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書】絕對真實的自我旅行者─讀張讓 《旅人的眼睛》
2010/03/14 22:01:49瀏覽2101|回應0|推薦11

    

  張讓的文字,讓我一直在思考關於旅行文字的寫法及其迷人之處,或者說,思考文字如何才能親暱地貼近人類對於旅行的感受與眼界。   

  年初應邀撰寫胡晴舫《旅人》讀後感,當時我在文中寫著:「同樣運用旅人之眼,余秋雨在《文化苦旅》裡鋪陳與排解歷史的苦難,成就的是一場滄桑而沉重的旅行;胡晴舫的《旅人》則是卻是揭示了時代變遷,誠懇地訴說隱藏在旅行背後的社會現實,以及現代化體系運行對於旅行的潛移默化,除了歷史之外的所有,經濟政治文化地理甚至哲學人生無所不包。」   

  那麼張讓呢?   

  張讓在《旅人的眼睛》裡,議論性與哲學性不似胡晴舫那樣擁有濃重精華的樣貌,也不具余秋雨旅行中背負著歷史苦難的心緒,她只是有一股很特別的好奇心,平實淡然的甚至遊歷無數次的景點,她總能發揮好奇心蒐羅出同中有異的獨特況味來。不諱言地,張讓在本書裡描繪的,大半幾近家庭旅遊紀錄片式的寫法,如果一開始沒有心理準備的讀者,可能會如無頭蒼蠅逡巡了半晌,看了後方忘了前頭,但熟悉了書中錯落有序的脈絡後,反而能從中萃取出她不經意安插在文字裡的初衷。   

  旅行文字如無未因特殊目的,或事前懷著某種思維而寫,很容易落入過於隨性的陷阱;但我想,就是這種其實是費心琢磨得來的「不經意」,讓張讓《旅人的眼睛》散發「貼近旅程的進行式」那樣獨特的魅力,如其於書中所言,她意欲看進眼裡而記錄的,是「與觀光客無關的住宅區,或雄偉大道以外,不引人注意的斑駁邊牆與破落小街」這也正是讀者在書中所能感受最具「旅行價值」的部分。或許應該這麼說:張讓的文字如同她旅行的記憶,徒步或開車、辛苦跋涉或悠然步行、港口山徑小鎮的天光日落風沙陰雨,總如飛羽般片段飄落在書裡,文字總是緊湊,總是密,但氛圍總是愜意,總是鬆。   

  妙的是,許多看似不頂重要的細節描繪與張讓從中獲得的樂趣,反而是開啟讀者眼界的鑰匙。   

  《旅人的眼睛》另一個特色,便是張讓開枝散葉般的文史知識引用,信手拈來毫不矯飾。從《人間詞話》到《萬物簡史》, 從南宋左相文天祥到法國哲學家巴謝拉,張讓閱書甚豐且廣,並且將文本自然融入成為旅途的一部分,迥異於胡晴舫已消化吸收再製過的觀點;而相較於胡氏面對旅行觀點較有思維組織的文字,張讓使段落不停呈現柳暗花明的「跳躍式觀點」寫法,閱讀起來其實不太費力,也全然不見淪為絮語的狀況,如此落筆,在散文與遊記的天平間取得微妙的平衡,雖非我預期,亦十分驚喜。   

  其實無論用何種角度切入旅行,無論時序與景致,只要能觸動讀者某個蠢蠢欲動的出走渴望,便是成功的書寫─至少對我而言,張讓實實在在地成功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ttlejean&aid=3853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