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03 16:14:28瀏覽208|回應0|推薦2 | |
作者:劉還月(本圖文有著作權,禁止以烤貝的方式轉貼到你的Google+、臉書、部落格或任何網頁,但歡迎以連結的方式,分享到你的世界) ◆祭典釋義 民間信仰中的鍾馗爺,也被稱為鬼王,主要的職司就是驅逐抓鬼,尤其在台灣由於移墾時代,因戰事、劫匪、疫疾…等因素,路倒病故、死無全屍者甚多,也使得這個海島處處都可見到孤鬼厲魂之傳說,人們對於鬼靈的信仰更深且更為懼怕,可以剋制眾鬼的鍾馗爺,也就成了台灣人心目中的抓鬼大隊長。 ◆祭典緣由 傳說中的鍾馗爺,為唐代人,開元年間,唐明皇在驪山講武歸來後,卻不幸染上惡疫,久治不癒,作了白日夢,夢見一個小鬼偷了紫香囊和玉笛,正要逃走之時,卻突然出現身穿藍袍的大鬼一把抓住小么,並挖出兩眼吞進肚子裡,唐明皇問是何人,大鬼「奏云,臣鍾南山進士鍾馗也。因武德中應舉不捷,羞歸故里,觸殿階而死,是時春旨賜祿袍以葬之,感恩祭祀與我主,除天下虛耗妖茱之事。」(三教搜神大全),唐明皇夢醒後,惡疾不醫而癒,立刻找來吳道子,按照夢中所見敘述繪出鍾馗像,家家戶戶懸鍾馗像之俗便自此相傳下來。 台灣民間盛傳的鍾馗故事,卻是文武雙全的鍾馗,參加武舉考試時擊敗群雄,卻因長相奇醜而被唐明皇拒絕,鍾馗為示抗議,乃當場撞金殿自殺,鍾馗死後,唐明皇後悔甚久,乃敕封「光祿大夫河南太始公伏魔將軍」,主祀鍾馗之神廟,大都也以「光祿廟」為名。 ◆祭典特色 在台灣民間,專司驅逐厲鬼之神的鍾馗,又稱作伏魔公,舊俗人民於除夕夜懸掛鍾馗像,以驅逐厲鬼,又漸改成於端午節懸掛,台灣於這兩節日,都不大重視此習俗,倒是七月普渡或有些寺廟建醮普渡結束前,會請道士扮成鍾馗爺「壓孤」,此外,新廟落成、車禍連生或者港口不靖,也有請鍾馗爺來開廟門、掃路或者洗港的風俗。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