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26 10:01:44瀏覽6350|回應16|推薦246 | |
上篇《六十石山・玉長公路》 近兩次走訪後山、都是「三天兩夜」的周休行程,雖說倉促、但卻也充實。 不過,總覺得意猶未盡,現在才發現「花東」還真是旅遊的寶庫,若真要玩、至少也得連續一周的假期才足夠。何況,我們兩趟都只是集中在「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卻遺漏了在海岸山脈的東側還有個「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花東縱谷景點。延伸閱讀 這次的旅行、眼看著就要結束了,最後就利用回程順路先瀏覽一下東海岸的風光吧! 我們順著玉長公路(台30線)往東海岸下山,在終端會與南北縱向的台11線公路會合,此處屬於台東縣的長濱鄉。台11線公路(省道)是一條縱貫臺灣東部的海岸公路。北端起點花蓮縣花蓮市,南端終點臺東縣太麻里鄉美和,全長180.303k公里。 ↓此時,若右轉是往台東方向(南),我們當然是取左轉往花蓮市方面走(北) ↓就在長濱鄉、公路會合的附近有個觀海台 ↓果然是一個美麗的長濱海岸 所謂『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是指花蓮、台東縣的濱海部份,寬為東至海平面20公尺等 深線,西達台11線公路目視所及第一條山稜線,綿亙於海岸山脈東側以及太平洋之間。南北沿台11線公路,北起花蓮溪口,南迄小野柳風景特定區,擁有長達168公里的海岸線。此外,還包括秀姑巒溪瑞穗以下泛舟河段,以及孤懸外海的綠島。總面積為41,483公頃,其中陸域面積25,799公頃,海域面積15,684公頃。 ↓途經『南竹湖社區』(在八仙洞風景區附近),這是「巴卡拉阿滋部落」的居地 「巴卡拉阿滋」(Pakara'ac)名稱之由來,據耆老口述,先祖們凡事皆以祭師為依皈,族人於祭師舉行祭祀時便會上山採集食物,當時於溪流旁泥地上,有很多白色的螃蟹居住,於是族人挖孔抓白螃蟹,做為祭祀之用,「白螃蟹」在阿美語稱為Kara'acay,其部落名即由此演變而來。「南竹湖」之地名形成,是為後來漢民族所取。 之前說過,台灣一共有三個北回歸線座標碑,東部就有兩個。在「花東縱谷」已去過其中一座,而另一座就位於花蓮的台11線69公里處的靜浦,此處已回到花蓮縣境。 《北迴歸線》是指北緯23.5度,是太陽直射地球的北界,也就是亞熱帶與熱帶的分界線。最明顯的就是台灣北回歸線以南主要種植的作物就是熱帶的鳳梨以及釋迦,以北主要的作物就是溫帶作物茶以及水稻。 ↓『靜浦北迴歸線標座碑』像標竿般矗立在台11線公路69k處,這座潔白的紀念標是吸引遊客前來此拍照的必遊景點 ↓每年夏至太陽會沿白色的塔身東昇西落,所以座標塔上設計有一條細縫,以觀察此一現象,且夏至中午時陽光會正好射入縫中,此刻,塔旁的遊客即可體驗太陽下無影子的奇觀 ↓《北迴歸線》之花 繼續車行台11線北上,經過橫跨秀姑巒溪的長虹橋,這是連接靜浦與港口兩聚落的橋,秀姑巒溪就由此橋下出海、而著名的泛舟終點站也就在此橋下。因為以前泛舟曾來過,所以此回就呼嘯而過、不停留。 ↓在平緩梯田的盡頭、獨佔太平洋景觀的第一排,聽說那是一個名為『石梯灣118號』的民宿 延伸閱讀花蓮失樂園 找回濕樂園 。 也就是說,我們已抵達花東海岸(花蓮縣豐濱鄉)最著名的景點『石梯坪』。 ↓『石梯坪』的入口面對著(北)整個石梯灣 ↓石梯港位於石梯灣之內奧,是個充滿生命力的港口,除了漁船每日捕撈新鮮的漁獲上岸,這裡也是台灣賞鯨的發源地,每年夏天鯨豚們總現身外海,吸引遊人們搭上賞鯨船追逐牠們優雅的身影 東管處在此處設有遊客中心,遊覽石梯坪前可先去展示室看一下,透過他們的解說設施,瞭解此處的地質特色、動植物生態,再沿風景區的環狀步道實地觀察。 我們從北端停車場走下,沿馬路前行,從第一座木造涼亭旁的石板步道下去,沿途可看到豐富的海邊植物,約2公里長便可以看到海蝕地形。 ↓石梯坪的露營區設備完善,遊客可選擇在此夜宿,漫步於月色中,或是聽濤觀星,享受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絕妙體驗。隔天在營帳前迎接美麗的晨曦,看清晨的陽光破雲而出將海面映的金黃燦爛 ↓石梯坪就位在石梯灣的南側尾端,整個區域是一個面積極大的海岸階地,海蝕地形十分發達,海蝕平台、隆起珊瑚礁、海蝕溝、海蝕崖等觸目皆是 ↓妳也可以登上17公尺高的單面山,不僅可飽覽石梯坪的地質景觀,太平洋的壯闊浩瀚景象也能盡入眼底 不過石梯坪沒有遮陽設施,海邊日照強,要做好防曬;裝備也要齊全,除了遮陽的帽子、長褲、長袖,解渴的開水更不可少。 ↓石梯坪海岸擁有經風力和海水雕刻而成的特殊岩岸風景,潮間帶上與壺穴形成的潮池,生長著各式各樣的海藻、魚蝦、貝類等海洋生物,使石梯坪成為觀察潮間帶豐富生態和潛水、磯釣的絕佳場所。在石梯坪北邊(左)突出的岬角,壺穴群最為密集。尤其是壺穴景觀更是堪稱台灣第一、世界級的戶外地質教室 因為是屬於回程順路遊的行程,所以原則上、只計畫在『石梯坪』一處停留遊覽,若沿途有好景點就只能隨機下車拍拍照了。 ↓磯崎灣海角(豐濱鄉),位於台11線、距花蓮市約39公里處 ,海灣群山環繞,擁有長達3公里長的細柔沙灘,冬季漲潮時海底沙石湧上呈黑色,待夏季潮退即呈現出一片金色沙灘,南端並點綴了一座小山頭,景緻極為優美 磯崎海灘的南北兩側是堅硬的火山角礫岩,中間卻是不耐侵蝕的八里灣層的砂、頁岩,海水有先吃軟,後吃硬的特性,由於差異侵蝕形成沙質海灣,目前目前已開發為海濱遊憩區,是花蓮少有的海水浴場。 ↓連雲朵都願為之停留,你也一定會情不自禁的靠邊停車。在路旁的瞭望台向東方眺望,那浩瀚無邊、湛藍如鏡的太平洋,能讓你忘卻這一路的辛勞。敞開心胸、擴大視野,你就會發現地球是圓的 從磯崎海水浴場再前行,過新磯隧道,就到了新社,新社村是位在海階平台的聚落,居民大都是阿美族和噶瑪蘭族。 ↓『芭崎眺望台』位於台11線32公里處,是海岸公路上難得的制高點,登上眺望台往南,可以看見磯崎海灣和龜吼海岬及新社海崖,是層次接連的奇特海岸地景 當你行經在落落長的台11縣道上,『芭崎眺望台』可以說是此路最美的”轉捩點”。 怎麼說呢?當你從台東方面一路駛來,放眼所見盡是一片廣大的太平洋海景,而海岸山脈依立在旁。但再往北駛過此處的髮夾彎後,你所看到的頓時就變成兩旁翠綠山林夾道的風景。 ↓對著廣大的太平洋海景大大的伸個懶腰,我們再出發了 然而進入山區後,天氣竟也急轉直下! 飄雨中、沒再停車,我們直接到達預定用餐的地點『鹽寮村』。 ↓鹽寮龍蝦海鮮店 『鹽寮村』是花東海岸線最北端的一個村落,以前花蓮的食鹽就是在這裡烹煮製成,因此日本人稱此地為「鹽寮港」。日治時期,山坡種植了整片的香茅草,村民煉製香茅油外銷東南亞,二次世界大戰,香茅油價格大漲,甚至還曾銷售到歐洲。 民國92年海洋公園在此地正式營運後,帶來大量遊客及大規模的消費,也帶動村內民宿的興起。現今的鹽寮,已成為觀光客進出的要區。 ↓若非天後不佳,海景用餐環境沒話講 ↓現撈海鮮食材,鮮度也是一級棒,但價格沒想當然的便宜 飯後,我們繼續走台11線北上,經由花蓮大橋進入花蓮市吉安鄉,此處已算是花東公路的終端了。接著車子轉進南濱路一段頭,找到了花連名產「阿美麻糬」的總公司(宗泰食品館)。 ↓『宗泰食品館』的遊客真是絡繹不絕,除了參觀食品製作過程外,最主要的還來買伴手禮回去 由於離我們回台北的火車時刻(晚間10點多)還有幾個鐘頭,而外頭雨越下越大,能混的地方似乎還真是不多,首先想到的去處是『松園別館』。 『松園別館』約建於民國32年,曾為花蓮港「兵事部」辦公室,與附近的「放送局」(現中廣公司花蓮台)、「海岸電台」(現中華電信)與自來水廠(現自來水公司美崙淨水廠)等處松林連成一片,由於視野直對北濱海灘之美崙溪入海口,具有天然制高點優勢,可俯瞰美崙溪入海處、花蓮港及太平洋海景,輕易掌控出入於南濱海面船隻及南機場起降航機,加上濃密的松針樹蔭有如大傘保護,成為日軍在花蓮重要的軍事指揮中心。 ↓松園別館仍然保留過去建造的日式建築 ↓美崙溪從花蓮巿區蜿蜒而過,在美崙海濱公園南端注入太平洋,『松園別館』的位置正好可俯瞰美崙溪入海口 1943年二次大戰末期,日本在中途島一役慘敗後成立神風特攻隊(kamikaze),以「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自殺攻擊模式,企圖挽救日本即將戰敗的局面,而當時由台灣東部所出發的神風特攻隊,傳言隊員在出征前就是在松園接受天皇所賞賜的「御前酒」,為園區憑添許多想像空間。 終戰後,此地由國民政府軍隊接管,曾作為美軍顧問團軍官休閒度假中心。爾後交由行政院退輔會管理迄今。89年由花蓮縣政府將松園編定為「歷史風貌專區」,九十年獲選為文建會「閒置空間再利用」試辦點之一,並入選為「臺灣歷史百景」。 在褪去沈重的軍事外衣後,松園重新整修後於民國93年對外開放,由專業團隊打造專業的藝文展演空間,為朝向藝文跨領域合作機制之文化創意產業實驗園區而努力;松園自97年起連年舉辦太平洋詩歌節,邀請余光中、楊牧、陳黎、陳克華等多位華語文壇重量級的老中青三代詩人與文學家齊聚太平洋岸,為松園注入豐沛的文化能量。 ↓過去的日治兵事部,現在成為藝術的文化園地,也成為頗受新世代喜愛的活動空間,算是「古蹟活用」的成功典範 ↓濃密的松林是松園最大的特色,日本人當年在整片台地栽種約100多株的琉球松,其用意是為遮掩及防風擋雨,百年來松樹們像綠色大傘般撐起,與蔚藍海岸和寧靜的天空形成浪漫風情 然而近年由於颱風、病蟲害與土質病變等威脅,為保護園區如今老松樹僅存的32棵,松園定期會有樹醫師前來看診,給予適當治療。 ↓除了松樹之外,尚有許多原生植物蔓生整個園區,如:血桐、蕨類、芒草、榕屬植物等,其中以榕屬植物的纏勒現象最為特殊,各種大小雀榕穿過水泥牆,深入建築物內繼續蔓延 後院生態池的水生植物更是生趣盎然,而自然生態與歷史空間交織融合的特殊面貌,正是松園最獨特的美。 ↓小木屋位在生態池塘旁,原址所在的建築大部分早已腐朽,相傳室內中央原懸掛有天皇照片,是神風特攻隊隊員出發前的宿舍,就義前即在此地接受由天皇賞賜的「御前酒」。而木屋前的直立式煙囪,則是日軍戰敗後焚毀機密文件之地 現在的木構建築是依循整體規劃之後所修復重建,室內空間雖然不大,但散發出的自然木頭香氣與閒適溫馨的氛圍,加上要拖鞋才能踏上的木質地板,讓小木屋成為松園極受歡迎的小天地,學校的戶外教學、電影播放、多元的講座內容也都常常選擇這個地方舉辦,婚紗攝影更是不會遺漏這個地方作為美麗的場景。 ↓松園後院的迴廊、生態池塘前有一咖啡休憩空間 ↓除了咖啡、甜點,在松樹蔭下來杯「五葉松汁」也很應景 ↓『松園別館』成為我們午後躲雨、消磨時光的好所在 天黑後、雨歇。我們拉到精緻名產集中的中華路、做最後衝刺。 ↓花蓮一向以糕餅甜點聞名,其他名物還有豆干、剝皮辣椒等美食也吸引人,而中華路上可說是一應具全 ↓返回台北『松山車站』已過凌晨,這次假期可說是一分一秒都沒浪費 相關連結:
終於趕在這歲末年終,把積壓的「花東系列」都結清完稿! Rinka 在此 祝各位朋友,來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並且有一個充實的2013年!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