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覺得,看古龍小說是種享受,也是種折磨。他可以給你機智有趣的對話、雋永耐嚼的文字、比酒更烈的深邃情感、鮮明富魅力的人物、曲折多變且出乎意料的情節,也可以在瞬間毀了這一切,給你一個莫名其妙不知所以的結局。
有的人看戲看到心情低落,是因為故事太灰暗,人物遭遇太悲慘,讓人提不起勇氣看第二遍。這種經驗我也有,或許從以前到現在就這麼一次,那就是『螢火蟲之墓』。但像『白夜行』、『人間失格』這類悲劇,我反而能因故事本身的人性衝突與毀滅之美,找到讓我難以忘懷、百看不厭的元素。
但古龍的作品不同,他給我的是一種更深更難以描敘的沮喪。它的來源不是故事的悲劇性,而是故事的不完整與殘缺。當我認真投入一部作品,看到廢寢忘食,對整個佈局和角色都放進大把感情的時候,突然發現劇情急轉直下,不但發展得莫名其妙,還結束得令人愕然,這時我的心情,已不是「失望」兩字可以形容。
這種感覺我最近就體會了兩次,一次是『大旗英雄傳』,一次是今天才剛看完的『大地飛鷹』。
XXXX
古龍在這部作品中,照樣佈下精密的騙局、爾虞我詐的計中計、雙面到三面,甚至四面的間諜。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誰是臥底?誰是朋友?不看到結局,幾乎無法拍案定論。於是我們看到「水銀」變成波娃,波娃變成「嬌雅」;「趙群」變為呂三,XX變成OO……雖然古龍在書中給了充足的解釋,乍看之下似乎都說得通,但若仔細比對那些人「變臉前後」的描述,就會發現許多狗屁不通之處。
在我看來,唯一的解釋只有:古龍寫到那想到那,並且為了讓讀者出乎預料,下筆時不斷硬坳。
卜鷹、波娃和班察巴那之間到底有什麼秘密?呂三和班察巴那的鬥爭到底怎麼收尾?小方和獨孤癡到底如何查覺班察巴那的陰謀?這些鋪很長的伏筆懸念,到最後竟只用三言兩語就結束,一堆「出即死」的無關緊要人物(陰靈、呂三手下六個號碼的殺手、胡大掌櫃、風叟月婆),卻花極大篇幅來鋪陳描述,我實在不懂這是為了什麼?是古龍刻意這麼寫,還是因為他又不想寫了,所以敷衍了事?
古龍的小說之所以看後容易忘記,大概就是這類雷聲大雨點小的人物太多,結構不夠嚴密有條理,突發事件又層出不窮,而顯得瑣碎難記的關係。這點從命名就可以看出來。古龍書中的人名、鏢局名、武功招數等,總是大同小異或多次重覆,比如朱雲、朱珠等就曾在不同作品中出現,甚至叫「馬沙」的人,在本書中還出現了兩個。在這種情形下,除了主角和主要配角,其它人物還有誰會去關心,誰會留意?就算出場得再誇張再華麗,又能在讀者心中留下什麼漣漪?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我看這本書會看得這麼驚訝。明明劇情有些微印象,顯示我早就看過這部小說,我卻一直以為自己以前只看了開頭。)
最讓我難過的是卜鷹。自第二冊(我看的是萬象小冊版)遭逢劇變起,他雖然下落不明,存在感卻不曾稍減,我一直以為他會像『武林外史』的金無望一樣,到最後才出場,公佈所有真相(說真的,卜鷹和金無望若干處都很相似),或者和小方來個大反擊,就算因此讓班察巴那變成律香川那樣的大反派,我也認了。但為什麼古龍要為他安排那樣一個震驚的結局呢?我不能理解,完全不能理解。
唯一慶幸的是班察巴那的動機。至少他沒像古龍寫慣的反派一樣,把英俊正直、孤獨冷酷的英雄面具取下後,就是一個醜惡卑鄙、追權逐利的小人。至少他雖然背叛了卜鷹,卻是因為兩人的理念相同,作法卻不同,對小方採取的態度也不同,而不是打一開始就一肚子壞水,從接近卜鷹就不安好心。
XXXX
說起來,這故事是有創新的元素在的,比如敘事角度一直是方偉,這個被稱為「要命的小方」的怪脾氣男人,但他並不像古龍大多作品的男一號──李尋歡、楚留香、陸小鳳等人一樣,雖然被捲入事件,卻能化被動為主動;雖然難免要吃虧上當,最後仍能全身而退。因此,儘管那些故事有悲劇有黑暗,仍帶有一種積極光明的氣息,或者說,一種英雄主義的美麗色彩。
但『大地飛鷹』不同。整部作品幾乎可以看作「小方受難記」。起初他還能稍稍掌控局面,就算被威逼、被利誘、被利用、被欺騙,也能用他古怪的原則逢兇化吉,贏得人傑卜鷹的賞識,整個節奏和發展基本上跟古龍其它作品沒什麼不同,姑且稱之為「黑暗中的明朗」;但自卜鷹生死不明開始,小方的遭遇就越來越淒慘、越來越身不由己,每件事都是他無法控制也無力控制、甚至挽回的。他被迫和蘇蘇發生了關係,被迫有了一個兒子,被迫與家人親朋分開,被迫失去了一切。
故事至此急轉而下,小方不再像「有個性的小方」,而更像「被動無奈的浮萍」。最明顯的證據就是,以往看古龍的習慣,是期待主角在朋友情人受災受難時,站出來像救世主般解救他們,看這部作品,卻總在期待卜鷹快快出現,幫小方脫離無邊苦海。由此觀之,小方作為主角的「氣勢」實在很淡,甚至光芒微弱得很。
這樣一個人物,總讓我聯想起『連城訣』的狄雲。他們的人生已經不是操於自己,而是有野心的梟雄(此書是班察巴那和呂三)手上;他們在命運的洪流中或掙扎求生,或盡力反抗反撲,最後雖然練得高明的武功,那種「身為棋子的無奈」、「無足輕重的悲哀」卻仍無所不在。讓人感傷,也讓人鬱悶。
他忽然問小方:「你為什麼還不回江南?」 小方的心又開始刺痛,這次是被班察巴那刺傷的。 「你為什麼要我回江南?」他反問:「你認為我沒法子陪你撐下去?」 班察巴那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只淡淡的說:「你是個好人,所以你應該回江南。」 他不讓小方再問:「為什麼?」 他的聲音冷淡如冰雪溶化成的泉水。 「因為江南也是個好地方。一個人生長在多水多情的江南,總是比較溫柔多情些!」 他冷冷的說:「這裡卻是一片無情的大地。這裡的人比你想像中還更冷酷無情。這裡的生活你永遠都無法適應的。這裡也不再有你值得留戀的地方。」 他又問小方:「你為什麼不回去?」
……
小方佩劍走出去時,加答已備好馬在等他。劍是他自己的「魔眼」,馬是他自己的「赤犬」。 他所失去的,現在又已重新得回。 他帶著這柄劍,騎著這匹馬,來到這地方。現在他又將佩劍策馬而返。 這一片大地雖然冷酷無情,但是他還活著。他是不是應該很愉快滿足?是不是真的已得回他所失去的一切? 又有誰知道他真正失去的是什麼?
XXXX
即使如此,至少這種設定夠特別。小方越接近平凡人,古龍賦予他的內心獨白與感慨就越真實、越引人深思,許多描寫也越能引起共鳴。
如果是在兩年前,不管呂三是真是假,也不管這孩子是真是假,小方早已衝了過去。 但是現在的小方已經不是兩年前的小方了。 他早已學會了忍耐。
看到這一段,我直覺想到沈浪和朱七七。聯想到朱七七是因為她和小方很像,都曾陷入一個又一個毒計,而變得越來越精明沉穩;聯想到沈浪,是因為他出場時就是這樣一個精明沉著的角色,雖然他的「成長過程」並沒有攤在讀者面前,但他這種特性,會不會不是與生俱來?會不會也是從無數慘痛的教訓中,不斷「進化」得來的?
更深刻的一著,是小方途中的反思。
他們說的正是道地的江南鄉白。鄉音入耳,小方心裡立刻充滿了溫暖。 他幾乎忍不住要停下來,問問他們江南的消息,問問他們是不是需要幫助? 但他沒有停下來。他心裡忽然有一種奇怪而可怕的想法。 ──這對夫妻說不定也是呂三屬下的殺手,丈夫的獨輪車把裡很可能藏著致命的兵刃,妻子抱著女兒的手裡也很可能隨時都有致命的暗器打出來,將他射殺在馬蹄前。 只有疑心病最重的人才會有這種想法,無論看見什麼人都要提防一著。 小方本來絕不是這種人,但是經過那麼多次可怕的事件之後,他已不能不特別小心謹慎。 所以他沒有停下來,也沒有回頭。
雖然發展到後來,證實了小方的猜測沒錯(這部份我覺得非常可惜,如果那對夫妻真的很平凡,讓人思考的空間無形中就提高了),但這一段實在讓我感觸良多。
古龍的小說充滿機詐背叛,處處可見變態扭曲的人心、險惡黑暗的社會,當這些部份被渲染到極限,看上去多少有些誇張,但留意社會新聞及周遭人情百態,卻又會驚訝地發現,古龍所寫的正是那個我們不願面對的真實世界。
有多少人正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因為被騙過,或擔心受騙,而處處懷疑別人,無法真心信任?鄉下人熱情直率,都市人卻冷漠自我,或許其間的差別,正像闖蕩江湖前後的小方吧。因此書中的「成長」,仔細想來也是一種悲哀,因為這表示無論朱七七還是小方,都已經無法那麼純粹、那麼真心地相信別人了,他們心裡已經被埋下不信任的種子。
XXXX
這部作品出現的女角雖多,卻沒有一個確定的女主角。波娃、蘇蘇、陽光、齊小燕,這幾個女人都曾在小方生命中佔有一席之地,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齊小燕,她和小方那種奇怪而複雜的關係,也最耐人尋味。
總覺得古龍在名字中賦予一個「燕」字的,往往會是他個人較為鐘愛的角色。比如燕七、燕十三等,總能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這個齊小燕也不例外。她是古龍筆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亦正亦邪的角色。她不像溫黛黛和紅娘子中途便改邪歸正,不像林仙兒使壞到了盡頭才發現真愛,也不像白飛飛「做著最狠毒的壞事,內心卻在流淚」。她給我的感覺比較像王憐花,雖然使壞,卻不以為意,雖然個性有偏差,卻又隱隱有著善念。
齊小燕實在是個很複雜的女人,她有才能和聰明,也有野心和手腕。她對小方的感情複雜而奇妙,就像她自己對小方的評價──看似多情,卻又無情,看似無情卻又多情。
就因為這樣,我實在很希望最後和小方在一起的人是她。只可惜這部份古龍不願多寫,或許就算他寫了,齊小燕也會「墮落」成另一個慕容秋荻吧。
話說古龍寫到晚期,作品中的「江湖味」好像無形中越來越重了,這部作品雖然沒什麼明確的主題,許多片段卻總讓我聯想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三少爺的劍』,因此若古龍說它是江湖人系列之一,我也不會覺得奇怪。僅引一段可供代表的段落作結:
小方慢慢的走出來,那孩子仍然站在屋簷下,痴痴地看著一個鳥籠,一隻鳥,也不知是山雀,還是畫眉? 「牠是我的朋友。」孩子沒有回頭看小方,這句話卻無疑是對小方說的。 「我知道。」小方說:「我知道牠們都是你的朋友。」 小孩忽然嘆息,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睛裡,忽然充滿成人的憂鬱。 「可是我對不起牠們。」 「為什麼?」 「因為我知道遲早總有一天,牠們會全都死在獨孤痴的劍下。」小孩輕輕的說:「只要等到他的手可以握劍時,就一定會用牠們來試劍的。」 「你怎麼知道?」小方問。 「我父親要我養這些鳥,也是為了要用牠們來試劍的。」小孩道:「有一次他曾經一劍斬斷了十三隻飛鳥,那天晚上,他就死在獨孤痴劍下。」
……
小方沉默了很久,才慢慢地說:「牠們雖然是你的朋友,可是你說不定也有一天會用牠們來試劍的。」 小孩也沉默了很久,居然慢慢地點了點頭:「不錯,說不定,我也會用牠們來試劍的。」 小方道:「你親眼看見他殺了你父親,明知他要殺你的朋友,卻還是收容了他。」 小孩道:「因為我也想做他們那樣的劍客。」 小方道:「總有一天,你一定也會成為他們那樣的劍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