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行的下手處-1
2022/10/26 10:10:40瀏覽765|回應0|推薦2

  人生的一些挫折、不如意、煩惱,往往是促成智慧增長的基礎。所謂『煩惱是菩提。』沒有這些煩惱挫折的話,根本不知道要開始修行。但是修行之路五花八門,就像迷路了得找路回家一樣,然而每個人所找的回鄉路卻不盡相同,但回鄉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

由於網路資訊發達與發展,學了很多錯誤扭曲相似的佛法知識,被帶錯風向,所以跟整個佛法相應不來,於是產生迷感,有所失落。修行的摸索階段,其實需要相當長的一段之間,一般人花個三、五年甚至十年時間是不希奇的。要是認為修行很簡單,唸佛、唸咒或看看經文,看看祖師的註解,打坐兩下子就搞定,這種人太傲慢無知,保證他們三大阿僧祇劫都修不成就。

進到修行門來,必然要感受到修行的殊勝,而非消極心態,所以心境必須先調整好,以正確的心態來修行,凡此都必須先建立在正知、正念、正見基礎之後,再來決定修什麼樣的法。要別人帶領是一種方法,自己摸索又是另一種方法,或許你以為不需要人家帶好像比較高明,其實這跟高明與否無關,這是個人的習氣和性向使然。

修行人要對自己負責,結果都屬於自己的。修行者,千萬不要淪為專搞法術之流,否則是很悲哀的事。要知道,對法的恭敬,關係到你生命本質的價值與莊嚴。按修佛法的話,得先建立絕對的清淨信心,此乃修行的重要基礎,假如像在廟裏拜拜一樣,香一點,自言自語求了半天,這樣子絕對不夠正心誠意。

要瞭解佛陀講的法是什麼,只用自己大腦絕對不成,咱們大腦頭殼裏裝的都是抽象的符號,不能裝真實的東西,一粒沙子都進不去。我們看到一個符號很快就記起來了,要把他整個法流到生命中,實在是很困難。可是佛陀教法非常不一樣,他告訴我們,看到一個東西,就把它納入生命裏面。

大腦只能放一些符號假像,其特性就是持續找目標,其實那些目標都只是一些符號而已。當我們剛遇到一個人時,一定會問說:「這人是誰?」其實你要問的是他的名字,不管美醜,都一定要先找出他的名字,知道他的名字,我們就滿足了。

大腦都記那些符號,大家在一起常說:「你在修什麼?我們那裏有好多人,很溫馨,大家都好莊嚴、精進。」大腦都是記這些東西。可是人死了,這些東西就不見了,前輩子的親戚朋友,今天有哪個記得?沒有,都忘記了,死了以後再來,依然面目全非。

佛法不給你這些符號。佛法在訓練我們,與生命因素結合。我們是要在生命因素裏修行。如何與因素結合,當意識海裏裝的是貪、瞋、癡時則是業力,在意識裏裝戒、定、慧,那是福德。修得好就有功德,修不好便是業障。若要熄滅貪瞋癡,就要增長戒定慧。

 待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s8899&aid=177336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