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兜鈴 很難不招蜂引蝶的奇花
2017/07/24 18:08:56瀏覽2805|回應0|推薦0

圖文/邱淑玲

如果你對原生植物有偏愛,走在蜿蜒於嘉義與台南間的台三線省道上,或到中埔鄉間農場,你可以嚐試與馬兜鈴演一場艷遇。

圖為大花馬兜鈴又奇又花的花朵。

初聞「馬兜鈴」,可能有人會以為是用來繫馬脖子的鈴噹。這怪怪的名稱,像極了風鈴,反倒不像植物的名字。然而,馬兜鈴卻是鳳蝶類蝴蝶幼蟲最愛的食物。

在台灣,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植物共有五種,即瓜葉馬兜鈴、蜂窩馬兜鈴、異葉馬兜鈴、大葉馬兜鈴和港口馬兜鈴,並以異葉、大葉和港口馬兜鈴較為常見,它們都是鳳蝶幼蟲的主要食草,因此種植馬兜鈴、馬利筋或馬櫻丹,都有誘蝶作用。

馬兜鈴的花擁有超級聰明的「陷阱式」構造。

馬兜鈴,為多年生蔓性或攀緣性藤本植物,在野外要見到它不容易,多半是人工栽做為蝴蝶的食草。許多著力於蝴蝶復育的休閒農場,多半種有馬兜鈴。看過馬兜鈴植物的人都知道,它的花真的很特別,外形就像是一隻小喇叭,也很像五線譜上的音符。

在植物界人士眼中,馬兜鈴的花具有超級聰明的「陷阱式」構造,上半部為紫褐色長圓形舌片,具有擬腐肉般的色澤,可以吸引昆蟲覓食,下半部細長筒狀的頸部花冠,密生倒刺毛,昆蟲可進不能出,藉此讓覓食的昆蟲沾滿花粉才逃出陷阱,進而為馬兜鈴達到授粉目的。

馬兜鈴的花朵就像可愛的小喇叭。

五種馬兜鈴中,大葉馬兜鈴為馬兜鈴屬植物中最為常見,低海拔到高海拔都能見到它,名稱雖然叫大葉,葉片卻不是最大,又因其葉形變化很大,常被誤認是異葉馬兜鈴。巨葉馬兜鈴的葉子比大葉馬兜鈴來得大。

異葉馬兜鈴,又稱「台灣馬兜鈴」,全株披毛,花期2~5月間,特徵為單葉互生,花萼呈U形管喇叭狀,外側淡黃色,內側心部黃色,喇叭開口深紫褐色。

野生族群曾被評為瀕臨絕滅的港口馬兜鈴,又稱「恆春馬兜鈴」、「卵葉馬兜鈴」、「耳葉馬兜鈴」,原產於琉球、台灣、菲律賓及印尼。台灣分布於恆春、鵝鑾鼻、港口及蘭嶼等地,為珠光鳳蝶、黃裳鳳蝶、紅紋鳳蝶、大紅紋鳳蝶幼蟲的食草。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