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遺教經讀經心得(23)攝心在定
2007/12/17 08:52:37瀏覽1313|回應0|推薦4

佛遺教經讀經心得23攝心在定

  汝等比丘!若攝心者,心則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是故汝等,常當精勤修習諸定。若得定者,心則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隄塘。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是名為定。

    佛陀慇勤囑咐「善知識,求善護助,無如不忘念。而攝念在心,心則在定。所以本段是補強上段之攝心(不忘念;持續的深入察覺)。

    攝心者,不是將心收回,內守空寂而對外界不反應。反而是充分運用覺性,透過六根的見聞覺知,了了分明世間的生滅變化,以及其中變化的趨勢,順應趨勢做出最適宜的回應,是為「諸法如義」

   金剛經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最能說明這段的意義,不取於相則不漏失,如如不動則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於第一義而不動,是名為定。

    得定者,心則不散。六祖壇經中的「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最能生動的描述未得定的狀態。當兩僧落風動幡動之義理之諍之時,其實不在於義理之諍,而在爭自己的高下對錯也。所以是心跑掉啦,心失去覺照啦!是心動囉!

    定不是在外相,六祖壇經中的智惶禪師自謂已得正受,庵居長坐,積二十年。被玄策一問,參訪惠能大師方得不出不入的大定。

    所以心定(心不起)而能知,若不了了分明即不定也。所以定者,覺性不停之意。但在得定的歷程中,會經過「專注」的過程。請參考王鳳儀大善人問「做活的」。

一○、問"做活的道"

    後四年期間善人在錦縣城西十裏台張家做長工。

    善人說過:

    我在錦州城西十裏台張表兄家扛活,離家一百三十多裏地,連做了四年。上工後,張家表侄叫我吃飯時喊道:"做活的,吃飯了!"我聽了心裏不高興,因為以往都是叫表叔,才一上工就換了稱呼。

        暗想--誰給起的這個名?怎麼這麼難聽呢?以後我天天想--"怎麼叫做活的呢?"總是想不通。

         我便一面做活,一面問天:"怎麼叫做活的呢?"耕地時,便問牛:"怎麼叫做活的呢?"問來問去,因為心念專一了,連對面的人大聲說話,我聽到的聲音都很小,像聽電話似的(當時科技沒有現在的水準,電話中聲音不清)。

       問到九十多天,對面的人說話,只看見嘴動,連聲音都聽不見了。問了一百天,才問明白了,這是"天命"啊!人做活,要"做活了",不可"做死了"

        在東家方面,因為有做活(做工)的,園子、地裏的菜蔬糧食才能種起來,一家人才能生活;在做活的這一面,因為有活做,才能掙到錢,養家活口,活己又活人。不只是這樣,做活的若是能把東家的事事物物,盡心竭力的做好,叫東家佩服了,一旦遇著急難,東家准能幫忙,這就是"主有仁,僕有義。"雖是東夥(雇主和工人),無異至親好友,一心一德,相愛相助,這才叫"做活了"。若是只顧多掙工錢,少做活計(工作),又挑剔吃喝,身是東夥,心似路人,做活再馬馬虎虎,走一處棄一處,這就叫"做死了"

        我自從向天問明白"做活的道"以後,又明白東夥就是君臣,必須君敬臣忠,才合道理。我是由忠字門進來的。又問父道、子道、兄弟道、朋友道、姑娘道、媳婦道、老太太道,我才知道,人要想享誰的福,必得明白誰的道。比方說當父親的,不明白當兒子的道,不但享不著兒子的福,反而生氣惹惱的受罪。所以中庸上說:"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我雖是個極愚笨的人,沒念過書,可是聽人講一個字,我就行一個字,再加上格物的工夫才貫通了的。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tus4401&aid=14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