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20 13:40:10瀏覽1958|回應1|推薦13 | |||||||||||||||||||||
日本東京都知事的選舉已經結束兩週了,過兩天(4/22)又要進行區市町村長和議會議員的選舉。本來沒花力氣多注意這次的選舉,只注意到了石原慎太郎,這位討人厭的大右派又再獲連任。昨天收到新一期日本左翼團體的刊物《橋樑》,頭版便是此次選舉的報導與分析,晚上又剛好收到日本朋友簡要說明此次選舉結果的Email,覺得還是該說說這次選舉的一點點情況(畢竟自己瞭解很有限)。 由於石原所謂的「支持台灣」,很多台灣政治人物(包括我們的總統陳水扁和總統候補馬英九在內)都歡迎,或至少想拉攏他(很多獨派朋友認為馬英九很反石原,其實不然,但這是另一個話題,暫且不談)。台灣媒體又是怎麼報導呢?從中央社、中國時報到自由時報都說石原獲「壓倒性勝利」,自由的內文小標說石原「狂贏」對手一百萬票,也有媒體說這是給安倍政權的一劑強心針。 真是壓倒性的勝利嗎? 坦率的說,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台灣媒體的膚淺所致。石原是勝了,也絕不是險勝,這點都是要承認的。但是,和上次選舉比較起來,選民意向的變化是如何呢?而選舉結果可以簡化成石原以百萬票擊敗對手嗎?只看表面、又沒歷史感的媒體當然很快下此結論,但我們可不能輕易接受這個結論。 首先,我們知道這次選舉總共有十四個候選人參選,台灣媒體僅報導自民黨和公明黨推薦的石原和民主黨推薦的淺野,彷彿其他候選人都無足輕重,這當然是錯的。在十四位候選人中還有一位是日本共產黨推薦的吉田万三。吉田不是有名的政治人物,他是位牙醫生,1996年在保守派分裂的情況下,由共產黨和新社會黨推薦當選為東京都足立區的區長。他此次得票數是近63萬票,得票率達11.3%(日本選舉也有棄保效應,所以吉田有這種成績算是不錯了)。如果把淺野和吉田的票加起來(約232萬票),雖然贏不了石原(281萬票),但是差距就大大縮小為不到50萬票。 台灣媒體完全忽視日共的存在,這完全可以理解,因為長期以來媒體已經習慣了以「右眼」看世界。台灣媒體在報導這次選戰時,有提到石原這次選舉比較艱困,因為他面臨高額海外出差費報銷、安排四男從事東京都事業(跟台灣選舉最近吵的話題真像)等負面新聞纏身。但是媒體大概不曉得,日共東京都議會議員團(在都議會127席中佔了13席)正是批判石原的主力之一,他們強力揭露石原將「都政私物化」的種種事實,對石原造成了相當的壓力。 我並不喜歡日共,並不是因為他們是共產黨,而是因為他們一方面是官僚主義的、脫離社會運動的選舉黨,一方面為了執政(進入聯合政府)不斷在自衛隊、釣魚台等種種議題上向右修正。但是完全抹煞日共的存在,描繪一幅石原狂勝的圖像,這是客觀的、全面的以及公平的報導嗎? 更該注意選民的動向 這次選舉的一個特點是投票率的上昇,從上屆的44.94%上揚到本屆的54.35%,而在選舉人數、投票人數、投票率都增加的情況下,石原的得票數與得票率卻都是下降的,而且幅度並不小。相反的,反石原的候選人得票數、得票率則是上升的。這從下表可以看的很清楚。
(製表:作者;資料來源:東京都選舉管理委員會網頁。這些資料很輕易就可取得,但沒有一位台灣記者有興趣多花一點點時間來瀏覽一下) 由此看來,要怎樣評斷這次的選舉結果,大概就不能是像台灣媒體那麼簡化。同樣的選舉結果,我們能不能得出一個相反的結論-石原支持度下降(得票率下降20%,票數減少30萬),反石原選民大幅上升(呈倍數增長,得票增加114萬)……等等呢?我也不想簡單的下個「樂觀」的結論,但是我們至少知道,結果跟台灣媒體的渲染有很大差別,可以做出完全不一樣的結論。 大概沒有一個國家的首都市長選舉可以引起台灣媒體這麼多的關心,這當然是因為石原所謂的支持台灣。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石原不過是基於其保守右派的立場,利用一下台灣罷了。別忘了他曾連番發表歧視性的言論,指說所謂的「三國人」不斷非法入境,製造凶惡的犯罪,如果發生天然災害時,「三國人」可能會引起重大的騷擾事件。他口中的「三國人」正是殖民統治時期,日本統治者對在日中國人、朝鮮人和──台灣人的歧視性稱呼。這樣的右翼政客真是「愛台灣」嗎?七年前陳水扁在就任時拼命拉攏石原,希望透過石原來發展台日友好,當時連日本最大通訊社-共同社都提醒陳水扁不要如此無知,不要忘了石原的歧視言論,我們台灣人民真要擁抱石原嗎?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