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22 01:00:34瀏覽1418|回應3|推薦20 | |
瞎子阿炳 020506
您帶我入門音樂,領我聽貝多芬、莫扎特,又教我巴赫、拉威爾,從cello到opera,好像非小提琴無以稱弦樂,非意大利無以稱歌劇……,這令人不憤,地球上能呼吸的活人,每四個就有一個講中文,竟然占地球四分之一的人口,推不出條像樣的曲子?不會吧!國(民)樂呢?且慢————同樣東西,在香港叫中樂,新加坡叫華樂,大陸叫民樂,台灣叫國樂…..一字排開,「中」「華」「民」「國」樂矣!這裡介紹一首動人心弦的南胡曲:二泉映月。在國樂社的長窗下,您撫弦流轉錚錚錝錝的時光裡,各式曲目,何嘗少聽?二泉映月自不陌生,姑容我班門弄斧一二: 這曲原作者叫華彥鈞,但是叫瞎子阿炳,可能知道的人更多。江蘇無錫人,他有個苦命的身世,卻跟貝多芬一樣,有個琴師的父親,他三十五歲失明前,也曾經是一表人才,因為他父親是道士,所以不但也帶他從道家作法會的吹吹打打入門,還送他入觀作了道士,他父親會的原不止二胡一種,教他也笙簫笛管全來,為求他出類拔萃,還出了苦法練他---在笛尾上加重錘以練臂力,這像少林小徒,須經挑水練功,或從嚴師習字,手掌里握雞蛋、手臂上掛斤兩,一樣的鏡頭。他練二胡磨到琴弦見血、指緣長繭,確實觸目驚心。 阿炳失明後,在大街小巷拉弦走唱倚賞維生,像舊社會裡千千萬萬街頭巷尾的殘疾藝人一樣,淪落不堪,然而不一樣的是他有一種超脫自憐自艾的祥和,這倒是很值得嘆苦怨貧、愁生愁死的現代人三思:嬌嬌女老埋怨少一雙鞋,有朝一日見到一個小孩,活得滿足平靜,那孩子天生沒有腳……。 二泉映月如泣如訴,就連不懂音樂的人也為之震動,解嚴前《二泉映月》因為戴了紅帽子,在台灣不能公開演奏,所以我們開始接觸,或者是電檢漏網的港產影劇背景音樂,或者是日本新加坡發行的音樂帶*。 二泉映月的名字是去錄音的中央音樂學院兩教授代取的,阿炳自承:《樂曲無名,信手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代取的名字,是套粵曲《三潭印月》之故智,加無錫惠山泉“天下第二泉”之典故合成,或許不能反映樂曲的內容味道,卻方便稱呼引述,至少如果沒有這個好名字,而叫無題,那您現在怎麼知道我在說哪條曲子? 二泉映月,如泣如訴,婉轉低廻,十幾年來凡抑鬱低宕者,二泉伴我者多,……像現在,小澤征爾說的對,聽這曲子入人之深,雖沒跪下來也差不多了。自我放逐,唯借二泉是遁!………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