也不是一、兩年或五年可解決的議題。就接單狀況來看,「去台化」只是議題,短期無影響,畢竟要把半導體生產轉到大陸和東南亞「有難度」,轉到美國成本又過高。

身兼台灣科學園區同業公會理事長的李金恭指出,以當前情勢來看,半導體的「去台化」,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當成題目在推動,屬於政治型干擾,要「去台化」短期內絕對做不到,但可能據此拖慢台灣的進步及優勢。

李金恭說,台灣半導體產業能有今天,各公司是自己拚出來的,只要不是政治干擾、從經濟效益及效率上來看,台灣絕對仍具有極大的優勢,政府應盤點台灣優勢,制定國家級放禦政策,其他競爭力的問題就交給各公司努力。

曹世綸認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有自身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一席之地,加上全球化分工的供應鏈,台灣產業能發展至今,是有原因和理由的。

 

【摘要2022-10-27聯合報】經濟部長王美花昨天表示,台灣半導體除了技術領先外,先進製程的群聚效果也無法被代替,所以沒有去台化的問題。

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說,即使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可能被趕上,但台灣重要性無法被取代。

王美花昨天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會前受訪指出,半導體技術上台灣是領先的,台灣半導體在製程方面的群聚效果「沒有一個國家有辦法代替」,所以應該持續讓台灣進步、擴大台灣在全球不可被忽視的地位,因此「沒有去台化這樣的議題,也應該讓它不要去台化」,應持續在供應鏈關鍵角色的位置上強化自己。

顧立雄說,從經濟安全來看,台灣半導體產業及生態不可取代。就晶片來講,不是台灣依賴中國,是中國依賴台灣全世界都依賴台灣,全球經濟相互連結,台灣的不可取代性及對全球的影響,任何人都可以想像,戰爭沒有任何贏家。至於台灣半導體優勢地位可以延續多久?

顧立雄表示,從國安角度,台灣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已經是完整生態系,在近十年、甚至一個世代,都不可能被複製取代,因此台灣始終對全球經濟表現具有無可取代性,這樣的重要性,即使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可能被趕上,但台灣重要性無法被取代。

經濟部長王美花昨(26)日表示,台積電傳出「鼓勵員工休假」,她也說,只是年底到了,內部提醒員工妥善安排休假。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台灣半導體生態系不是一蹴可及,這是二、三十累積而來的成果,並非砸錢就能搞掉的優勢。

王美花表示,台灣會強化自己,讓台灣持續作為關鍵的供應鏈角色。也讓盟友國家,還有全世界都知道台灣的重要性。

 

台灣的「荷蘭病」正弱化一座座護國群山【摘要2022-10-27中時鄭貴尹】「荷蘭病」整個發病,簡成四句話:工資不良上漲、失業率上升、政府財政赤字、貨幣大幅升值。然而為了解決問題,荷蘭也祭出了一系列經濟改革。首先該國降低工資成本,透過降低工時,來限制薪資成長幅度,並釋出更多工作機會,來彌補降低工時所造成人力短缺,同時對公家國營機構進行大規模的裁員再回聘(約聘)等,此經歷了十多年的抗爭及民選政府不斷的倒台、道歉後,才走出現代化的荷蘭,然而,最痛苦的當屬彼時正染上荷蘭病的全民。

此時的中國與台灣,也在某種層面上亦已染上荷蘭病;中國是在房地產業失衡,台灣則是過度依賴電子科技產業。中國近代經濟發展歷程,房地產長期是該國的經濟支柱,往年只要遭遇經濟困難,政府通常都從刺激房地產業著手,長此以往導致行業佔比嚴重失衡,以2021年的數據觀察,該國房地產投資佔國內生產總額的13%,比經合組織(OECD)國家平均的5%還多出近3倍。

疫情爆發後房地產業更加難熬,全國平均房價銷量雙雙下滑,而政府為了救經濟,便在「房住不炒」原則下提出支持住房剛需,但市場反應卻不如預期,背後就存在荷蘭病的跡象,也就是之前在房市熱潮中其他產業遭受擠壓,資金大量流往房地產,導致製造業得不到應有的資源。

至於我國,研究發現整個台灣的經濟成長波動與費城半導體指數非常類似,而且相對於科技業的蓬勃發展,機械、化工與民生產業的成長速度相對遲緩,此外台灣還面臨人才荒的問題。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今年台灣人均GDP將超越日韓成為東亞第一!

但此僅獨厚科技新貴,尤其鄰近新竹科學園區的竹北市,不僅所得居全國之冠,不動產漲幅也最為驚人,然而對照一般上班族薪資仍是負成長,且據調查35%以上仍是月光族。我國高科技業長期一枝獨秀,產業發展不均,尤其今年台幣相較他國抗跌,此更不利其他產業的出口貿易,將加速M型化社會發展,擴大貧富差距。

荷蘭病短期內可以帶來繁榮的經濟,我國政府不遺餘力協助半導體產業發展打造護國神山,當半導體成為絕大部分理工人才的首選時,其他產業被迫祭出更多的誘因來吸引勞工,產業發展失衡造成的薪資比失衡,已是迫在眉睫的國安問題了。(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

 

感想:

1.        其他產業被迫祭出更多的誘因(提高薪資、改善工作環境品質)來吸引勞工,自然會加薪;產業發展失衡造成的薪資比失衡,就會逐漸平衡。

2.        台灣已經長期努力平衡發展各行各業,但是現在需要一個可以稱霸世界第一的產業鏈先出現;接著,5G產業鏈、電動車產業鏈、衛星產業鏈等等,要逐一往世界第一的方向邁進。

3.         然後,餐飲產業鏈、綠電產業鏈、金融服務業,都要逐漸趕上世界前幾名。產業的提升,有賴大學教育品質的提升,淘汰文化大學這種沒有國際學術知名度的學店,是必然的趨勢。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735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