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9/04 12:45:08瀏覽986|回應0|推薦38 | |
6:07~8:21
承前文
主持人的旁白
像這樣過了10歲思悼世子
就像剛才史官說的那樣 對學問越來越懶散
比起學習, 他更喜歡玩遊戲
能很好地展現那個部分的場面是
承政院日記的記錄
這是思悼世子13歲時的記錄
這時英祖叫來思悼世子 向他提問關於學習的問題
那個記錄很有趣 我們來讀一下吧
英祖這樣問思悼世子
你一年裡有幾次想讀書的念頭?
那麼世子說了什麼呢?
世子是這麼說的
大概一兩次
※圖下方戲謔式地打了3個驚歎號!!!
也就是說在1年365天中 想讀書的念頭
一兩次左右
主持人的旁白
聽到這個回答後, 旁邊的臣子慌張地這麼說道
啊! 邸下怎麼能清楚地知道呢
怎麼能回答一兩次呢
就這樣小心翼翼地
※旁邊的臣子為應敎(職務)趙載敏, 原文為「恐未領會矣」
※圖下方戲謔式地打了
臣下: 邸...邸下...ㅠㅠ(表示哭臉)
主持人的旁白
世子不知是否瞭解臣子的心意
他表示確實知道
※原文: 「東宮曰, 吾已知之矣」
世子: 我分明知道
他是這麼說的
※圖下方再加以強調
世子: (開朗,開心)我分明知道^^
主持人的旁白
所以在旁邊聽著的 英祖說
啊 原來是很誠實的回答啊
他這時就是這樣回答的
※原文: 「上曰, 此直對矣。可見誠實不欺心處矣」
※釋義: 這是一個正直的回答. 可見得你誠實不相瞞的心意.
主持人的旁白
那個記錄不覺得很有趣嗎?
事實上, 這個記錄在電影《思悼》中
也是以臺詞的形式拍攝的
看過電影的人應該知道這個記錄
※有這個場面, 但對白的細節無法詳記,
畢竟它已是7年前的電影了.
中間綠色粗線框起來的是一本書
主持人的旁白
這個記錄是鄭炳說老師在《權力與人寰》一書中介紹的記錄
在這部電影中拍攝了那個記錄
那個記錄好像就是在這部電影裡如實地拍攝了.
所以世子說一年只有一兩次想學習的想法,
英祖會覺得多荒唐和驚慌啊
主持人的旁白
所以這個臣子也很擔心
就向英祖提出了建議
※這個臣子還是前面提到的應敎趙載敏
臣子: 為他讀小說, 讓他對書感興趣如何?
這麼說著
※原文為: 「夫史與小說, 譯而聽之, 易生滋味.
若使宮僚, 一一解釋事實, 畢陳首尾,
則東宮, 必有開悟之端矣」
所以比起掌握這些無聊的經典或史書
首先要讀小說這種有趣的東西
讓他先對讀這篇文章產生一些興趣
然後再讓他學習
現在就開出了處方
給不喜歡讀書的孩子們看漫畫的話
而且附帶對書也感興趣, 難道不是這樣嗎?
※漫画這名詞最早起源於日本德川時代
但在《實錄》和《承政院日記》中均未查到
只有用韓文만화在《實錄》查詢出現下列漢字
萬化, 滿花, 萬花, 萬和(建物名,人名), 晩和(人名)...
參見
※因此上面兩句大概是主持人的意見, 而不是那位臣子的意見
※原文為: 「上曰, 此有弊, 必好聞小說, 而尤爲厭讀矣」
主持人的旁白
現在我們就這麼做吧
而英祖是這麼回答的
英祖這麼說
那樣會有很多弊端. 如果沉迷於小說,
就更討厭學習經典.
他這麼說著 8:21
☆~※~★~☆~※~★~☆~※~★~☆~※~★~☆~※~★~
※英祖23年10月3日這天, 英祖召集儒臣講解資治通鑑
並和臣子們討論世子每天每本書該讀多少行
上曰, 經書則十五行, 史記則二十行, 似好矣。
裡面提到的書有: 《史記》,《論語》,《孟子》,《資治通鑑》...
參見
筆者的意見
以現代同齡的孩子(國中一年級)來說,
白話文學可能都無法完全領會
文言的經史子集要每天讀十五行,二十行, 而且不只一本
而且要能背誦, 融會貫通, 還要能講解...
真的是太難為世子了
|
|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