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9.歐陽修〈醉翁亭記〉演義★ 葉慶賢編輯
2009/08/31 01:48:56瀏覽66744|回應0|推薦8

歐陽脩〈醉翁亭記〉演義 2014/10/11

超連繫:歐陽修〈醉翁亭記〉學習評量

 

 

琅琊山秋色

 

原文: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洩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然白髮,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也。

主旨:與民同樂。描寫優美山水和宴遊之樂,藉民眾生活的快樂,襯托自己的政績,流露「與民同樂」的思想境界;而閒適愉悅的情懷,則反映他遭貶謫迫害後寄情山水、排遣愁懷的生活態度。

題解:仁宗慶曆五年(西元 1045),歐陽脩出知滁州(今安徽滁縣),政通人和,於是縱情山水,日以詩酒自娛,遂作此文。透過對優美環境與和樂社會之描繪,標出了政治人物「與民同樂」的崇高理想。全文多用短句,氣韻簡潔流暢,駢散交錯,為人散文的典型,連用二十一個「也」字,更是別具一格。

分段大意及結構分析:

首段:寫醉翁亭四周的環境與命名的旨趣(運用剝殼見筍法)。

一、以「環滁皆山也」五字點出滁州山林之勝;

二、敘醉翁亭所在之位置;

三、敘建亭和命名者;

四、敘命名的旨趣。

貳段:寫醉翁亭四時朝暮景色變化不同,樂亦無窮。

一、朝暮變化萬千:朝景明朗:日出而林霏開;暮景幽暗:雲歸而巖穴暝。

二、四時各異其趣:

春:野芳發而幽香(以花香寫春);夏:佳木秀而繁陰(以木繁明夏);

秋:風霜高潔(以霜潔狀秋);冬:水落而石出(以水落言冬)

參段:寫人遊山之樂與太守宴遊之樂。

一、滁人之遊:負者歌於塗……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二、太守之宴:臨谿而漁……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三、眾賓之懽:宴酣之樂……起坐而諠譁者,眾賓懽也。

四、太守之醉-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末段:由太守盡興賦歸寫山林禽鳥、賓客之樂;而太守之樂的高意境非常人所能領略。

一、禽鳥樂:樹林陰翳,禽鳥樂也,而不知人之樂;

二、賓客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三、太守樂:醉中之樂、醉意山林之樂;與民同樂。

析譯:滁州四面環山,它西南面的幾座山峰,林木山谷特別優美。遠望過去,那蓊鬱蒼翠而深邃秀麗的,就是琅邪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可以聽到水聲潺潺,水流從兩座山峰之間飛瀉而下的,便是釀泉。繞過山峰,轉了一段曲折的路,看見一座四角翹起,像鳥展翅欲飛般的亭子,高踞在釀泉的上方,這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人是誰呢?正是山上的和尚智僊;給它取名字的人又是誰呢?就是自稱「醉翁」的那個太守。太守和賓客們到這兒飲酒,總是喝一點就醉了,加上年紀又最大,所以就自稱「醉翁」。醉翁的心意興致並不在酒,而是在山水大自然間的美景。欣賞山水的樂趣,他是從心靈深處真正領會到了,然後又將它寄託在酒中。

如果是那太陽出來時,林中的霧氣就逐漸消散;(到了傍晚,)雲霧飄回來聚攏山間,山谷洞穴就跟著暗了下來。這明與暗的交替變化,正是山間早晨和傍晚的景致。野花開放而散發著幽香,樹木茂盛而形成濃蔭,秋高氣爽而霜色潔白,澗水低落而溪石顯露,這是山間四季的風光。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景致各不不同,其中的樂趣也無窮無盡啊!

至於背、挑東西的人在路上邊走邊唱,來往的行人在樹下歇歇腳,前面的人呼喚,後面的人回應,老老少少絡繹不絕,這是滁州人出遊來的畫面啊。有人在溪邊捉魚,溪水深而魚兒肥;有人取泉水來釀酒,泉水香美而酒味清醇;山中野地的魚肉蔬菜,紛雜地擺在前面,這正是太守宴客所設的宴席。在宴會中盡情享受喝醉的樂趣,用不著絲竹管絃,當投壺的人投中,下棋的獲勝了,酒杯和酒籌便雜亂地往來,有人站起來,有人坐著,大聲喧鬧嚷個不停,這是賓客歡樂的場景。在其中,有一位容顏蒼老、頭髮斑白,昏昏沈沈地倒在眾人之間的老者,那就是太守,他喝醉了。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開始散亂,太守回去了,賓客們跟著走了。濃蔭遮蔽的樹林裏逐漸陰暗起來,上上下下都是鳥鳴聲,那是遊人走後鳥兒的快樂歡唱的場景。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爲快樂啊!在酣醉時能與人們同樂,酒醒之後又能寫文章敍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呢?正是廬陵歐陽脩

 

 

 

 

 

寫作背景:

慶曆四年(1044)八月,歐陽脩被命為河北都轉運按察使。明為重用,實為剝奪其在朝之發言權利。歐陽脩雖身在河北,但時時不忘朝中事。於慶曆五年四月上書仁宗,請求重新起用范仲淹等人。上書意見未被採納,反而激起反對派對他進一步的迫害。更巧的是,此時發生了「歐陽脩外拐女氏案」。

原來歐陽脩有妹一人,嫁給襄城張龜正為續絃。景祐二年,張龜正逝世,留下了前妻所生七歲大的女兒,歐陽脩看到妹妹「寡居無依」,便將她們一齊迎回家中居住。等到此女長成後,與歐陽脩族兄之子歐陽晟結成連理,但是氏女竟與歐陽晟的奴才通姦。東窗事發後,由開封府權知府事的楊日嚴審辦。這真是個「不幸的巧合」──楊日嚴因貪汙瀆職,被時任諫官的歐陽脩彈劾在案。楊日嚴懷恨而伺機報復,便誣指歐陽脩女有曖昧關係:又從有關案件中發現女曾變賣妝奩中財物,購置田產,並立下歐陽氏契券,楊日嚴便牽強附會,判定歐陽脩有「人財兩得」的意圖。(事見宋司馬光涑水紀聞》)在楊日嚴布置設計下,連仁宗都動搖了對歐陽脩的信任。歐陽脩受到「落龍圖閣直學士,罷都轉運按察使,降知制詰,知滁州」的懲戒。

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山明水麗,民風淳樸。歐陽脩慶曆五年來到滁州當太守,勤政愛民,很得愛戴。公務之暇,倘佯於山水之間,上琅邪山智僊和尚飲酒縱談,寫了不少的詩文。為方便歐陽脩遊樂,智僊和尚於途中山道旁蓋了一座亭子,請他命名作記。他喝了一點酒,酣然有醉意,便為亭子取名「醉翁亭」,而自稱「醉翁」。他在〈醉翁亭記〉中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句話竟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句。他雖然自稱「醉翁」,其實他當時才四十歲而已。此後他常來此飲酒、辦公,後人說他「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

《第9-幡然醒悟》-大安法師講故事系列

作者:歐陽脩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卒謚文忠,吉州吉(今屬江西)人,北宋時期著名的學者、作家及官員。曾繼包拯接任開封府尹,並主持科舉考試,提拔蘇軾蘇轍曾鞏等人,成功完成了古文運動,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古文運動的宗師。其文風平易明晰,詩詞亦清新婉約,語近情深。曾與宋祁合修《新書》,並獨撰《新五代史》,為著名史學家;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他又開啟了宋代散賦及詩話的先河,後世譽為「代文學之父」。有《歐陽文忠公全集》傳世。

歐陽脩告老辭官後,居住在潁州,改號六一居士。自云:「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歐陽脩在〈題滁州醉翁亭〉一詩云:「四十未為老,醉翁偶題篇。醉中遺萬物,豈復記吾年。」又〈贈沈遵〉:「我時四十猶彊力,自號醉翁聊戲客。」歐陽脩時年僅四十而以醉翁為號,其實是自娛自嘲的說法。貶謫的失意假託於杯中物,或許可以排遣心中的鬱悶

歐陽脩二三事:

一、四歲喪父,母氏畫荻教子:父歐陽觀清廉正直,但官運不亨通。為官四年,只做到州之佐官。歐陽脩四歲時,父病逝於泰州任上,留下二十九歲的妻子氏及年幼的一子一女。母守節自誓,獨力撫養兒女。因貧無紙筆,遂以荻代筆,在沙上學習寫字。

二、歐陽脩曾對人說:「我平常作文章,多在三上,一是馬上,一是枕上,一是廁上;尤其廁上,最能引發巧思。」謝希深、梅聖俞二人聽了無不捧腹大笑。

三、文不厭精

歐陽脩在翰林院時,和一位同事出遊,看到一匹奔馬把一條狗給踩死了。歐陽脩就問同事:「要把這件事記下來的話,你該怎麼寫?」同事回答道:「有犬臥於通衢,逸馬蹄而殺之。」他聽了搖搖頭說:「若是請你去編寫史書,恐怕一萬卷也寫不完啊!」同事問:「那您怎麼寫?」歐陽脩說:「逸馬殺犬於道。」相較之下,歐陽脩的措辭確實精鍊許多。

韓琦當宰相時,建造了一座晝錦堂。請歐陽脩寫了一篇〈晝錦堂記〉。歐陽脩精心構思,反覆修改,最後才送給韓琦看。韓琦果然非常欣賞這篇文章,特別是文中的:「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句,更符合他的心志,於是,他想把文章鐫刻在晝錦堂上。不料沒過幾天,歐陽脩派了一個僕人,重新送來一個抄本,原來歐陽脩已改了文章,在上兩句話的「仕宦」和「富貴」後面各添了一個「而」字,變成了「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韓琦反覆斟酌咀嚼,發現添上這兩個「而」字以後,語氣就更流暢了,並且頓挫分明,疏緩有致。

朱熹說,〈醉翁亭記〉開頭的初稿並非僅有五字,是後來修改成這樣的:「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處。頃有人買得他醉翁亭記藁,初說『滁州四面有山』,凡數十字。末後改定,只有『環皆山也』五字而已。」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100227459&aid=327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