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俗女的養成
2016/04/17 13:59:59瀏覽538|回應0|推薦27

   她是中藥房裡的跟屁蟲,背著阿嬤交代好的公式顧門口,端午節包粽時賣胡椒粉五香粉,過年蒸發糕時賣小蘇打粉,「有些事自己不懂,卻能幫別人去懂,很有成就感。」人工最貴,也最廉價。傳統的中藥行為了節省成本,必須自己承擔許多繁瑣的準備工作,身為中藥行家族的小孩,讓她感到幸福滿足的家庭童工生活,也是一段褪色的傳統中藥房經營史。這是江鵝的《俗女養成記》,談她從小到大的成長瑣事,有家人的親密、鄉親的體貼,有人情世故的學習、生老病死的思索,還有諧趣的童言童語與生活切片,六年級生的她有點成熟,有點任性,也有點兒說中了我的心情,讓我忍不住一翻再翻,一讀再讀。 

   身處三代同堂的家庭,她和阿嬤的私交有一部分建立在偷吃。雖然有些食物「可能」危害往後的健康,但是卻「肯定」能帶來眼前的快慰,「人不需要為了擔憂未來,就犧牲掉眼前確知的快樂,畢竟,如果現在太不開心,哪有力氣關心以後開不開心?」這是阿嬤教給她的道理。和阿嬤同住的她,偶然發現阿嬤對於很少回來的表弟偏心,於是公然提出抗議,引起阿嬤的不悅。但長期培養的深厚感情終究讓她們恢復良好的祖孫關係,「心裡即使明白對方的愛在某些方面會有界限,並不妨礙彼此在其他方面互相付出。」家人間的愛從不是黑白分明,而是在彼此依存的同時,一邊耗損又一邊修補著,所以「我仍然是最懂她腰痠腿痛的人,她也還是我閃避父母權威時的避風港,我們仍舊一起翻著月曆,期待假期和年節的團聚。」只是阿嬤抱著盼望往老裡活,等待長距離之外的親人,卻忽略了身邊的人,未能讓自己活在更容易獲得的滿足裡。於是,「人世原來是重逢得少,別離得多。」透過兒童的眼睛,看見老者的孤寂。

   生長在樸實的台南鄉鎮,作者從送水果這件事體悟到人與人之間的體貼。書中提及農村的人情特別濃厚,鄉親來家裡拿藥的時候,常會帶一點自家種的水果相贈,儘管全家人時常在水果過熟的壓力下掙扎,但不曾有大人回絕過這些餽贈,一方面疼惜送水果來的人的心理煎熬,不浪費那些在日曬下揮汗種出的果實;另一方面將食物視為福澤,「老天爺給恩澤讓土地生出食物,人自己也要有福才有辦法吃進嘴裡。」所以看到八十幾歲的阿桃送來的土芒果,老人家兩條過勞的腿彎成一個O形,還是天天騎著野狼一二五到山坪去種田,雖然有孩子供養不愁吃穿,「但老人家就是沒辦法讓地空著,要眼睜睜看著能種的地荒在那裏,她寧可拖著身體,做到不能做為止。」所以這樣的土芒果要不要收下來吃?因為涓滴不捨,懷著柔軟的心收下的善意,而引來更多源源不絕的善意,於是隨順眾生,收到什麼就吃什麼,把自己的口欲放在次等的考量,這是家庭教育給她的薰陶。

   在〈妳為什麼那麼平靜?〉一文裡,作者提到阿公生病之後,不是坐在輪椅上打盹就是躺在床上不說話,某個秋天傍晚她把阿公從廳裡推到後院享受陽光,捏捏他的手腳,感受溫暖的手心,阿公只是靜靜地看著她,過不久又閉上眼睛,那是她和他最後一次祖孫相見。之後,人明明還在,卻彷彿不在。「我出生在阿公和阿嬤人生最豐盛的時刻,我在學習擁抱生命華美的一路上,同時見證他們被迫逐一放下手上的人生資財,像是一邊上小學,卻又旁聽著大學課程,那些我當下無法理解的知識,滲透到體內,變成一顆長效藥錠,一時一時地讓我領悟阿公阿嬤曾經有過的徬徨和感傷。」每個人面對生命的盡頭,有他自己最終最私密的寂寞。死亡對任何活人來說,從不是一翻兩瞪眼的已知,而是隱身在黝暗之中的未知,我們都必須獨自走上這樣一條陌生的道路,沒有人能不寂寞,而這份不得不擁抱的寂寞,「大概是我所見過,阿公和阿嬤的人生中最困難的一課。

   家庭在俗女養成的過程中,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俗女之「俗」,在於她不獨特,也不超凡,走別人走過的路,做別人會做的事,不叛逆,不挑戰,自然而然成為一名世俗女子。就像不懂數學英文的阿公和媽媽,小時候預先扮演學習的黑臉,硬逼她事先預習種種課程,讓她在正規課程上,可以淡淡定定做一個安心的及格生,偶爾獲讚一兩句「反應快,天資好」,也能讓自己生出信心,去面對後續更複雜的課業。多年之後想起,已忘了當時的不耐,只記得當時大人關注自己未來出路的溫馨,「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大人帶著孩子一起應付時代的荒謬吧!」朋友也是俗女養成的要素之一,江鵝的好朋友A是個末日來臨也會負起責任指揮大家逃生的處女座,「只要有她在的地方,我就可以活出散漫的真我,因為還沒到達致命警戒線之前,她就會氣急敗壞發出嗶嗶響示聲,提醒我再天兵下去會有什麼危險。」但優秀的A生平最得意的,竟是能夠適時放過自己,一路好好活到現在。對此,我心有戚戚焉。人生不好應付,活在社會期待值之下或之上的人,其實都各有各的艱難。 

   作者古靈精怪的思維與敘述著實吸睛,裡面有不少段落讓我觀之莞爾,甚至大笑出聲。像是〈午後的一人實驗〉中,因為看到電視上追趕跑跳的情節,十個人遇到樓梯有九個會滾下去,抵達地面後再爬起來繼續跑,她對於這個「以滾落代替步行」的巧思非常感興趣,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掌握這項技巧,節省走樓梯的力氣和時間。某日,終於逮到機會,「我站在二樓梯頂,目測完自己的身長和階梯的長度以後,屈起膝蓋抱在胸前,便側躺著一路滾下去。」但實驗發現,滾樓梯並無法節省時間,「因為會昏過去很久。聽說是叔叔路過樓梯,赫然發現怎麼有一個小孩躺在這,大人才來把我弄醒。」雖然實驗失敗,但能換一個「甘願」,倒也甘願,真是瀟灑走一回的人生啊! 

   這本書筆觸輕鬆,取材生活卻又餘韻無窮,閱讀時,像是加入一個飄忽鬆散的祕密結社,儘管人世有病有痛,但是忽然可以合情合理地放鬆和任性,好像人生苦行課的下課十分鐘,是一種「痛並快樂著」的詭異交錯,偶爾感傷微微,卻是滿心甘願。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ea0917&aid=5360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