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29 16:42:20瀏覽2957|回應0|推薦5 | ||||
前言 前一陣子公司開了一門叫做『概念工程』的課程,上課的時候只聽到講師把這套東西吹的玄呼的不得了,什麼奇X、海X等等的大公司用了以後,不但員工頭腦靈光了很多,就連每次考試都考一百分呢!?而且弄到最後就連高齡八十多歲的董事長,都巍巍顛顛拿張板凳來聽課! 難道是食神的『撒尿牛丸』嗎? 當然不是,所謂的『概念工程』其實不過拿了一些品管的手段,進行量化、表格化以及添加了一些檢查表,最後再憑藉這些表格進行分析。 有用嗎? 我不能說完全沒用!?只是當我上完課後覺得『撒尿牛丸』可能會比較有用些! 標準差
在講師的描述下,所謂『概念工程』來自於『六個標準差』,但什麼是標準差呢?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標準差是一組數值自平均值分散開來的程度的一種測量觀念。一個較大的標準差,代表大部分的數值和其平均值之間差異較大;一個較小的標準差,代表這些數值較接近平均值。 例如,兩組數的集合 {0, 5, 9, 14} 和 {5, 6, 8, 9} 其平均值都是 7 ,但第二個集合具有較小的標準差。 在實際應用上,常考慮一組數據具有近似於常態分佈的機率分佈。若其假設正確,則約 68% 數值分佈在距離平均值有 1 個標準差之內的範圍,約 95% 數值分佈在距離平均值有 2 個標準差之內的範圍,以及約 99.7% 數值分佈在距離平均值有 3 個標準差之內的範圍。稱為「68-95-99.7 法則」。 六個標準差
那什麼是『六個標準差』呢?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六標準差,又稱六西格瑪或 6-Sigma,是一套商業管理戰略,最初於1986年由摩托羅拉創立。後來由於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時任 GE 執行長)的推廣讓六西格瑪於 1995 年成為通用電氣的核心管理思想,今天廣泛應用於很多行業中。六西格瑪是通過確定、消除引起殘疵的流程來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中和商業流程中的變化程度,利用了一套質量管理方法,包括統計方法,創建了組織內人員的一種特殊架構(「黑帶」、「綠帶」等等)。每個六西格瑪項目都是根據具體的步驟,完成具體的財務目標實現的。六西格瑪這個名字來自於生產方面的方法,特別是生產中的統計模型過程。生產流程可用西格瑪來計算,可計算產品中無缺陷產品的百分比。一個西格瑪是指生產的產品中,有 99.99966% 的產品是沒有質量問題的(每一百萬中有3.4個有缺陷)。摩托羅拉制定了一套六西格瑪的目標,針對於所有生產流程,也可指管理和工程實踐中達到目標的一種手段。
六個標準差所使用的方法,來自於德明的計劃-實施-檢查-行動循環:
有些公司還增加了一個 R 認知步驟,就是認知需要針對的正確問題。ˊ
看到了沒!?其實所謂的六個標準差,跟所謂的標準差關係真的不大,它只是一種註冊的服務商標和摩托羅拉公司的商標而已。
概念工程八步驟
方法論不是萬能的 根據講師的描述,『概念工程』用於幫助研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它們賦予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六標準差設計』。但是我們知道『六個標準差』原先是用作品質管制的,相類似的方法還有很多,比方說 PDCA(Plan-Do-Check-Act 簡稱『戴明環』)、ISO 9000 系列、還有汽車業中常使用的5大品質管理手冊: SPC (Statistic process control), APQP (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 MSA (Measurement syatem analysis), PPAP (Productive part approval process), FMEA (Failure mode effective analysis) 等等。但在課程結束之後,深深覺得這些方法論用於產品的研發非常的不恰當,比方說,在課程中忽略產品定位的步驟,導致了因果矩陣圖(Cause and Effect Matrix, C&E Matrix) 出現非常搞笑的結論 --> 一個很爛的產品居然有最佳的性價比C(b)。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套方法明顯有其盲點的存在。 理性與非理性 在『概念工程』課程中,內容大部分著重於『客戶訪談』這一部分,透過問卷的設計,統計上的加權,弄出一張表格出來,然後再加以分析。這樣的手法充其量不過就是把一些『理性』的因素,做一些『量化』的處理而已,完全忽略掉產品設計中另外重要的因子 -- 『非理性』因素。 那麼什麼是理性因素呢?像外觀、大小、顏色、某個具體的硬件規格等。那麼什麼是非理性因素呢?比方說像俗稱『賈伯斯專利』的『多點觸控螢幕』、『回彈』、『橡膠帶縮放』,還有就是所謂的品牌效應等,這些並無法在『客戶訪談』中可以獲得。所以如果在產品研發過程中排除『非理性』因素,便會發生一些可笑的現象。 比方說在課程中以『機頂盒』作為討論對象,因為訪談的結果,認為節目內容是個重要考量因素,但又因為訪談對象的取樣有限,導致『大愛』台變成必備的功能。最終的結果是,原本售價低廉的『機頂盒』,可能會因為一些權利金的問題增加成本。這樣的工具是我們所要的嗎? 統計只能讓你看到『勢』 從上面我們知道『客戶訪談』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受限於問卷題目的設計、母體採樣的對象與多寡。那麼這些講師為何那麼熱衷於這些數學上的『統計』手法呢ˋ?其實說穿了,因為老闆們就是愛看這些『數據』所堆砌的報表!如果沒有這些的數據?老闆們如何評斷員工的績效?如何預估股市的行情走勢? 但事實果真如講師說的那樣嗎?我們知道所謂的統計學,只能讓你看到一個『勢』的走向,而不能準確的預測下一個步驟或者是時間點,會發生什麼樣的狀況?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用在股市分析上,那些圖表分析員說穿了和看風水沒大分別,平時參考用來趨吉避凶那是可以的,但是面臨到緊要關頭,依仗實力還是比較靠譜的! 結論 上完了『概念工程』的課程,說實在的不如以前在學校學的『軟體工程』來的實際。雖說它還是有一定的功用,但我覺得絕對沒有講師吹得那麼玄呼!只是我不明白事,為何那些顧問公司怎有辦法拿這些東西開課呢?(聽說鐘點費還不少!)或許這裡面真的有其學問在裡面?但是我還是覺得,設計產品還是交給專家比較適合一點(比方說,賈伯斯),找一些非相關專業的人來搞小組研討,還不如 PM 帶領大夥湊個錢,聚在一起吃撒尿牛丸,來的有意義些!至少考試都可以考一百分呢! 參考連結 戴明循環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