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與專制國家共謀 利用上合會打擊海外異議者
2022/10/05 17:59:47瀏覽111|回應0|推薦0

美國《自由亞洲電台》(RFA1日報導,多位學者在華府智庫「奧瑞恩政策研究所」(OPI)近期一場線上研討會中示警,中國等專制國家經常透過區域或全球性機構,假反恐、反極端及反分離主義之名,行追緝及打壓異議人士之實,上海合作組織和國際刑警組織皆淪為「交易管道」。

 

Mahler - Symphony No.2 ''Resurrection'' + Presentation (reference recording : Otto Klemper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N49T8_3D-g

 

【摘要2022.10.3..自由】美國《自由亞洲電台》(RFA1日報導,多位學者在華府智庫「奧瑞恩政策研究所」(OPI)近期一場線上研討會中示警,中國等專制國家經常透過區域或全球性機構,假反恐、反極端及反分離主義之名,行追緝及打壓異議人士之實,上海合作組織和國際刑警組織皆淪為「交易管道」。

德州農工大學國際事務助理教授雷蒙(Edward Lemon)表示,專制政府在打壓海外反對者時很少單槍匹馬,常與地方政府和上合會等區域組織共謀,「在某些案例中,他們還賦予執法機構治外法權,能夠實際進入某一國際組織成員國的管轄範圍,引渡或帶回海外異議人士。」他舉例,上合會的最高宗旨為打擊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離主義,只要某一個團體被其中一個成員國列為恐怖組織,其他國家就必須跟進。

南卡羅來納大學社會學教授德夫蘭(Mathieu Deflem)提到,專制政權也經常透過國際刑警組織等全球性機構,追蹤海外異議人士,並將他們列為罪犯,但其他成員國和領導層都沒有盡力反制這種濫用行為。他呼籲,美國司法單位應施壓國際刑警組織,設立一個外部監督組織,而非完全依靠內部監管單位。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學者麥克森(Marcus Michaelsen)另指出,數位科技是所有跨國打壓形式的重要一環,專制政府可委託駭客透過網路釣魚和商業間諜軟體,有效滲透異議人士的手機和電腦,諸如研討會邀請函、採訪請求都是可能手段,藉此蒐集這些人的資訊,並加以監視。

麥克森也表示,另一種形式的跨國數位打壓則是線上騷擾、誹謗和蓄意挑釁,「這些專政政府的代理人會利用錯誤、歪曲的訊息、口頭威脅和辱罵恐嚇異議人士,向他們施壓或玷汙他們的名譽。」

聖母大學社會學副教授莫斯(Dana Moss)則說,指控海外異議人士為恐怖份子是非常有用的方式,可引發當地安全機構注意,進而讓他們受到懷疑。此外。專制政府的手段不限於線上,也可能實際採取綁架、暗殺、暴力攻擊、強制引渡等行動;至於在母國的親友同樣可能淪為工具,用以威脅他們返國接受審判或監禁。

據了解,中國司法單位即經常追蹤、騷擾、脅迫及引渡逃往海外的公民,維吾爾族人佔大宗。聯合國難民署(UNHCR)數據顯示,在2012年,在海外尋求政治庇護的中國公民人數約12000人,但在習近平執政9年後,已飆升至近12萬人。

 

中國證監會通知外國投行在20大前避免談論政治【摘要2022.10.3..中時】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證監會已經通知在華經營的外國投資銀行駐大陸機構,在中共20大召開之前,避免發表含有政治敏感內容的研究報告。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稱,中國證監會最近向高盛集團與摩根大通等大型跨國銀行與證券公司駐華分支機構發出上述的建議,這項要求反映出大陸監管機構和政府官員在中共20大召開前的敏感性。這場眾所矚目的中共黨代表大會將於1016日在北京開幕。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預計將獲得其第3個任期,並制定未來5年的重大政策方向。

過去幾年來,中國證監會曾在重大政治事件發生前向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等發出類似的警告訊息,這種非正式的指示或備忘錄通常是為了防止市場動盪,或在事件發生前出現負面新聞。

 

稱拜登保台說意思清楚 美防長:美軍隨時做好準備【摘要2022.10.3..壹蘋】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4度表態中國犯台,將出兵協防台灣。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受訪表示,美軍隨時做好捍衛自身利益、履行承諾的準備,而拜登回覆的意思很清楚。

拜登(Joe Biden)於918日播出的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60分鐘》(60 Minutes)專訪中說道,若台海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將出兵協防台灣;這是他去年1月上任以來,至少第4度公開表態願意協防台灣。

奧斯汀(Lloyd Austin)在930日錄製、周日(10/2)播出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札卡利亞GPS」(Fareed Zakaria GPS)專訪中被問及此事。奧斯汀表示,針對台灣議題,拜登向來言行一致,他也多次強調美國「一中政策」沒有變,美方不希望看到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

奧斯汀說,美國會持續一直以來的努力,與盟友夥伴合作,以符合《台灣關係法》的方式確保自由開放的印太區域能被維繫,美方致力協助台灣發展自我防衛能力,這項工作已持續一段時間,未來也會繼續。但主持人追問,《台灣關係法》是承諾美國會協助台灣防衛,但拜登是說美國會防衛台灣,兩者顯然不同,「美軍準備好這麼做嗎?」

奧斯汀指出,美軍永遠都準備好捍衛自身利益和履行承諾,他認為拜登在回應假設性問題時答案很清楚。他還說,美國會繼續努力,確保「在對的地方擁有對的能力」,以協助盟友維繫自由開放的印太區域。

針對中國犯台威脅,奧斯汀表示,他沒看到有迫在眉睫的入侵(imminent invasion),目前看到的是中國企圖建立所謂「新常態」,相關活動變多,跨越台灣海峽中線的共機數量增加,在台灣周邊也看到中共更多的海面船艦及海域相關活動,「這值得關注」。

 

美防長:不認為中國會立即入侵台灣 但正試圖藉軍事活動建立新常態【摘要2022.10.3..壹蘋】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周日(10/2)表示,他認為中國不會立即入侵台灣,但稱中國正試圖透過在台灣周圍的軍事活動建立「新常態」。路透社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初訪問台灣激怒中國,中國隨後在台灣周圍進行軍演。時至今日,這些演習仍在持續,但規模較小。

奧斯汀在上周五(9/30)錄製、周日播出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中說,「我沒有看到迫在眉睫的入侵。」他說,「我們確實看到的是,中國正在建立我們所謂的新常態。活動增加,我們看到他們的飛機多次穿越台灣海峽中線,這個數字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我們也看到他們的船艦在台灣及其周圍水域的更多活動。」

美國及其盟友應對中國軍演的方式是繼續在台海航行。上月20日,一艘美國海軍軍艦和一艘加拿大護衛艦聯袂例行性通過台灣海峽。奧斯汀表示,美國將繼續與盟友及夥伴合作,「以確保我們維持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自中華民國政府在國共內戰戰敗並於1949年逃往台灣以來,狹窄的台灣海峽一直是軍事緊張的頻繁根源。

此外,為報復裴洛西訪台,中國在8月份停止了與美國在多個領域的合作,包括高級軍事指揮官之間的對話。對此,奧斯汀稱,美國正努力重新開啟與中國的軍事交流管道,這一點對兩國都至關重要。他表示,已透過電話及親自與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進行溝通,魏鳳和同意公開溝通很重要。奧斯汀說,「我們將盡我們所能持續表明我們希望這些管道維持開放,而我希望中國將開始向前進並與我們合作。」

 

美日澳防長關注台海局勢 強烈譴責中國軍演射彈【摘要2022.10.3..壹蘋】美國、日本及澳洲3國的國防部長在美國夏威夷舉行會談,同意加強軍事合作,以面對中國日增的野心3強烈譴責中國實施軍演發射飛彈,並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重要性。

日本防衛省周日(10/2)發布消息指出,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澳洲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於夏威夷時間1日(台灣時間2日凌晨)在夏威夷舉行會談。

3位防長就地區局勢進行了意見交換。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導致國際秩序的根基受到動搖之際,3人都同意美日澳應持續密切合作。此外,針對東海、南海的局勢,3人再度重申,強烈反對試圖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或因試圖改變現狀而升高緊張的任何行為。對於中國8月上旬實施軍演,彈道飛彈落在包含日本的專屬經濟區(EEZ)一事,3人都強烈譴責並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盼兩岸問題和平解決。

3人對於今年6月在新加坡舉行第10屆美日澳防長會談所達成的協議都表示歡迎。內容包括美日澳3國將進行戰略性的整合,以及為了確保印度太平洋的安全保障,將加強合作。為了提升3國國防的互相運用性,應擴大且加強聯合演訓及活動。今後也將加強國防裝備與技術的合作,進行有效的資訊交換。

 

德國議員:藉訪台告訴中國 無權干涉國會間交流【摘要2022.10.3..壹蘋】德國國會跨黨派6位議員周日(10/2)抵台訪問。他們表示,在中國升高對台威脅之際造訪台灣,除表達對台灣的支持,也是要告訴中國不應干涉國會之間的正常交流。德新社(DPA)報導,德國國會友台小組主席威爾許(Klaus-Peter Willsch,另譯魏爾胥)表示:「問題不在於這次對一個民主國家的和平之旅,而在於一個神經過敏的獨裁政權飛彈和軍事侵略等做出的過度反應。」

他說:「議員交流不能成為中國共產黨人採取劍拔弩張行為的藉口,也不能成為進一步侵犯台灣領海和領空的藉口。」威爾許說,作為德國友台國會團體,他們與台灣立法院維持著外交政策關係。他說:「為了這一目的,代表團會不定期前來台灣。我們也會在我們的聯邦議院(Bundestag)接待來自台灣立法院的代表團。」代表團中的綠黨政治人物史蒂芬(Till Steffen,另譯,徐德分)告訴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中文頻道,在這樣的時候,展現與台灣的友誼很重要。

史蒂芬表示,德國對台灣和中國的政策多年來沒有改變,如果國會議員對訪台裹足不前,那才叫不一樣。他說:「在中國威脅台灣之際,如果我們不去訪問台灣,對台灣將會是一個負面訊號。」他說,中國不應「干涉」這項合作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初訪問台北後,中國隨即在台灣附近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這是其後第二個訪台的歐洲大國代表團,一個法國國會代表團於9月初訪問了台灣。

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也計劃在10月底訪問台灣。在德國的亞洲貿易夥伴中,台灣排名第5,而台灣與其他歐盟成員國的貿易,皆不如與德國的貿易多。去年雙方貨物貿易額超過200億美元。

 

共產中國走到窮途末路?【摘要2022.10.3..自由】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日發布全球六十國對中國觀感民調,英、荷直到近三年才由喜轉厭,日、義、德民調過半數對中國反感超過15。令人驚訝的是,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荷蘭、瑞典、韓國、澳洲等國,都有超過七成民意對中反感

在共產中國的國力、經濟,以及軍力都達到高峰之際,全球重要國家對中國觀感卻由過去的喜愛、期待到討厭。何以中國愈強大,但所作所為卻引起更大的反感?多數先進國家討厭中國,必然讓標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以中國發展自豪的中共當局感到尷尬、錯愕,甚而憤怒、抓狂。

然而,它的反應模式不是反躬自省,反倒是控訴這種結果是西方操控輿論,挑起反華情緒所致。因此其領導人揚言不必在乎西方國家的觀感,中國要建立一套與自由民主體系不同的制度與價值,尤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與西方世界抗衡。

其實,在列強欺凌、推翻滿清、軍閥割據、日本侵華、國共內戰到共產中國的成立,西方國家對中國確實擁有或多或少的優越感,但更多的是期盼、改造,希冀將中國打造成自由、民主、繁榮的國家。那是帶有中國一旦民主強大對世界將產生互惠共榮的務實觀點。由此可見,西方國家對於近代中國並不存在偏見,反而是寄予厚望,因此對華政策往往過於天真,不但沒有得到自利、互利,反倒養虎為患,致而今日國家安全與經濟反遭嚴重威脅。這才是西方國家精英與民眾對中國的共同觀感。

換言之,多數先進國家之所以普遍厭惡中國,並非西方國家的「反華陰謀」所致,而是中共採取對外具侵略性、對內專制獨裁的國家發展模式的結果。

事實上,中共結束文革動亂十年,走上採用資本主義手段的改革開放,這樣的變革與龐大市場讓西方世界充滿期待,加上「聯中制俄」的戰略需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極力拉攏中國,尤以經濟大力投資,帶給中國經濟起飛亟需的資金、技術、人才,才為中國帶來快速成長四十年的黃金時期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不全然是中國民眾努力打拚的成果,而是在盜竊智財權、仿冒、高門檻准入、強迫技轉、對本土產業的優惠補貼等不公平貿易政策下,才成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

而中國即使加入世貿組織,卻能夠長期不遵守國際經貿規則,乃是西方國家的厚愛與寬容所致。而這種寬貸與默許是基於一種現在看來極其幼稚的幻想,亦即中國一旦經濟發展有成,政治改革也必將水到渠成。可悲的是,中共實際上只想借西方之力厚植國力,卻不願觸及政治改革的界限。

而黨國資本主義不但在經濟上與自由市場抗衡,更是壯大中國國力與西方爭霸的重磅武器。尤有甚者,中共為了鞏固政權,強化統治的正當性,不但不感恩外在世界相助,反而大翻歷史舊帳,強調明明已經不存在的「百年國恥」,挑起民眾民族主義與仇外怒火,以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名,意圖打造中共萬世一系的紅色中華帝國。而習近平自上任後,即翻轉稍見鬆馳的統治機器,趨向全面性監控的數位獨裁體制,可謂是歐威爾的「1984老大哥」的現代版。

中國朝向邪惡帝國發展的企圖,不論是經濟上的「中國製造2025」,或是國際地緣政治布局的「一帶一路」、「亞投行」,或是在周邊國家的軍事擴張與挑釁,不斷挑戰既有國際秩序,危害世界和平,乃逐漸為世人所洞悉。而今年以來,俄中的「無上限夥伴關係」,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上中共對台的「圍島軍演」,在在加劇世人對中國的厭惡感,國際抗中聯盟日益擴大。

中國被世界多數人討厭,象徵共產中國已經走到了窮途末日。易言之,共產中國受世人厭棄,乃是中共政權自作孽所致。外人看到習近平的蠻橫無理,與窮兵黷武,或許會心生畏懼,從而產生妥協的想法。然而,證諸歷史,從沒有任何獨裁統治得以永世不墜;日前訪台的前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分享指出,當年擔任軍職,一九八九年調離東德邊境後兩個月,柏林圍牆就倒了,他相信這種情況也將在中國發生。共產中國已經搞得全球天怒人怨,看來中共政權一夕之間崩潰,也是為時不遠了。

 

美中關係惡化是否符合台灣利益?【摘要2022.10.3..自由何瑞恩(Ryan Hass)】在八月份的一次考察訪問行程中,我有幸與台灣的多位領袖人物和重要智囊會面。我在這次訪問中不只一次聽到的主題之一,就是美國和中國交惡,對台灣有利。

乍聽之下,我對這個論點頗有同感。畢竟,美國領導者越過台灣領導者,直接與北京談判的不堪紀錄班班可考。例如,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總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將台灣歸還給中國。1972年,尼克森(Richard Nixon)總統訪問中國,讓台灣領導者為之震驚。

1979年,卡特(Jimmy Carter)總統片面決定與北京實現關係正常化,並撤銷對台北的承認。雷根(Ronald Reagan)總統也在沒有獲得台灣領導者支持的情況下,與北京就未來減少對台軍售協商發表一份公報。換句話說,美國兩黨領袖都以犧牲台灣為代價,追求與中國往來的利益

不過,重要的是這些前例都發生在台灣的民主轉型之前。在台灣民主化之後,美國領導者普遍認知到,台灣的民選政府是台灣利益的最佳裁判者,在美國的政策做出任何可能影響台灣安全的改變時,都必須徵求他們的意見。此外,美國官員在與中國領導者就台灣議題進行高層對話的前後,也已經建立與台灣官員私下磋商的慣例。

即使如此,還是有一種情結似乎揮之不去,認為台灣是美中關係惡化的受益者。這個論點值得好好推敲。一方面,台灣的領導者可能認為,當華盛頓和北京關係緊張時,美國和中國在台灣議題上達成諒解的可能性就會降低。當美國認為台灣站在自由世界的最前線,理應給予支持以維護其獨立自主和民主體制時,台灣領導者可能也會因此信心大增。

另一方面,我們目前應該不必擔心,美國和中國會在未經台北同意的情況之下,就台灣議題達成某些協議。為了從北京獲得利益而犧牲台灣的利益,在美國並未獲得任何有意義的支持。相較於尼克森之前的任何一位領導者,拜登總統更勇於表態力挺台灣。美國國會和民間對台灣的支持也非常堅定,就像對中國的觀感也極為負面一樣。

美中關係目前正在急遽下滑,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任何對美國可能損害台灣利益的疑慮,都應該被一掃而空,就像之前兩次雙方關係降至谷底一樣。美中關係第一次破裂,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韓戰和隨後的中國國內動盪更使其進一步加劇。

第二次破裂,則是在天安門大屠殺和冷戰結束之後。美中關係經歷的這兩次低谷,都持續了很多年。這次可能也不會不同。

況且,歷史紀錄表明,兩岸關係和美台關係不是美中關係的衍生品。正如我在別的地方說過的,美中關係惡化並未轉化為美台關係的提升,反之亦然。例如,在一九八年代後期和一九九年代初期,美中關係低迷並沒有為美台關係創造出意外收穫。關鍵在於美國、中國和台灣的關係中,每一組雙邊關係的運作都有各自的邏輯,並且受到各自對優先事項和關注重點的認知所驅動。

如果美中關係變得如此緊張,以至於每一件事都變成對大國意志的考驗,台灣也將面臨風險。當台灣被視為美國和中國發生衝突的核心引爆點時,它的安全也會變得更不穩定,導致每一次行動都成為衡量一方或另一方勝利或挫敗的防線。

台灣愈是被捲入成為大國較勁的核心引爆點,台北就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必須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選邊站。美國已經要求台灣限制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出口。世人對台灣與其他生產尖端半導體的先進民主國家(例如南韓、日本和美國)結盟的期許也愈來愈高。中國則敦促台灣企業朝相反的方向發展。

美中關係惡化還可能為台灣領導者帶來內部政治壓力,迫使他們在主權相關議題上採取象徵性的措施,因為他們以為華盛頓並不太在意來自北京方面的反彈。這可能是一種誤判。與北京的關係劍拔弩張,並不會減損美國對其視為破壞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行動的反對。

基於這些現實條件,更精確的結論可能是,當美中關係不太熱也不太冷時,台灣的利益可以獲得最佳保障。一個持久的、可預測的美中關係,可以為美國和台灣深化實質關係開拓空間。也可以降低其他國家加強與台灣關係的風險,而不必擔心被捲入日益加劇的軍事化對抗。

最後,台灣愈是融入全球經濟的組織結構,與美國和其他國家建立穩固的關係,就愈能更好地維護其獨立自主和民主的生活方式。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7249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