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的台灣政策沒有漏洞?
2022/06/24 21:44:16瀏覽66|回應0|推薦0

台灣不曾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北京卻以「天朝」口吻昭告天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彷彿台灣成了它的禁臠。中國觀點在國際積非成是,反映出華府的對台政策,帶來的是緊張多於穩定。

 

A magnificent collection of classical songsFor work, reading, and studying jazz arrangem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g7STNtEHr0

 

【摘要2022.6.22..自由】台灣不曾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北京卻以「天朝」口吻昭告天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彷彿台灣成了它的禁臠。中國觀點在國際積非成是,反映出華府的對台政策,帶來的是緊張多於穩定。

從台灣看很清楚,北京真正的動機,不是「台灣自古以來屬於誰」,而是「中國未來要併吞台灣」。隨著國力增長,這種慾望的本質越來越清楚。而其目的,與其說是追求「國家完全統一」,不如說是為了實現「霸主夢」,故須控制第一島鏈,繼而把美國勢力至少擠到「太平洋中線」

過去十年,在習近平掌權下,中國的對台政策,完成從民族主義過渡到霸權主義,這種轉變並非突變,當年毛澤東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民族主義,是基於內部需要。霸權主義,是意在對外擴張。此所以,除了圖謀台灣,北京在東海、南海、南太平洋也同步舖陳。還好,歐美近年發現此一「陽謀」,開始關切從台海到印太的中國擴張威脅,日本尤其如臨大敵。

普廷入侵烏克蘭的綜合效應,習近平會以什麼方式借鏡,還有待觀察。可以確定者,不論戰略或經濟,「中華帝國夢」更需要台灣作為與美國爭鋒的基地。最近,北京宣稱: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因為「台灣海峽水域由兩岸向海峽中心線延伸,依次為中國的內水、領海、毗鄰區和專屬經濟區」。主要針對美國,不言可喻。

「不支持台灣獨立」,制止不了戰狼的胃液分泌,反令台灣淪為戰狼全方位出征的突破口兼合理依據。西方對台灣主權,模糊依違於北京觀點,後遺症越來越不可小覷。從否認海峽中線的存在,到台灣海峽是中國內海,北京的箭絕非只射向且止於台灣。

烏俄戰爭僵持四個月,習近平對普廷掛保證:面對全球性動盪變革,中方願同俄方繼續在涉及主權、安全等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密切兩國戰略協作。

折射到台海、印太,透露出習近平的「霸主夢」夢境邊緣仍在擴大。而華府思維仍側重:在台灣問題上,我們的努力就是要確保,不會需要回答我們是否必須保衛台灣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已經有效地通過威懾防止了這個選項的發生。猶記,普廷一度暗示核武威脅、擴大戰局,以求從侵烏的軍事挫折脫困。這樣的狂人內心戲,野心更大的習近平更有能耐付諸行動,中俄合作感情彌堅,尤應提升西方對習近平風險的評估與應對高度。

威權統治時代,美國協助防衛台灣,促使兩蔣民主改革,對於台灣的民主演進,卻缺乏未來想像。上海公報是個典型,華府對台灣主權的看法,牽就兩岸的兩個專制政權。1990前後台灣民主化,台灣民意得以自由展現之後,支持「獨立的台灣」,卻不支持「台灣獨立」,更顯得自縛手腳。乃至於,北京背離和平承諾,機艦威脅民主台灣,華府只能你來我往,徒增台海、太平洋雙兩岸之衝突風險。

總體而言,且令美國霸權面臨修昔底德陷阱。而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以正能量促進全球利益,亦遭華府政策失算所阻攔。由於北京作梗,台灣被拒於世衛組織門外,限制了民主防疫成功經驗協助國際緩解疫情擴散,豈非此一政策失算有利中國橫行國際又一例?

 

29架共機擾台創今年第3多 美國務院促停止脅迫【摘要2022.6.22..蘋果】根據空軍公布統計,21日有高達29架次共機侵擾台灣西南ADIZ,創今年迄今共機擾台數量第3多紀錄;其中,運9通信對抗機、運8電偵機與6架次轟6機深入台灣東南空域,並進入菲律賓海。

對此,美國國務院一位不具名發言人21日回覆中央社詢問表示,美方敦促北京停止在軍事、外交及經濟上施壓與脅迫台灣。這名發言人指出,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是美國持久利益,美方會持續協助台灣取得充足自我防衛能力,也會維繫在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與六項保證下承諾。這名發言人強調,美國對台承諾堅若磐石,這有助維持台海與區域和平穩定。

針對中方宣稱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21日在例行簡報會上再次予以駁斥。他強調,台灣海峽是國際水域,這意味著台海是公海自由的區域,具有國際公約保障的航行和飛越自由。普萊斯說,台海的和平穩定對世界有長遠的利益,美方認為這對更廣大印太地區的安全與繁榮極為重要。

普萊斯表示,美國十分關切中國對台侵略性言論及日益加大的脅迫作為,未來會持續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飛行、航行和執行任務,包括通過台灣海峽。

 

美前防長指一中政策已無用處 籲拜登重新檢視【摘要2022.6.22..蘋果】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美國時間周二(6/21)表示,自美國採行一中政策以來,台灣轉型成民主政體,自我認同升高中國則破壞行為守則脅迫台灣。他說,「遊戲已經改變」,一中政策已無用處,須重新檢視。

 艾斯培(Mark Esper5月發表新書,回憶在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任內擔任國防部長1年多期間遭遇的難題。艾斯培表示,努力展望未來,而不是只看過去,在他來看,「一中政策」已無用處。

艾斯培解釋,美國1970年代後期採行一中政策時,多數台灣人自我認同為中國人,但他們不再這麼想,現在認為自己台灣人;從那時起,台灣發展成一個強韌民主政體,多次和平轉移政權,台灣也擁有非常強健的經濟與先進科技。

反觀中國,艾斯培指出,北京違反行為守則,多年來持續脅迫台灣人民,尤其是近810年期間,侵擾台灣周圍陸空領域。他說:「我認為整個遊戲已經改變,這也是為什麼一中政策須被重新檢視。」

自去年1月上任以來,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至少3次脫口說出中國若入侵台灣,美國將軍事護台,引起不小風波。但美國官員事後往往以「美國對台政策沒變」的說法,試圖為拜登解圍。對此,艾斯培表示,他認為拜登直覺精準,方向正確。拜登雖沒說實際會怎麼做,也沒說會不會派兵,但這是非常清楚的聲明,他不懂白宮為何事後要澄清。

艾斯培說,他認為拜登看的是大局,其他人也須認知到民主正面臨威權威脅,不論是來自中國或俄羅斯,而拜登正在反擊,這是好事。他呼籲美國進行全國性對話,討論到底何時何地會需要奮力迎戰。

艾斯培強調:「你總得為某些東西而戰,我認為我們應為民主而戰。民主正面臨威脅,現在戰鬥會比之後戰鬥來得好。」針對俄烏戰爭對台灣的影響,艾斯培表示,他很高興看到西方國家的回應,但他現在擔心部分歐洲國家開始搖擺。這將是場長期抗爭,不是持續數年就是數個月,西方國家需要堅定站穩,應停止討論什麼讓步協議。

艾斯培說,他之所以認為堅定下去是關鍵,是因為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在賭西方國家態度會軟化。若真的發生,中國可能會想,自己能忍受一年與西方國家關係惡化,甘願為奪下台灣付出這短暫代價,「我們必須避免他們這麼想」。

華府軍事專家易思安(Ian Easton)今天也在華府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活動上呼籲拜登政府,應把好聽的護台言論化作行動。易思安表示,拜登政府在發言支持台灣上做得很好,但重點是要確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了解拜登捍衛台灣的決心,並竭盡所能把文字化作行動。

易思安指出,歷任美國政府時常與中國高層對話,但就外界所知,拜登自上任以來,沒有和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過話,兩人也沒有信件往來。他說:「這有點荒謬,我們總統嘴上說會捍衛台灣,卻不願意稱台灣為國家、致電給他們,或安排高層訪問或會晤。」

易思安強調,台海議題不僅是個軍事挑戰,也是個政治、外交挑戰。當美國領導人未以對待民主成功故事的方式對待台灣,或未以對待正常國家的方式對待台灣,就正中中國下懷。

 

美國防部前官員投書籲拜登政府宣布「一中一台」【摘要2022.6.22..聯合報】美國國防部前官員包士可(Joseph Bosco21日投書國會山莊報(Hill),呼籲華府宣布「一中一台」政策,並恢復美軍駐台。

包士可以「是時候揚棄中美三聯合公報?」為題撰文,他談到北京近來加大力度干預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並無視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中國大陸的「一個中國」原則不同,進一步指控美國「欺騙」。

包士可表示,從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及其助手羅德(Winston Lord)的回憶錄中,可知50年前美中磋商展開交往的原則,落實到1972年上海公報的文字,凸顯美中對台灣問題的理解,存在著片面且戰略模糊的空間,1979年建交公報以及1982年八一七公報亦然,此事一直困擾美中關係。

包士可說,北京和華府如今都在控訴對方沒有履行原本的協議,甚至扭曲原意;這相當於協議雙方缺乏意思一致meeting of the minds),以合約法理來看,構成主張協議失敗的程度,且責任不應全由美方承擔。

包士可的另一項論點是,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精準呈現了「美國決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是基於台灣未來能透過和平方式決定的期望。」北京拒絕這項「期望」,並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作為武統的法源依據。

對於中國大陸聲稱台灣海峽是「內海」,包士可說,這是上海公報簽署當下沒討論過的主張;北京廢棄上海公報的主張,華府是時候宣布其「一中一台」政策,以及重新將美軍派駐台灣。

 

美國爭霸中國「共存」壓力山大【摘要2022.6.22..中時蕭衡鍾】華盛頓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資深主任易思安Ian Easton)在最近的新書《最後的鬥爭:中共全球戰略大揭秘》(The Final Struggle: Inside China's Global Strategy)中,指稱中國大陸在習近平的領導下,結合網路科技進化為「數位極權」,並從好萊塢到長春藤大學、從美國西岸的矽谷到東岸的華爾街,正在對美國進行一種全面性、全方位且無聲的「入侵」。

易思安的話表明了,只要美國想繼續取得全球霸主地位的既定目標仍然不變,那麼,美中「戰略競爭」的狀態將長期存在。易思安認為,中國與習近平的「全球戰略」、還有對美國進行全面性、全方位且無聲的「入侵」始於一個神話,也就是14億中國消費者的神話,讓世界上每家公司、每個組織都別無選擇,只能去中國,或與中國政府合作,才能獲取中國不斷增長的市場。

同時,在美中「戰略競爭」正熱的態勢下,易思安稱中國與習近平的「全球戰略」,不但在全球範圍發揮影響力,也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國家利益、戰略利益,還有由美國所領導建立的那套「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造成威脅,將嚴重挑戰美國重新取得全球霸主地位的既定目標。

隨著綜合實力的持續成長,中國正在趕超美國是不爭的事實,中國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兩年前,中國就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雙循環」戰略,希望利用國內大市場的優勢,使中國有實力在飛機製造、晶片、汽車發動機等關鍵技術領域實現自主創新,減少對西方國家的依賴,也防止被美國不斷威脅,推動更平等的合作。

澳洲知名公共知識分子克萊夫漢彌爾頓(Clive Hamilton)便針對中國,在他的書中指稱「中國利用銳實力來『染紅』澳洲」,他警告澳洲及西方世界要留意中國「無聲的滲透」作為,澳洲國會還為此於2018年制定專法,通過了《反外國勢力干預法》。

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Henry Jackson Society)於2019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則是計算了各國的經濟表現、科技、國防及外交影響力等,指出全球國力最強的國家為美國,緊隨其後是英國及排第三的中國。但報告預料,隨著經濟成長及軍事投資增加,中國國力最快於2020年超越英國。

該份報告也指出,儘管英國仍保持第二大國家的地位、且「脫歐」的紛擾目前仍未對該國國力構成明顯影響,但還是敦促英國若要在全球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就要優先考慮加強投資軍事研發及軍隊,並謹慎對待快速擴張的中國所帶來的嚴峻挑戰。

而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在201911月的一份報告中也指稱,美國聯邦機構對於中國招募研究人員反應太慢,讓美國納稅人不知不覺為中國經濟和軍事崛起提供資金。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反情報部門助理主任布朗(John Brown)在當時出席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作證時表示,中國長期實施的「千人計畫」招募在美國的研究人員,把美國實驗室智慧財產轉移至中國。

FBI探員波納沃隆塔(Joseph Bonavolonta)於當時也認為,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比中國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及經濟繁榮造成更大、更嚴重或長期的威脅,他指稱,中國政府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取代美國成為超級大國。由此可見,中國綜合實力的持續增長,早已讓西方國家備感壓力,把中國定位為美國在地緣競爭上的最大對手的始作俑者,其實就是美國自己,這是美國給自己下的「套」。

易思安表示,美國傾向於認為競爭主要是在軍事和國防領域,一般不會把貿易、經濟、科研、技術等當成國際競爭的領域,並傾向於認為這些是美中之間可以合作的領域,但卻指稱中國「肯定不是這麼認為」。

如今,美國則是拿著高科技、美元、貿易當作武器,對俄羅斯、中國等新興國家進行封鎖、制裁與脅迫,以經濟與安全議題來捆綁歐洲及印太地區,並通過軍事和政治同盟來夾擊中國跟俄國,美國這種對抗、強權的政治力量,還有「美國中心主義」的霸權心態,通過其「印太戰略」進一步加劇了陣營化的對峙趨勢,迫使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嘗試與考慮「如何減少對於美國的依賴」的問題。

美國需要知道,在現今的國際格局下,已經沒有國家有能力去完全封鎖某一國了,再怎樣封鎖圍堵、再如何「制中」,也不可能遏制住中國的崛起與發展,一味的對立與對峙只會暴露出美國的自私,以及倒逼新興經濟體更加重視在技術和金融上的自主能力發展,以抵禦美國的霸權壓制。(作者為國立聯合大學助理教授,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感想:

1.        中國已經是亞洲老大,卻整天耀武揚威,猶如黑道流氓,不懂富而好禮的文化,這是習近平政府的致命傷。

2.        美國再怎樣封鎖圍堵、再如何「制中」,也不可能遏制住中國的崛起與發展?如果2025年開始,歐美日聯盟聯合抵制中國人到英美日的大學學習理工科呢?

3.        如果2022年開始,歐美日歐聯盟聯合抵制中國獲得光刻機呢?到2030年中芯國際仍然只會28奈米,而且光刻機老舊,缺乏零件與軟體,準備報廢。

4.        如果2020年開始,歐美日歐聯盟以東南亞與中美洲各國為生產基地,取代中國的製造業呢?最快2025年中國就會流失50%的外銷訂單。

5.         2030年中國的外銷訂單減少70%中國製造業空洞化,青年失業率超過20%,導致房地產業、金融業與地方債風暴,很有可能發生經濟崩盤、改朝換代。

6.         2030年中國的外銷訂單減少70%,中國的一代一路就會被迫半途而廢,中國在世界各國的影響力將會下降一半以上;中國的外匯順差將會轉為逆差,國防軍武現代化被迫中止。這是美國的主要戰略,用和平的方式,止戰

 

音樂系學生自製「解放軍部署地圖」曝光上千中共軍事設施【摘要2022.6.22..自由】面對中國併吞台灣的野心,任何國人都可以為了台海安全盡一份力,一名東吳大學音樂系的大四學生,因為對軍事有著濃厚興趣,自行在Google地圖上製作「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地及設施」地圖,裡面包含中共上千個軍事設施,引發關注。

東吳大學音樂系大四學生溫約瑟,是一名軍事迷,近日他受邀上華視節目《三國演議》,與主持人汪浩,以及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聊聊關於製作這份地圖的緣起。

溫約瑟在節目中說,中國有一本叫作《鑑船知識》的軍事雜誌,2020年曾經發布一份「台灣兵力部署概略圖」,還有用電腦軟體模擬台海作戰推演的影片,聲稱這是「攻台必備」。另外,中國也有很多相關軍事論壇,進行著分析台灣國軍衛星地圖情報的工作,因此讓他萌生製作這份地圖的想法。

溫約瑟透露,主要是透過維網路上的公開資料,以及國外、國軍的軍事院校論文,交叉比對共軍基地的所在位置。他分享,曾看過中國百度論壇上的網友留言,內容提及軍營旁邊有水庫,他因而間接確認所在地;另外的方法就是「土法煉鋼」,完全靠肉眼判讀,不過,這個方法耗費的精神成本比較大,也容易出錯,像他就曾經將監獄誤認為軍事設施,遭到糾正。

溫約瑟也在個人臉書撰文說:「台灣是個高度分裂的社會,充斥著許多立場相異的群體,但『後山以後,再沒有故鄉』;了解國防除研究者和相關背景人士之外,普羅大眾也同有權利知曉,儘管認知程度不同,但學習是永無止境

 

感想:

1.        應該增加中國各地的發電廠與變電所位置,因為那才是台灣飛彈反擊的主要目標,因為不會傷到一般平民。

2.         沒發電廠,一切用電腦的公司企業、工廠、電梯、手機、軍公教與金融市場,都必須因斷水斷電而停業,達到百工蕭條數年的目標,這樣才能止戰、避戰。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532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