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韓元今年兌美元已貶11% 全球經濟「金絲雀」透露的警訊
2022/08/25 22:26:52瀏覽71|回應0|推薦0

今年上半年,日圓不斷貶值引發全球外匯市場關注,如今,另一關鍵的東亞貨幣韓元,也開始加速步上日圓後塵。根據韓國首爾外匯市場的報價顯示,韓元兌美元匯率周一盤中一度跌至1美元兌1338.5韓元,創下2009429日以來的最低水準。

 

Litvinovsky - Tales of the Magic Tree (12 Pieces for String Orchestr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vO__uNG3ew

 

【摘要2022.8.23..蘋果】今年上半年,日圓不斷貶值引發全球外匯市場關注,如今,另一關鍵的東亞貨幣韓元,也開始加速步上日圓後塵。根據韓國首爾外匯市場的報價顯示,韓元兌美元匯率周一盤中一度跌至1美元兌1338.5韓元,創下2009429日以來的最低水準,現階段韓元始終不見停歇的貶值態勢。

財聯社報導,從今年迄今的走勢看,韓元兌美元累計貶值11%,這兩位數的貶幅與不少飽受能源危機之苦的歐洲貨幣相當,同時在亞洲貨幣中,韓元跌勢也直追今年最弱勢的日圓。外界好奇,為何韓元今年貶值這麼多?以日圓今年大幅貶值來看,主要是因位日本央行與全球緊縮潮流相反的寬鬆政策,可是韓元卻沒有這個困擾,韓國央行今年已多次升息,甚至是亞洲央行中升息力度最激進的央行之一。

在貨幣帶幅貶值背後,韓國經濟是否會面臨近年來罕見的重大挑戰呢?答案是肯定的。愈來愈多的業內人士已注意到,韓國經濟面臨物價飆升、匯率大跌和貿易逆差的三重打擊,尤其是後者,堪稱是已開發國家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所面臨的最複雜、最困難的局面。

就在韓元加速下跌之際,韓國關稅廳發布的初步資料顯示,由於地緣政治風險和央行收緊政策對全球經濟造成壓力,韓國8月前20天出口金額年增3.9%,進口金額年增則達22.1%進口增幅連續14個月高於出口。

在此之前,韓國已連續四個月呈現貿易逆差,韓國7月貿易逆差高達46.7億美元。今年前7個月,韓國僅有2個月出現貿易順差,全年很可能出現14年來的首次年度貿易逆差。

由於韓國嚴重依賴出口,貿易資料堪稱是韓國經濟成長的關鍵,韓國企業在半導體、汽車等全球供應鏈中佔有一席之地,但諷刺的是,目前韓國貿易資料出現的最大危機,正是本應該出現大幅順差的半導體產業。按品類來看,韓國8月前20半導體出口年減7.5%,若本月半導體出口呈現年減,將是時隔26個月以來首次出現較同期下滑。而半導體進口卻年增24.1%在半導體等主要產業上,韓國面臨多個國家的威脅,在部分電池、量子電腦等產業上,中國已超越于韓國,這在近來韓國對中貿易呈現的逆差結構已體現。

近十幾年來隨著韓國經濟不斷發展,該國長期享有著全球經濟「金絲雀」美名。如今,韓元大幅貶值和韓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可能在一定程度透露全球經濟面臨的重大威脅。

這些挑戰一方面是出口需求不振,另一方面也在於全球籠罩高通膨陰影,今年以來由於能源和原物料價格上漲,韓國與其他資源匱乏的國家一樣,面臨著進口成本大幅攀升的考驗,韓國官方統計,上半年韓國麵粉進口量和1年前變化不大,但實際進口金額比去年整整高出22%,價格漲幅驚人。

為了壓制通膨大漲,韓國央行不斷採取連續升息手段,無奈美聯準會調高利率的步伐更激烈,外資也選擇向美元資產靠攏。上月,韓國央行宣布升息2碼至2.25%,這是該國央行歷史上首次宣布單次會議升息2碼,然而即使如此,韓元的下跌步伐依舊沒有任何止跌跡象。法國外貿銀行駐香港高級經濟學家Trinh Nguyen上月表示,韓國央行需要提供更多利率政策來支撐韓元。她指出,自去年8月以來7碼的升息幅度可能還遠遠不夠。

對於韓元匯率走勢,業內人士表示,在韓國貿易逆差擴大和外資賣超韓股的夾擊下,近期一路貶值的韓元可能還不會有所起色,今年預計會延續弱勢,包括Claudio Piron在內的美國銀行策略師團隊之前已預估,到年底韓元兌美元匯率恐跌至1350韓元。

 

7月外銷訂單542.6億美元年減1.9% 歷年同月次高【摘要2022.8.23..蘋果】經濟部今公布7月外銷訂單為542.6億美元,雖是歷年同月次高,但月減7.8%年減1.9%統計處表示,主因是1.新興科技應用及數位轉型需求終端需求走弱、2.基期高等因素影響。

另因3.全球通膨壓力居高不下,4.終端市場需求持續疲弱,加上5.烏俄戰爭未歇、6.台海情勢緊張、7.中國限電規模擴大,增加全球經濟干擾因素,將抑低外銷接單成長動能。

預估8月份訂單金額在515530億美元間,將較7月份減少,估年減3.7%0.9%經濟部統計處今公布7月外銷訂單,若與去年同月比較,外銷訂單減少10.4億美元,年減1.9%統計處表示,累計今年17月與去年同期比較,今年17月外銷訂單3935.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83.3億美元,年增7.8%7月份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49.4%,較去年同月下降0.7個百分點,其中以電子產品減4.6個百分點、光學器材減2.1個百分點較多。

傳統貨品方面,7項貨品當中,電子產品受5G、高效能運算及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續增,以致接單成長,電子產品訂單金額為177.8億美元、年增8.8%,其其他6項貨品,均呈現年減。

資訊通信產品、光學器材因終端產品需求疲弱,客戶進行庫存調整,面板價格續跌,且去年同月基期較高,導致手機、顯示卡、面板等接單減少,分別年減0.8%37.4%

另外全球通膨壓力未減,終端市場需求疲軟,廠商備貨意願下滑,加上油價續居高檔,壓縮部分石化產品加工利差,導致塑橡膠製品、基本金屬、機械及化學品,分別年減26.3%24.8%15.8%2.6%

若以接單地區觀察,統計處表示接自美國、東協訂單仍為歷年同月新高,訂單金額為175.7億、65.8億,分別年增6.9%22.9%中港訂單111.4億美元、年減22.6%,則是連續4個月負成長,解封後仍無爆發性恢復,短期內預估仍為放緩趨勢。歐洲訂單則為96.6億美元、年減5.1%

展望未來,5G、高效能運算以及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及數位轉型需求續強,加上下半年起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推出,備貨效應逐漸顯現,可望支撐外銷接單動能;但全球通膨壓力居高不下,終端市場需求持續疲弱,加上地緣政治風險升高,肺炎變種病毒反覆不定,將抑低外銷接單成長動能。

對於8月訂單減少,統計處分析原因,由於全球基本經濟情勢影響國際終端消費,包括1.美國升息帶動全球央行升息,2.通膨壓力居高不下造成終端需求疲弱;且3.產業鏈庫存調整優先,導致訂單成長較為保守;另外不確定因素仍多,包括4.疫情可能反覆,各國因應措施不一,如有些國家採取強制嚴管措施,就可能影響消費。5.近期烏俄未解,6.台海也有緊張情勢,加上如7.中國限電規模擴大,也會增加全球經濟干擾因素。

 

全球化紅利消退 全球在地化取而代之【摘要2022.8.23..中時 林建甫】最新公布的美國7CPI年增率從9.1%下滑到8.5%,核心通膨則持平於前月的5.9%,雖然美國通膨已經有改善,但美國今年以來已經升息9碼,感覺通膨下降得很慢。為什麼?有很多原因,尤其牽涉到貨幣超發、市場炒作,但我想談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去全球化。

二戰後,世界經濟重建,和平帶來效率,全球產業鏈形成了無比精細的垂直分工。每個國家基於經濟學「比較利益」的原則,只做擅長的部分,讓產業鏈拉長,整體成本也一降再降。經濟一體化成為必然的結果,大家也都享受全球化的紅利。然而三大問題導致的去全球化,讓紅利在逐步消退。

首先,疫情對全球產業鏈以及物流都帶來無效率。疫情期間的封城、隔離對國際貿易形成巨大傷害。過去兩年已經顯示投資不足,再來全球經濟的產能就會受限。疫後需求雖然回升,但產能受限,會延後通膨問題的解決。

其次,俄烏衝突。衝突導致的破壞和制裁將對世界經濟影響甚大,尤其能源和糧食供給缺口將加劇全球通膨壓力。俄羅斯、烏克蘭是糧食、石油、天然氣的重要生產國和出口國。俄羅斯、烏克蘭小麥出口在全球的占比達到25%,是中東、非洲不少國家的糧食進口來源。戰爭導致農作物無法播種,無法收成,礦物無法開採,供給面大幅減少,這些商品的世界價格就無法低廉。糧食危機可能造成社會動盪,引發更多的戰亂。

第三,地緣政治,尤其西方抗中,讓全球供應鏈隨之改變。過去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商品生產和出口中心,供給量超過美國和德國。西方國家擔心過度依賴中國的進口,希望可以分散供給來源。抗中也產生去中化,各國會從產業安全角度出發去調整生產布局。去中化也就會把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

中國也會擔心被其他國家限制而謀求自主創新。中國過去的製造業發展是以加工出口為主。利用如俄羅斯、澳洲、巴西等的自然資源豐富,及如日本、美國等的先進技術合作。中國從發達國家學習與引進技術,花費不多,現在全部要自主創新,也意味著成本的增加。

台灣是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過去的經濟發展除了台灣人民的努力外,不可諱言也受惠於全球化下的國際貿易。未來局勢丕變,我們要積極應對。很高興看到《2022年工總白皮書》,要推動台灣成為「區域運籌中心」,藉此讓產業「全面轉骨」,透過「思考全球化、行動在地化」,創造全新的供應鏈契機。

要強化製造業、服務業對接與串連,加強金融業革新及法規鬆綁,能讓台灣在亞太產業鏈中扮演資源整合功能。準此,台灣就是要在現有的製造業基礎上,發達服務業、金融業,一起在國際市場上合作開創新舞台,讓台灣產業結構朝向多元化發展,成為亞太供應鏈的關鍵樞紐,在全球經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作者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6945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