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橫濱の異國風情
2008/08/15 10:14:18瀏覽7542|回應16|推薦224

續上篇《橫濱の港都夜語

19 世紀中葉,日本廢除了德川幕府持續 260年的鎖國政策,橫濱因位居東京灣的交通要衝,所以在1859年開港後,橫濱就扮演著日本與世界接軌的窗口,並躍升為代表日本的國際港都之一。在那同時還設置了所謂的「關所」,關所以北(關外)為日本人的居住地,而關所以南(關內)劃為外國人的居留地,也就是現在的橫濱市政中心,當時為西洋文明最初登陸的地方,所以這地區至今仍保留舊時的異國氣氛。

山手、元町

山手區有許多外國人的住宅和教堂,是充滿異國情調的街區,漫步在起伏的山坡路上,一棟棟歐式別墅和教堂,暫時讓人感覺不出你是身處於日本。現在有些比較具代表性歐式建築物都被當重要文化財保護,同時以「山手西洋館」的名稱開放參觀,成為讓人們了解橫濱歷史的重要觀光景點。個人建議可由位於較遠的「外交官之家」開始遊覽起,再沿途下坡往港區方向走會比較輕鬆。交通方式可以搭公車⑪系統在『義大利山庭園前』下車徒歩2分或是搭JR在『石川町』徒歩5分。
 

外交官の家」是明治政府時期駐土耳其外交官“内田定槌”的私邸,原本是位於東京渋谷的南平台,1910年由美國設計師所建的美式維多利亞風格建築物,1997年被列為国之重要文化財後,才移築於此義大利領事館的舊址上(義大利山庭園),保留原來的浪漫的義大利庭園,經過復原並開放參觀,內部家具擺設仍保留當時原貌,讓人能一窺當時外交官的洋派生活。如果是下午時間,還可以在「外交官的家」附設的咖啡室,找個靠窗的位子,享受很有氣氛的下午茶。

ブラフ18番館同樣是位於義大利山庭園這棟紅瓦白牆有著淺綠色窗框的建築是大正末期所建的洋人住宅。二次戰後被當作山手教會的司祭館,平成5年才修復移築至此地,內部家具仍然是以當時使用的横浜家具所復原, 現在被横浜市認定為歴史的建造物。

離開義大利山庭園後,沿著蜿蜒的山坡路往港區的方向走,沿途還經過幾棟歐式建築座落在綠意盎然的庭園裡,不管是改裝成異國餐館或是咖啡廳,都散發著吸引人進去的氣氛。在山手區的最後,就會看到排列著十字架墓標的外國人墓地,以及可以完全眺望海的「港の見える丘公園」。1853年的「黑船事件」是迫使日本開港的主因,之後的一年美國又派遣七隻船的艦隊來航,其中一艘密西西比號的24歲船員不慎在此行中摔死,遺體先是暫時安置於伊豆下田港的玉泉寺,後來艦隊長培利 (perry)要求在橫浜提供一個可以看到海的墓地,於是才有現在這個外國人墓地。

山手地區相鄰的元町,是一條約15 分鐘可走完的街道(如果不逛商店),當初是為在此地生活的外國人所開設的日用品商店,現在街上包含巷弄裏約有 250 家各種各樣的商店,其中不乏代表日本老字號的店鋪。

橫濱中華街

封鎖200多年的日本在橫浜開港後,馬上雲集了許多歐美的商人,但初時雙方語言不通是個問題,於是由來日本的中國人充作翻譯,這些中國人居住的地方就是現在橫濱中華街的起源。居於地利之便,中華街就位於關內區與元町之間,中華街有東西南北 4 個門,由約 700 m的主要大街,擴散到胡同內成四方的小街區裏,中國餐館、食品批發店、雜貨店鱗次櫛比,商店數量超過 300 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唐人街,就日本人而言也是很有異國氣氛的地方。

橫濱中華街的名氣太過響亮,讓極不情願來日本還要吃中國菜的Rinka也不得不找一家指標店家給他嚐試一下,結果我的建議是來此還是逛街就好


山下公園

如果從中華街的朝陽門往港區走,約2分鐘就可看到山下公園。

山下公園面對橫浜港,沿海岸長約 1 公里,於 1930 年建成開放,是日本最早的臨海公園。因為東臨元町,西接關內區及港區未來21,南有中華街,而北面的大棧橋則為國際客船碼頭,可以說是吸引從四面八方而來的遊人,不但只是橫濱市民的休憩場所,還是橫濱的觀光中心,甚至可以說是橫濱的顏面。

由公園正門進入就看到水の守護神,那是1957年美國聖地雅哥與橫濱結為姊妹市時所贈的雕像

停留在公園內岸邊的日本郵船冰川丸,於1930年啟用,戰前曾經活耀於海上,還被美稱爲太平洋女王,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客貨船。現在已經整修完成並開放給一般遊客參觀

(左圖) 印度水塔在港邊的一角,這是個建於1939年的飲水場,在其圓頂型的天井上還鑲有玻璃彩繪,為典型的印度風情建物。(右圖) 這個有著伊斯蘭風的緑色圓頂建築,實際上是横浜税関機構,而其左後方赤紅色的四角形帝王塔為神奈川縣廳的所在

大棧橋(大さん橋)横浜港国際客船中心是一個伸出於横浜港中央的碼頭,每天迎接著從世界各地來的客人,可以說是橫濱的玄關。其24小開放的屋上廣場為海上眺望橫濱市港景的絕佳地點

汽車道

所謂「汽車道」,其實是蒸汽火車鐵道,那是1907年開通的臨港鐵道的遺構,將其中一部分約500m加以利用,鋪設成港區的遊歩道。沿途有三條渡海的鐵橋,被認定為橫濱的貴重歷史建造物。

汽車道上一座英國形式的鐵橋為日本最初的鉄道橋

汽車道在2002年春已被規劃入橫濱散策路線的「開港の道」中之一部分,因此Rinka建議晚間可以順著汽車道的鐵軌走,感覺像是導航系統。

夜間順著汽車道走就可欣賞MM21的美麗夜景

横浜紅磚倉庫 (Yokohama Red brick warehouse)

原為大正初期(1911年)建造的兩棟保税倉庫,1989年除役後就當做橫濱港的歷史建築物被放置,隨著MM21的開發於2002年被修復再活用,現在1號館當特殊文化設施使用,2號館則開放商業用途,由於紅磚瓦的人氣外觀,加上周圍有寬廣的公園配合,所以快速吸引著名的餐館及精品店進駐,也帶來不少觀光的人潮,成為港區的新名所。

横浜紅磚倉庫 2 號館

打上燈光的紅磚瓦牆,在晚上更加吸引人

桜木町駅、横浜駅東口搭市巴士(8・125)約35於本牧三溪園前下車,徒歩3分

相關連結

横浜市観光情報

山手西洋館

山下公園通り会

橫濱中華街

日本郵船冰川丸

横浜 三溪園

新橫濱拉麵博物館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nhua168&aid=2115010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美美
hi!
2008/09/10 12:55
好久沒入來看了, 你的 blog 永遠都這樣詳細這樣好看, 加油呀!!!!
Rinka(lunhua168) 於 2008-09-10 19:30 回覆:

哈哈...稀客!

歡迎常來! 


黃冠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拉麵博物館
2008/08/20 22:50
挑高的設計加上美麗的晚霞,似乎與您的格首相互輝映。
Rinka(lunhua168) 於 2008-08-21 06:58 回覆:

拉麵博物館是人工的景觀,

我的格首可是真實的 ... 台北的天空喔!  ^^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真的很羨慕
2008/08/20 09:58
可以的話我也想像你們一樣當個背包客
到世界各地流浪,體驗一下不同的民俗風情
真的真的好羨慕你們
Rinka(lunhua168) 於 2008-08-21 06:56 回覆:

你還年輕, 一定會有機會的!  ^^

謝謝閱覽 !


amy a yi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正納悶
2008/08/20 04:23
Rinka兄怎麼沒介紹拉麵博物館 ㄏㄏㄏ想著想著就來了 感謝
Rinka(lunhua168) 於 2008-08-20 07:10 回覆:

想著想著 ..... 拉麵就來了! 

那不就是所謂 "心想事成" 嗎 !    呵呵......


紫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橫濱の異國風情
2008/08/19 12:40

內苑典雅悠遠   閒靜

最愛吃日本的拉麵  ^^懷念好滋味

DSCN1679

Rinka(lunhua168) 於 2008-08-19 20:48 回覆:
謝謝閱覽 ~ ^^

Wendy 卯瑜 - 美學生活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棒的一篇旅人扎記 !
2008/08/19 03:05

有了你的介紹, 我不用愁秋季日本行要去那囉!  謝謝分享

Rinka(lunhua168) 於 2008-08-19 11:09 回覆:
謝謝閱覽與支持!   ^^

朵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8/08/18 13:51

真棒..帶領沒能出國的朋友神遊...*-*


Rinka(lunhua168) 於 2008-08-19 11:07 回覆:
歡迎隨我們一起去神遊喔!  ^^

浮雲任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8/18 04:55

要買票進去吃拉麵

有的猶豫


浮雲任游
Rinka(lunhua168) 於 2008-08-18 05:23 回覆:

的確是,

我個人覺得可以不必為吃拉麵特別跑一趟 !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
2008/08/17 19:42

真的介紹的很詳細唷~好像在看旅遊雜誌~


Rinka(lunhua168) 於 2008-08-18 05:24 回覆:
謝謝閱覽!

奕妃 Eric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好喜歡那間歐洲味的房子
2008/08/16 12:25

真希望有機會去看看呢!

你拍的照片很不錯

賞心悅目哩


奕妃的半熟之旅
Rinka(lunhua168) 於 2008-08-16 17:22 回覆:
謝謝妳欣賞 !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