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30 10:31:57瀏覽9675|回應24|推薦317 | |
日光國立公園 廣域的日光,原本泛指位於東京北方150公里處,面積廣達14萬多公頃,其範圍分佈除了以日光地區為中心的栃木県內外,還包含鄰接的群馬県、福島県、新潟県等四県的整個「日光国立公園」。 不過,原隸屬於日光國立公園的尾瀨地區,已於2007年8月31日被日本環境省宣布獨立為「尾瀨國立公園」。 其實,能獨自成立為國立公園,代表它有別具一格的可看性,絕對值得一遊。 【延伸閱讀】有關「尾瀨國立公園」,詳細請閱覽: 目前的「日光国立公園」是指栃木県內的日光、鬼怒川、塩原、那須等北關東北端最主要的景勝地,此外鄰接福島県的甲子地域(旭岳、甲子高原)也被網羅在內。 簡單的說,「日光国立公園」主要就是由日光連峰連接那須連峰所拉出來山岳連線,而這也正是關東與東北的天然屏障(界線)。 【延伸閱讀】關於那須連峰的部分,請點閱: 言歸正傳,此次旅行的範圍只涉及眾所熟知的日光地區、鬼怒川地區。 日光の世界文化遺產 如以旅遊重點來說,「日光地區」大致可分為日光の社寺與奧日光兩個部分。其中前者屬於人類所雕琢的歷史文化之美,後者則為鬼斧神工所創造出來的大自然之美,而日光的價值也就在於宗教建築與和四周山林之間的和諧佈局。 這種人與神、人工與自然維持和平共存的模式,使得「日光の社寺」在邁入21世紀前夕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所謂「日光の社寺」就是通稱的「二社一寺」,其範圍包含以二荒山神社、東照宮、輪王寺為主的建築群共計103棟,其中国宝9棟、重要文化財94棟。 交通:搭乘東武鐵道「日光線」特急,由東武浅草 → 東武日光(1時間40分)。 我們是周末下班才從台北出發,而且當天就直接要住進位於「日光山」下的飯店「千姫物語」,所以地抵達時已經是晚上了。 飯店之所以名為「千姫物語」,乃因非常貼近東照宮(東照宮是德川家康的安息地、千姫為德川家康最疼愛的孫女),徒步大約只需5分鐘。雖然具有距離景點方便之利,但因此也錯過路上順遊「日光街道」與「神橋」的機會。 ↓日光「千姫物語」依大谷川而立,大廳呈現「大奧式」的華麗,客房戶戶面鄰山川的美景 行程第一天,開始似乎就不吉利,居然下起不算小的雨。所幸「二社一寺」並非此行的主要目的,只期待假日的遊客會因雨而減少一些。 ↓清晨秋雨斜,微帶著早冬的寒意。三兩遊人在「二社一寺」的參道上漫步,撐傘 緣起 「二社一寺」是明治時代施行神佛分離政令後,才確立的名稱。在這之前,所有在日光地區的寺社群,其實是以輪王寺為首而被總稱為「日光山」,其規模堪稱是關東第一大靈山。 奈良時代末期,出身下野國(栃木県)之僧・勝道上人(西元735- 817年),以日光山岳群的主峰男體山(二荒山)為御神體開啟了「日光山」的山岳信仰,並且於766年創建了「四本龍寺」、次年(767年)又創建「二荒山神社」。 【註】男體山古稱「二荒山」,「日光」的名稱即由「二荒」的讀音衍生而來。 西元848年由天台宗的高僧・円仁(慈覚大師),以「四本龍寺」為基礎再增建三仏堂、常行堂、法華堂,自此始成為天台宗的寺院,當時稱為「満願寺」。鎌倉時代在幕府與關東地方有力豪族的隆盛支援下,將「日光山」的山岳信仰擴大為「日光三山」,並將佛寺改稱為「光明寺」。戰國以後一度衰微,直到江戶時代因受到德川幕府家族的庇護,並在西元1613年,慈眼大師天海大僧正就任第53世貫主(住持)時,將寺院發展到極致,而「輪王寺」就是在當時(1655年),由後水尾上皇所下賜的寺号。 輪王寺為日光最古老的寺院,現在的山號仍為「日光山」,是日光山中寺院群的総称。 ↓「三仏堂」為輪王寺的本堂,也就是「日光三山」的總本堂。現在的建物,是1645年由德川三代將軍・家光所重修建的,號稱是東日本最大的木造築物。堂內安置(千手観音、阿弥陀如来、馬頭観音)3 體本尊,為日本數少的天台宗密教形式佛堂 輪王寺被登錄為世界遺產的建築物,除了本堂(三仏堂)外,還有開山堂、常行堂、常行堂、三重塔以及大猷院霊廟(國寶)。 但是在秋天,最不可錯過的卻是輪王寺的「逍遥園」。 ↓「逍遥園」原為1200歷史的輪王寺門跡庭園,而後經江戶時代改造成現在的庭園。園內植有日光山所有種類的楓樹,每到紅葉時期(11月10日前後),就會見到園內紅葉由深至淺、層次分明,是日光屈指的賞楓名所 西元1616年,江戸幕府初代将軍徳川家康在駿府城(静岡県静岡市)結束75年的生涯,並且依其遺言直接安葬於當地的久能山。 次年(1617),幕府二代将軍德川秀忠遵照初代將軍奉行對天海大僧正的遺言,將徳川家康移葬於日光,並且進一步將這位日本歷史上的一代巨人神格化,追贈「東照大権現(相當於菩薩)」的神号、恭奉於「東照社」鎮座。 西元1636年, 3代将軍徳川家光在日光社参後,決定著手將社殿重新大翻修,並普請木工名匠甲良宗広一門操刀。現在的社殿規模就是那時期所完成的。 西元1645年,在朝廷的授與宮號下,將「東照社」改稱「東照宮」,一舉將徳川家康(東照宮)推至国家守護的「日本之神」定位。 在「二社一寺」中,東照宮與其他兩社寺的歷史悠久,有明顯的差距,但東照宮在建築藝術的表現卻是獨佔鰲頭。 東照宮可以說是江戶建築風格的巔峰之作,尤其是在雕刻藝術方面的展現,堪稱是日本宗教建築的代表作。 由第一道石鳥居進入後,左邊有一個五重塔。 ↓五重塔(重文)是1648年由若狭国(福井県)小浜藩主酒井忠勝所奉納(奇怪!怎麼下雪了) 德川家康這老人家....似乎對Rinka不太友善,兩次去探訪他都沒給我好臉色看(前次下大雪,此回竟下大雨 )。 進入表門後,右手邊是三神庫(重文),左邊有一個神厩舎(重文)。 神厩舎主要是安置神馬的地方。因為昔日都是由猿猴看守馬厩,所以在神厩舎的長押上,可以見到8幅模樣可愛的「猿」浮雕畫面,藉以闡述人間的一生。其中最著名,甚至可以說是日光象徵之一的「三猿」雕刻,就鑲崁在神厩舎的正面門楣上。 ↓「日光三猿」代表中國哲學裡「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的幽默寓意(「見ざる、言わざる、聞かざる」) 三猿形象的誕生,最初語源是根據『論語』中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聴、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一語,在八世紀時經由佛教的天台宗簡化為「不見、不聞、不言」傳入日本,轉換成日文的說法就是「見ざる、聞かざる、言わざる」,由於ざる唸起來和日文中的猿同音,所以不見不聞不言就轉成了三猿猿猴的形象。 其實,下雪下雨都無妨,但是千萬別在假日參訪東照宮 ↓陽明門的正面,抬頭只見唐破風屋頂之下,由後陽成天皇所賜的「東照大権現」揭額 陽明門為宮中之正門,是日本寺社門之美的代表,其雕刻細節和架構以天台宗法華經中神佛融合的思想為基礎,整體呈現出神社建築與佛教建築合一的特色。 由於建造東照宮時,曾大量從日本各地延攬雕刻名匠,這些雕刻師在完工後也都留在日光發展,他們以一種尾部帶鉤的雕刻刀開創出風格獨特的「日光雕」作品,自此日光也成為日本的雕刻名鎮。 ↓陽明門為三間一戸、八脚楼門、入母屋造、四方唐破風、二重銅瓦葺頂的樓門,其作工精細之誇張程度,據說每一平方公尺的建築費用為日本之最,堪稱是日本國寶中的精品。陽明門光是精美的雕刻就多達508件,經常讓遊客欣賞到忘了已是日暮時分,所以又有「日暮の門」的雅稱 陽明門兩側長223m的東西迴廊,也同被列為國寶。迴廊外壁是由日本最大級的花鳥彫刻所裝飾,而日光另一幅著名的雕刻「眠り猫」,就藏身在東迴廊通往奧宮(德川家康墓所)的坂下門上。 ↓「眠猫」閉眼、氣定神閒的在牡丹花周圍作日光浴,但其肢體卻作隨時出擊之勢,在「牠」的背面則可見雀鳥嬉戲的雕刻(意味和平),頗有藉此提醒後世即使在太平盛世仍要保持警戒之心。此大作據說出自名匠左甚五郎 之手 在陽明門之後,還有唐門、本殿兩個國寶,其他列為【重文】 的建築物也不在少數,總計雕刻作品更多達5173件,如要一一介紹,各位恐怕真要從日出看到日暮。 【祭典】秋季是東照宮的重要時令,每年10月下旬,東照宮會舉行大典,重現17世紀德川家康遺骨由久能山移奉至日光的祭儀遊行,千餘位傳統裝扮的鎧武者、持弓者、執矛者、乘馬祭司等隨從,隊伍浩蕩迤邐,秋訪更添人文風采。 由東照宮出來,通往二荒山神社約是3分鐘路程,會經過一條長長的參道(上新道)。 ↓上新道兩側古木參天、數十座石燈籠排一列,像極了日本武士決鬥的場景 「二荒山神社」是日光開山始祖勝道上人 於767年所創建,主祭神為「日光三山」的三個神(大己貴命、田心姫命、味耜高彦根命),總稱為二荒山大神。 所謂的「日光三山」是指男体山(二荒山、2486m)、女峯山(2464m)、太郎山(2368m)三座山,也就是二荒山大神的御神體。而根據12世紀時的本地垂迹説來對應,就相當於輪王寺三佛堂所恭奉的(千手観音、阿弥陀如来、馬頭観音)。 簡言之,「二荒山神社」就是日本神教版的輪王寺。 「二荒山神社」在建造東照宮時被移築於此地,內分為本殿、拜殿、銅燈籠、二荒靈泉等。 除了本社外,勝道上人 於782年成功登上男体山頂(二荒山)建立了「奧宮」。此外,還有中禪寺湖畔的中宮祠、神橋旁的本宮神社、以及稻荷川畔的別宮瀧尾神社。 ↓「樓門」位於東側參道入口,為入母屋造、2層朱塗的華麗建築,門上2樓部分有欄杆 ↓「家光廟大猷院」位於二荒山神社的西南200公尺處,為德川幕府3 代將軍家光的靈廟,因為其建築與東照宮不同,屬於純粹的佛寺建築,因此被併入輪王寺的一部分,亦指定為國寶 霧降の滝 日光駅往北方約8 公里的地方,在女峯山的東麓有一個標高2010m的霧降高原,那是一個由山岳、瀑布、高原、河川等所組成的豐富地形,與奧日光是完全不同的大自然,尤其是秋天的景色最為迷人,賞楓名所首選霧降の滝。 交通:日光駅或東武日光駅搭東武バス往霧降高原行、在霧降滝入口下車、遊歩道徒步6~7分。 ↓遊歩道終点的観瀑台 霧降の滝與華厳滝、裏見滝合稱「日光三名瀑」,瀑長分為上、下兩段,上滝是25m、下滝26m、全長為75m,寬幅頂部約3m、下部約15m。據說因為下瀑水落衝擊岩石,水花四飛產生霧氣而得名。 ↓霧降の滝的正面可眺望全貌,配合周圍秋色溶合滝之姿更是迷人,品嚐期限:10月中旬~下旬 絢爛的秋色如畫布般,以黃、橙、橘、紅的色譜漸染開來,大自然的畫筆由山谷底蔓延至山腰,再拓染至天際峰稍,正如日本諺語:「未看日光,不能說好」。日光的美,在秋色的塗妝下,更教人無法抗拒。 回到日光駅後,我們便搭車前往奧日光,因為這個晚上要住在中禪寺湖畔的旅館。 繼續閱讀 ........ 奧日光、鬼怒川
相關連結: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