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08 18:57:03瀏覽2932|回應1|推薦12 | |
從漫畫到NHK的大河劇,還有司馬遼太郎等深入淺出的歷史小說,日本幕末與戰國的歷史,包括其中的枝微末節,不只日本國內,在台灣也漸漸家喻戶曉。德川、豐臣、織田在耳旁繞來繞去,幕末英雄坂本龍馬更變身為俊挺的福山雅治,豈只主要人物,反映那個時代,陪臣都一一成為日劇的主角。 歸納起來,日本的歷史劇又隱隱然有其脈絡:企盼著結束這個亂世,同時開創新的契機! * 以近似的標準看台灣,我們的歷史潛藏著太多好聽的故事。 相較於日本戰國的離亂分合,或者幕末的群雄紛紜,台灣目前的時間點上,最迫切的關注是與中國大陸的依存關係。歷史上,單單繞著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就有許多可以衍生出史詩的故事。從李旦(洋名叫Andrea Dittis)到鄭家父子(外國人稱呼尼古拉斯一官與國姓爺)叛降之間的反覆,以及阿罩霧林家與清廷撫勦之間的周旋,都是其中的例子。鄭氏父子縱橫於跨國海域、林家兄弟選擇各自的路徑,以至於或喋血或收編或封疆大吏的結局,皆是飽含張力的史料。 目前的台灣,看在一些人眼裡,終不免於荷鄭之後的命運:被吸納入中國大陸後,國際間轉口貿易地位逐漸讓位於沿海的十三商行,而台灣退而充當大陸供需鏈上的供應角色。 另一些人眼裡,台灣若智巧地運用累積的經驗,不只作為中國加入全球體系的催化劑,當中國崛起於世界,台灣將以文化做為導航,引領中國不同於過往的霸權,將在未來世界上扮演王道的盟主。 台灣到底該何去何從---哪裡是失陷的起點?哪裡是岔路的盡頭?哪裡又潛藏著巨大的風險?更深一層的意義上,此時此刻,台灣的困境正是人民於前景之缺乏共識。 日劇對歷史的反覆推演,一次重新推出就附加一層時代意義,其實在砥礪日本民眾,歷史充滿契機,端看當下怎麼樣在英雄志業中開創未來的格局。同時,歷史故事一遍遍地重說,從各個角度側寫英雄人物,事蹟之外也映出他身上的艱難與掙扎,在某個意義上,這是借歷史人物與歷史近身相親,無形中,也在塑造日本人的國民共識以及符合庶民想像的群體目標。 * 相較來看,為什麼我們對歷史人物如此陌生? 是因為教科書的記憶太強迫性,出了校門從此再也不相信歷史;還是我們內聖外王的信念太堅強,殿堂上的正面人物不容褻瀆,無睹於他人性的一面。歷史人物沒有血肉,因之也與我們一般人沒有關連! 又不只我們台灣,對岸中國大陸縱使拍戲的資源豐厚,選材上卻往往置入政治的考量。總括來說,對岸寧取熱鬧的古裝戲(包括宮廷大戲)或輕鬆的時裝劇,卻迴避近代史題材,如果有,多是基於統戰的意涵。 於是,愛民的康熙或勤政的雍正在劇裡還算入情入理,但一遇上近代政治人物可就樣板起來,要不乾脆漠視,總之是任其埋沒。譬如說,相似於坂本龍馬的脫藩而成為維新志士,比他的時期稍晚,民國史上可寫的也有梁啟超;對憲法制定的功勞首數張君勱;被暗殺的結局,庶幾近之的也有宋教仁。不要說這些人在一般民眾的印象中幾近空白,兩岸的流行文化裡,連孫中山都沒有位置、沒有面目,命運大不如日本幕末各藩的志士,每一位都有可供演繹的通俗傳略。 比起日本人,我們是疏遠於歷史的民族。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