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部落格文章:立即前往
學風自由,學生自主 在那個沒有國家認同問題的年代,建中的校園裡,學風仍是自由的,學生在刊物上發表文章,也非常有自主性,記得「建中青年」還曾是當時各校高中生傳誦的刊物,其中陳曉林曾發表「我論瓊瑤」一文,洋洋灑灑兩萬多字,將當年瓊瑤「窗外」、「菟絲花」等八本著作一一解析,讓同學們佩服得五體投地,一時洛陽紙貴;也有一位數學成績特好的同學,在「建中青年」發表有關微積分的論文,拜讀完,我都會希望他寫得再深一點,他們不理解我的話意,我打趣地回答:「反正我們已經看不懂了!」 對於這些資優的同學,我們都寄望他們將來能得諾貝爾獎為國爭光。其中一位同學後來考上第一志願台大電機系,但是越讀越沒興趣,當完兵之後竟然重考台大法律系,現在在作律師了。少了個潛在諾貝爾獎得主,多了個律師,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就留給大家來判斷了。 人生寒暑,時急時緩 前面提到的曉林同學雖然文筆過人,但選讀理組,後來考上台大機械系,四年畢業以後還到台電核一廠擔任工程師。他跟我講,他曾幫核一廠設計了一套管子。有一次核一廠發生跳電,我腦袋裡不禁捉狹地想,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管子的關係喔。但曉林實在對機械沒有興趣,之後還是回到他熱愛的文學領域。 曉林翻譯了湯恩比得「歷史的研究」,自己也寫了幾本暢銷書如「青青子矜」,他在報社、出版界都很活躍。後來他決定自費到美國哈佛大學來念歷史,跟我碰到了,又同學了一年。在那一段時間,我常常跟他聊到很晚。在遙遠的異鄉能夠重逢老友,那感覺我現在都還記憶猶新。他那時很感嘆,他說老馬(我在四十歲以前的綽號都叫「老馬」,說也奇怪,四十歲以後反而變成「小馬」了),如果我像你這麼幸運,早就拿到博士了。我勸說,你念了四年機械,選能夠回頭來念歷史,也增加不少歷練。人生數十寒暑,有時候跑快點,有時候跑慢點,不用那麼在意。我陪他去東亞系報到的時候,系方還搞不清楚他的來歷,要測驗他的中文,我跟他們說「拜託,他在台灣是名作家耶!」 流行開家庭舞會的年代 我們在讀建中的時候,學校就不曾禁止同學參加課外活動,當時(民國60年代)流行開家庭舞會,同學們都熱衷參與。可是有些女校卻是禁止的。像在台北有一間五專女校,學生一跳舞立刻開除,我們反而最喜歡找那間學校的女生出來,覺得她們比較活潑、漂亮,現在回想,可能是物以稀為貴的心理作用吧!從高一的時候,偶爾參加舞會,到了上大學之後,反而不會那麼想跳舞了,而在大學同學中比較喜歡跳舞的,大都是來自比較保守的校風的同學。 其實從初中、高中到大學的階段,剛剛好是一個從少年轉成青年的階段。在那個時候,很多的想法都已經形成。例如羅家倫「新人生觀」一書,對我的影響也很深,「要建立新人生觀,第一必須養成道德的勇氣(moral courage)。」隨著年歲的增長,我逐漸理解「勇氣」對於人生價值,更是一個人將來能夠承擔多少責任的重要指標。其他如「弱是罪惡,強而不暴是美」、「恢復唐以前形體美的標準」等等觀念,影響我一生。總之,我覺得高中時代反而是我們思想形成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絕不會亞於大學。 春風吹放自由花 「東海東,玉山下;培新苗,吐綠牙,春風吹放自由花……」建中的校歌時常在我心中低迴。時間過得真快,民國五十七年,我從建中畢業,至今已近四十年,在這麼長的歲月中,建中始終是高中學府的翹楚,建中畢業的學生,讀完大學進入社會後,在各個領域的表現也非常傑出。 最後,除了學風自由以外。建中學生也常讓人有一種狂狷的感覺。子曰:「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這樣的特質,應該算是好事。但各位學弟們如果願意聽學長一些勸告的話,我認為建中的學生大概都很具才華,但在有才華之餘,仍應學習謙虛、要懂得關懷社會、更要珍惜現今的美好,並在將來有成之後,回饋給社會大眾,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美滿,不會有遺憾。
更多部落格文章:立即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