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
東來的神秘白衣人,為了追求終極的武道,四處踢館找對手比劍,僅數日就有幾大高手命喪劍下。清平劍客白三空自知不是對手,命門下七大弟子另投七大門派,並要最小的徒弟胡不愁帶著孫子方寶兒到東海之濱,設法找尋五色帆船,因為船主紫衣侯正是武林中唯一能與白衣人匹敵的人…… 在古龍眾多作品中,我重看次數最多、印象最深的,除了『絕代雙驕』,就是這部『浣花洗劍錄』。當初其實是受近三十年前,張國榮與文雪兒主演的同名電視劇影響。這部戲在東南亞(還是泰國?)大紅大紫,也曾在台灣播出,找了原作來看之後,著實讓我迷了好一陣子。之後偶爾拿出來翻閱,印象始終和小時候一樣美好,因此聽到別人批評這部作品時,我總是夾雜無法理解與惆悵難過的心情,一直以為是知音難尋。 這次重看,在八、九章以前,這樣的想法仍根深柢固。當時我還不知道『大旗英雄傳』與『情人箭』其實寫在這部之前(因為古龍作品年表向來混亂,評論者眾說紛云,直到冰之火考查舊資料,才還它本來面目),本來看得有點疑惑,怎麼這部的文字相較之下簡潔俐落許多,角色塑造上也比較成功(整體而言)? 我還沒看『情人箭』,而『大旗英雄傳』出場人物多且雜,能讓人真正留下印象的卻不多,就算能留下印象,除了主角鐵中棠外,也多半不是好印象,但『浣花洗劍錄』不同。書中每個角色無論正邪,幾乎個個形象鮮明有趣,令人難忘,比如老奸巨滑的萬老夫人(『大旗』的盛老夫人進化版)、邪中帶正的絕代豔姬水天姬(溫黛黛進化版)、高貴悲壯的一代英雄紫衣侯、形似古龍但沉穩可靠的大頭胡不愁、亦狂亦俠會腹語術的王半俠、正義感超強的書呆子方寶兒等,搭配個性各不相同的七大弟子及五行魔宮,每個角色幾乎或多或少都有前後呼應的功能,不致淪落到出場不久就領便當,作用純粹是過場的地步,在這點上,前作(及一些後作)都望塵莫及。 正因人物豐富多變,加上文字劇情流暢自然、張力十足,對話也富於趣味(尤其是寶兒與水天姬的部份),因此閱讀這幾章時,我越看越納悶,實在不懂那些不欣賞它的人,究竟是抱著怎樣的標準來評價?他們的品味是不是太高了,以致雞蛋裡挑骨頭? 後來我才明白,這種批評不是沒有根據的。前面幾章整體雖值得激賞,自五色帆船之變後,卻開始走下坡,到天風塘、黃鶴樓兩事件後,更是每況愈下,無論是火魔神設下的連環毒計、七大弟子的互相殘殺、泰山英雄會的比武,還是方寶玉的水神宮之行,都讓我看得興味索然。原因很簡單,我喜歡的角色都變質了,角色變質,故事精彩度立刻大打折扣,自然引不起我的熱情。因此,很多人嫌棄的結局我反而能夠坦然以對。既然已經不存太大期待,何來失望? 要碎碎念的話真的念不完,簡而言之,我不喜歡王半俠是個偽君子,不喜歡小公主處處跟寶玉過不去,不喜歡神水娘娘給寶玉的一串試驗背後的動機,不喜歡寶玉那幾個突然冒出來的家人,更不喜歡寶玉變成一個樣板化的「翩翩貴公子」。 不會武功的小寶兒變成武功高手寶玉,技冠群英,讓所有人刮目相看,這種劇情我本來很愛看,但在這部作品中,我偏偏喜歡憑凜然正氣與聰明伶俐化險為夷的書呆子寶兒,而不是溫文儒雅沒個性的劍術高手方寶玉。雖然寶兒遇到危險只能靠人家救,他衝動熱情的性格、伶牙利齒的口才,卻讓他形象飽滿討喜,怎麼看都比寶玉有魅力多了。偏偏寶玉的戲份是寶兒的三倍,怎不教人傷感?(基本上,我已經把他們當不同人物看待了) 因此,寶玉登場後,我只好把視線轉向七大弟子,及五色帆船上的胡不愁與水天姬身上。可惜七大弟子和樂融融的時光易逝,胡不愁與水天姬也只有到最後才驚鴻一瞥,這註定了後半的枯躁乏味,也註定我不可能像從前那樣熱愛這個故事。 無論如何,整部書都有我偏愛的角色穿插其間,無論戲份多寡,至少聊以安慰,除了前面提過的之外,李英虹(天風塘一戰中的大俠們,我都莫名地有感情)、金祖林(怕老婆的部份最可愛)、公孫不智、公孫紅(我很愛他、梅謙及萬老夫人面對船難那部份的描寫,可惜前兩位下場淒慘,後一位也沒因此改邪歸正)等,我都印象不壞,比較特殊的是木郎君,不知為何我就是對他有好感XD 憑記憶補敘一下書中的矛盾: 1. 在天風塘事件中,小公主是被萬老夫人與木郎君抓走,卻是何時落入火魔神手中?後來小公主出現在萬老夫人面前,還說兩人最後一次見面,是在五色帆船上。 2. 紫衣侯在胡不愁提出救援要求時,曾表示武林死活他不在乎,因為武林也不會在乎他的死活,胡不愁只得利用白衣人的劍法,引起紫衣侯的興趣,後來紫衣侯卻突然變得大義凜然,口口聲聲都是「大義」、「大局」,實在很突兀。 3. 寶兒長大前後,對他外貌的描述都是清秀可愛,氣質出眾,後來卻筆鋒一轉,讓他成了「世上少見的美男子」。這種情形也發生在『陸小鳳傳奇』的上官飛燕身上,明明出場時交代她並不是個美女,後來卻搖身一變為連美麗的丹鳳公主都黯然失色的絕世大美人。 題外話,這部在古龍作品中,國族色彩少見地濃厚,藉紫衣侯等人之口,提了不少國族主義的言論(華夏之邦文化風土多麼優越、倭人多麼殘暴兇惡云云),老實說我有點驚訝。一直覺得古龍應該挺喜歡日本,也看了不少日本小說,怎麼他作品中的日本人還老是停留在大中國主義者的刻板印象呢?好像個個都是殘忍嗜殺、不講仁義的獸性之徒似的。這跟我所接觸認識的日本文化,以及我所知道的武士道,實在充滿矛盾與衝突,因此我怎麼也無法認同。 偏偏古龍很喜歡讓日本武士在書中插花,一插又都是醜惡嘴臉的反派(『楚留香』中的無花實為個中翹楚),難怪他的作品在日本不太好銷…… 當然啦,白衣人並不是日本人,只是旅居東瀛的「華僑」,但中原武林人士基本上已經把他看作「外來侵略者」,所以他得到的待遇其實是差不多的。 最後想提一下小公主,以前我並不會太討厭她,現在卻越看越覺得她面目可憎。我還是同情她的遭遇,紫衣候為武林站出來的代價,恐怕連他自己都始料未及,江湖人心的險惡更是令人齒寒。小公主由一個無比尊貴榮耀的「公主」,突然顛沛流離、四處逃亡,面對一連串貪婪的爭奪,會走入岐途實在是無可厚非。我厭惡她,只因為她不應該把報復的對象轉到寶兒身上。因此向來最支持主角的我,在這部破天荒地改支持胡不愁與水天姬這一對,他們才讓我真正看到愛情的甜蜜啊。P.S. 我是很在意細節的人,因此看到寶玉出場時,跟他從小就認識的人還是稱他「寶兒」,就覺得格外溫暖、細膩。偏偏書中的稱呼常變來變去,有些叫「寶兒」的,後來就改叫「寶玉」了,有些則交替著用,不知道是古龍寫的時候就有的現象,還是出版社校稿不周?
關於紫衣侯我唯一能想到的,或許紫衣侯一開始的想法是:「武林不就是那樣?還能有
什麼風波?」但後來看到那截樹枝時卻覺得:「哦!不行,此人劍法外掛過度,
看來這真的嚴重了!」才會有反差吧。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周方的武功論吧,古龍對武功的見解都十分令我崇拜呢!
但古龍的不負責和許多的詬病卻也讓我讀得很無奈......
不過石不為的大哥大姊究竟是?還有他是為了什麼復仇?以及為何後期鐵娃突然就
消失了?是我沒看仔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