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現代化的奠基者——劉銘傳
2007/07/09 07:47:04瀏覽6135|回應14|推薦25

 

劉銘傳先生是英九長久以來最敬仰的晚清名臣之一,我認為,他對台灣本土建設的貢獻與他所展現的為政風格,是值得當今政治人物深思與學習的典範。近代台灣意識的啟蒙者連雅堂先生,也就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生的先祖,在其鉅著《台灣通史》中指出,三百年來有兩人治理台灣最具貢獻:一位是陳永華,他首度在台「開科考、立學校、引進朱熹的『閩學』」,直至連雅堂、洪月樵一代,並訂定典章制度,將台灣建設成「海上中華」;另一位則是首任巡撫劉銘傳。陳永華年代較久遠,只能依靠文獻和口傳來研究相關事績;劉銘傳則不然,那是連雅堂親身經歷的波瀾壯闊和享其餘蔭的時代,連雅堂慷慨所書實為第一手台灣歷史的證言。

 

那段歷史距今已有一百餘年,不過它的遺跡仍四處可見,劉銘傳所樹立的為政典範仍令人景仰,甚至那個時代的興衰浮沉也不斷引人借鏡反省。

 

 

歷史巨變挑戰台灣

 

 

十七世紀中葉,由於海洋經濟興起,西方海權國家東來,尋求貿易據點,搶奪生產原料以及擴大銷售市場,原本在沉睡中的亞洲大陸突然驚醒過來,倉卒應付挑戰,台灣遂由邊陲轉變為中心位置。當時鄭成功擊敗了荷蘭殖民者,在台灣建立了漢人政權,由福建引入大量移民,在嘉南平原一帶進行墾殖,這就是陳水扁總統先人遷台的大致時期,也是今日台灣主體漢民族社會的根源。

 

明鄭時期,台灣延續鄭氏事業,無論在軍事力量、海洋貿易以及農業生產上,均有傑出表現。不過到了十九世紀末,由於大清國勢日衰,日本又因明治維新成功,走上海上擴張之路,台灣的處境面臨空前的挑戰。

 

 

 

淮軍名將一戰成功

 

 

就在這種艱困的大環境之下,一八八四年,四十九歲的劉銘傳以淮軍將領的身分奉命來台督辦防務。這一年法軍攻打台灣,原本自以為必能像探囊取物一樣,結果二十餘年前長驅直入北京的法軍,此時卻無力逼近台北城,在淡水河口便遭到清軍重擊,倉皇撤離,損失五百多官兵。此役清軍大勝,當時中外報紙均有大幅報導。這無疑代表著台灣近代史黎明的一道曙光,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特色。儘管清廷高層昧於大勢,昏庸無能,然而中層骨幹中仍不乏審時度勢、忠勤任事的良才。在沈葆楨等人建立的防務基礎上,劉銘傳重挫來犯的法軍,一掃鴉片以來的中國人的羞辱,在軍事上採取主動積極的作為,振奮了台灣人心。

 

一八八五年,台灣正式建省,劉銘傳成為首任巡撫,肩負建設台灣的重責大任。這是台灣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就是連雅堂所稱「足以使台灣不朽」之功業。事實上,建設台灣的挑戰遠甚於抵擋外敵的侵略,因為它涉及了根本觀念的革新,涉及了建立一套能有效運行的政經結構,這些都需要真正的遠見、膽識和毅力,持之以恆的貫徹,始能有所成就。過去的研究多將劉銘傳的成就集中在硬體建設上,較顯著的有「興建鐵路促進商務」、「練兵設防鞏固台澎」、「清理田賦充裕財政」、「開辦洋務振興產業」、「開山撫社促進發展」等等,這些建設成績多為後代反覆引述,不過追根究柢,它們的軟體基礎是什麼?或者說,劉銘傳確實在台灣興建了當時中國第一條鐵路、鋪設了中國第一條電纜、點亮了中國第一盞電燈,將台灣建設成當時中國最進步的省分,台北城中外商賈雲集,乃有「小上海」之稱。劉銘傳才是真正台灣現代化的奠基者,後來日本在台的建設多不出劉銘傳的規劃方向。為什麼別人做不到,他做得到?這些基本的問題更值得我們探索和學習。

 

 

洞察世局,接軌國際

 

 

首先,應該注意的是,儘管劉銘傳本屬推動洋務運動的維新派,奉調來台的首要任務是抵抗法軍的入侵,但他深知中國的落後與不足,絕不拘泥於古禮古法。台灣只有保持最開放的態度,引入先進的科技和制度,全力實現現代化,才能避免挨打的局面。因此,雖然西方列強是劉銘傳眼中的敵人,但他卻能「以敵為師」,積極向對方購買新式的機器設備,開放國際資本,開辦洋行,招商引資,振興商機,讓台灣成為有利可圖的地方,從而吸引島內外資金,繁榮台灣的經濟。可以說,劉銘傳洞悉市場經濟的法則,以開放的心胸、務實的政策,利用台灣原有四通八達、在遠東海洋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地位,開放與列強經濟合作,同時也與他們競爭。從那個時代的標準來看,這位貌不驚人、出身安徽地方游勇、人稱「劉麻子」的淮軍名將,無疑具有極為先進的國際觀與現代思想,較諸同時期日本明治維新的人物,毫不遜色。尤其十餘年後,慈禧太后利用義和團拳民在中國北方吹符咒、拆鐵道、濫殺洋人,最後幾乎招致八國聯軍滅國的奇恥大辱,相形之下,劉銘傳治理台灣所展現的宏觀遠見,則更為時人與後人所欽服。

 

簡言之,在遭遇外侮時,昏庸的清廷領導人不僅故步自封,更愚弄群眾,其結果不但自取其辱,還耽誤了國家前進的腳步;對照之下,具有真知灼見的台灣領導人劉銘傳則能洞察世界的潮流,保持開放的心胸與政策,不但與對手交流,也在向對手學習中迎頭趕上。

 

 

政經布局植根本土

 

 

再者,任何成功物質建設的背後,必有一個能夠啟動社會機制運轉的條件。因此,在展開建設之前,劉銘傳對台灣民情做了深入的了解,結合與扶助台灣士紳林維源、李春生、林朝棟等人,採用官辦民營甚至類似當今流行的BOT方式,發揮台灣人才的優勢,取之於台灣,用之於台灣,使得官紳均利,地方繁榮。事實上,只有在這種有利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條件下,劉銘傳才能推動台灣的現代化建設。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其實就是劉銘傳的務實政策,過去較少被意識到,今天值得認真研究,因為沒有這樣的務實政策,劉銘傳的現代化將因缺乏有利的土壤而成空中樓閣。

 

可以想像,劉銘傳主政期間,社會朝氣蓬勃、充滿了凝聚力。一個簡單的證明就是,一八九五年甲午戰後,日軍大舉侵台時,高舉抗日旗幟的「台灣民主國」其上層建築的主要人物多為劉銘傳時代的士紳,正是劉銘傳主政時所形成的政經結構的主體,其凝聚和持續力可見一斑,其中霧峰林家參與「台灣民主國」、林獻堂領導二○年代台灣民主運動(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均令人感佩不已。

 

 

 

巡撫典型猶在

 

 

雖然如此,無論劉銘傳如何雄才大略,他個人畢竟無法扭轉在帝國主義壓迫下的清廷頹勢,他最後也只能痛哭苦心經營的台灣落入日本帝國主義者之手,吐血昏厥而逝。不過,劉銘傳留下的有形和無形典範,卻深植人心,他親手制定的「台灣近代產業開發計畫」受到日本人的重視與沿用,以致於身歷其境的連雅堂以高度文學的意境來稱頌這位時代的巨人。

 

甚至到了今天,劉銘傳建設台灣所根據的精神仍具有典範作用,仍然值得深思與學習。它告訴我們,開放的眼光和政策,代表著尊重經濟發展的規律,勇於向競爭對手開放和學習;務實政策則意味著善用本地的人才與資源,上下團結一致,以台灣利益為最優先考量,全力建設台灣。事實上,這兩者的精神互為表裡,合而為一時,台灣必能大步向前走。相反的,清廷封閉的心靈和政策、加上愚昧的義和團策略,其結果必然是社會不安,人才出走,經濟陷入倒退的困境,甚至最終導致全面性的崩潰。這種施政的得失,正是許多社會興衰的關鍵。回首台灣歷史,劉銘傳所留下那亮麗的一章,今天更值得我們駐足體會、欣賞和深思。

 

 

(本文發表於二○○二年九月八日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ying9&aid=1077816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真好
2007/07/10 15:02
偶然間看到此網誌 彷彿是時光倒流深陷匪區

釣魚島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混的不錯的人,只能滿足同類的利益,卻不能滿足人民的利益。
2007/07/10 13:17

 

 民進黨確實是群小混混黨,它之所以可以在台灣來說混的不錯,是因為他們本身來自市井,所以非常了解市井的脈絡,自己更兼備了市井的特性,所以,他們比較適合一個小舞台,有口才,並且善於用口才來混淆黑白,沒文才,卻善於利用挑撥離間的王牌,沒眼光,卻善於惡人先告狀,充分轉移民眾對他們的注意力。

 

國民黨的歷史則淵源流長,它更是曾經統治全中國的政黨,這個政黨的素質和涵養是有相當標准的,這個政黨也不會使用卑鄙的市井混混的伎倆。

     所以,當一個黨,遇到一個混混黨,那結果會怎樣?

     有句古語了,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

   我想過去,國民黨和民進黨就是這樣一種狀態了。

   但是,相信台灣的人民也看得到了,通過七年的時間檢驗,大家會發現並深刻的體會到,能混出頭的人不一定能帶領人民出頭。會混的人更不一定會治國!

    一個國家如果把主權交給一群“能混”之人,那它的處境也就岌岌可危!

    的好聽的人,的也同樣漂亮嗎?這的問題應該只屬於絕對屬於民進黨

 

        做的漂亮的人,說的也同樣動聽嗎?我也想問國民黨。

   內涵和形式相同重要,內涵和形式也必須統一結合,你才會珠聯壁合!

   如虎添翼!銳不可當!

  國民黨其實有更大的舞台,所以在台灣如此受磨礪無妨,小人當道的台灣如同修煉的煉獄,不妨利用這煉獄,更大的強化自己的力量和手段 ,畢竟會混的人還是有借鑒和可取之處的。

   我很喜歡“拿來主義”,就是不管是好人的壞人的,本國的外國的,朋友的敵人的,只要它是適合眼前形勢的,可以擺平眼前形勢的,不妨都拿來呼啦呼啦就都是我的,都是為我所用的。

  但是拿來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因為就像很多年前,白種人為了殖民統治黑種人,他們常常會在黑人的路上放上幾串珠寶,然後離開,黑人其實並不貪婪,只是好奇的拿起珠寶來看,而當他們把珠寶拿在手裡的時候,白人忽然出現,把他們抓住!罪名是偷盜白人的珠寶!在白人制定的法規下,黑人只有被懲罰販賣去做奴隸的命運。

  所以,拿來主義最真諦的一句,就是,清楚冷靜,不為局勢所動搖影響。

  你要清楚什麼可以拿,什麼不可以拿。

   請小馬哥謹慎,膽大,更要心細。

    

  


老身上来了!哦耶!

尔至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想当年
2007/07/10 12:50
想当年,您还是台北市长。在CCTV-4,看您英姿飒爽的主持着纪念刘铭传的活动,心中无限崇敬。而今呢?您好象已失去了远大的志向!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还乡梦
2007/07/09 23:38

劉庶凝     
        假如沒有祖父替我講解“北溟有魚其名為鯤……”, 我不會在兒時便引起對海洋的幻想;假如沒有復旦中學兩位友人劉家樹和李忠祿的鼓勵, 沒有我們合辦的壁報“五布河的一葉”,我不會燃起寫作的願望, 不會走進30年代的“畫夢錄”,不會看見那舊社會廢墟上的“火把”, 不會馳騁於契訶夫的“草原”,更不會聽見傑克·倫敦的“曠野的呼聲”。   
       1948年初,我重讀黎烈文先生譯的“冰島漁夫”,突然有了乘桴浮於海的狂想; 抵達台灣後,在寫作上常得黎先生的指導,當我徬徨於紐約的街頭時,他又來信勉勵, 勸我改用英語寫作。 60年代台灣的大學教授的待遇微薄,黎先生身兼數職,對譯著仍不遺餘力, 因過勞於1972年病逝台北,先生如知祖國的新世界出版社為我印書,當引以為慰, 含笑九泉。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園裡的橘樹, 我的詩篇不過是些苦澀的果實。 20多年的懷鄉夢,終於在1975年的夏天變成事實,無奈當時“四人幫”指鹿為馬, 焚書坑儒,九億神州慘遭浩劫。 但在那風雨如晦的時刻,各地的建設依舊屹立人間,光輝奪目。 沒有新中國,便沒有長江大橋,黃埔江中便沒有自造的軍艦;沒有新中國, 鄉村里便沒有電燈,農民便沒有獨立自尊的人格;沒有新中國,便沒有核子彈, 更沒有今天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我第二次回國是1980年的夏天,“四人幫”的烏煙瘴氣已一掃而盡, 全國人心振奮,寄厚望於“四化”的偉大建設。 當我在成渝兩地義務教學時,由於老友李忠祿的推薦, 《詩刊》《紅岩》《星星》《人民日報》《重慶日報》,都刊登了我的詩篇, 多次承蒙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和重慶市文聯熱情招待, 使我有幸認識了許多愛國愛黨的作家和編輯……這些愉快的的經歷使我永難忘記 。
    返美之前,我觀賞了不少的古蹟名勝;登峨眉,下三峽, 和弟妹長姊們回到了一別35年的故鄉,投宿在我祖先耕耘過的鎮安場, 那里地近劉家灣。 暮靄中古墓累累,夜聞林竹蕭蕭,聲如泉湧,獨坐窗前,久不能寐, 我有一種淒涼而又甜蜜的落葉歸根的感覺。 古語說狐死首丘,獸猶如此,人何以堪?   
       在我僑居海外的歲月中,雖有妻女的言笑,雖有異國友朋真誠的情誼, 但在我靈魂的深處,僅有一扇開向祖國的小窗——我看得見故鄉的朝暉夕陰, 長江上點點歸帆,也看得見門前慈母的眼淚,九億多同胞樸質的善良的面孔。 總有一天,我不再作枝上夜鶯的哀吟,像沙翁詩中的雲雀,我會一翅沖天, 為泱泱大國的中華唱出我讚美的詩章。  

 

1980年,作者第二次回歸大陸,迄今已有27年了。 這接近三十多年的時間裡,中國大陸的經濟總量以每年9%以上的速度飛速增長, 有興趣的台灣朋友可以算一下,(1+0.09)這個數字的27次方是多少。 我算了,結果是10.24,也就是說,在這將近三十年的時間了, 中國的經濟總量翻了10倍不止! 不知道,劉先生若健在的話,再來大陸看看,會是怎樣的感受。 什麼是日新月異,到了大陸你就會明白。 有些台灣的朋友說大陸人嘴硬,喜歡自誇,喜歡說自己如何如何第一。 我看還是可以理解的嘛! 因為,自誇不是吹大氣,拿得出數字,擺得出事實。 雅典奧運會,32塊金牌,響當當的擺在眼前,世界第二體育大國不是吹出來的; 神舟宇宙飛船,中華民族自己的宇宙飛船,帶著中華民族飛上太空,也不是吹出來的; 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也是有數字可以證實的;經濟總量世界第四,也不是咱自己說的…… 當然, 咱人口接近十四億,再多資源,一平均下來,就不多了,但中華民族有的是拼搏的精神, 窮的叮噹響的時候,都能打敗日本美國,如今略略有些家底,還怕掙不到錢? 還怕玩不起网絡? 中國大陸的移動電話數量已經是全球第一了,但還不夠,還有一半以上的人沒有移動電話。 中國的网民數量也要世界第一了,但還不夠,中國十四億人都應該享受网絡的方便快捷。 中國人或者比美國人差些吧,能達到美國人均一半富裕就好了。 但十四億人的中國,達到這個程度,經濟總量就可以是美國的接近四倍。 呵呵,想遠了。 未來還是在自己的手裡,中華民族有這個決心,也有這個能力,不憑別的, 就憑朝鮮戰場上用胸脯擋槍眼的精神!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青年學生參訪團抵浙江溫州 開始大陸之行
2007/07/09 22:23

2007年07月06日 23: 47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溫州7月6日電(記者 李飛雲)早上四點多從台北的家裡出發, 上午七點從台北上飛機至香港,再從香港到浙江溫州已經是下午。 由來自台北大學、 台灣科技大學和台灣藝術大學等高校的二十五名學生組成的台灣青年學生參訪團, 今天開始在大陸為期十三天的參觀和訪問。 溫州市委副書記趙一德出席今晚的歡迎晚宴, 他對遠道而來的台灣青年學生參訪團的到來表示歡迎,並希望年輕學子在溫州多走多看。 這批學生都是1980年後出生的,對於大陸的印像比較模糊。 這次他們將在溫州停留四天,除了參觀溫州的市區以外,還將赴洞頭參觀五島連橋, 遊覽永嘉楠溪江和樂清的雁蕩山等,其間還要到溫州大學參觀,並與溫大學生進行交流。 之後,參訪團一行將於7月9日離開溫州赴杭州、黃山等地。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到底中國大陸是否獨裁,到底中國內地人民對政府如何看待,不是靠道聽途說就能下斷語的。 這些台灣青年是勇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事實也必將證明,他們這群年輕人, 以後會在台灣發生不小的作用,無論兩岸局勢如何發展,他們都能縱橫捭闔, 為兩岸開闢出新的契機。 連戰先生一生鬱鬱,辭去黨主席之前,終於下定決心,克服重重阻力, 做出人生最輝煌一筆——登陸。 剎那之間,眼前彷彿豁然開朗——十三億人民的熱情;故鄉濃厚的味道,遙遠而又切近, 似曾相識的長江長城、黃山黃河…… 曾幾何時,讀過“北溟有魚其名為鯤”? 曾幾何時,知道郭靖與襄陽? 哪裡是大江南北? 哪裡的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哪裡的水,飛流直下三千尺? 煙花三月下哪裡? 欲窮千里目,更上是何樓? 朝辭哪裡彩雲間,千里何方一日還……熟悉的地名,千古的城牆,依稀往夢似曾見…… 大陸人民是渴望兩岸統一的,因為破境重圓自古就是美好故事的結局,中華民族喜歡喜劇, 喜歡在重重磨難之後,有一個合合美美的結尾。 史記中記載,春秋時期,鄭莊公痛恨母親對自己弟弟的溺愛,慫恿弟弟叛亂, 在平叛勝利後對母親說出“不到黃泉不相見”。 有一天,他的大臣立了功,他設宴招待,大臣吃了好多菜,肉粥卻不捨得吃。 他對國君說,“我的母親吃過不少東西,惟獨沒有吃過您賞賜的肉粥, 請允許我把它帶回去,獻給我的母親。”莊公為之感動,說“您還有自己的母親可以侍奉, 可我卻沒有母親了。”於是大臣知道王的悔意,指點他可以挖一條地道,使之滲出地下泉水, 從隧道中探望自己的母親,就是不違背誓言了。 於是莊公終於和他的母親會面,開心地賦詩:“在大隧道中相見, 多麼快樂啊!”他的母親也感動不已,說道“走出大隧道, 多麼舒暢啊!” 可知忘卻仇恨和不快,互相理解與寬恕,是大家都樂見的事。 連先生登陸了,沒有說統一,但大陸人民已經很開心。 因為,彼此了解,才能彼此認同。 只要你們能夠拋開成見,回來看看,聽聽大陸人民的心聲,這就已經是對大陸人民的善意了。 至於統一與否,還要等你們的決定,我們等。 如同在追求愛人,你可以不接受我,但,給我一點時間,好嗎? 十三億人民的愛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六成香港大學生自認 會被內地大學生超越
2007/07/09 21:20

(香港訊)香港昨日公佈的調查發現,60%受訪的香港大學生認為, 在未來的10至20年,自己的優勢會被中國內地大學生超越。   “圓桌研究”於今年4至5月訪問香港八家院校1000多名本地大學生以及300多 名在港讀書的中國內地大學生,調查結果發現,近80%受訪的香港學生認為, 自己的優勢在於社會客觀環境好、資訊科技發達等方面。   約七成半香港學生認為,香港大學生在上進心、國際視野及自我增值能力方面, 比內地大學生較為遜色。 其中近60%香港學生認為,在未來10至20年,自己的優勢將被內地青年超越。   另外,有近80%香港學生願意與內地青年一起工作, 希望學習對方文化以及練習普通話。   至於受訪的中國內地大學生則認為,港人的優勢是擁有健全的法律及教育制度。 不過,兩地大學生都認同提升國際視野,對城市和個人的競爭力都非常重要。   負責調查的“圓桌研究”建議香港政府要培育香港青少年的國際視野, 增強他們語文能力和鼓勵他們進修。

新加坡《聯合早報》

http://www.zaobao.com/zg/zg070709_512.htm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美方堅定認為“入聯公投”等於改變台海現狀
2007/07/09 21:03
人民網7月9日電 台灣前“總統府資政”、 “獨派”大老辜寬敏在華府會晤美國行政官員後表示, 美方堅定認為“入聯公投”等於改變台海現狀。   據台灣“中廣新聞”網報道,辜寬敏上星期二抵達華府後,三天的活動中, 曾密集會晤美方各部門人士。 之後,他對外表示, 他此行目的就是讓美方充分了解陳水扁推動的“以台灣之名申請加入聯合國”的“公投”。 辜寬敏表示,美方人士的說法,他不便轉述。 但是他說,美方仍然堅定認為“入聯公投等於是改變台海現狀”。 他也說,美方關切“入聯公投”是不是對大陸的挑戰?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
2007/07/09 17:34
中国国民党本是一个豪情万丈的党,是肩负民族重任的党,是引领中国的党,而不仅仅是一个象民进党那票地方小帮会.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英九:
2007/07/09 17:30
台湾的舞台对中国国民党来说太小了,几十年来局促于小岛让这个伟大的党江河日下鼠目寸光.建议全党要组织全体党员到丢失治权的大陆参观访问,反复学习党章和党的宗旨,重新振作起来,用放眼中华民族的未来的高昂激情去奋斗.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英九:
2007/07/09 17:18

相信你对台湾主流的民性是有深刻理解的.

我最欣赏你的是你平和外表下的傲然风骨,有必要申明一下:请那些下流成性的部分选民有多远滚多远.

人类虽从动物学上是一统称,但精神层面实在差别天壤,品性方面如冰炭.马英九不应是一个俗气的名人,而是天降大任于斯人的高人.我看,李灯灰可以让他进历史的垃圾堆了,对这样一个政治植物人可以丢弃不问了.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