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拼音談起 ---(2)漢字簡化(從繁簡體到拉丁化)
2008/10/06 18:36:35瀏覽2203|回應3|推薦7
 Content

從拼音談起---(1)中文音(非英)譯
從拼音談起---(2)漢字簡化(從繁簡體到拉丁化)
從拼音談起---(3)完結


——————————————————————————


(續
continue--

<>漢字簡化(從繁簡體到拉丁化)


本文自始在討論“音”的問題,《漢字簡化》卻是“形”的問題,為何撈過界?因為漢字簡化各案中,有一個歷時92年,橫跨4代語言學者,三個政府的運動叫《漢字拉丁化》(參見網友<今夕是何年>提供《漢語拼音方案始末》),這個運動一直要把《漢字簡化》與《拉丁化》合流,要把拉丁化說成是漢語拼音的最終目標,一直想把漢語拼音說成拉丁化運動的成果。事實是從《注音符號》到《漢語拼音》一直受《拉丁化》陰影連累,差點殉葬。《拉丁化》幸虧叫停,否則是萬劫不復的災難。 《漢字讀寫分家》(見前述),有地理歷史的成因。為漢字設計一個科學的發音注記符號系統,既能為統一讀音作出貢獻,也能為漢語教學的工具。拉丁化是逆流、亂流,不是結論。以善意推究:知識份子渴望現代化求強國,求好心切,饑不擇食,慌不擇路。以惡意推究:則帝國主義分離主義順勢插花。像寫<漢語拼音方案》始末的記者,甚至拉孫中山來騙人,孫中山粉身碎骨也希望中國現代化,他從來反對拉丁化,對《注音符號制定》與《國音標準化》這個記者只語焉不詳地強調《有魯迅參加》卻不敢交代主席吳敬恒是誰?也沒敢說趙元任蔡元培在其中的努力,以免遮掩了郭沫若,更沒敢交待大會做成擱置拉丁化的重要決議,以免《老毛附和吳玉章的拉丁化建議》這個明顯的錯誤露餡。…… 以下說說《拉丁化》: 拉丁化是漢字的文化大革命。好在現在已經沒有人提了,而大陸語言文字改革的,無論是漢語拼音,或簡體字,也很理性的將拉丁化的錯誤政策撤案。 1913 年那場大會的結晶就是注音符號,關于這部分的討論,大家都聽爛了,或從來沒懂過,也根本不想聽的就不再說了,先扼要交代大會結論:

1.訂一套發音輔助系統是所有人的共識。

2.1913 年(注音符號研究制定)的時候,中國文盲人口是 76%,以高標準檢測則為 92%!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約為 4000 分之一。


3. 大會商討設計一套注音系統,意見最后集中兩派:
甲案:自創(依日文“片假名”思路,自創中文字母,*1),
乙案:借用(依歐洲模式,借用拉丁文字母)
最后投票,甲案勝出

4.自創案勝出理由:
1)中文當時幾乎全採直行列印,拉丁式無法搭配。
2)學校及民間率皆使用毛筆,拉丁式書寫有困難。
3)日文以聲符小字附注讀音,已成功執行 30 年,所有經驗可立即借用。
4)中等學校引進外文教學遭遇困難的經驗,嚴重打擊以拉丁式設計的想法。
5)留日背景者較留歐者為眾。

回顧歷史不能事后諸葛,應重建原時空條件,不能拿著電腦譏笑古人算盤。我舉兩件個人親歷:

----我在臺北做實習醫師,替一個老病人備皮備血,抽血時隨口問他血型,他懵里懵懂說英文字他不認識,好像是斗笠型的。……面對這樣的人民,你該設計怎樣的注音符號?這樣的人民1913年全國有5億。

----1987(?)臺灣小客車車牌數碼不敷使用,交通部因此試辦起首增加一個英文字母……,不到幾天警政署反映問題嚴重,民眾訴苦因無法認讀英文字母,無法報案(under pressure?)……。打撲克牌開口喊“鉤兒皮蛋老開”的人民,請問該給他們配怎樣的發音符號?

1985尚且如此,1915誰敢拿蹺《陽春白雪》《脫離群眾》? 談中文變革本已不免民族主義,極易掉進政治歸屬混戰,牽動統獨敏感神經,所以一談就帽子棍子橫飛,脫離語言學進入《口水戰》、《動機論》,所以
Yichun先主動劃界:
《繁簡體》另議,《漢字簡化》在本文將只針對《拉丁化》討論

漢字簡化應否拉丁化,答案不必在民族主義,而在科學:以下分述幾項關鍵但冷門的證據,作為語言學科學邏輯的佐證:

主張拉丁化的理由:

漢字日用不得少于 1700-1800 字,學習及記憶工作量太大,全民識字人口不足 5 分之一,漢字太難學是根本原因。拉丁化縮短學習時間(學童需時自 2 年減為 3 個月)。拉丁化減低郵政,電報,印刷,……所有成本,加速現代化。
(參看《漢語拼音方案始末》

反對拉丁化的理由:

(1) 如果《漢字拉丁化》是為了解除方塊字學習的負擔,則拉丁化能否達到目的?

(2) 拉丁化意圖免除方塊字缺點,獲得拼音字優點。但必也就告別方塊字的優點,而必須面對拼音字的缺點。


進一步闡述理由

1.探究語言學本質
拼音文字的基礎是《音》,字母只是音的記載符號,拼寫必須跟上音的快速流變,語文daynamic是常態,具不穩定本質。語文越活潑,變動越快越多元。語文使用人口之分布越廣,主語言下發生次語言(sub-language)次文化(sub-culture)也越多。歐洲文藝復興幾乎是用拉丁文裂成各種方言做起點,拉丁文一個統一的聲調,很快在各地發展成活潑多樣萬紫千紅,因地制宜各種拼寫應運而生,都用拉丁文的音符字母去拼寫,一種語言立刻異化為多種。是知拉丁文的棄守讓步是《科學使然》而非羅馬帝國的《政治使然》,拜占庭帝國的官方語言希臘文也大同小異(*2)。

2.英語為例--
英語在大英帝國掌握海權的一個世紀,是日不落國的日不落語。目前全球55億人口中有6.3億在使用,(僅次于中文的13.5億)。英語倚多為勝的《人海戰術》,終結了拿破侖開始的法語龍頭地位(*3),德語又因兩次戰敗,交出科技交流的牛耳地位(*4),但英語學者說,英語的問題在英語本身,(克勞塞維茲: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南非英語,澳洲英語,印度英語。。。。英語異化為多種語言,也依循拉丁文模式。蕭伯納講笑話:英美是被同一種語言分割的兩大民族,笑話固笑話,亦與前論若合符節。

3.俄語為例--
以俄語為例,語言學上,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白俄羅斯,烏克蘭語皆源自斯拉夫語系prototype,時空流變,漸行漸遠,從方言升格為各種獨立語言。而且這樣的多元化是無止境的,5種變成50種,以至500種。

4.跨科類比
 以一個理科出身的人,我認同一個比喻:拼音語言的多元化,基本上是遵守熱化學的勒撒特列原理((Le Chatelier's principle),是亂度(Entropy)往極大發展,想以政治力阻止亂度,等于逆向阻斷(語言的)達爾文演化,只有靠不停的輸入ATP!只要一鬆手,籃球就會滑脫而蹦出水面!

 而漢字不然,依循阿拉伯數字邏輯,讀寫分家,基礎不是聲而是形,字形不是聲音的記載,同一字形各地異聲。各地讀聲的流變,反而強化了字形的地位,字形不得改變反而成為所有異聲的共同要求。讀音南腔北調,反而保證了字形的超穩定結構。

5.嚴重后果--
《漢字拉丁化》因此在科學上成了一個選擇題:拉丁化或許得到簡便的好處,使原需兩年的教學(基礎漢字日用所需,公認不能少于1700-1800字)縮短為三個月,代價是,是否愿意放棄超穩定結構,而準備面對秋海棠上出現2200種語言的結果?(13億人如果被拆成2200個彼此比手劃腳的小塊,恐怕日美俄做夢都會笑醒!這么美的事兒還是由中國人自己動手的!……

6.日本經驗--
這個字母化的選擇題,在明治維新時后日本已經回答過,答案是NO,他們把字母的發展,理性地停在《拼音符號》的輔佐角色,大量使用只限于外語地名人名。

7.兩韓經驗--
同一個題目,在日本戰敗退出朝鮮半島時,高麗人也已經回答過。南韓認為中文讓大韓民族矮半截,于是把漢字減到最少量,而由韓文字母補空缺。朝鮮金日成是拜抗美援朝才續命,更怕人揭短說他兒皇帝,脫得更徹底,把漢字徹底查禁。韓文字母原設計用意只在統一讀音(金世宗1446《训民正音》),只要幾個小時就能學會,但本文已一再強調,漢字原來就寫讀分家,到了韓文還是一樣。漢字一走,南韓文化大地震,檢討這個搬石砸腳的笨招,趕緊公布恢復了1400多漢字。金日成則嘴硬,要把《朝文獨立》進行到底。(反正朝鮮事他說了算,就算要人民排隊去吃屎,吃完也還喊金主席英明。)……

8.法屬安南經驗--
這個問題1885清廷把安南割給法國后,也發生過:法國殖民政府,推行一套字母,以拼寫越南口語(1885),成為現在的越南文,這套字母終結了自漢武帝設安南三郡以來1800多年的漢字時代。越南文化界曾痛責這樣讓越南1800多年文明一下只剩50年,被砍斷的一代完全看不懂前面1700多年的所有文獻,而那套沒根沒底的拼音又上不了臺面(*5)。法國撇清,說(1)這套字母是葡萄牙傳教士遠在17世紀在紅河谷傳教時創的(也有實據),法國只是沿用而已,(2)法國如真是居心要文化洗腦,大可用法語的ABC。這段公案真相如何,反正都煮熟了!但越南人和廣西諒山附近漢人的口語完全可以溝通(比如寧波話和上海話,臺山話和廣府話)是事實,但一換成文字寫出來就楚河漢界,完全是天書了!(1979中越武裝沖突,新聞還報導雙方邊境口音極近似……

9.塞爾維亞經驗--
如果越南的華文是栽在法國人下蠱,巴爾干半島的塞爾維亞語就是自己人蠢材下毒。都屬塞爾維亞語系的克羅埃西亞和斯洛文尼亞語言一模一樣,但偏西的slovenia,決定采用拉丁字母拼寫(以溶回前奧匈帝國的文化圈),偏東的Croatia則決定沿用南斯拉夫時代的cyrillic(俄文字母),結果一語兩文,同音異書,馬上就見外了。

10.中亞五國的選擇--
1989報導蘇聯解體后,中亞五個穆斯林為主的共和國(哈薩克,吉爾吉斯,etc)棄俄文恢復本國語,但本國語有聲無字,字母用阿拉伯文或俄文拼寫都無問題,但該用那一套眾說紛紜,聽聞他們要在阿拉伯字母或cyrillic(俄文字母)間二選一,結果說客馬上登門:泛阿拉伯組織及俄羅斯都派出強大游說團,賣力鼓動,……俄國已經失去這些原蘇維埃成員,無法再忍受耳目所及竟連舐犢情深的字母也變臉,阿拉伯國家又難以忍受好不容易找回真主阿拉的親兄弟,竟然連古蘭經的字母也不能用……我卻聞到兩岸拼音和注音的爭鋒情節?

11.傳教士的專案探討--
 前次曾論及protestant為了宣教而將聖經翻譯為中文,這個工作之困難,遠超過估計。《委辦譯本》新約部分,歷時約12年(1841-1857),舊約則拖了39年才成書(~1906)。對某些著急的傳教士,這樣的速度哪能忍耐?他們更有一個想法,中文只是隔在圣經與信徒之間的障礙,中文太麻煩太羅嗦了,為了傳教而去學中文,簡直是爬火焰山。中國人自己文盲占80%以上,農村大部分人口但會講而不識字,為何不弄本簡單的?——傳教士能照abc念下來,民眾能聽得懂便可。所以這樣的本子就出現了。傳教士對他們的發明十分得意,認為農村里的文盲經過一兩個月的教導,就會《念書》了!農民對自己速成知識分子也九分得意,認為自己《得救》了。大家都認為找到繞過中文的捷徑。

 這樣的本子在廣西的法國神父到廣東的英美牧師留下大量的印本,在臺灣以基督教長老會的臺語白話(羅馬字)聖經最有名。我們應該警醒的是:在這樣的慈善形式下,教會吊詭地成為斬斷越南文化的法國殖民政府(見前文),將使中文發生不可逆的斷層。傳教士對中文既無好感也無責任,以為中文能念能寫足矣,不知漢字同音字太多,非印歐語系,在教會行得通,是因為圣經只背誦朗讀有不變文字為基底,故為封閉式,而若擴大為全面文化工具肯定百謎叢生,蓋言語天馬行空,完全為開放式。傳教士的偉大發明,只堪皮毛之用,一旦深化,誤會必不可免。對傳教士言,教會編的兒歌和四書五經是一樣的,既然都是毛筆,王羲之寫和王二麻子寫的,不是一樣嘛?傳教士只求傳教,中文崩毀,在彼無關痛癢,在我則為災難。



以上各例及專案,羅列反對拉丁化理由,知拉丁化不可行明矣,但為何甚囂塵上,陰魂不散者凡92年?因戰亂頻仍,歷經三個政府,一個世紀以來平行發展的注音符號第一式(1913)第二式(1964)及漢語拼音,一直有文化教育及政治的顯要站邊加碼,使得一個錯誤的政策卻扯上面子不能叫停。

在臺灣大部分人的印象,注音和繁體以至電腦輸入的big5(?)是一個連鎖,而漢語拼音、簡體、拉丁化、以及電腦GB是另一個連鎖。前者是《臺灣的,我們的,國民黨的》,后者是《中共的,他們的,共產黨的》。加入臺獨因素后,臺獨要打造無中生有的《大河洛民族》,又總攬了所有機會主義的針縫和狗洞,把矛盾包埋到民生:如果護照,畢業證書,出生證明,站牌,路標全部窄軌,請問哪容得下任何語言學討論?拉丁化實提供臺獨將漢語拼音妖魔化的最佳素材,盡管注音和拼音我將在下一次再詳論,但此處不得不先做個介紹:

《注音和拼音一脈相傳》
1913年的注音符號是漢語拼音的前身,兩者是一脈相傳90年的工作,沒有注音符號的前驅《田野試驗》,就沒有回饋經驗提供修正微調。沒有注音符號的墊基與開路,就不會有漢語拼音的出現,沒有漢語拼音的銜接與承繼,注音符號就無法因應科技支援,無法進入橫寫時代,電腦時代。這個工作是文化接力的成功案例,這個成功不應該被拉丁化的亂流逆流所污染,所拖累。解釋歷史,不能脫離常識與邏輯,追贈歷代耆勛的貢獻,不能選擇與扭曲。

《救星》發言--
《漢字拉丁化》已無法通過事實檢驗,被官方叫停,在大陸仍有溢美的崇拜者,多少是因為老毛附和吳玉章而如此主張,毛也主張過《人多好辦事》而批馬寅初?結果《錯批一人,多生三億!》幾何學里沒有帝王之路(歐幾里德回答多勒買),語言學里也沒有救星之路,漢字拉丁化是搞民粹的語言文革,迷信《異想便能天開》只有出《超英趕美》的大洋相,大陸拒絕了冒進,說明畢竟還是有明白人。

結論:
毛主張漢字拉丁化,竟與傳教士同調。極左和極右,為了不同目的,走到一塊兒了!,這真是諷刺。然究毛之動機,應為善意,目的是為壯大中文、拯救中文。傳教士的拉丁化,也是善意,目的是為傳教翻過中文這個火焰山。是為避開中文、或消滅中文。兩者對中文的期望針鋒相對。越南樣本的觀察心得,等于結論。用事實檢驗了漢字拉丁化成效,證明傳教士是而毛非。拉丁化如果成功,中文將迅速裂解為2200種語言,毛的主張,將使帝國主義根除黃禍的《美夢成真》,paper tiger 將連夜笑醒。


(后記)北京日報記述《漢語拉丁化》的歷史,記者顯然既孤陋寡聞又不進圖書館,竟忘了拉丁化的首期代表人物:學者錢玄同(錢三強的爹)。他作風之顛覆性,唯他令郎的導彈差可擬!他《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所以改名疑古玄同,連姓都可以不要了,哪會留戀漢字?



(*1)很多網友包括yichun自己,對抄自日本的東西非常感冒(什么不好學?學馬鹿野狼!)但甲午戰后,文武留學生或官派或自費,大批赴日取經,大量漢字日式詞匯自日回流,日文雜進中文,全面而深遠。張之洞某次批公文見有日式詞匯,怒批去掉日文名詞重來!文書膽子大,加注呈文提醒總督,大人您用的“名詞”兩字也是日文,張大窘……,現在常用詞如化學,微生物,看護,醫院,憲兵,師範,機關,特務,警察,暴動,偵探……哪個不是漢字的出口轉內銷?其中不乏經史古籍所固有,而為日人重新發掘而熱門者(如革命),及如淋巴,血球,顯微鏡等歐洲科技,亦何嘗不是沿襲日本譯名?----我以為黑貓白貓東洋貓還是西洋貓,會捉老鼠就是好貓。注音符號在1913年,是能找到的最會捉老鼠的東洋貓。

(*2)亞力山大帝國雖牛,不過23年,希臘文的深遠影響除了亞里斯多德就數拜占庭貢獻最大(667-1453,近800年)。拉丁文一度氣吞山河,是從直布羅陀橫跨耶路撒冷的《國語》,如今只剩梵蒂岡的一畝三分地還在象徵性使用。而希臘文只縮回希臘一處,嚴格講,希臘目前流通的Mordern Greek與新約圣經的Acient Greek早已判若兩人,古希臘語早已死亡。

(*3e.g。尼布楚條約一式三份,中俄拉丁,1952中日合約,一式三份,中日法)

(*4) 醫學史上有一個笑話:19世紀起的100年,醫學界只有一個人講法語---細菌學的巴斯德---,其他都操德語。在東方的中日高等教育,在學校里學科技,哪個敢不學德語?化學上的室溫(room temp)一戰前是18oC(柏林均溫),德國戰敗,改為23.5oC。一戰前,化學染料研發與供貨,唯德國是大腕,卷入歐戰輸出受阻,北洋政府紅黃藍白黑的國旗,只能印到黑白兩色暫停,連國旗都缺貨!

 (*5) 歐戰時加入YMCA赴法北戰場擔任華工義務翻譯的晏陽初,曾經比較過英法兩大殖民主子的統治哲學,而有非常細膩精確的觀察。法國1885從中國拿到安南,對搶進門來的丫頭,卻還唱漢家曲很不是滋味,法國在中國電線桿上覆蓋一泡新尿,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但對安南三國(越柬寮)卻只想收雞蛋而不養雞,都不肯深度投資,很短視。一樣都做奴隸主,英國卻在印度深化英文教育,法國為何不好好進行殖民地的法文教育?這套非驢非馬的越南文字母,即以法國利益言,也是損人不利己。只能說是英法民族性不同,我和晏陽初一樣好奇。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imei3&aid=2276916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5 04:58 【udn】 這有其他商品!三國 中英 發音 葡萄牙語比價

 回應文章

【無★言】時代悲劇 (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泛阿拉伯組織及俄羅斯都派出強大游說團,賣力鼓動
2010/04/27 20:49
我聽說是伊朗及土耳其大力爭取,甚至免費贈送打字機.最後好像是土耳其佔上風,

yich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陸以正發言
2010/02/28 02:11
陸以正---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國安(評)091-313號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七月十二日

July 12 , 2002

以文化自主理由採通用拼音…不通

退休外交官 陸以正

我國官場最擅長玩的把戲,一是推卸責任,二是指鹿為馬,三是似是而非。這次教育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率爾決定採用所謂「通用拼音法」為中文譯音的國家制度,那種把全國人民都當作傻瓜,偷天換日的動作,便是集造假作偽於大成的真實例證。

中文譯音應該採取什麼制度,本來是個純學術性的問題。偏偏有批民進黨基本教義派人士,硬要把它與意識形態扯在一起。兩年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呈報行政院,擬採漢語拼音法,以便與國際接軌。那件公文被行政院秘書長邱義仁退了回去,要教育部「再研究」,曾部長也因此丟掉了紗帽。其中蹊蹺,明眼人一望即知,繼任的黃榮村部長,心裡自然也很明白。

官僚政治的老手都知道,推卸責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準會挨罵的決定,交給一個委員會去討論,然後從幕後操作。將來有人批評時,大家雙手一攤,說:「這是委員會作的決定,與個人無關」,於是誰也不必負責了。教育部在八十九年六月大幅改組國語推行委員會,解聘了許多積聚多年推行國語經驗的老委員,塞進一批「政治正確性」掛帥人士,司馬昭之心,早已路人皆知。八十九年九月初次開會,就推翻了過去審慎考慮後決定的立場。只因為手段太粗糙,漢語拼音甚至未被列為考慮之一,被媒體修理得很慘,才又擱置下來。

輿論壓力迫使國語委員會拖了廿二個月不敢開會。黃部長曾指天誓日,要作「歸零」思考,還要請公正的第三單位研議。如今看來,這些話無非是緩兵之計,壓根兒無意兌現。直到委員們任期只剩三天了,這次趁陳總統返國,料想新聞必定大塞車之時,召開會議,以為可以替教育部拆掉「地雷的引信」。算盤打得很精明,只可惜未能如願,這條消息昨天還是佔據了各報頭版頭條的地位。

細看有關報導,除因「專業無法發揮」先已辭職的一位外,前晚的會議,廿六名委員中只有十五位出席,中途又有兩人離席,原因不明。等只剩十三人在場時,才舉行投票,以十票多數,三票棄權而通過「上面交辦」的議案。如果這還不算推卸一個民選政府應負的政治責任,什麼才是呢?身負百年樹人重責的教育部,用這樣抵賴的辦法來處理國家大政方針,如果只為保全一頂紗帽而賠上終身清譽,犯得著嗎?

這批學者專家們提出的兩大理由:「文化自主」與「國家認同」,恕我愚昧,實在不懂他們是什麼意思。中文譯音系統雖然將在馬路路牌或市招廣告中使用,其唯一目的是給不懂中文的外籍人士容易辨識而已。這和文化自主或國家認同,八竿子也打不著。國語推行委員會在獨派操縱下,端出這樣的理由來,只是秦相趙高指鹿為馬的故技重演,哄騙三歲小孩還勉強,未免太低估國人的判斷力與智識水準了。

文化與語言是截然兩事。真要談文化自主,教育部應該先整肅一下瀰漫全國的「哈日狂」或「哈韓風」,也可學法國學院力保法文的純潔性,抗拒排山倒海而來的英語。但像這樣認為採用與大陸相同的漢語拼音,就失去文化自主性,那麼請問:美國當年開國時,應不應該廢除英文,改取印第安人的土語為國語呢?華語在新加坡是官方語言,難道新加坡因此就已經失去文化自主性了嗎?拉丁美洲幾十個國家都使用西班牙語,非洲絕大部份國家都以英語或法語為官方語言,難道他們都瘋了,忘記什麼叫文化自主性了嗎?

以國家認同為理由排斥漢語拼音,更是不通又不通。中文是我們祖先給全世界華人的遺產,並非大陸的專利。我們現在讀、寫的都是中文,說的也都是漢語,只是口音不同,才有閩南語、客語、乃至各種方言之分而已。為什麼如果採用漢語拼音法,就忽然不符合國家認同了?請問國語推行委員會投贊成票的這十位委員,立法院曾經討論或宣佈過中文或漢語有違中華民國憲法哪一條嗎?把似是而非推到這麼高深玄妙的層次,諸位的發明實在應該在民國史上,大書一筆!

(本評論代表個人意見,聯合報,91.07.12,十五版)


ANDY
it's Croatian and Serbian, not Slovenian and Croatian
2009/08/04 20:11
塞爾維亞一段有常識錯誤:基本相同的兩種南斯拉夫語是克羅地亞語 (Croatian 採用拉丁字母)和塞爾維亞語(Serbian 採用西里爾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