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02 10:23:34瀏覽8537|回應21|推薦348 | |
繼《三年坂・漫遊到祉園》 「東山」起緣得甚早,大約從平安時代或更早就有這樣的稱呼,原本是指京都盆地東側群山的總稱(北起比叡山、南至稲荷山),當時逐漸就有寺院、神社建立在山上或山麓一帶。 自14世紀中葉(室町時代)起,京都的皇族、貴族及武士等知識分子興起在「東山」的西麓一帶建造別墅的熱潮,由於文化人的聚集使得包括建築、庭園、花道、茶道、能樂等豐富的多樣藝術能在這時期開花,爾後逐步形成了日本源流的優秀文化,這也就是所謂的「東山文化」。因此,後來一般所說的「東山」是指這些地區。 時至今日,分佈在東山地區內的寺院、庭園等歷史建物早已成爲日本的代表性觀光景點。而我們所說的「東山」,其實已經含概整個京都市東部地區的總稱,也就是代表京都風華的「洛東」。 顯然,「東山」的定義很模糊、範圍難界定,因此本篇的「東山大縱走」也只是Rinka個人的定義。 縱走的範圍:北起銀閣寺、南至清水寺。 行程以祉園為中(終)點,規劃分兩天走: 北段:銀閣寺~祉園。 南段:清水寺~祉園(文章已發表於前)。
以銀閣寺為起首,不僅因為它是位於「東山」北端的指標景點,更重要的意義是此處為「東山文化」的發源地,甚至可以這麼說:沒有銀閣寺、就沒有「東山文化」。 交通:京都市営巴士(32・100洛系統)在銀閣寺前站下車再徒歩6分。京都巴士(18・51・55系統)、京阪巴士(56・56A系統)在銀閣寺道站下車再徒歩10分。 ↓銀閣寺的正式名稱為「慈照寺」、山號東山,屬於臨濟宗相國寺派(京都五山第2位)的境外寺院 ↓銀閣寺垣 (參道) 室町幕府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1436年-1490年),任內由於繼承人之爭而引發「應仁之亂」,讓他對政治界的權謀術数生厭,決定提前隱退並遠離政界。1473年(文明5年),足利義政毅然將權位交讓給嫡子足利義尚。 應仁之亂(1467~1477)平息後不久,京都地區民生凋敝,經濟疲弊,但1482年、足利義政為了滿足他的退隠生活,卻開始在東山的月待山麓大興土木、建造東山山莊(又稱東山殿)。而翌年(1483年) ,義政就急於遷入山莊居住,為了繼續擴建東山殿,並且獨自過著風雅安逸的奢華生活,他仍大肆向百姓徵收稅金和課以勞役,直到他逝世前不久、共耗時8年才正式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這期間足利義政經常在山莊内與許多不同背景的武家、公家、禪僧等文化人舉行茶道、花道及香道的聚會,逐漸地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就這樣意外的開創出足以代表京都的「東山文化」。 1490年(延德2年)2月,為供奉逝世的義政的化身菩提,東山殿被改為寺院,並且作為相國寺的末寺,創立為慈照寺。 進入庭院,第一眼看到的是兩處堆砌工整的白色沙礫造景。 ↓「銀沙灘」以及圓錐台形的「向月台」,此部分並非庭院原來面貌,而是江戶時代後期經大規模修改成型的。據說白砂會因月光的反射而成「銀沙灘」、而「向月台」上是坐待月昇東山的位置 ↓銀閣(國寶)建於1489年,正式名稱為「觀音殿」,為慈照寺的象徵。因為經常被拿來和第3代將軍足利義滿(足利義政的祖父)建造的金閣相比,故此得名。而寺院全體也因此俗稱為「銀閣寺」 然而金閣(鹿苑寺)是貨真價實地在建築物表面貼上了金箔,但是銀閣卻沒有貼過銀箔的痕迹。據說起初建造是有計劃使用銀箔,但後來由於政府財政窘迫,沒有能如願按計劃完成。但也有說法認為,由於該樓是義政的隱居場所,因此只低調的使用樸素的木材原色,而沒有使用銀箔的計劃。 後來部分庭園改造成「銀沙灘」,或許有營造讓銀閣寺更名符其實的企圖。 ↓銀閣為雙層、寶形的建築結構,柿葺屋頂上有一隻和金閣同樣的金銅鳳凰,應該是來自平等院鳳凰堂的靈感。底層的「心空殿」為普通住宅風格,上層的「潮音閣」為方形3間的禪宗式樣佛殿。此樓同時也融入了日本傳統的「書院造」住宅風格,成為東山文化的代表性建築物 寺院內,除了少部分已改造成沙礫造景的「銀沙灘」,大部分仍保留著創建初期、以錦鏡池為中心的池泉回遊式庭園,此乃模仿自「苔寺」的庭園(夢窗疎石設計)。 1952年3月29日,慈照寺的庭園被日本政府指定為特別史跡和特別名勝。 ↓除了鹿苑寺的金閣、西芳寺的瑠璃殿之外、銀閣(觀音殿)以日本唯一現存室町期的樓閣庭園建築之代表作而聞名 ↓方丈(本堂)在銀沙灘的另一端,為江戸中期所建造。堂內本尊釈迦牟尼仏安置、正面掲額「東山水上行」、内部珍藏江戸時期的巨匠名畫。由方丈可欣賞銀沙灘與月待山的絶景 ↓東求堂(國寶)建於1486年、是足利義政的佛堂和茶室(稱作同仁齋)。書齋北側的副書院和違棚是現在最古老的座敷裝飾風格的房間,此乃日本書院造和草庵茶室的發源,被視為日本建築史上寶貴的遺產。此外,書齋正面水池中的有塊岩石稱為「座禪石」 東山殿內建有會所、常御所等大規模設施,儘管無法與足利義滿建造的北山殿(後來的金閣寺)相媲美,但也具備了一定的政治功能。然而,能保存至今的建築物只有銀閣和東求堂。 ↓銀閣寺全景、東山區街景の眺望 我們從銀閣寺出來便往南走,才出發就看到路旁有一個「哲學の道」的石碑,這也就東山縱走路(北段)的主要路線。 ↓「哲學之道」是京都的熱門景點,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這條路 ↓然而我家兩姥對於「哲學之道」卻前所未聞。這樣也好!在這什麼都沒有的季節走起來,至少還保有一份新鮮感 ↓寒冬詐暖,冷空氣在冬陽的輕焙下感覺格外清甜,但還是冷 對一般人而言,「哲學の道」本身並不具哲學,只不過是日本京都市左京區、一條2公里長的渠邊小道而已。 「哲學の道」的名稱來自著名的哲學家・西田幾多郎(1870年~1945年),因為他每日都在此路上散步冥想,而被當地人稱為「思索の小径」。之後,「哲學の道」的稱呼也逐漸被傳開來。 西元1972年、為紀念這位京都學派的創始者,此路才正式命名為「哲學の道」,並且被列入「日本の道100選」成為京都聲名大噪的散步道。 ↓「哲學の道」與琵琶湖疏水分流渠並行,沿途兩岸櫻木夾道,是京都的賞櫻名所。據說最初的櫻樹苗,是由與哲學家同期的日本画家・橋本関雪的夫人所捐贈,因此這片櫻並林也就稱為「関雪桜」 春櫻盛開是「哲學の道」最美的季節,但遊客將暴滿整條路。此外,夏夜的螢火虫、秋天的紅葉、甚至冬雪的化粧,也都是「哲學の道」 吸引遊客的亮點。 往好處想,唯有此時能輕鬆悠閒的散步其間。 基本上,「哲學之道」是從銀閣寺到南禪寺,沿途經過好幾座寺院和神社,例如銀閣寺、法然院、大豊神社 、熊野若王子神社、永観堂禪林寺、南禪寺等。 ↓大豊神社御旅所是該社的神輿庫(祭器庫) ↓實際上,櫻林、流水小徑只到若王子神社附近 「東山大縱走」的行程,對於劉姥姥來說似乎太吃重了,幸虧旅遊京都最吸引人之處,就在於走累了隨時都能找到一家優雅的店歇歇腳。 ↓「哲學の道」上的甘味小舖 ↓我們四人一致點了「甘酒set」。甘酒又稱濁酒,是日本傳統的甘味飲料,據說是釀米酒第一道步驟的產物,雖稱為酒,但只有酒香幾乎無酒精成份,冬天若再加入少許薑泥熱熱的喝,具有驅寒的效能 大約從6世紀開始,佛教文化就由中國不斷的傳入日本,在平安時期更達到前所未有的顛峰。之後,佛教文化在日本也一直能與傳統神教並行發展,並且得到弘揚與庇護,因此日本能成為當今世界屈指的佛教古國。這就是為什麼,今日我們在京都能見到「三步一寺、五步一社」的盛況。甚至有人說:「如果把寺院抽掉,京都將只剩空殼子」,這說法雖有些誇張,但也反映事實。到京都旅遊,如果沒有先做足功課,看這麼多寺院難免會有進香團的感覺。但就算你對京都已鉅細靡遺,就算京都處處是寶、每個寺院都有動人故事,你將無法也沒必要去探訪所有的寺院,否則燒掉的不只是你的時間精力,還需要有可觀的拜觀料! 除了被列入「世界遺產」的景點之外,其餘並沒有所謂「必看的」標的。是否值得你一遊,端看標的是否有符合你期待的故事。 走完「哲學の道」,順著路標繞過一些住宅,我們來到「永観堂・禅林寺」,這裡面就有我想看的故事。 ↓永觀堂の總門-江戸時代末期的建築,屬於「高麗門」的形式 「永觀堂」 為浄土宗西山禅林寺派総本山的寺院,正式名稱為禅林寺、山号為聖衆来迎山、院号稱無量寿院。 永觀堂一向以紅葉聞名、是東山首屈一指的賞楓名所,自古就流傳著「秋はもみじの永観堂」(秋天就想到紅葉的永觀堂)這樣的說法,可見其紅葉盛名不同凡響。 我們此時入寺拜觀,當然別有所圖。 ↓永觀堂的主要堂院建築都在左側、鶴壽台後方的山麓下,外側(右)則是大面積的庭園水池 ↓放生池與弁天島 「永観堂・禅林寺」的歷史可分為三階段。 平安時代(853年),弘法大師的大弟子僧都・真紹買下已故文人「藤原關雄」的邸宅跡,為了實践建立道場的志願,真紹在此地創建了真言宗寺院,當時京都還是禁止私建寺院的時代。10年後的貞観5年(863年)、在清和天皇的勅許下賜予「禪林寺」的寺號,始為公認的寺院,此即永觀堂的起源。 西元1072年,永觀律師被選為禪林寺第七代住持,供奉阿彌陀佛為本尊。11歲的永觀律師(西元1033年 -- 西元1111年)已是高知名度的少年秀才、並且贏得「三論宗學匠」的名聲,然而他卻捨棄地位、名聲,選擇隠遁東山禅林寺、拜在住持深観的門下,18歳開始日課便能念佛一萬遍、日後更達到六萬遍的念佛。永觀律師對禪林寺的發展有莫大的貢獻,他在院內普施醫療為救濟病苦而奔走,人們為了紀念他而稱這裡為「永觀堂」。此之所以「禅林寺」會通稱為「永観堂」的由來。 永観堂會轉為浄土教的寺院、全是因為静遍僧都。鎌倉時代之初、接受源頼朝帰依的真言宗學匠静遍僧都,在法然上人(浄土宗祖)死後、嚴厲批判他所著「選択本願念仏集」的念佛教義。但經再三研讀後、終能頓悟,從此帰依浄土教宗。此後、約八百年永観堂都是作為浄土宗西山禅林寺派的根本道場。 ↓「大玄關」是一般人的拜觀入口,後方可看到多寶塔的頂層。據說從紅葉中眺望位於高台上的多寶塔,是最佳角度 ↓「唐門」是給天皇之使者出入所使用的門,勅使進門必須踏過前方描繪松樹模樣的盛砂以淨身,然後直接進入釋迦堂 我們由大玄關進入,首先也是來到釋迦堂。 ↓釋迦堂為室町時代所建立,屬於正統的「書院造」建築,左側有個心字池的庭園 拍完這張相後,才發現有個禁止攝影的告示牌,我趕忙收起照相機,但後來發現其實也很難拍到什麼精彩的。 因為寺院最初是以山莊的舊跡地為基礎而建造的,或許因此整個寺院的格局也不同於一般寺院,內部有許多形式各異的院舍,每座院舍之間都由迴廊銜接,也就是說遊客能看到完整外觀的,就只有最外面的鶴壽台、大玄關。 我們依序順著迴廊從釋迦堂走到置有孔雀的襖繪、拔雀欄間的小方丈、火除的阿彌如來(瑞紫殿)、置有長谷川等伯和狩野元信的襖繪的方丈、祭祀法然上人像的御影堂,然後就可來到本堂(阿弥陀堂)。 阿彌陀堂(本堂)為17世紀初的建築。特別的是,堂內安置的本尊阿彌陀如來立像、相當有名,這也就我們專程要拜觀的「回望阿彌陀佛」(みかえり阿彌陀)。 ↓回望阿彌陀佛(みかえり阿彌陀)像高約77cm、為平安後期~鎌倉初期之作,被譽為「京都六大阿彌陀佛」之一。特別之處在於佛像的臉、並不看著前方,而是以優美的曲線越過左肩往後方回頭的姿態,表情安詳歡喜 〔故事〕西元 1082 年2月15日拂曉,永觀律師一心不亂、唸佛行道中。此時,阿彌陀佛驀然從壇桌而下、走在前面,並且與他一起經行,永觀一時驚覺而唖然躊躇之際,阿彌陀佛回首向永觀微笑著說:「你太慢了喔,永觀!」。 永觀法師為了感恩戴德,並且傳達〔與眾生一同正確的前進, 而時時回顧自己是否把握住身為引導者的風範〕,乃請匠師創作回望阿彌陀佛像留形,以傳遠代。 對於一般前來拜觀者,〔回望阿彌陀佛〕的意義: 從正面接納無量眾生的心 同時 回頭,是為了確認被接引者是否跟上來了、是否掉隊了? 通常,佛寺內的本尊佛像都受到嚴密保護,參拜者只能遠遠的瞻仰,保持一定程度的神秘感。但永觀堂的做法比較特別,每個拜觀者都可近距離正面瞻仰「回望阿彌陀佛」。 不僅如此,他們同時也設置了側面、近距離拜觀的空間。 當Rinka拜過正面,隨即也滿心期待的前往左側面拜觀,在抬頭觀注佛像的瞬間,彷彿聽到阿彌陀佛微笑的對Rinka說: 你確定看到的是我的側面嗎? 繼續閱讀。。。 相關連結: 直接點按下面貼紙可進入我的『部落客百傑』投票首頁: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