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4/10 10:19:03瀏覽417|回應0|推薦0 | |
聞思修證 佛並不只限定是佛弟子才可以親近的,佛法也不只限佛弟子才可以學的,佛教是理智的教育,佛陀更是一位開明的人,佛陀不反對個人的信仰,也不反對你對他所說的話,產生懷疑。《羯臘摩經》上說:「不因傳說而輕信,不因傳統而輕信,不因謠言而輕信,不因經典記載而輕信,不因邏輯推論而輕信,不因學說推論而輕信,不因符合常識判斷而輕信,不因預設成見而輕信,不因說者外表而輕信,不因師長所言而輕信。」 有時疑問會造成障礙,而徒增愚癡;有時疑問會變成超越,而增長智慧。我們對於任何的見解都可以生起疑問!之所以起疑,不是為了反駁或是推翻,而是為了證明這理論是否正確。經由實證,則會開啟智慧;若只疑而不去求證,則會增加傲慢與無明。 一般人很容易就輕信一項,甚至多項。不是群眾盲從,就是落入自己主觀的偏見,或常常道聽塗說,以訛傳訛,盲從附和;不然就相信經書、權威、專業、輿論、公認、推薦、經驗等;或者因信任而輕信、因喜歡而全信、因尊重而信服、因跟自身的想法一樣而深信。 凡事未經考證,不可輕言相信;未經實證,不可草率言之,應要實事求是,即是要實修才能實證。佛家教人要「聞、思、修、證」,就如儒家教人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經由學習、思考、明辨、實踐、求證之後,才可確定此理論是否正確,才不致於自誤、誤人;也就是沒有實修實證,就如終日數來寶到底終不得寶,如此就算你讀得千經萬論亦跟成道無關。修習佛法講的是要『信、解、行、證』。 就像,有多許人自我良好的總認為他所信的宗教、宗派最好,所跟隨的老師最高明,所修的法門最殊勝,再加上宗教師對其本教『教義』的扭曲與錯解的傳導,因此才會有宗教的戰爭、門戶的對立、法門的高下。 我們常聽聞這樣的說法:「我的╳╳師是神所指派、我╳╳師是那尊佛轉世、我╳╳師是那位菩薩應化、我╳╳師神通廣大、我╳╳師父是位開悟見性者、我╳╳師父是帶有天命的人。」這些話聽來值得懷疑,為什麼? 1、若師父自動說,或是間接暗示你,他是佛、菩薩再來,那就更荒謬絕倫了。那動機就不單純。不是貪求名利、就是貪圖供養,自抬身價,誑妄不實,此是大妄語。真人,又何必自我推銷,《論語》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位君子都不妄求人要知其道德、學問,更何況一位聖者。好比,芝蘭生於幽林,潛龍藏於深淵,自得其樂。經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2、若一個師父不管是自動說,或是間接暗示你,他是一代的明師,請要三思!所謂「明師」亦有不同層次的,廣義的說只要能明辨是非,而有正知正見者即可稱為明師,狹義的說是指見法的人。難道,一個時代只有他一個人明師嗎?其他覺者不是嗎? 或許,他會這樣說:「雖然那些人悟道,但他們沒有天命,所以不能稱為“一代的明師”,因為我有天命,所以可以帶領各位。」『天命』之一詞乃世俗的講法,在佛法並沒有所謂天命之說法;天命是什麼意思?根據中庸說:「天命之謂性。」朱子解釋,性即理也。所以天命,即是天理;而非誰,派誰來度化眾生。因此,自稱明師的人,肯定不是明師,正所謂「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3、若弟子揣測他的師父是否再來人,不但無助於師,反害其師。由於自己的無知,輕言胡說,而遭來別人的毀謗、忌妒、排擠,反障其師弘法利生的因緣,故不可不慎重。 再說還未悟道,怎能知曉師父的程度。唯有證者,才能知道誰見法;唯有覺悟者,才能明瞭誰解脫。所以為人弟子,當謹言慎行。 以上所論述,並非要各位懷疑你們的老師或師父,而是不要落入門戶之見,認為自己所接觸的法最好,而無形中貶低別人。好比,天下的父母親都一樣偉大,不是只有你父母了不起,別人家父母都是低劣的!所以,我們應當孝敬雙親,亦要尊重他人;但父母所講的話不一定正確,因此子女要有智慧來分辨。同樣的道理,為人弟子當恭敬己師,亦要尊重他師;但師長所說的道理也不一定正確,所謂聞思修證,故需要自己去求證。佛陀雖說無常、無我、涅槃的三法印,亦要親自修行來印證,這才是正信的佛弟子!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