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們沒談過的事》是一部「擬現代童話」。
之所以說「擬」是因為到頭來,它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童話,所有荒誕不稽的現象,其實出自某個人的創意。它也從來不是一部科幻小說,而是描寫親情與愛情的人情劇。
朱莉亞的母親在她童年時得病,將她與父親忘得一乾二淨,過了幾年就去世了;而她父親忙於工作,不知多少個夜晚,她只能從床邊留下的禮物得到他回家的線索。她開始用想像中的動物角色填補父親在人生中的空缺,終於,她憑這些角色成了成功的電腦繪圖師,再過三天就要和一個深愛她的男人步上禮堂。但就在此時,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傳來,多年疏於聯絡的父親,竟然再一次破壞她的幸福,而且這次不是揍爛她未來老公的臉,而是以一種更徹底、更決絕的方式──他去世了,下葬日就是她的婚禮當天。
更驚人的是,喪禮後她收到一個大木箱,裡面竟然裝著一個聲稱載有她父親記憶體的機器人,要用六天來和她修補已破碎的父女關係。
這個故事的出發點很有趣:若你有機會和已死去的親人多相處幾天,甚至跟他一起旅行,你會怎麼做?
其實,不可諱言,看到結局,或者說打從中途作者筆鋒一轉,開始描述朱莉亞的初戀事件開始,我心裡就有種說不出的失望。我原本期待故事的焦點會放在這對父女的解除心防上,能透過這趟旅行增加更多對彼此的了解。雖然那個十八年前的事件是這對父女關係僵化至此的關鍵;雖然知道要改善兩人的關係,甚至讓兩人真正得到幸福,解決這事件是有必要的,但看到朱莉亞全部心神都放在初戀情人竇瑪斯身上,看到主動溝通的一方始終是父親安東尼,我還是有點難過,或者說失落。
或許愛看愛情故事的人,會為朱莉亞與竇瑪斯相隔十八年而不渝的愛情深深感動,我自己看的時候也很希望他們能盡快重逢,但真正讓我熱淚盈眶的卻是安東尼對妻子不變的愛,讓我感慨萬千的是父母對兒女無私的愛。朱莉亞聽安東尼談「愛」的時候,第一個聯想到的永遠是母親,卻不知道自始自終,安東尼故事中的女主角都是她。
「要擁有多深的愛才能學會把你們當作生活的中心,心裡卻清楚地知道你們將來會把幼年生活忘得一乾二淨?」
「妳責備我經常不在妳身邊,可是妳知不知道孩子離開父母親的那一天我們心裡有多麼痛苦?……可是沒有一個做父親的,沒有一個做母親的,會因為這些事覺得自己了不起,這才是愛。」
每次安東尼的話,都給我很深的衝擊。這也是這故事讓我覺得特別的原因之一。一般來說,這類親子失和的故事,往往是失職的父母想方設法向子女謝罪,但這故事提出另一種觀點:父母的忙碌經常是因為愛,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孩子唯一的避風港,做法或許錯了,出發點卻是無庸置疑的。這讓我想起之前老爸總是不肯請假跟我們出去玩,被我們逼急了的時候,脫口而出:「我只是想給你們更好的生活!因為我是妳爸爸!」
朱莉亞一直在責怪父親,把自己人生中所有不如意都推到父親身上,自以為懂得什麼是愛,以為自己的做法是在追求幸福。事實上她只是一直在等待,一直在逃避,她不曾說出內心真正的感受,不曾試著去了解父親,不曾試著拚命抓住幸福。直到最後一刻,她還想著該怎麼做才能讓生活回歸「正常」,保有眼前輕鬆安全,卻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種幸福,結果只是傷害了愛她的人。
但我想,作者安排失憶的母親,應該是別有深意的吧。安東尼雖然失望地認為自己的愛不被看見,或者隨著時間等因素被忘卻,事實上在他付出愛的人心裡,他擁有的那塊角落並不曾消失。無論是他的妻子,還是他的女兒。
這本書看似輕鬆,其實很多句子都值得好好咀嚼。故事節奏明快俐落,很容易就看到廢寑忘食,是那種一拿起便捨不得放下的小說。雖然看到最後還是會忍不住擔心這對父女,也忍不住埋怨作者把重點大幅擺在愛情上(大概因為他是浪漫的法國人吧),但書中有些點深深觸動了我,讓我大笑讓我流淚。在笑點與淚點鋪陳上,作者拿捏得很不錯。(角色們對話的法式幽默應該是全書特色)
它不算是本完美的小說,但的確值得一讀。
關於小說詳細介紹,可以到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