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韓全年工時將降至1800小時以下
2018/01/06 16:11:20瀏覽222|回應0|推薦6

國民所得提前達標,南韓總統文在寅接著將處理長工時問題,欲將勞工全年工作時數降至1800小時以下,洗刷「地獄南韓」惡名。而根據全球最新工時排名,台灣2016年全年工時為2034小時,當年度雖下降70小時,但排名高居第6,僅次於新加坡、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南韓和希臘,較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平均值1763小時多306小時。

 

蔡英文政績130

 

Brahms, Violin Concerto, Ulf Hoelscher

 

【摘要2018.1.2.中國時報】國民所得提前達標,南韓總統文在寅接著將處理長工時問題,欲將勞工全年工作時數降至1800小時以下,洗刷「地獄南韓」惡名。而根據全球最新工時排名,台灣2016年全年工時為2034小時,當年度雖下降70小時,但排名高居第6,僅次於新加坡、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南韓和希臘,較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平均值1763小時多306小時。

目前南韓工時全球排名第4,高工時「地獄朝鮮」汙名,為改善為人詬病高工時,文在寅競選期間曾承諾將限制最高時數,日前已將草案送進國會,目標將全年工作時數降至1800小時以下。

法案如修法過關,南韓勞工每周工時上限將減為52小時,南韓企業每年將增加逾12兆韓元支出,尤以製造業衝擊最大,需額外花費7.4兆韓元,運輸業則增加1兆韓元支出,支出主要是用以應徵、培訓更多員工。

除了修法大幅下修工時,文在寅去年為保障勞動者休息權,實施南韓首次的10天連假,這也是全年天數最多的假期,可讓勞工好好休息,不管是出國旅遊或在國內散心都好,並將公務員的有薪年假從15天增加到20

對於南韓將以低工時打造高所得,新創業者批評,蔡政府仍陷入台灣經濟奇蹟時的製造業思維,認為只要全民打拚、經濟就會好,思考邏輯根本荒謬,應思考如何提高效率,效法南韓的低工時、高所得政策

不具名企業高層說,台灣企業不太可能幫勞工加薪,造成「想加薪就要加班」不正常現象,南韓能做到逐步降低工時,台灣該想想,加班到底是不是萬靈丹?

 

髮夾彎的投資環境 拿什麼贏南韓?【摘要2018.1.2.中國時報】台灣國民所得大輸南韓5000美元,先不論政黨輪替,髮夾彎的投資環境,拿什麼贏南韓?不知何時開始,台灣的政治環境居然成為企業投資的最大風險,馬政府時期的證所稅、奢侈稅、油電雙漲,哪個不是改了又改

美國總統川普選前提出「美國優先」政策,選後一年立即兌現政見,提出1.4兆美元的減稅方案,川普想盡辦法要把內外資拉回美國,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文攻武嚇都來,這史上最大稅改方案魄力,在台灣無人能出其右。

相較於新加坡、香港的國際化,中國大陸的資源豐富,台灣完全沒有突出優勢,「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種話,只能安慰自己,不適用在爭取投資上,但要活下去、希望台灣的國民所得增加,活得好,就要找出利基。

台灣經濟遲緩,拖累國民所得龜速成長,中央銀行認為,不確定因素太多,造就投資長期不振,以2012年到2018年來看,台灣投資占GDP比重僅21%,不如南韓、新加坡25%起跳,加上勞力投入成長較緩、生育率偏低,藍綠年年高喊拚經濟,結果卻是原地踏步。最值得擔憂的是,今年美國及大陸都祭出投資優惠政策,對台灣的吸金效果更甚以往。

根據央行統計,去年上半年南韓民間投資年增率高達10%,反觀台灣僅成長1.3%,其中第2季更出現衰退,除反映去年半導體投資規模較高的基期因素外,亦與長期受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國內投資意願有關。

所謂的不確定因素,主要是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其中又以缺電影響最鉅,加上環評問題,讓內資及外人來台投資(FDI)都出現疑慮,反映在投審會針對華僑及外國人及陸資來台統計,都出現衰退。

投銀主管表示,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大力倡導「美國優先」,鼓勵企業赴美投資,去年底端出史上最大稅改,造就企業對美投資金額大增,加上大陸促進外資新政策,對台的磁吸效應愈來愈大,這是警訊。

除此之外,台灣近年在擴張性財政政策規模不大,無法提升政府支出貢獻,也使得疲弱經濟更難推動,反觀南韓自2013年以來,政府支出相對GDP比重都高於台灣,去年更在政策上加碼提出促進就業方案,轉守為攻。

即便「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1期特別預算將投入1,070億元,帶動今年投資實質成長可達10.6%,創2010年以來新高,但政府支出占GDP比重仍低於2012年至2014年接近20%水準,在挹注投資力道上仍輸南韓一截。

央行建議,宜加速解決五缺困境,降低投資不確定性因素,提升環評效率,以促進資本累積。此外,要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支出,厚植軟體應用實力,以帶動技術進步及品牌服務加值,且在財政支出還有空間下,應提振長期生產力之高品質基礎建設。

 

別在海裡丟鉛球【摘要2018.1.2.蘋果 郝明義】1223反《勞基法》修惡晚上六時之後的遊走行動,一群和傳統的工運與勞團無關,不是大學生就是剛畢業沒多久的年輕人,沒有組織也沒有章法,卻以小博大,寫下街頭運動的新頁。把民進黨年輕黨工罵得抬不起頭來的是他們,蔡英文總統新年前夕喊話的對象也是他們。這些人為什麼可以形成不成比例的影響?

因為他們代表的是年輕世代的憤怒 然而,蔡總統只強調改善低薪,可能還是沒有看清問題的本質。低薪是問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並且,如何改善的本身,就是問題的核心。 

41所大專院校的學生組織反《勞基法》修惡的聲明裡,除了抗議「勞動處境修惡」、「踐踏勞工健康生命」,背離民進黨選舉時的承諾與精神之外,還指出「這樣的修法,不但無法改善年輕人們的未來,更是將青年推入更大的壓力與絕望之中」。蔡總統應該認清這「更大的壓力與絕望」的源頭。 

如果經濟發展像是接力賽,現在我們的問題是太長時間沒有新的下一棒。我們重視以代工為主的製造業太久;只靠半導體、電子業支撐太久;也迷信土地開發與房地產業太久。

台灣的年輕人除了要面對長期的低薪問題之外,更嚴重的是對內看不到自己在社會裡的流動性,在工作和居住上都被日益嚴重的「資本密集」所擠壓;對外則眼看全世界各種新經濟起飛,我們政府卻只知道依循老舊思維守護既有的產業,年輕世代沒有創造自己成就的環境和條件。 

民進黨曾經被年輕世代認為有機會改變這些。但他們上台後的1年半時間裡所推出的經濟與產業政策,卻把年輕世代推進「更大的壓力與絕望」。為什麼? 蔡總統與其挑個別的「國機國造」計畫強調創造了700多個工作機會、中科院新聘了將近1500名員工來希望讓年輕世代有感,不如回頭看看為什麼政府推出前瞻計畫這個88800多億元的國家建設計畫讓年輕世代無感,為什麼《勞基法》越修越惡引起年輕世代的憤怒。 

前瞻計畫除了編列草率、肉桶政治、立法程序的爭議之外,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名為前瞻,但其實許多內容是「為舊有工業模式敞開資源的大門」,其中將近一半用在軌道建設上是最明顯的代表。並且,投資如此巨大的國家建設,林全院長都承認短期內無助於解決低薪問題

政府推動這麼大的國家建設都沒法改善低薪問題,沒有信心講出一些可以使年輕世代感到振奮的展望(還不是承諾),那政府強推前瞻計畫的目的是什麼?真要讓年輕世代覺得政府為他們改善未來,蔡總統為什麼不聽身兼總統府資政與幫她撰寫競選經濟政策雙重身分的陳博志的建議,緩下軌道建設而換成更有前瞻性的計畫?

而《勞基法》這次修惡,不只是在那些勞動條件的惡化,更在於又再次讓大家看到政府在經濟與產業政策上完全沒有前瞻視野、沒有改變的勇氣。今天的《勞基法》根本沒法兼顧新經濟與知識經濟的需求,是眾所皆知的。但這次修法不但看不到應有的調整,所謂彈性調整也更多是方便了「為舊有工業模式壓榨人力資源」。

許多學者都指出,這會耽誤許多產業應有的轉型和升級,背道而馳,造成更大的危機。以林宗弘為代表,他認為政府若不針對結構性問題進行產業轉型及升級,若不解決少子化造成的缺工問題,只是把壓力推到勞工頭上,「即便修了法,中小企業一樣撐不了幾年。」而年輕人所感受到的,就是政府形同以這種修法只給了他們兩個絕望的選擇:不是窮死,就是過勞死。

不同世代的「陸地思維」對「海洋思維」之爭。這兩種思維之爭,主要在於今天世界的變化之劇,陸地世代的典範與規則不斷被打破,海洋世代的年輕人看不出需要遵循的價值,卻要被繼續壓迫接受。 國民黨就是因為看不清這種衝突的本質,到了海洋裡還堅持丟鉛球而終歸沉沒。

曾經說是要傾聽年輕世代的民進黨,結果卻繼續毫不客氣地堅持過去世代的思維和遊戲規則。這是掌握權力和社會資源的年長世代的傲慢,也是虛幻。年輕人怎麼會不感受到絕望和憤怒?民進黨不應該又在海洋裡丟鉛球。

 

頭號敵人【摘要2018.1.2.自由】民進黨曾經丟掉過政權,拜國民黨執政失敗之賜,台灣選民決定再給民進黨一次機會,而且是天大的機會,因為這次給予的是與過去國民黨相同的條件,也就是一黨獨大,從中央到地方、行政與立法部門完全執政。這麼一個有史以來第一次來自民意的充分授權,其所陳述的事實就是:眼前,民進黨已經沒有足以造成強大威脅的敵人。

這一年七個多月的在位時間,民進黨利用國會絕對多數,又幹了兩件重要的大事,一個是通過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從而取得尚方寶劍,把富可敵國的國民黨金庫給撬開,進而展開了一系列的清算行動,把這個中型政黨幾乎打回當年七十軍基隆上岸的原形,使其重返執政的路途又更加顛簸。

第二件事就是三讀完成公教年金改革方案,即將自今年七月正式實施,大為緩解退撫基金立即破產的危機;同時在政治上,無可諱言也處理了不同職別間相對剝奪感的問題,對強固基本盤添加了柴火。這時就必然要疑問:到底誰讓民進黨繼續兵疲馬困、麾戰不已?

第一個提問是,民進黨到底是否確知自己要做什麼?具體而言,就是四年要完成什麼?八年的目標又是什麼?一個治國圖像清楚的團隊,必然就能告訴國人願景是什麼?我們要採取路徑去趨近?大家絕對會很有方向感。否則,就會相反。

第二個提問是,民進黨運轉國家機器熟練了沒有?如果有了藍圖,不同的政治領袖都有其獨特的領導風格,但操持國家機器的考驗是一樣的,科層組織講究橫向與直向的統合能力,才能傳動所有的齒輪,發揮預期的功率,因此絕對不是單線領導可以奏效。

昨天,總統表示,若企業的薪資結構有利於年輕人,將給予政策獎勵,定睛一瞧,其責成研擬方案的機構,竟是民進黨中央、智庫,而不是現成的政府機器,那麼未來的決策與執行機制又將如何接軌?

專業能力、執行能力、學習能力,是領導菁英追求的三個構成,最忌是耽於習慣,停滯學習,即無進化的可能,若此,頭號敵人將不假外求。大家希望情況不會這樣。

 

務實提升競爭力 低薪問題才有解 【摘要2018.1.2.經濟日報】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法迄今未能完成,勞資關係持續緊繃,近日蔡英文總統與行政院長賴清德等府院高層先後對外宣示,期盼企業能為員工加薪。蔡總統指基本工資3萬元是她的夢想;賴清德說,希望上市櫃公司員工的起薪都能有3萬元;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更開出藥方,若上市櫃公司少發股利,就可以讓上市櫃公司員工的平均起薪逾3萬元。

蔡總統與閣揆等人的談話,顯露出政府期待藉拋出加薪議題,緩解勞工與青年族群對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法的不滿,但這些談話不但未能平息勞團與青年的怒火,反而是火上澆油,街頭持續可見勞團抗爭,蔡、賴兩人的民調支持度不增反降,也讓我們擔心蔡政府為了勞基法修法,亂了施政方寸。

低薪問題已存在多年,2000年起,實質薪資水準即陷入停滯甚至衰退,近20年來,歷任政府都想解決低薪問題卻未能畢其功,代表低薪與薪資成長停滯背後有錯綜複雜的經濟因素,絕非採取單帖藥方,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見效。蔡總統說,基本工資3萬元是她的夢想,這是由衷之言,若是今日努力,明日就可達成的目標,豈能算是遠大的夢想?

蔡總統就任時體認到解決低薪問題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施俊吉的加薪計畫要能落實,至少必須克服兩個難題。首先,上市櫃公司的現金股利由股東會決定,削減5%的現金股利改善薪資結構,股東未必願意接受。

其次,以目前我國上市櫃與興櫃逾百萬的員工人數,600億元用於百餘萬員工調薪,每月平均加薪約三、四千元,能否達成施俊吉所言,起薪逾3萬元的目標,是另一個難題。即便上市櫃公司真的能藉少發股利為員工加薪,其他中小企業未必有能力跟進實施。

更令人困惑的是,蔡政府的官員去年數度呼籲年輕人要多買台股,藉由理財增加收入,若減少股利用於為年輕人加薪,另一方面年輕人買股能取得的股利卻因此縮水,這樣的政策豈非矛盾?

解決低薪不可能一蹴可幾,當下勞團與青年團體不滿的源頭,除了低薪問題外,另一個關鍵在於政府未能落實勞基法執法,讓侵害勞權的案例時有所聞,在勞基法此次修法塵埃落定後,既然修法已賦予企業更多的經營彈性,另一方面,政府就必須落實勞檢以保護勞工權益,這才能讓日後勞基法修法完成上路後,修補近年陷於低盪的勞資關係。

對於台灣的低薪問題,我們呼籲蔡政府不應為了勞基法一例一休的修法爭議而亂了施政腳步,更不能因為今年即將到來的地方選舉,倉促推出欠缺評估的財經政策用於提振執政黨的選情。

解決低薪問題必須有短、中、長期的計畫,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其實已經講出這三階段的施政方向,包括短期內可以實現的保障勞工權益,中期要達成的提升勞工生產力,以及長期要實現產業升級塑造台灣的全球競爭力,這三步驟既務實,按步就班的落實,才是政府施政時應著重的方針。

 

讓天花板變地板【摘要2018.1.2.蘋果】蔡英文在年終記者會說要終結年輕人低薪,昨她更進一步提到,若企業的薪資結構有利於年輕人,將給予政策獎勵。這是小英對全國年輕人開出的支票,希望不要讓22K的薪資,成為年輕人在職場上的天花板,完全無法突破。大家都會盯著她看,希望她不是講「幹話」。

解決年輕人低薪,首要就是要促進產業轉型。這是歷任政府不斷喊著要改進的政策,但最後都成果有限,尤其近年來面臨中國崛起,龐大的磁吸效應,讓大陸不僅在產業端以高薪挖角,也在高等教育方面吸引台灣人才西進,年輕人在台灣沒有機會,有能力者乾脆到大陸念書就業,如此連人帶技術都流向中國,台灣產業不空洞化才怪。 

小英看到年輕人的焦慮,就得拿出辦法來,政策獎勵畢竟只能算治標,全面提升產業結構,讓企業賺錢,年輕人加薪才有望。 

 

心得感想:

1.          為了錢,而犧牲言論自由到中國工作的人,智商都不可能是頂尖的。除非他清楚知道,只是暫時利用那個地區。

2.          願意犧牲言論自由的人,其獨立思考能力必定不高,比較強的能力是死背書、抄襲模仿,比較缺的品德是不尊重智慧財產、不守信用、拜金主義、缺乏公德心。

3.          當今世界上的頂尖人才,一定重視言論自由、思想自由、智慧財產被保護,人權受到保障,且厭惡窮兵黷武、以大欺小的黑道國家。

4.          台灣的記者、新聞界,很少人願意到中國工作,因為都知道,中國人(特別是權貴階級),非常厭惡言論自由、思想自由。有習慣性拍馬屁的記者,才會去中國工作。

5.          在中國工作沒有背景、不是權貴後代,想要發財,是非常困難的。一定要有重大犧牲,漂亮女生一定要犧牲肉體青春,不然不可能有前途。

6.          在中國,如果有專業技能,被利用幾年之後,也會被淘汰;如果賺了錢,也不可能拿回台灣,必須一輩子在中國做牛做馬。中國並非金融自由的國家

7.          言論自由、保障人權、思想自由,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對抗獨裁政權唯一的武器。也是國家永續發展的必要模式。

8.          台灣低薪與過勞問題,應該要由各大企業的工會組織來解決;各中小企業也應該要有職業工會來爭取其從業人員的權益。職業工會的領導人,應由成員來選舉,選出有能力為成員爭取權益的人。 

9.          例如,遊覽車司機、保全、醫護、飛航人員等等,應該有全國性的工會組織,聘請律師與談判專家,為其爭取權益與企業主談判。

10.     勞基法要能落實,不能靠勞動部,要依賴強而有力的工會組織,這部分政府應該主動協助。而工會領袖必須要定期改選,參選人要有明確的政見與能力。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0988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