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巴菲特:股市的錢會流到有耐心的人手中
2022/07/16 09:51:03瀏覽63|回應0|推薦0

成功的投資一定要躲過熊市嗎?藉由各種指標或操作模式來趨吉避凶,到最後就會覺得沒有必要長期待在市場,「先離開市場,等世態明朗之後再進場比較好!」

 

流行文化

Vivaldi: The Best Concerts - I Virtuosi Di Lugan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4lOWgxzGck

 

【摘要2022.7.12..聯合報】成功的投資一定要躲過熊市嗎?藉由各種指標或操作模式來趨吉避凶,到最後就會覺得沒有必要長期待在市場,「先離開市場,等世態明朗之後再進場比較好!」

這樣想其實大錯特錯,無法接受風險,是投資中低級的錯誤。如何看待熊市?

1900年投資1美元到美國股市,到2020年會變成69751元,相比投資1美元到債券只會變成382元,在過去百年股票憑什麼有這麼豐厚的報酬給投資人,且遠高於債券,道理非常簡單,因為股票的風險就是比較高。

把錢投入到股市,會要求更高的「預期報酬」,作為對承擔較高風險的一種補償;風險就是虧本的可能性,原先預期的報酬不能實現,手中持有資產下跌的可能性,關鍵在於「預期」不代表「確定」,如果股市的報酬總是贏過債券或是現金,那麼投資股票就不會有額外的風險。

若沒有風險又有高報酬,那麼大家都會跑進來,資金過度擁擠,這樣股市就沒有那麼優渥的回報獎勵投資人了。

美國自二戰以來經歷過12次的熊市,隨後股市的報酬都非常驚人;若沒有熊市的發生,造成市場大跌,如果過去半世紀的熊市都只跌不到兩成,人們就會認為投資股票的風險沒有多高,就會願意為股票付出更高的價格,造成股市估值不斷升高。

不經歷熊市,將股市的估值修正回應有的水平,這樣往後投資股票的長期報酬,肯定遠低於歷史平均。

巴菲特曾說過,股市這種東西,會把錢從沒耐心的人手上,轉移到有耐心的人手中。

熊市屬必要之惡,在這段期間會把一些沒耐性、缺乏紀律,整天想投機的投資人清出市場,讓這些人覺得股是很危險、風險很高,如此股市在將來才會繼續提供豐厚的報酬,給願意承擔風險的投資人。《投資金律》說過:年輕人應該祈求熊市的到來。

在資產累積期間,隨年紀的增長,收入會越來越多,如果沒有熊市的發生,股市將來的報酬會持續低落,後續投入的資金,就不可能享有更高的報酬;熊市到來,不應該難過,反而要有點高興才對

熊市會持續多久?

S&P500指數,從1950年以來,熊市平均跌幅是30%,觸底時間不到一年,恢復先前的水平需要一年半多的時間

過去三個熊市持續的時間都相當短暫,有8次的熊市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恢復到先前的高點。

最壞的情況發生在1973-1974年;2000-2002年和2007-2009年的股市崩盤,大概需要4年多的時間才能恢復。

必須了解,熊市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即便每次發生的原因都不相同,但情緒是一樣的「恐慌、害怕、擔憂、焦慮」,而且沒有人會知道要持續多久,但無論如何熊市最終都會走到終點

該擇時進出市場?

預設市場可謂是當前最常見的錯誤投資觀念,也是剛接觸股市的新手,最容易犯的錯,因為這最符合人性趨利避害的直覺,許多人一旦誤入歧途之後就再也走不出來,一輩子都把時間浪費在追求合適的時間點進出市場。

股神巴菲特的看法

"Inactivity strikes us as intelligent behavior."

(不預測市場,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聰明的行為。)

"The only value of stock forecasters is to make fortune-tellers look good."

(股市預測者的唯一價值在於,讓算命仙更好過一些。)

"We continue to make more money when snoring than when active."

(睡覺,比擇時讓我們賺到更多的錢。)

"Our favorite holding period is forever."

(我最喜歡的持有期間是,永遠。)

"Our stay-put behavior reflects our view that the stock market serves as a relocation center at which money is moved from the active to the patient."

(我們留在市場的行為反映了我們的觀點,也就是股市會把錢從主動擇時者那邊,轉移到有耐心的人的手上。)

預測市場,是必須連續對兩次的問題,在對的時間點離開市場,然後還要在對的時間點回到市場。

人總是會想保住自己先前的成功,因此就會變得非常膽戰心驚、小心翼翼,即便反彈了也會擔心是假的,害怕只是短暫的回檔,更不想讓之後的失敗毀了先前的成功,只能痴痴等待股市漲回來。

當真的等到市場確定反彈以後,又會覺得股價有點貴,要等修正之後再進場,想要撿便宜,但隨後市場一路上漲不回頭,想要擇時進出市場,就得無窮無盡的面對這些問題。

預測市場跟著進出,並不是一個長期可靠的策略,人一生好幾個十年的投資生涯,面臨了無數個進出的時間點,先前的成功如果不能一直複製下去,又整天想要靠這種方式在市場上賺快錢,長期下來對一生的財務狀況,會造成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

熊市正確投資方式

許多研究證實,投資組合有9成以上的風險和報酬都取決於「資產配置」。

但投資人實際能獲得的報酬,取決於「自身堅持配置的能力」,而不是「配置本身」;確保承擔的風險不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避免過度冒險的投資人,最有可能堅持到底

需要一個不管市場怎麼變化,都能堅持下去、持續執行的投資策略,長期持有搭配正確的資產配置,可以幫你度過任何的市場波動。

不會在下跌中停損,就不會賣在低點,也不會在上漲中停利,更不可能錯過報酬。

不是只有不可行的進出市場,可以度過熊市和市場起伏,買入並長期持有並搭配資產配置,也可以做到。

 

公司競爭力的新指標:敏捷性【摘要2022.7.12..聯合報/葉銀華】股價長期的變化,取決於公司競爭力的消長,因此公司競爭力的衡量,成為財務與管理領域重要的探討課題!過去傾向由獲利指標(例如:淨利率、每股盈餘、資產報酬率和權益報酬率)或成長指標(營收成長率)來衡量,然而其可能被評論為落後指標,或者不具備解釋未來股價的能力。

如同之前專欄,我提到公司敏捷性agility)是探討公司因應經營環境變化,調整營運模式、經營策略、資源使用,維持或提升公司競爭優勢的能力。從觀念與定義而言,公司敏捷性能夠更及時反應公司的競爭力,某種程度可以解釋股價的走向;但是如何具體量化公司敏捷性?

利用長期市占率變化、產品組合變化(隱含公司發展模式的差異)與經營效能來衡量企業敏捷性。此一驗證方法的特點是找出公司敏捷性高的變數,長期而言使公司整體經營風險較低,投資人要求的風險溢酬較小,進而提高股票的定價。

從市占率方面,如果公司市占率較高、能夠持續維持高的市占率,代表在多次產業景氣循環衝擊下,面對同業的競爭,公司營業額整體表現仍然相對較佳;特別是產業循環處於谷底時,當公司營業額受到的負面影響較低,更能表現出公司的敏捷性。因此,我們可說此類公司的敏捷性較佳,投資這些公司的風險較低,股價就有正面的評價。

其次,如果公司營業額來自於第一大產品比例愈高,代表公司集中化發展情況愈為明顯,若此種狀況一直持續,有其優點,但也會帶來一定的缺點。如果公司能夠適當發展第二大產品線,而且其占營業額比例相對第一大產品差距小,代表公司有著雙支柱的成長模式;同樣地,當第一大產品營業額占比隨時間下降幅度大,或是公司營業額第一大產品種類有產生變動,都代表公司隨著產業之營運環境變化,發展推陳出新的成長模式。

集中化發展模式的公司,長期而言這類公司只集中於本來第一大產品發展,一旦此類產品市場萎縮或被取代,公司營收將面臨重大考驗,因此此類公司風險較大,對股票定價有著負向的影響。

另外,當公司屬於上述之雙支柱或推陳出新成長模式,公司敏捷性愈高,亦即公司風險越低,對股票價格有正面的評價。

最後,本文用經營效能來分析企業的敏捷性,實證結果顯示當公司現金轉換循環較快、銷貨成本占營收比越低、資本支出相對營收比越高,代表公司敏捷性高,公司風險較低,對公司股票定價也有正向的影響。(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57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