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15 07:37:42瀏覽284|回應0|推薦7 | |
是的,自立私塾的目的遠遠超過孩子在學業上的造就; 私塾所教導傳授的內容,遠遠比語文,數學,科學,社會學這些科目深刻。 雖然私塾裡最精彩的不在學業,但夫人想著,也該在此有些反思。 因著美國在家教育教材的蓬勃,加上夫人個性稍微「膽大」,幾年私塾,他們嘗試了幾種不同的學科學習方式。 開始於固定一套教材(所有科目都出自同一出版社),第二年,參加一個由家長自己監管上課安排一切的網路學校,從那學校出來後,夫人決定自己調配,每個科目用不同的教材,甚至有些不用課本,直接閱讀書本和網上查資料學習,後來,又加入政府派老師在網上監管的學校。 幾年下來,弟子們經歷完全不同的教材和學習方式,夫人在其中密切觀察試驗著他們的學習彈性。 經驗上,對弟子們和夫人都是豐富的筵席,實際效果呢?坦白說,嘗試的自由,偶而要付上失敗的代價,無法避免。 兩大弟子算是根基好,本質柔軟易塑的陶土,跟著不同的教材和學習方式,他們的適應度自然也大。 有些教材用了一陣子之後,發現不那麼合適,從功利的角度看,似乎有點「浪費」時間和金錢,導致弟子的學習事倍功半,不過,弟子卻因此更瞭解自己個性上的長短處,學習上的強弱處。 值得嗎? 對看重高分,成績優異,申請上名校的人來說,可能不值得。 對看重自我探索,認知,獨立發展的私塾夫人來說,這是難得的福氣。 當然,每個孩子學習體質不同,並非所有孩子都能適應教材和學習方式的變化。比如小師弟,一開始,連基本學習都有適應的問題,教材的一致性就很重要。 而所有新的教材嘗試,事先要做好詳細研究,執行時要付上相當時間的學習和適應,不能一有困難就怪教材不好,立刻改變。 在同僚中,夫人發現有些私塾一年內更換好幾次教材,原因其實和弟子的學習模式無關, 而和他們的學習態度,或私塾夫人(或員外)的個性有關。 夫人認識的私塾群體裡,多半認同在家教育強調品格重於學業,但對弟子們而言,學業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品格塑造的重要平台。 小師弟是個好例子。 學校的受挫經歷,讓夫人初初把他帶進私塾時,原本只想讓他在家「玩」一年。 反正觀念上已經篤定:學業不比孩子這個人重要,夫人想,既然他那麼有困難依循一般上學「規矩」,乾脆讓他好好利用私塾的自由,輕鬆快樂過童年。 童年呀!對成人來說,真像建在月亮裡閃閃發光的皇宮,遙遠的存在,自己搆不著,巴不得送別人進去享受。 所以一年級開學時,夫人沒有為他預備任何正式教材,只買了一本很簡單的,給學生暑期做功課的練習本,讓他複習一下幼稚園學的簡單課程。 然後,是一堆故事書,畫筆,和畫紙。 每天,他睡到自然醒,悠哉地吃完早餐,逛到教室裡來的時候,才憑「感動」做幾頁練習本。如此,似乎皆大歡喜,夫人和他都沒有壓力。 但,很快地,他就失去了對「練習本」的熱情,原本清秀端正的字母,變成一堆子雜草,有的題目懶得答,就塗成一堆爛泥。 漸漸,雖然他遵守夫人規定,不做練習本,不安靜看書或畫畫,就必須離開教室,不過,他卻頻頻把夫人從教室喊出去,抱怨無聊,沒人陪他玩。 讓他回教室「上學」,他也坐不住,猛抗議。
「媽媽,弟弟一年級了,不需要上學嗎?」 「我一年級的時候你可不是這樣對待我的!」 兩大弟子看見小師弟的狀況,開始向夫人發砲。 「他和你們不一樣,教育要因人而異呀!」夫人解釋。 「原則呢?方法不同,原則也可以改嗎?」哇!夫人的話甚麼時候跑到弟子口中了,聽起來還有點辣哩! 「弟弟坐不住,沒辦法照著課程表上學,所以媽媽才會把他帶回來….」夫人嘗試『狡辯』。 不過,弟子們立刻聯手破局:「帶回來,就是要幫助他,不是嗎?」 「你讓他這樣下去,不但學不了甚麼,而且還會變成很懶散,很不順服,很不負責,很隨便的---小孩子!」 那一連串珠砲發出,顆顆在夫人腦海裡炸開。 品格!沒錯!求學的過程不是只有知識的添加,一個孩子追求知識的態度背後,常常就是許多品格的支撐。 勤奮的品格,會在對抗賴床,規律上下學的掙扎中熬煉透徹。 順服的品格,會在必須捨掉戲耍的欲望,耐著性子坐在書桌前上課的過程中操練出來; 負責任的品格,會在一個學生準時把老師交待的功課完成後具體成型; 堅忍的品格,會在面對困難的學業時繼續努力尋求突破的過程中越磨越亮。 對小師弟而言,教材的選擇次要,但在一個既定的學習框框裡,去面對學業的挑戰,卻很有必要。 於是,夫人從一個科目開始買教材,換張正式書桌,配上兩大弟子一切該有的學校基本配備,把他正式迎進教室。 「明天開始,你要固定時間起床上學。」夫人先做心理建設。 「和姊姊一樣嗎?」他臉上竟然出現一抹驚喜。 「嗯---你低年級,可以晚半個小時。」夫人腦海裡出現床邊拉扯大戰,立刻感到一陣軟弱。 「我負責叫他起床!」校長上帝真體貼,立刻派天使相助。 * 蜜月期。 大約一個星期吧! 小師弟每天有模有樣地準時起床,吃早餐,讀兒童聖經,抄寫經文,然後迫不期待地翻開教材開始「上課」。 蜜月過後,清晨,房裡傳來他的哭聲,姊姊的吼叫聲。 「我再也不叫他起床了!」 「別想再叫我教他數學,你自己教!」 然後,早餐越吃越久,吃完還要蹲廁所看書。 聖經,當天進度不讀,跳著故事讀得津津有味,讀好久,好久。 教材,糊塗做,抗議不想做。 夫人教課,小腦袋想著其他事,拼命雞同鴨講。 掙扎,天天掙扎,天天覺得放棄吧!反正還小。 常常覺得他有問題,我也有問題,反正天塌下來有上帝頂著,算了,過陣子再說。 還是—換方式,換教材,換--------如果可能,最好連私塾都換一間。 她在校長上帝面前討價還價,久,沒有答案。 不敢自作聰明輕舉妄動,夫人,只好持續下去。 ㄨㄢ社會學,ㄝ室,ㄕㄠㄢ 奇怪的是,在所有艱難的人生小站裡,日子還是一天天忠心地來,又走。 奇怪的是,天天沒有改變的日子加起來,就是改變。
那天終於來了,夫人突然發現,小師弟「習慣」已經和兩大弟子一樣準時進教室,讀聖經,寫日記,上課,語文,數學,科學,社會學,藝術,音樂,每一個學科。 一步步走出來的路,回頭看,還是很驚訝上帝如何抱著自己踏平了這路。 雖然偶而早上還是叫不醒,作息還要叮嚀,功課教來也不輕鬆,但是,比起當初那麼天地混沌,怎麼看怎麼不可能的景象,眼前,真是新天新地。 而且感覺就像上帝吹口氣就成了,那麼俐落快速。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