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書】仿若聽雨僧廬下─讀林文義《邊境之書》
2010/02/07 10:30:18瀏覽802|回應1|推薦12

 

  《邊境之書》從初展至閱畢,竟耗費我數個未眠的夜,思緒難以通透,遑論下筆,是從未有過的閱讀經驗。陳芳明老師在推薦序中說得極好:「邊境,既喻放逐,又喻回歸,依違於理想與幻滅的兩極。」邊境諸篇謂之書,篇篇皆如信,款款寫下的許多「你」,是否就是自己年輕時的心靈?中年的軀體與年輕的神魂對話,透露的卻是對歲月傷口裡,蒼老的感嘆。

  篇中的兩大主題〈邊境之書〉與〈靜謐生活〉底下所屬篇目,其實內容並無迥異,鑑別在於寫作的心情與態度。〈邊境之書〉因身旅或心旅,悠緩地揭示出早年的浪漫及理想,起落興衰倏忽如一場無可回溯的意外,雖諒解但仍有挽救的意圖;相較之下,〈靜謐生活〉諸篇,雖緩緩得見與生活、文學相容互依之態勢,但至此並非妥協,否則何能有文中「少年立志、中年裂解、老年遺憾」之自覺?回憶邊境壯志之裂解,而後在生活裡尋找、撿拾遺憾,此情懷迂迴隱晦,實難一般讀者能立即體悟 。

  而後想起蔣捷「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之句。僧廬下聽雨,應了凡塵俗務,卻任由階前點滴左右未眠心事。此情此景,若非感同。豈能身受?
因此有如是想:《邊境之書》,相較於年輕的文學群眾,倘若讓父輩甚或「後中年」讀者感知文中隱隱流洩的慨歎,更有一番親近作者書寫神情的況味罷。

  始終認為,林文義的文字較同系作家縝密黏結,寫詩或有截然不同的景色。果真起步,哲思逡巡詩行間,只不過我仍視其耕耘數十年的散文為最優,完全能與理性自省式的陳芳明與憂傷絕美綺想的郭松棻相提並論。而林文義在〈情結〉裡詮釋的糾纏與沉鬱,儼然實在地成為他書寫生涯中不曾離去,那樣獨特的文字價值。

  年近三十的輕熟齡,幸有台灣近代史的養份為基底,沿著台灣文學的脈絡娓娓尋入書中山河路海,時有迷蹤,撥開重巒疊嶂,邊境漸漸清晰;但題於扉頁的句子:
「每個人都是孤島,何處是你的邊境?
 華麗以及蕭索,靜謐或者動亂,
 海角天涯,你以真情找尋最美的一顆心。」卻已然成為鼓勵所有讀者逐夢的催化劑,提醒我們即便無常密布,仍莫忘衝勁及最初的心念。

  終如林文義在〈美好時光〉裡之結語:文學書寫的過程,美麗而艱難。規律的筆耕生活砌磚覆瓦成就的《邊境之書》,究竟耗費多少與文字拮抗的神思?僅僅於閱讀的吉光片羽,已能深深撼動我的心,反覆吟誦,不忍釋卷,是我對此書鍾愛的實際宣誓。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ttlejean&aid=3758867

 回應文章

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了妳的介紹
2010/02/08 08:37
我想買來過年看, 謝謝分享 !!
天寬地遠 雲淡風清
竹筴魚(littlejean) 於 2010-02-08 18:22 回覆:

很高興因為我的分享而能增加更多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