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06 09:45:55瀏覽3926|回應27|推薦21 | |
人民自己定義本土 看清楚本土化問題,就知道它的虛妄。我們從台灣七波移民的歷史,早已可以看出台灣已經是由各種「新舊移民」所構成的社會。它不須要民進黨、台獨來為你定義,更不須要什麼文化學者來定義,人民自己的生活,人民真實的容貌,就是最好的見證。 本土化與全球化的衝擊 然而,一如全世界的「在地文化」都面臨全球化的挑戰一樣,台灣亦復如此。 省思自十七世紀以降的台灣歷史變遷,我們不能不思考的是:全球化是巨大的衝擊,某些本土的產業與生活型態會消失,資本會外移,生態環境會破壞,甚至古老的文化與民族的存亡,都受到影響。一如當年的凱達格蘭人與文化歷經百年來的諸多移民交融通婚,最後已經消失,現在台灣的整個環境與文化也在急劇變遷。 我們要體認到:國際資本無法阻擋,外籍配偶必然增加,外籍勞工會不斷引入,本土資本可能外移,或者與國際資本合併,傳統產業被迫轉型,台灣的所有勞動者、白領階級都將面對一個不可知的未來。這不是台灣一地為然,而是全世界性的難題。現在台灣的執政者之所以無法解決問題,是把全球化的難題,全部歸因於大陸的經濟吸引力,而將全球化矛盾、窄化為兩岸問題。但這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只是模糊焦點的愚民政策而已。 走向國際,行銷台灣 最重要的,是要適應浪潮,帶領本土,走向國際。現在全球化的浪潮正回歸到東方,尤其是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成為全球化的「新動力」,台灣具有華文優勢,本土的通俗音樂文化早已成為華人市場指標,以大陸為市場,從而走向國際,將是未來必然的趨勢。就政府的職責來說,如何從資金與政策各方面全力協助台灣文化界人士,以走向國際,行銷台灣,這是必須共同努力的課題。 而台灣也要成為一個國際性的文化之島。放眼全世界,巴黎從路易十四開始就接納大批來自義大利/全歐洲的新移民,而成為歐洲的文化之都,從達文西到畢卡索,從米蘭昆德拉到高行健,沒有一個是法國人,卻在那兒入籍,造就那兒文化的多彩。更遑論新世界裡的紐約了! 新希望,向前行 ! 這就是台灣未來最好的想像:一個亞洲與國際文化交會發光的所在。新台灣人,應該擁抱一個包容、開創、充滿生命力的新台灣,用這樣的想像,向前行。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