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06 20:34:12瀏覽14534|回應16|推薦310 | |
江戶の五街道 西元1600年的「関ケ原合戦」後,由勝利的徳川家康掌握了日本政權、也就是進入所謂265年的江戶時代。翌年徳川幕府便積極著手修建江戶(現今東京)的對外交通網,當時以江戶的日本橋為起點,每一里設置一里塚,陸續建構完成5條路陸交通的大動脈,也就是所謂的「江戶の五街道」,分別是:東海道、中山道、甲州街道、奥州街道、日光街道。 其中東海道、中山道兩條,分別以海線與山線的路徑連結江戶與京都間的交通,因此最為重要。但隨著時代變遷,明治維新後興建了公路及鐵路,五街道的交通功能便被取代,路基隨著歲月逐漸消失,目前只保留少部分路段以「古道」的型態供後人追憶。 之前,Rinka曾介紹過箱根旧街道(「伊東・箱根」補破網之旅一文)即屬東海道的代表作。現在再為大家介紹另一段代表「中山道」的精華縮影。 木曽路 中山道的名稱,顧名思義是因為沿途穿越過本州的「中部山岳」地帯,所以命名為《中山道》,或也可寫成《中仙道》。如果以起點的江戶(今東京)・日本橋算起,到終點的京都・三条大橋為止共是132里(約530km)的道程,其中從草津到三条大橋的路段是與東海道共用,沿途設有69個宿場,稱為「中山道六十九次」。 所謂「中部山岳」,主要是指位於長野縣(信濃國)南部的「木曾地區」、沿著日本中央阿爾卑斯山脈(木曽山脈)西側的一段路,沿途包含有11個宿場(木曽11宿),中山道也因此又有「木曽路」的別稱。 昔日繁榮一時的驛站或宿場,雖然也都隨著「5古街道」的落幕而蕭條,然而當中也有不甘願隨時代消逝者,最值得一提的就數「木曽11宿」最南的兩個宿場。當地居民在面臨經濟型態轉變的昭和時代,卻有遠見、有共識地把老街建築保留了下來,共同制定了「不出售、不租賃、不破壞」的三大原則,這個發自住民的運動是全日本保護老街建築的先驅。 「馬籠・妻籠宿」因為完整地留存著江戶時代(約為17世紀初~19世紀)的面貌, 不但是目前中山道上最具規模的街道古蹟,也堪稱是日本「江戶時代の宿場」的最佳典範。 馬籠宿 交通:名古屋駅→〈JR中央本線〉→中津川駅→〈濃飛バス30分〉→馬籠宿。 ↓馬籠宿屬於中山道的43番宿場,位於「木曽11宿」的最南端、信濃国(長野県)與美濃国(岐阜県的南部)交界處。馬籠下入口的土產店「馬籠館」前有個『中山道馬籠宿』的石碑,下面標示著 『江戸に八十里半、京に五十二里半』(1里約4Km、至東京日本橋約322Km、京都210Km) ↓馬籠館的別館「まごめや」是用餐的地方,看到門口招牌寫著木曾名物「開田高原そば」,不進去吃一下都不行 ↓鄉村蘿蔔泥蕎麥麵(里おろしそば)以木曾傳統手工製的大木盆為食器端上桌,讓人很有鄉下那種豪爽樸實的感覺,吃的時候當然也要配合大口吸下肚才過癮 ↓日本中央阿爾卑斯山脈(木曽山脈)最南端的秀峰「恵那山」(標高2,191m),就在窗外 加足馬力也該上路了! 馬籠宿可分為馬籠上、馬籠下,我們由南端的馬籠下入口進入。 ↓馬籠宿是沿著山的斜面,標高600m、全長600m餘的「石坂坡道」而發展的宿場,由入口開始就是一個大彎曲斜坡上來 ↓轉角處有一棟「枡形・水車小屋」。所謂「枡形」就是類似城郭的方正形狀,這是幕府設置的防塞施設,常見於江戶時代的宿場轉角處,附近可見推高的石垣與長夜燈,而水車兼具磨麵粉的功能 ↓馬籠宿曾在明治28年(1895)及大正4年(1915)發生過大火災、古街道除石畳與「枡形」以外全部消失、之後經過重建才復元現在的風貌 馬籠宿為日本文豪「島崎藤村」的故鄉,他以此地為題材完成的著作也不少。 ↓清水屋資料館是島崎藤村的作品「嵐」的舞台。裡面展示著藤村的書簡、掛軸、写真等資料,以及江戸時代、宿場繁榮之際所流通的文書、書画、九谷、伊万里、唐津陶磁器、輪島漆器類等有關「馬籠宿」的生活文化史 ↓「旅人御宿 但馬屋」位於馬籠宿通り的中央位置,是至今仍在營業的民宿 木曾地區為重重森林所包圍的山區,當地的傳統手工藝也以木製品聞名,在馬籠宿街道上就有不少家賣木製品的土產店。 ↓「下扇屋左」是一家木曽民芸・土産店,其中以各種小馬造型的「春駒右」最讓人愛不釋手,是馬籠宿特有的民藝品,值得買的紀念品 在長野縣北部常見的信州名物「おやき」,以前Rinka也介紹過,沒想到在信州最南端的馬籠宿街上也能品嚐到。 【註】信州名物 おやき(御燒) 是用蕎麥麵皮做成的包子,再以煎烤的方式處理,然後置於蒸籠中保溫,其內餡口味可有許多種變化,例如野澤菜、味噌、茄子、南瓜、紅豆等等。 ↓道中おやき本舗・馬籠宿店 嶋屋 ↓馬籠茶屋的對面是馬籠郵便局、其後方又是一家木製品土產店「山城屋」 ↓藤村記念館是活躍於明治・ 大正・昭和三時代的日本文学家、島崎藤村的出生地(馬籠本陣の島崎家跡)。住家於明治28年的大火中焼失,昭和22年、當地住民集資委請建築家谷口吉郎博士設計並在此建造此文學記念館 ↓大黑屋茶房是島崎藤村初戀情人「おゆふさん」的生家,外觀有著木曽伝統建築的厚實感,因為原本為造酒屋,現在已改為餐館及土產店的經營 ↓馬籠脇本陣史料館是以島崎藤村代表作「夜明け前」中登場的桝田屋、旧馬籠脇本陣蜂谷家跡而設的資料館。主要展示蜂谷家傳的遺品及古文書、古美術品,藤村於「夜明け前」執筆時的資料等等 所謂「本陣或脇本陣」是江戸時代給高貴身分者(諸大名)的宿泊、休憩所準備的宿場,受到藩政府的保護。 我們此回主要目的是古道健行,因為要趕路,所以上述幾處資料館都只是過門不入。 雖然沒時間逛文學資料館,但喝碗抹茶、吃個菓子倒是可以考慮,況且休息是因為後面有更遠的路要走。 ↓這家「 喫茶 かっぺ」號稱擁有中央阿爾卑斯山脈最南秀峰「恵那山」的最佳眺望茶座,如果不進去坐坐都會對不起自己 到此馬籠宿也差不多走完,在約600m舖設著石畳的街道上,兩側的木造屋舍開設40餘家各式店家,古意的喫茶店、食堂、民藝品店、旅店等林立,此外還保留了當年使用的水井與水車,不但生活機能完備並且更能映照著江戶時代宿場的型態,漫步其間讓人有不知身處何時何地的思古情懷,有別於一般商業化的觀光區。 馬籠宿~妻籠宿 (hiking course) 由馬籠宿到妻籠宿間的區域稱為「峠」,距離約8.9km、途中必須越過一個標高801m的馬籠峠,是一條屬於健行的路線,大約需花170分鐘。 ↓此健行路線圖是我們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方向與箭頭相反) ↓此處為馬籠上入口,但對我們而言卻是離開馬籠宿的出口,路口有一家手打蕎麥麵館「恵盛庵」,由此再往前就正式進入中山道的山路 ↓在「恵盛庵」的對邊有一個「高札場」,這是日本從古代到明治時代初期所施行的一種法令,有一點像是官方的告示版 ↓由「高札場」往前走,沒多久有一個「恵那山展望台」 ↓水車小屋 ↓在水車小屋的左手邊有一水車塚的石碑,上面刻寫著「水車塚 山家にありて 水にうもれたる 蜂谷の家族四人の記念に 島崎藤村しるす」 ↓中山道上的「道祖神」 ↓「十返舎一九の碑」是江戸期的戯劇作者十返舎一九、文政二年(1819)來木曽路旅行,之後歌詠出這篇有關馬籠的「岐蘇街道膝栗毛」 ↓「峠之御頭頌徳碑」的由来:「峠」為此地區之名稱,是江戸時代、一個靠著牛隻荷物運輸為生計而發展成的集落。安政三年(1856)、由於勞方(牛方)與仲介在運費上起爭論,牛方因此罷工了15日,最後由牛方取得勝利。當時的牛行司(御頭)今井仁兵衛為表讚揚而立的此碑 ↓峠之熊野神社 ↓馬籠峠頂上標高801m、是中山道與車道交會的地点。從馬籠宿到此峠為止是木曽路較難走的路。峠的頂上有一個1891年、正岡子規(日本現代詩教父)到此地探訪時所詠出[まさおかしき]的句碑 馬籠峠頂上位於妻籠、馬籠宿中途的最高點,我們由馬籠下入口走到此地約是3.6m(1小時),同時首次看到峠頂還有積雪的情形。 繼續閱讀 ..... 相關連結: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