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06.范仲淹〈岳陽樓記〉析譯★ 葉慶賢編輯
2009/08/25 06:52:21瀏覽47145|回應3|推薦2

范仲淹〈岳陽樓記〉賞析、翻譯 2014/4/25

連繫范仲淹〈岳陽樓記〉評量

岳陽樓上遠眺煙波浩渺洞庭湖

原文: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之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麟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

主旨:揭示人生理想,弘揚仁義之道。岳陽樓之重修作記,表彰重修者之襟懷修養;提昇世人「憂樂」之層

析譯:慶曆四年(西元1044)的春天(起筆點明時間,格調莊重雅正滕子京因罪被貶為巴陵郡太守滕子京「謫守」,暗寓對仕途坎坷的感慨,為後文抒情鋪墊。御史梁堅彈劾滕子京「處理戎事,用度不節」,滕子京因而由環慶路(今甘肅縣、慶陽縣一帶)都部署兼慶州(慶陽)知州貶為岳州(岳陽)知州)。到了第二年(「越」字既點明時間推移,也暗含時間之短),政務推行順利,人心和順(百姓安居樂業),眾多荒廢的政務都興辦起來了(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如此才俊,卻遭「謫守」,無褒貶語而褒貶自見),於是(「乃」字聯結上下,說明因果)重新整建岳陽樓,擴展它舊有的規模,把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樓上面,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盛事(時范仲淹也因改革遭貶鄧州滕子京范仲淹同年考取進士,政治見解一致,兩人關係友好,往來密切,且又都宦海失意)

依我看來,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這洞庭湖(設定下文寫景範圍)。它口含著遠處的君山,吞納著長江的流水(一「銜」一「吞」,何等氣勢),湖面廣大,水勢流急,廣大無邊(極言其壯闊)。清晨,湖上灑滿陽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寫從早到晚),景物的變化極大(概說變化)。這些就是岳陽樓可以看到的盛大壯麗景象。前人的作品中已經描述得很詳盡了(用此語作結,意思是不必作更多的描繪)。然而(用「然」字轉到寫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此地)北面通往巫峽,南面遠達瀟水、湘江(說明位置重要),遭受貶謫遠調的官員和不得志(多愁善感)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觀賞景物時的心情能沒有不同嗎?概敘岳陽「勝狀」,引出「遷客騷人」登樓觀賞時的情緒變化

若是在那(以「若夫」起筆,引發議論。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淒楚)春雨綿密地下著,整月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浪翻騰到空中(狀寫環境惡劣程度);不但使日月星辰的光輝消失了,山嶽的形體都隱藏在陰霾之中;也使商人和旅客不敢航行、趕路,桅杆傾倒,船槳折斷;(特別是)到了傍晚時分,暮色沉沉,天色一片昏暗,再加上老虎悠長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聲。這時人們登上此樓,就會產生離開京城,懷念家鄉的情懷,擔心別人的詆譭,害怕別人的譏諷,滿眼所見盡是蕭條淒涼的景象,(必將)感慨至極而不禁悲從中來(寫「覽物」而悲,景暗,心暗,乾坤暗)

至於若是(用「至若」領起,與「若夫」呼應,緊縮了兩段的時空距離,展現了一幅春光明媚、萬類自由生長的歡愉畫面)溫和舒暢的春天,陽光明朗亮麗,湖面平靜,天光和水色上下相連,一片碧綠的湖水廣大無邊;沙鷗在湖上飛翔棲息,水中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寫動態美);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烈(寫嗅覺美),枝葉茂盛(寫視覺美)(夜景)有時長空上的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普照大地,月光照射在浮動的水面上彷如閃爍的金光,水中的月影猶如下沉的璧玉(寫視覺美),漁人的歌聲此起彼落,互相答唱(寫聽覺美)(色調卻為之一變,繪出春和景明、水天一色的良辰美景,盎然著生機和活力),這樣的樂趣,真是無窮無盡!此時人們登上此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豪情滿懷,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全都忘懷,(於是)手持酒杯迎著和風,真是高興到了極點,喜不自禁。(寫「覽物」而喜,景明,心明,日月明)

唉!我曾經深究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思想感情(以「嗟夫」振起,在列舉了上述悲喜兩種情感境界後,筆調突然一轉,唱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境界,或許有跟上面說的那兩種表現(雨悲、晴喜)有不相同之處,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他們不因環境順、逆而歡喜、悲傷,也不因個人的困窮、順利而悲傷、得意互文修辭古之仁人,則人生一以貫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己悲喜雖然也是人之常情,但並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朝廷做官就憂慮百姓的生活福祉和君主施政的得失;退處江湖就替君主施政的得失和百姓的生活福祉擔憂(憂國憂民之心始終不渝)。這樣看來,出仕在朝廷也擔憂,歸隱江湖也擔憂(互文修辭);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快樂呢!大概他們一定會說(表委婉推測:「擔憂在天下人之前,享樂在天下人之後吧(一問一答,假古聖立言,作出了響徹雲霄的回答。借「古仁人之心」抒自己懷抱,弘揚仁義之道,提昇世人「憂樂」之層次!啊!沒有這樣(先憂後樂)的仁人,我將贊同、歸向誰呢!

寫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

段落大意及結構分析:

首段敘述作記之緣起。

滕子京留心政事和做事有效率,他能用一年多時間,把地方治好,使政務順利、百姓和樂。

因「前人之述備矣」,他便不必重述岳陽樓一帶勝景,主題便可轉移到抒發其抱負上。

二段概括敘述岳陽「勝狀」,引出「遷客騷人」登樓觀賞時的情緒變化。

地處要衝,是「遷客騷人,多會於此」的原因。

第三、四段並行,緊承上文「得無異乎」,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三段洞庭湖陰天的景色慘淡幽暗,以及觀賞者的感受(激人頓感身世遭遇之悲傷)。

以「若夫」起筆,引發議論。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淒楚。「覽物」而悲,景暗,心暗,乾坤暗。

四段洞庭湖晴天的景色清麗優美,以及觀賞者的感受(使人心曠神怡)。

用「至若」領起,與「若夫」呼應,緊縮了兩段的時空距離,展現了一幅春光明媚、萬類自由生長的歡愉畫面。「覽物」而悲,景暗,心暗,乾坤暗。

兩段雖是散文,但因多用四字句及對偶,加上連用押韻,故讀來音節鏗鏘。

五段借「古仁人之心」抒自己懷抱,弘揚仁義之道,提昇世人「憂樂」之層次,是全文重心

以「嗟夫」振起,在列舉了上述悲喜兩種情感境界後,筆調突然一轉,唱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境界

范仲淹幼年喪父,生活貧苦,卻刻苦讀書,少有大志。據史》記載,他從小就立下「不能利澤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歐陽修給他寫的墓碑文也說:「公少有大節,於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此二句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語,而藉〈岳陽樓記〉一文廣為人知。范仲淹的從政生涯,始終踐行這一誓言

題解:岳陽樓始建於西元220年前後,距今已有1700多年,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大將魯肅為對抗駐守荊州的國大將關羽所修建的閱兵臺,當時稱為閱軍樓。魏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初稱「南樓」。樓高21.5,三層。屹立在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此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修建年代最早的樓閣。

開元四年(西元716年),中書令張說遭貶,謫戍岳州(今岳陽市)。次年在魯肅的閱軍樓舊址上重建了一座樓閣,並正式定名為岳陽樓

北宋慶曆四年(西元1044年),大臣滕子京受排擠,被貶岳州後,重修岳陽樓。並請當時的名臣、大文學家范仲淹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其中的「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被中外廣為傳誦,亙古不衰。岳陽樓也與范仲淹的這篇〈岳陽樓記〉一起聲名遠播。

歷代著名詩人都曾先後登樓,流傳眾多的名篇佳句,如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樓),黃庭堅的「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等。

范仲淹九月十五日寫〈岳陽樓記〉,正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秋空明淨,可讓他想想天下;秋風蕭瑟,又吹起了他心底的幾絲悲壯。即使不看文後日期,我們也能約略推知:這是秋天的辭章

 

江南三大名樓:

岳陽樓洞庭湖邊),和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古樓」

一、滕王閣:位於江西南昌市贛江之濱的:唐上元二年(675年,即滕王閣修成22年之後),著名青年文學家王勃應洪州都督閻伯嶼之邀,登閣赴宴,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即〈秋日登洪州滕王閣餞別序〉),滕王閣從此名揚四海。其「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被視為千古絕句。

二、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東奪回荊州之後(西元223年)。最初建樓的目的是東為了防禦蜀漢劉備的來犯,作為觀察瞭望之用。歷史上對於黃鶴樓有很多有趣的傳說。

流傳最廣的是:有一姓的人家,在黃鵠磯上開了一家小酒館,他心地善良,生意做得很好。一次酒家熱情地招待了一個身著襤褸道袍的道士,並分文不收,而且一連幾天都是如此。一天道士酒後用橘子皮在牆上畫了一隻黃鶴,爾後兩手一拍,牆上的黃鶴竟跳到桌旁翩翩起舞。道士對這個姓辛的酒家人說,畫隻黃鶴替你們招攬生意,以報款待之情。此後,來此飲酒觀鶴的人越來越多,一連十年酒店生意興隆,顧客盈門。酒家因此日漸富裕。為感謝道士,乃用十年來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後為紀念道士和黃鶴而改稱「黃鶴樓」。

黃鶴樓是史上文人墨客匯聚的場所,留下很多不朽名篇。唐代詩人崔顥作七律〈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相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將黃鶴樓的地理、環境、傳說和樓的雄姿,訴說得淋漓盡致。李白曾寫的〈黃鶴樓孟浩然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情景交融,氣勢磅薄,一直被人們稱道。

 

 

岳陽樓夕照

 

漁歌互答

洞庭帆檣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100227459&aid=3255455

 回應文章

mimi
2017/01/18 09:26

nigger

(fsaggyt)

yoyo
2015/10/03 22:25

真是太棒了


(hank9554@yahoo.com.tw)

Cindy
2013/07/02 13:23
謝謝你的分享,每一篇都很詳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