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06 13:13:50瀏覽1910|回應1|推薦3 | |
禪的真義以及另一個角度〈一〉 禪或稱禪那為梵文,意為「靜慮」或「靜思惟」,六祖惠能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所謂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所以禪是個動態的過程,經過這個過程,發現了生命的本來性質與功能,即「明心見性」。這個動態的過程,用開圓老師太的六字箴言形容最恰當,「感受、領悟、覺醒」。所以什麼是禪:禪就是「感受、領悟、覺醒」。 感受,不離見聞覺知; 領悟,是觀念的轉變,是生命層次的提升; 覺醒,是付諸行動,我所應作,所不應作。 底下用幾段有深義的經文及偈子,來說明為什麼禪就是「感受、領悟、覺醒」。 (一)雜阿含238經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於林中,入空三昧禪住。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汝今入上座禪住,而坐禪。若欲入上座禪者,當如是學:若入城時,若行乞時,若出城時,當作是思惟:我今眼見色,頗起欲,恩愛、愛念、著不?作如是觀時,若眼識於色有愛、念、染著者,為斷惡不善故,當勤欲方便堪能,繫念修學。譬如有人,火燒頭、衣、為盡滅故,當起增上方便,勤教令滅。 若觀察時,若於道路,若聚落中行乞時,若出聚落,於其中間,眼識於色,無有愛、念、染著者,彼願以此喜樂善根,日夜精勤,繫念修習。是名於行、住、坐、臥,淨除乞食。 是故,此經名清淨乞食住。
(二)長老偈(巴利三藏經藏) 第二品19 昆札勒長老偈 小傳:昆札勒,舍衛城婆羅門種。青年時隨佛出家,但因心中不能平靜,遲遲未得果位。一天外出化緣,見到了修渠者、造箭人和做車輪的木匠。回來午休時回想起一路所見,心想:水可隨人意而流動,木可隨人意而變形,我為何不能調伏自心呢?於是專心修煉,終得羅漢果位。 修渠者治水 造箭者調箭 木匠鑿木料 持戒者調心
第四品45 拉瑪尼耶維哈爾長老偈 小傳:拉瑪尼耶維哈爾,王舍城一長者之子,青春欲盛。一日見一班官差懲罰一個偷情的姦夫,知邪淫之罪過。後到佛處聽法,披剃為僧;但其情欲未斷,又貪享受。見信眾虔誠供養僧人,心中不安,便想還俗。時見一拉車的牛摔倒在地,復又站起。心想,牛尚且可跌倒而復起,繼續前進,我陷入煩惱之後為什麼不能重新振作,用力修行呢?於是向優波離懺告,之後努力修觀,終成羅漢。 良牛甚馴服 累倒復站起 智者亦如是 佛之聲聞弟
第七品63 帕克長老偈 小傳:帕克,生於天臂城釋迦族。幼年時因風濕病致使一腿癱瘓,故名帕克(意為偏癱),治癒後其名未改。見佛回故里顯神通心生敬仰,出家到林中修業處。一天入村乞食,在一樹下小息時,見一鷹銜一片肉飛行,另一隻在後追趕;二鷹相爭,肉片掉落,被第三隻應捉起,卻又引得另外一隻鷹上來爭奪。僧見此情景悟出了道理:一切財產、名利,皆如此肉片一般,會引起諍鬥、糾紛,造成痛苦。唯有出家修道,才能斷貪證果。他邊行邊思,齋後午休時便證為羅漢。 死者因貪欲 輪迴多苦淒 當辦我已辦 當依我已依 禪觀多喜悅 得達安樂地
二偈集 第二品147 難達克長老偈 小傳:難達克,占波城平民家庭出身,其兄名巴拉得。聽人說連闊公子三十億耳尚已出家,二人也便剃落為僧。巴拉得不久修得六通;難達克因不能入靜修觀,煩惱未盡,一時未得正果。一天,二人出寺在路邊經行,討論修觀問題時,見一夥商人趕車過路,一輛牛車陷入泥潭,牛奮力拉車,結果自身也陷入泥中。商人把牛卸下,給牠洗澡,餵牠草料,讓牛休息片刻,體力恢復之後再把車套上。牛猛力一拉,貨車出了泥潭。兄弟二人由此得啟發,難達克心想,自己也應如此從輪迴之泥潭中上岸。他以此修觀,很快成為羅漢。 (一)好牛甚順從 摔倒復爬起 忍受身痛苦 負載鼓勇氣 (二)正遍知佛陀 得道有大智 聲聞弟子我 如佛親生子 請求我佛陀 視我如牛仔 第二品148 巴拉得長老偈 (一) 難達克快來 隨佛一起行 常在世尊前 可聞獅子吼 (二) 世尊同情我 故為我披剃 今得羅漢果 無束無貪欲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