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4/14 16:34:28瀏覽1122|回應0|推薦1 | |
場景: 有一個居士說他想要去閉關,花了三仟萬把關房蓋好了! 怎麼學佛那麼久了,都不會相應。 進入佛門那因緣多端,有的是覺得好像還不錯,他就開始學佛的,有的為了求福報、求財、求利、求改運,有的是生活中顛沛流離,痛苦難當以後,跑進來想改運的也有;有的呢,是已經不止爬過多少重山,遍訪多少宗教、宗派名師;因此在佛門中,各種因緣都有。我們不去計較你以什麼因緣入佛門,都不去做區別。但是你進來以後,可是通通要導正觀念來! 擁有三仟萬的關房,那倒比較像去那邊渡假,而不是去閉關。你想想看,他這幾年來學佛,就已經完全白費了!這告訴我們,動機不正確呀!因緣不正確,這個不打緊;他現在開始要追求的目標是不正確了。雖然,現在我們的物質生活提昇了,事實上,我們卻變得更忙碌了!一旦生活中忙碌於物質物欲的安排,則很難安心修道。 有很多人一直以為,他進佛門的動機是正確的,他就一直堅持那個動機,這種情況是很麻煩的。譬如有人是為了要福報或改運,或有人講他是因為夢到同樣的境界,他認為不可思議,所以,他學佛了,因為都要求相應的。幾年來,他一直在找那種相應。可是,怎麼學佛修行那麼久了,都不會相應。你想想看,他這十幾年來學佛修行,就已經完全白費了!這告訴我們什麼?,動機不正確呀!因緣不正確,他在開始要追求的是那個不正確的目標。 許多人都知道要修行,但有多少人能真正知道如何修行,往往修行的觀念動機是錯誤,那麼修行方法與方向就都偏差了,要想成就很難了,修行想要成就必須避免以下幾點錯誤的觀念動機跟方式。 (一)、所謂「看破修行」: 常人都說:『修行要看破。』我說啊!是要『看透不要看破』,因為看破了您對人生的意義跟價值就茫然了,看破您對人生會失望,既然失望了你怎麼會想要修行,縱使接觸修行也不是真的要修行,您只是想求得福報、改運、庇佑或只想找個避風港而已。 所以才普遍有很多人接近佛門名為修行,其實是為了求財求利求福報。所謂『想要顧佛祖,要先顧飽肚』:這樣是修行極端的錯解的觀念。 看透修行的人生才會是積極面光明面!所謂「看破修行」,其實是消極沒有希望的,認為是年老或受到挫折時才要修行,這樣是不可能真正成就的,因為不是真心要修行的,你只是在逃避或想獲得庇護而已;這樣的觀念是因受到很多不正確的修行觀念誤導所致。這樣是對自己的修行意義與價值迷茫,因此容易對修行失望。 看透修行那就不同了,您對人生生活是抱著積極與光明面的,你才會覺悟到真想修行,因此修行不是身後的事,正確的修行是當下的、自在的,是積極的、光明的、快樂的、幸福的,不分高官平民,人人當下可行的事。 那麼或許您會問:【到底怎麼樣是看透的修行呢?】是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談一下釋迦牟尼佛、耶穌基督、穆罕默德等人的修行過程以及我們對修行的成見。 釋迦牟尼佛是在修六年苦行無效後,才在菩提樹下禪坐後證悟的,至於耶穌基督則是在曠野中經過禁食靜坐後成就的。而回教聖人穆罕默德也是經過靜坐沉思而得到天啟。 了解上述三位聖者修行的經過,相信大家已經發現這些聖者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祂們都是在靜坐中成就的.因此如果我們想真正的的修行,那麼便必需按聖者修行的方法。 西元前327年 (佛紀218年),亞力山大大帝入侵古印度,這是歷史上很重要的一件大事。亞力山大是代表羅馬帝國的勢力範圍,曾經建立了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但是他也在卅幾歲就死掉了。 當時他曾在古印度途中遇到一位很有智慧的修行者,亞力山大就問他:「你怎麼能夠那麼安詳快樂呢?能不能告訴我方法啊!」修行者就跟他講:「陛下!請你走開一點,你遮住了我的陽光。」這時候「亞力山大」產生一種恍然覺醒的感覺,但是因為他要建立整個大帝國,於是就說:「好!等我忙完、告一段落之後,再回來再跟你學習。」修行者就跟他講:「你未必有機會回來啊!」。 因此修行也不要說「等我什麼時候再修行、等我事業有成之後再修行、等我幾年之後再修行……。」未必有那個機會啊!修行就是在現在,把握當下、把握現在。修行是現世馬上可以受用與受益的,不是等到來世;所以事業越忙的人,煩惱越多人更應該早點修行,才能早日離苦得樂。 (二)、把佛法變成學術化在研究、在探討: 在學術界裡面寫論文、寫報告,能夠進入實修的不多了,大家變成愈來愈是在表面上做學問。如果你只是想做佛法學術的研究與探討,我們尊重。但那跟修行扯不上關係,佛法如果沒有經過「實修、實證」,不會因為你的研究報告寫得多好而有實用價值。 一個留學博士,發表了一篇文章,裡面寫的是「心經的思想概說」。心經云:「色不亦空,空不亦色」;他把色解釋成:「那色不亦空,色情不亦空,空就是色情。」那些莫名其妙的單位,也把它登出來!你說:「這個不對,心經的意思不是這樣。」然而,他說:我講得是對!你看我文章都被登出來了。你怎麼可以說我不對?我是依經典而論呀!那你怎麼講?」還有另外看過一本心經的註釋,把般若波羅蜜多的「多」字解釋成很多。 現代貪名貪利,強調個人主義,思想自由、信仰自由、言論自由,胡說一通的很多,所以錯誤的、相似的佛法資訊很氾濫,並藉著無遠弗屆的網路散播滿天飛。在這種依文字解釋的情況之下,你所得到的佛法資訊,那是非常可怕的,非常危險的。 (三)、修行有時間性: 心不是犯人,不要用制式來解決!修行,是一步一腳印慢慢深入的過程,不是啪一下解決。修行不應該有時間性,不要把修行當成上班、下班時間的工作。或者像學生一樣上下課,安排時間做作業,修行有「時間性」、有如「上下班時間」的人,平常生活中不實修,進了佛堂才要開始修行,那是叫做功課,功課做久了會產生疲乏,會變成一種累罪。修行要在歷緣對境中,自然、平靜、習慣的去實踐;所謂『行、住、坐、臥』都應該是在修行中。 (四)、把修行當成做功課: 譬如唸佛號。有些人太在意數字,一邊唸佛號一邊按數字,趕快唸完既定的數目,就會覺得好棒棒。像這樣拚命趕功課的結果,數字是進步了,但內心的苦及煩惱問題卻一點都沒有改變。累積了很多個「O」,心性上卻沒改變,結果還真是個「O」啊!不要把修行當功課;修行不是給佛菩薩看的,是給自己的,功德是要獻給自已的。重點是心性的修正,是智慧的增長,而不是數字的增加。 還有一些人在修行上,給自己每天安排設了很多功課,每天按表操課,明明時間是不許可的,畢竟每天還要工作,還要照顧家庭,所以結果是,要不是功課完成不了,要不是就是完成得很緊張,以致給自己造成了無形的壓力,其實,這樣是不可取的,也不是正確的精進實修方式。其實所有的功課,都是回歸到我們的自心的清靜,目的都是為了調伏我們的心性、增長我們的定力、開發我們的生活智慧。 所以「學佛修行」是要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才真正的受用,才真正的有意義,否則只是「佛學」罷了。想要事業發展順利、家庭圓融、和諧、幸福,唯有靠正確的觀念及方法修行;修行就是一項最好的修養,它確定可以改善身心靈的健康,使人神智清明,如此由個人做起,整個家庭、社會、國家的人際關係與各種形象都會趨向健全與美好的方向發展,進而世界自然合諧、健康;大家只要先把自己修好,便能自利利他,所以個人、家庭、社會都需要推行修行。 (五) 、把修行當成儀式: 用一些「方便法」本無可厚非,但是後來時空慢慢流變、演變之後,結果竟然演變成「以方便為究竟」,就本末倒置了。不要把珍貴的佛法變成祭祀儀式,許多人努力定期聚集頌經,參加各式各樣的法會,但卻忽略了修行的真義,在家中卻常與家人爭吵無法相容,這樣的佛門修行毫無意義,一樣憂悲苦惱,不要把修行當儀式;這是有違佛陀的本懷。 修行並不是只要人跑跑法會、走走靈山、四處求神問佛而已。我們不應該祈求佛陀給予我們什麼,因為佛陀並沒有欠我們一分一毫!凡夫未醒,所以如果心性沒有改變,就算你求盡三世諸佛也無法相應。 要知道我們修行是學佛陀的身口意的性德,以佛陀的教法來修行。進入佛門最重要的就是有正法善知識的指導。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的寺廟,可以蓋的富麗堂皇,但是,到了晚上把門一鎖,什麼也沒有了,有佛不聖。所以,進入佛門跟到廟裡拜拜不一樣。到廟裡拜拜,可以祈求你的願望;在佛門裡頭,不是要祈求你的願望,它是追求人生的真諦,這個大家要弄清楚! (六)、追求神通與福報: 很多自稱修行者,往往只是追求福報為目的,很多的宗教師也就特別強調慈善、善行,以及在有意無意之間,向人家透漏自己具有某種神通,或盡講一些靈瑞神蹟的事情,我們既然要修行,就不能迷信,我們要正見佛陀是人間的覺者,而不是來無影去無蹤在雲端上飄的神仙;我們頂禮是因為尊敬,是因為要見賢思齊。 要有智慧的修行,而不可以要求諸佛或上師做為我們的守護者、承擔者,不要把學佛只是當做求神問圤對象。我們不可以把佛陀當作神明、保險公司;佛陀只是開示教化我們真理,作為我們改善人生的準繩、指南針。而且修行也不是以福報為主要目的,況且要有福報不是靠求來的,也不是只靠做做善事就有的,如果沒有確實以佛陀的真實教法去實踐修行的,福報是無法圓滿的,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身口意行為負責。 所以,不管你什麼動機修行都不要緊,但是,不要再執迷,開始要接受正法教化,這樣子,你才能轉化,才能提昇身心。否則你的生命品質不能提昇,那就枉費你進入修行的一大因緣。這一點,要先把它弄清楚。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