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9/27 16:09:44瀏覽1516|回應1|推薦5 | |
日本新總理大臣安倍晉三的右翼、鷹派色彩,媒體已廣泛報導,實在不需要多言。中國時報的評論引"自民黨元老山崎拓所言",指稱"安倍較小泉危險得多,後者多少有以軍國主義當幌子以博民好的味道,而安倍卻是死心塌地的軍國主義者,即使他真的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有點讓步,但更使亞洲國家擔心的事卻在後頭。 " 然而台灣官方的態度,卻是和其他亞洲國家完全不同調的、以台日親善為榮: 駐日副代表、台聯黨籍的陳鴻基說:「安倍首相有自己的風格,這次的黨高層及內閣人選都是一時之選,可以清楚看出安倍執政的未來方向,安倍內閣對台日關係而言是相當樂觀的,未來也會循過去的經驗來增進台日之間的交流」。 陳水扁總統則大讚安倍的"英明領導",總統府秘書長也誇口台日關係良好。 問題是,一個準備廢棄非戰憲法,對於侵略歷史缺乏反省的日本政治領袖,能帶給台灣什麼好處? 日本統治集團對侵略歷史不但未曾反省,反而意圖歪曲美化,而台灣正曾是日本侵略的對象。 日本統治集團積極擴張軍備,說要"成為正常國家",這圖的是他們一己私利,台灣可別天真的以為他們單純是要來保衛我們。 為了與中國競逐東亞區域強權地位,日中關係難以根本好轉,台灣也會是日本統治集團運用的棋子,他們大概會不忘利用、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支持急進的台獨勢力。但是代價是進一步刺激中國民族主義高漲,進一步加劇東亞及兩岸的緊張局勢,這對台灣人民又有什麼好處? 今天某報報導的標題是,日本新內閣中有許多"友台"人士。友台?友什麼"台",是台灣的某些右翼政客?是台灣的統治階級?還是台灣的勞苦大眾? 今天恰巧讀到日本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的一篇演講辭,摘錄其中一些段落,從大江健三郎的憂慮與希求,我們可以知道,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是安倍晉三般的思想,也可以讓我們透過這位日本作家的思想,重新檢視我們自己的日本觀和台日關係觀。 ----------------------------------- "我想到,自己在戰後那些年曾經被給予希望,一直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與因日本人而遭受戰爭殘害的亞洲、特別是中國人民真正和解,而現實能夠告訴我們未來會是那樣嗎?我懷疑。在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那天晚上,與我有著同樣憂慮的知識界人士向大家講述的南原繁(日本學者,詳後)對未來的那個期望,今天正當年的日本人是否都懂得呢?如果現在的日本人沒有那樣的祈盼,將來的日本人又怎能把握好自己的思想和生存呢?"...... "六年前,我在演講中提到了我的憂慮,即日本在亞洲正在走向孤立,日本國內民粹主義趨勢逐漸顯現。我不僅對北京的聽眾講過我的這個擔憂,也對東京的聽眾做出過提醒:千萬不能讓日本歷史上多次重複的“鎖國”再次發生了!事實是,我所憂慮的事情正在發生。"...... (引述南原繁的話)“經受了長崎、廣島爆炸傷害的人類第一個原子彈受害國日本,擔負著重建自己和平新國家以及把戰爭殘害的情況和廢棄戰爭的決心告知全世界的義務。這不僅是對太平洋戰爭應盡的責任和應付的代價,也是日本的出路,是日本民族對世界歷史的使命。”“決定日本民族命運和未來的,只能是重新建立在真正和平基礎上的日中兩國關係正常化。它的實現需要一個根本的條件,那就是日本國民要對七七事變以來的戰爭責任做出深刻的反省、深刻的認識。”...... "可能更多的人會說,如果老人失去了戰爭的記憶,那年輕人就更記不得,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那個記憶。但是,正因為年輕人是可以通過教育瞭解過去的,所以我用“意思性樂觀主義”更正自己的憂慮。我想呼籲把教育作為核心管道,運用“倫理的想像力”喚起日本人對未來的構想。如果說為了推動自我教育需要具體的教材,那我們周圍不是有很多嗎,問題在於需要勇氣面對現實。更坦率地說,就是我們要改變現在這種毫無反省的狀態。我們要為我們的未來擁抱“倫理性想像力”的祈盼。 我還是要朝著這個目標,把它作為自己晚年的工作,加入到保衛憲法第九條、保衛教育基本法的運動中。已經有老年、壯年、青年和婦女等有覺悟的日本人走在了這條道路上。誠然,我們所面對的是猛烈的逆風……。 " |
|
( 時事評論|國際 ) |