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08 23:15:22瀏覽6161|回應16|推薦95 | |
天氣一冷,總也想吃個熱熱呼呼的鍋子。 台北是個愛吃鍋的城市,即使地球越來越暖,冬天越來越熱,只要北風南下光顧小島,大氣裡滲出一絲絲寒意,街頭巷尾的四川鴛鴦麻辣、東北酸菜白肉、江浙各色砂鍋、廣東枝竹羊腩煲、北方牛羊不分涮鍋子、號稱蒙古的天香回味,以及本地常民的薑母鴨、羊肉爐、刈菜土雞、魷魚螺肉蒜 ...... 大家齊齊揭蓋開鍋,水汽蒸騰煙霧瀰漫、杯觥交錯筷箸齊飛,越是浸浸冬寒,鍋子越能給這城市增添塗抹些許暖色。 我雖好啖,偶而,也有那輕心寡欲,不想重辣厚油的時候。復興南路上的大連風味館,就是間單純的北方小館,弄些麵點熱炒,再添鍋酸菜白肉血腸,少油少鹽清清爽爽,而且吃來有滋有味。
撿碟豬皮凍開味,淋上醬油蒜末,滑滑韌韌的口感,輕爽不膩。
招牌必點大餅燻肉。這餅做成了口袋形,而且層次繁複,外層厚薄適中烙得香,裡頭幾層較薄些,不但口感有層次,而且肉醬蔥花蘸料的塞在裡層,可避免填得太過,影響整體的口感。
從冷藏櫃裡拿出來的燻肉,並不顯得乾澀。雖然都叫燻肉,比起信遠齋那色淺韻深的燻肉,另是一番風情。
蘸著麵醬裹上蔥花,把燻肉往把烙得燙手的口袋餅裡一塞,再大口咬下,麵香、肉香、醬甜、蔥脆,真難形容這一口有多落胃。
韭菜盒子是另一項令我驚艷的點心。大小厚度約莫一個手掌心,乾烙無油,純以麵香和清淡調味的韭菜、雞蛋、粉絲餡兒取勝。
即便只是街邊巷口一眾麵點館子都少不了的鮮肉蒸餃。這裡就是皮勁肉鮮,水準之作。
若想吃得更加有滋有味些,不妨來份東北辣皮子。小黃瓜、紅蘿蔔、黑木耳、洋蔥、豬肉切絲,加上削成細條的拉皮,用芥末拌炒過,五色繽紛香氣十足,挾起一筷子嚐嚐,輕爽之中帶著一股子衝勁。
老闆娘教的招數,拿這辣皮子跟燻肉一塊兒填進口袋餅。果然,整個味道更加鮮活起來! 他家的三鮮燜子也可一試,老闆娘是位大連姑娘,這是正宗的大連菜。葷的花枝蝦仁豬肉絲,素的木耳洋蔥黃瓜條,葷素齊備,算算也有個六鮮了。把鮮味燒透,燜子煎熟,澆上芝麻醬拌勻即可。 燜子是大連街頭巷尾的小吃,分為地瓜粉和綠豆粉兩種,摻水揉成團再切成方塊。這家是綠豆粉做的燜子,色澤較透明些,吃來鬆鬆嫩嫩。三鮮燜子是上得檯面的菜,地道的平民吃法較簡單,燜子用平底鍋一煎,澆上蒜蓉芝麻醬即可。 我的老毛病又犯了,講了半天,鍋呢? 底下照片裡是小鍋,中間那煙囪忒短--中鍋大鍋連煙囪都沒有,你猜對了,這兒用的不是炭火,而是瓦斯。這種缺憾不僅是視覺上的,也是風格上的,就老北方館子的氣氛而言。 除此之外,大連的鍋子並不離大譜兒。自家醃漬的酸白菜,份量給得不少,湯頭酸度也夠。除了一尾蝦、幾枚丸子之外,就是白肉和凍豆腐了,沒有一堆錦上添花的名貴好料,嚐起來,就是單純的酸白菜味兒。 佐料也就是老規矩,絕對找不著沙茶醬,韭菜花醬味道特別夠。 白肉的肥瘦分配相當平均,片得夠薄,肥油也去得徹底。不像長白,煮完一輪白肉,簡直成了個油鍋。 買少見少的血腸一盤,已經難得見到這麼簡單又傳統的食材。傳統上,酸菜白肉血腸這三項是連在一塊兒的,如今講出來可能沒甚麼人知道,或許還以為應該加的是螃蟹?只不過,血腸的賣相是有點驚人,味道,ㄟ,也重了些 ...... 可以理解為什麼沒人愛吃。 手工製作的川丸子,就喜歡吃這種疙疙瘩瘩的肉丸子,口感較好,也比較能吸湯汁。 喂!老闆!加湯囉!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